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_生活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时间

1、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

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

文/阿红

44岁的迟子建凭借《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11月2日,颁奖典礼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乌镇举行,迟子建身穿白底黑花风衣,成为现场一道亮丽风景。

“那些没有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一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如轮椅上的巨人史铁生先生,他们的作品也值得我们深深尊敬。”

纵观迟子建的文学创作生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放眼全国文学界,仅此一人,同时她还两次获得冰心散文奖及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等国内外众多奖项,完美完成从“小女子”到大作家的转变。

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1964年正月十五,风雪黄昏,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畔人烟稀少的漠河——一个被称为北极村的中国最北端的村落。那时,父亲迟泽凤是镇上小学校长,好诗文,尤其喜欢曹植名篇《洛神赋》,而曹植又名子建,因此,给女儿取名“迟子建”,希冀她将来能有曹植那样的旷世文采。

迟父写得一手好字,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拿着红纸找迟老师写对联。迟子建后来说:“我依然记得红纸上墨汁泻下来的感觉,父亲让我明白了小镇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世界。”

寒地漠河,地处北纬53.左右,地下是永久冻土层,是中国着名的“高寒禁区”.漫长的冬季,村民们喝完二锅头,总喜欢围在火炉旁胡吹神侃,有时候也讲些张牙舞爪的鬼故事,吓得子建头皮发麻,心惊胆战,直往母亲怀里钻。在她的童年里,这个世界不但有人类,同时也有鬼魂、有神话,比邻而居。那些故事生动、传神、洗练,充满着对生死情爱的关照,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完成了她最初的文学启蒙。

迟子建小时候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最喜欢生机勃勃的菜园。由于无霜期太短,当一场猝不及防的秋霜扫荡过来,所有充满生机的植物都成为俘虏,一夜凋敝,令年幼的迟子建痛心和震撼。她后来曾说过:“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一些变化感悟来的。从早衰的植物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淡定和从容。许多衰亡的植物,翌年春风吹又生,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中学时代,迟子建的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里朗读。高考时,迟子建写一个女学生高考不中,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故事,她认为写得荡气回肠,结果作文因“跑题”,只得了8分,她来到了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山城学校,面对山林、草滩和天空,她真正做起了作家梦。

迟子建畅游书海,广泛涉猎,喜欢鲁迅、川端康成、屠格涅夫……1983年,师范尚未毕业,迟子建便开始学写小说,兴致勃勃徒步进城,去邮局将稿子寄出,望眼欲穿地等待。她寄给南京《青春》的稿子均石沉大海,一时有些迷茫: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她又构思好一篇小说,怕影响别人,就点燃蜡烛,连夜趴在蚊帐里赶写,烟熏火燎,手臂酸麻,等到第二天晨光熹微,白蚊帐都熏成了黑色,连鼻孔都成了“矿井”.这篇小说被《北方文学》编辑宋学孟欣赏,大为鼓励。如此,迟子建的处女作终于发表,突破坚冰。

世界上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在痛苦

从此,迟子建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记忆深处的童年生活,20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涨极村童话》,小说定于发表在1986年第2期的《人民文学》上。但在这时,不幸猝然而至。

1985年底的寒冬,五十多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一病不起,只想看看女儿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但当时尚未发表,父亲憾别尘世。当那期《人民文学》姗姗来迟,迟子建悲情难抑,元宵节还买了一盏六角玻璃灯,送到父亲的墓地……

《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葫芦街头唱晚》等早期作品,无一不是她在长大成人之后,对于困惑、苦闷的生活所引发的一点思索,迟子建把北方风物写出了温度:“我的手是粗糙而荒凉的,我的文字也是粗糙荒凉的。”

1987年,迟子建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96年,迟子建的《雾月牛栏》,摘取了鲁迅文学奖,备受瞩目。她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我并不要成为惊天动地的作家,我的理想只是拥有一个稳定的家,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迟子建34岁那年,与黄世君结婚。她说:“我不属于对生活要求很高的女人,只是我的缘分到得晚。”

