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前不应该错过的30本书_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1、35岁之前不应该错过的30本书

35岁之前不应该错过的30本书

1、《目送》

作者:龙应台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2、《傲慢与偏见》

作者:[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描写爱情与婚姻的小说,也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围绕班奈特太太如何把五个女儿嫁出去的主题展开。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共写了四起姻缘: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莉迪亚与威克姆、夏洛蒂与柯林斯。达西富有骄傲,代表傲慢;伊丽沙白聪明任性,代表偏见。最后,真爱终于打破了这种傲慢和偏见,小说在结婚典礼中结束。奥斯丁在这部小说中饶有风趣地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情风俗和世态人情,给人以艺术的想象,是一部社会风俗喜剧佳作。

3、《1984》

作者:[英]乔治·奥威尔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4、《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霍达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5、《百年孤独》

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着之一。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

6、《致加西亚的信》

作者:[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这是一本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管理书。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立即与古巴起义军的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并获得他的合作。加西亚在古巴的深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所以无法与他取得联系。有人向总统推荐:“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他们找来罗文,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三周后,罗文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罗文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本书所推崇的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书中告诉人们,一个人真正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就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

7、《时间简史》

作者:[英]史蒂芬·霍金

《时间简史》是由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撰写的一本有关宇宙学的着作,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

8、《人的潜能和价值》

作者:[美]马斯洛(maslowa.h)等着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人的潜能和价值”讨论的论文集。主要选录了马斯洛有关人心理学价值观点的文章。作为人本心理学现在的代表人物,着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文章也有大量选录。另外还有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论文。这是一本很好的一本心理学论文集。

9、《悲惨世界》

作者:[法]雨果

这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领袖雨果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气势恢宏的鸿篇巨着。全书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一幅自1793年法国大革命至1832年巴黎人民起义期间,法国近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辉煌画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小说集中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饱含了雨果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末来坚定不移的信念,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10、《老人与海》

作者:[美]海明威

本书讲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他再遭到一条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而在老圣地亚哥出海的日子里,他的忘年好友一直在海边忠诚地等待,满怀信心地迎接着他的归来。这本小说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

11、《理想国》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一部重要对话录、一部典型的大综合的着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哲理,细细品味,余香四溢。《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震古铄今。我们要认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文化,就需要追本溯源,了解西方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而《理想国》正是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源头,是留存下来的第一部反映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专着。

12、《围城》

作者:钱钟书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围城》是钱钟书撰写的一部“新《儒林外史》”。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描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13、《愤怒的葡萄》

作者:[