婚后虽然分居两地(她在省城哈尔滨搞创作,爱人在塔河任县委书记),但他们感情一直很好。1999年5月3日,一场意外车祸,夺去了丈夫的生命,迟子建陷入巨大悲痛中不能自拔。最初的日子里,她常会不由自主拨打丈夫的手机……电话里一遍遍传出的,总是冷冰冰的提示音:“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她欲罢不能,直到有一天听筒传出的声音,变成“您拨叫的号码是空号”,她终于意识到一切已无法挽回。

迟子建知道必须直面这种突变和打击,勇敢地活下去。她希望能够重新拿起笔来写作,然而她只写一行,便潸然泪下。那支笔是爱人送她的结婚礼物,笔犹在,人已去,情何以堪?

“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这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开头。

迟子建怜惜女主人公邂逅的每一个角色:“和他们的痛苦比,我的痛苦是浅的。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作家,就会对你格外宠爱一些。作家把自己看小了,世界就变大了;把自己看大了,世界就变小了。对任何人来说都这样。”

来到这个颁奖台的还有我的故乡

2004年,迟子建看到一份报纸上有一篇文章记叙鄂温克画家柳芭的命运,写她如何带着才华走出森林,最终又满心疲惫地辞掉工作,回到森林,在困惑中葬身河流的故事。看完这篇文章后,灵感来了,迟子建决定动笔写这个民族的历史。这年8月,迟子建到根河市通过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探望了柳芭的妈妈,倾听她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听她们歌唱。

迟子建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做了几万字的笔记。在小说中迟子建最欣赏的角色是年近九旬的女酋长和女萨满(从事北方一种原始宗教的人),迟子建说:“她们对苍茫大地和人类充满了悲悯之情,她们苍凉的生命观,从容镇定的目光,不畏死亡的气节深深感动着我。”“这部小说浸润着我对那片土地挥之不去的深深依恋和对流逝的诗意生活的拾取,在气象上极为苍茫。把历史作为‘现实’来看待,作品才会有力量。”

2006年,北京十月出版社推出了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

致答谢词时她说:“一个人也许不该记住荣誉的瞬间,但我要坦诚地说:这个时刻、这个夜晚会留在我的记忆当中。因为我觉得来到这个颁奖台的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要感谢大兴安岭的亲人对我的关爱,还要感激一个远去的人——我的爱人,感激他离世后在我的梦境中仍然送来亲切的嘱托,使我获得别样的温暖。”

2、生活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时间

生活不会给你太多准备的时间

从出生到大学,我们每个人都会度过很长时间的“有计划”的阶段。

有计划就意味着很多重要的节点都是安排好的,有明确的时间规划,自然给了我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比如说读书的时候,什么时候上什么课,什么时候考试,时间基本都是确定的。即便是临时考试,老师也会提前通知,划好重点。我们根据重点去学习、备考,在计划的时间考试,事情就结束了。

正因为过了太长时间有计划的生活,我们都忘记了有计划其实不是生活的常态。真实的世界里,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出乎预料的,没有计划的,生活不会给我们太多准备的时间。

很多学生步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后会特别不习惯。因为工作的节奏比校园生活快很多,变化也多很多。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时候突发情况很多,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我曾经有个短暂的市场工作经验,就经历过这样的突发情况。在入职的第1天,领导就让我第2天去给某银行网点的所有员工做产品培训。

当时我从事的是基金产品的销售工作,虽然考过了5门基金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距离做好一场专业的产品培训肯定是有很远距离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之前我从未有登台给那么多人做培训的经验,该如何控场,如何把握节奏,完全一片空白。

我担心自己会紧张,忘记内容,担心自己讲的不专业,总之有一千个担心。所以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拒绝,却始终没说出口。

第一,刚入职就拒绝领导的工作安排总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我还是有点事业企图心的。

第二,当时这个培训的时间节点都确定了,但所有其他同事都有了其他培训安排,只有我一个人能顶上去。

最后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我准备了一个白天加一个通宵。所幸的是,客户非常包容,最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毕业时间越长,我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类似这样“没有准备时间”的事情越来越多

比如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某突发因素临时受阻,你需要马上再很短时间内给出解决方案。

又比如公司新成立了一个部门,领导任命你为负责人,而在这之前你完全没有管理经验。

再比如公司某个核心骨干突然离职了,他的工作任务一下子转交给你,可是你对此非常不熟悉。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不同的人应对方式是不同的。

一类人,总是选择逃避。他们推脱的理由就是“准备时间完全不够”,意思就是我不做、或者做不好是应该的。

另一类人,会迫于形势(工作需要、领导要求)硬着头皮上,但确实因为准备时间不足而把事情搞砸。

但是我发现,还有一类人,应对突发情况的时候总是游刃有余。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能在准备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这类人往往更容易得到领导的青睐,获取更多发展机会。

生活往往不会给你太多准备时间,但它往往同样不会降低对你做事的要求。而这种“缺乏准备也能将事情做好”的能力,或许就是决定我们人生发展高度的主要力量之一。

准备时间不够,但事情还是要做好,这种要求合情合理吗?

首先我认为它是不合情的。

世间万物还是有它们基本规律的,其中之一就是:准备时间越充分,就有越高的概率把事情做好。从这个角度看,不给足够的时间,还要求做好事情,肯定是“不近人情”的要求。

其次,和大部分人观点相反,我认为它是合理的。

事实上,突发情况是大部分公司、人都不希望面对的。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保证事态发展在可控范围内进行是保证企业组织良好运转的主要工作之一。

但突发情况是任何企业都会大量面临的状况:突然冒出来的订单、工作人员的突然离职、项目进展中的意外都会造成这种情况。但这种意外仅仅是针对企业和负责人本身而言的,并无任何条理规定所有相关方有义务因为这种意外而降低对项目的要求。

你承包了国企一个开发外包订单,做到一半核心开发离职了。但对国企来说,项目如期完成交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你的义务。

企业因为业务需要新增了一个部门,需要有人把它管理好。对负责人来说这是突发情况,对企业来说却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问题。

万事万物只存在发展和需求,唯独不存在“情”这一说法。

换句话来说,对“准备时间不足需求”的应对能力,恰好是企业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另外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那些总是能在准备时间不足情况下把事情做好的人,他们的准备时间真的不足吗?

公司遇到紧急公关问题,有同事查了下通讯录,不到2个小时就找到关键人物,抚平了事态。在你看来是2个小时解决问题,但人家可能在人脉积累上已经花了数年时间去经营。

公司召开一次紧急的大型会议,某员工临危受命负责组织,最后所有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结果皆大欢喜。你看到的是他通宵达旦,却没看到他可能之前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活动组织的相关知识。

人的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绝对意义上的“准备时间不足却将事情做得很好”其实是不存在的。那些总是能处理好紧急情况的人,并非他们天赋异禀,实则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提前准备和深厚积累。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外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那种“时刻有准备”的人呢?

首先是不逃避。

不管任何突发情况,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绝不逃避”的心态。事情来了,逃避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就算硬着头皮上,你的态度所有人都会看在眼里。

要记住一个原则:事情做了总比逃避强,事情做完比完美的做完要好。

有些人有所谓的“完美主义”情结,所谓做事情宁可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好。事实上在实践中这种理念是完全不可行的,实际情况是事情“完成”比“完美”要重要很多。

你总是能完整地把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不断完成事情的过程中,还有大量的时间供我们去优化、调整,让事情往完美趋近。

其次是做预判。

除了学习本质工作相关的知识之外,我们还要适当扩展自己的知识外延。大概可以通过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全局观

要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之间是如何配合的,它们各自又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的技能。要了解不同的事情在公司的处理流程、步骤是怎样的。从而建立起对公司的全局认知。

第二方面:配合观

自己直接对口部门、同事的工作情况是我们重点需要了解的。了解得越详细,我们就越容易和他们做好工作配合。当自己部门或者对口部门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也更清楚如何处理解决。

第三方面:通用观

有些通用的能力,总有某些情况可能用得上,并且让我们大放异彩,比如说演讲能力、英语、管理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不管当下是否有需要,我们都要花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培养。

第四方面:人脉观

每个人一生都会认识很多很多的人,但大部分人都很不注重经营好自己的社交关系。有成为有准备的人,就要时刻逼着自己去维护好和朋友、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长时间积累下来,大部分突发情况就算你自己解决不了,至少都能找到能给建议甚至搞定的人。(微信公众号/职场充电宝,id/zhichangcdb)

3、生活是不会自动为你铺路的

生活是不会自动为你铺路的

文 / 特立独行的猫

朋友年前失业,过年期间不断的翻报纸找机会,节后挨个面试,但很少有成功的,总是被问到一些她不会的工作内容。

我问她: “这你应该做过吧,不是你们这行业很普通的工作嘛?” 她总是回答:“这当年是xxx做的,我都没碰过。”或者“这工作内容我一直不喜欢,所以一般老板让我做我也不做,谁知道今天要用啊”。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别人的和自己的故事。

前几天收到一位三十五六岁的前辈的来信,向我聊起她的职场困惑。前辈马上要奔四了,孩子尚且年纪小,老人又到了需要人照顾而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职场里身强体壮有干劲儿工资低的年轻人潮水般的涌上来,压力很大。而更要命的是,今天的她在公司里能力属于一般,跟很多年轻人一个职位,虽然家里不缺钱,但在一群小孩子中间混着,心里不舒服有时候还要被别人给脸色;可自己还真不敢辞职回家当太太,担心一点经济独立能力都没有未来会有问题。

我问她有没有想过造成这种状况最开始的原因是什么?她说是在结婚后想着有老公赚钱还算挺多,便想着不用那么努力拼命了,差不多得了,什么都不争不抢能推给别人自己绝不干的心态混迹在职场里,按点上下班照顾家里和老人,没事儿逛街美容的生活真心不错。可那时候的她才二十六七岁,未来的职场还有二三十年,混日子一天两天可以,可三五年差距就太显而易见了。嫁个有点小钱的老公,婚后找个清闲工作朝九晚五是多少女孩希望的梦想生活,可前辈的现在却赤裸裸的告诉我们,生活不是自动为你铺路的,你不是迪拜公主,也不是凯特王妃,躲过去的总有一天要找你来还。

我从21岁的时候开始实习,22岁毕业就开始工作,身在知名大公司,入行又足够早,看着身边好多25、26岁的朋友们比也不过坐一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位置,生活上也比自己宽裕不了太多,总觉得自己的未来足够敞亮,想着这样小年纪,努把力,等自己25、26岁的时候,工作和生活一定会比他们要超前很多呢。三四年后,真到25、26岁的时候,我的人生并没有到达曾经预想的那些高度,仅仅是比曾经这个年纪的朋友们好一些而已。回想起来,大体是因为总觉得自己起步早,便会洋洋得意于年龄优势,总觉得有的是时间,打打闹闹,也不争分夺秒,结果蹉跎了岁月,用尽了青春。()今天的自己虽一点都不敢懈怠,但身体已然无法像刚毕业时候熬夜加班还热血沸腾,生活里也有了很多其他内容让自己无法专一的去做一件事了。

曾经的实习生现在正式工作了,想让我对她说些什么打鸡血的话。结合自这么多看似差不多教训的故事,打鸡血的话没有,但建议倒是有一条。那就是在工作前三年的时候什么都要去做,去努力做,去拼命做,有多余的精力不要太过沉迷自由而尽情泡酒吧夜店ktv。纵然前三年是最辛苦,薪水最低,看起来付出和回报差距过大的三年,但却是人人都愿意毫无保留的教你给你的三年,更是奠定了未来职场生涯的基础的三年。

别说什么工作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全部的生活之类的话,前三年还没什么资格说这话。环顾自己和周围朋友的职场磕绊,追根溯源,都与职场前三年的基础有关。那些曾经躲过的辛苦,逃过的困难,自以为幸运没有分配到自己头上的费时费力的事,总有那么一天成为自己职场生涯的软肋,让你懊恼当初为什么不多长个眼睛看一看。

我们总取笑日本女人婚后不工作只伺候老公,特别没有地位,如果说这是日本传统习惯使然的结果,可我们为什么会一边取笑别人没地位,一边自己又期盼过这样看似轻松其实隐患还挺大的日子呢?地位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每天的努力,都是在给明天的生活埋下伏笔。男人的每一面都可以很帅,女人的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的美,每次见到那些在生活每个年纪每一面都熠熠生辉的人,总觉得,这,才是自己企盼的人生!

4、醒醒吧,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

醒醒吧,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

文/张超凡

1

北京的三月,阳光微醺,静静地坐在未名湖畔,吹着略有些清寒的风,看着碎金般粼粼的波光,海阔天空的慨然与闲适油然而生。

“在想什么?”坐在一旁的徐和问,眼底的笑意一如往昔。

“没什么,只是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转过头去,看着他,我也笑了,“徐和,恭喜你!”

徐和是我的同班同学,也是我们系的才子,北大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还没毕业。

上周四,属于他的“雪国网络有限公司”很低调地开业了。

“不想给别人打工,就只能自己当老板了。”每次谈及创业,徐和都会这么说,有些吊儿郎当,似乎浑不在意,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额外闪亮的光彩。

他是认真的!我知道!

“谢谢!超凡,在这方面,你可是我的前辈了,一定要多指点指点我。”徐和笑。

“好啊!”我也笑了。

创业很简单,但真正将一片事业撑起来并不容易,我不是铁人,很多时候也会很累很累,现在,能有个“哥们儿”与我一起奋斗,哪怕不是在一个领域,哪怕彼此之间的事业交集委实不多,但我却真的很开心。

聊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当年的同学,聊到了“好兄弟”刘昌。

刘昌是个典型的东北男孩,人高马大,运动细胞发达,国字脸,不算英俊,但也有些小帅,学业成绩一般,人却很热情,自来熟,和谁都能打成一片。因为他的歌声“惊天地泣鬼神”,名字中有个昌字,又特别爱唱歌,所以,“唱哥”这个别号就自然而然地叫了起来。

本科毕业后,他没有考研,说是要回老家创业,只是三年过去了,似乎还不见什么动静。

“唱哥怎么样?”徐和和刘昌是铁子,男生之间的交情与男女之间的“兄弟情”总是不一样的,我清楚,徐和比我知道的要多得多。

“阿唱啊,他要结婚了,你不知道?”徐和微微叹了口气说,“当初我也找过他,想和他一起把“雪国”搞起来,他说他很想和我一起干,但又觉得风险太大,说要考虑考虑,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其实,他现在混得也不错,未婚妻是他同事,他们公司人事部的一个小美女。”

“人各有志,强求不来。”轻轻拍了拍徐和的肩膀,我安慰了几句。

晚上,又聊了很多,第二天清早,我就坐飞机回了长春。

重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看着已经堆积了不少的文件,突然就想起了徐和说的话:“他说他很想和我一起干,但又觉得风险太大。”这是刘昌的选择吗?创业有风险,这是必然的。又想求安稳,又想创事业,又想成功,又不愿意冒险,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即使它有。所谓选择,便是在拥有的同时错过。

选择了安稳,便错过了冒险与激情;选择了怠惰,便错过了勤劳的硕果。

什么都想要,却又什么都不想付出,怎么可能呢?

“雪国网络”是徐和的心血,规模不大,注册资本只有20万,但这20万有10万是贷款,还有10万是徐和六年来勤工俭学一点一点攒下来的。换句话说,这是他绝大部分的家当。若是创业失败了,他便真的一贫如洗了。

“徐和,你不怕吗?”上飞机之前,我问徐和。

他的回答很坦然:“我怕啊,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白得的。想要,总得付出点什么。凡凡,我要真的失败了,你可记得来天桥下把我捡回去。”

“好。”虽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但他的乐观依旧感染了我。

而且,他说得对啊。

没有什么是白得的。钱有很多,没有白赚的;机会很多,没有白送的;成功也很多,也没有白给的。

2

或许,生活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生所需的全部,但却不可能在你三十岁之前、四十岁之前,全都交给你。想要得到什么,总要自己来获得,总要自己去换取。你想要的一切就仿佛挂在懒人脖子上的饼,想吃了,你得张嘴咬;若是你连咬的功夫都不愿付出,那你铁定会饿死。

若你一点儿努力都不愿付出,一点儿代价都不愿承受,那么,从生活那里你也得不到什么。

“凡凡,我可不是故意的,你得多体谅体谅我啊,我可不像你,自己能做自己的主,我是个打工仔,工作每天都一箩筐,下班了还要去应酬,去唱歌、去聚餐、去交际,得陪女朋友,我们张总还让我……我也没办法,顾不过来,平衡不了,凡凡,你帮我给徐和道个歉呗,我也不想失去咱们的友情啊……”

雪国网络开业的那一天,唱哥没有到场,回到长春后,我忍不住给他打了个电话。

平衡不了吗?没办法兼顾吗?是啊,的确没法平衡,的确无法兼顾。

要社交,要放松,要维护爱情,要和领导搞好关系,要友爱同事,又想呵护好友情……要的这么多,时间的确不够啊。

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很“忙”吧!

同一时间,一个人便只能做一件事情,做数学题就没法做语文,宅在家里看电视就没法去逛商场,画画就没法去游泳,去演讲就不能去踢球……在得到的同时,总是要错过,十全十美的事情,真的没有!

3

事实上,如唱哥这样的职场新人真的有很多,毕业没几年,总是各种忙,既想吃好、喝好、休息好,又想维护好各种关系;既想工作轻松,又想工资优厚;既不想额外付出,又想被赏识;既要早睡,又想晚起;既要工作简单,又想新鲜刺激……只是,亲爱的,你们真的想太多了,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们,想得到什么,总得付出,总会有错过。

这些年,其实我也错过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创业这几年,天天东奔西跑,有各种事情要处理,有些闲暇时,不是宅在家里看书,就是在画室里画画,但我并不后悔,也不想埋怨,因为在错过的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记得有年双十一期间,当大多数人在血拼网购时,我还在和教师们开会,讨论课程、教学方案。散会的时候已经凌晨了,大家休息时,打开手机,刷网页。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当别人都在消费的时候我们在努力赚梦想。“艺凡”在我的努力下红红火火地搞了起来,画技有所精进,阅历有所增广,获得了成功,也赚了一些钱,生活不再局促,著作方面也算小有收获……知足常乐,我一直坚信这一点。

我不贪婪,我想要的并不多,我知道,生活不能给我全部,所以,做了选择。

我努力过,付出过,我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也知道自己将什么错过。不管选择的结果如何,是好,还是不好,我都愿意坦然地接受。

诚然,我的生活中也有各种不如意,遇到过风暴,遭遇过坎坷,但,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呢?生活已经给了我很多,遇到些困窘和坎坷,也是必然,我也没吃亏。相反的,若生活真的将所有都给了我们,我们反而会不踏实吧。因为这是不劳而获,因为所有的美好、所有我们想要的都已透支,剩下的就是不美好、不想要的了吧?

所以,还是那句话,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想要收获,总得错过,什么都想要,或许最终会将一切都错过。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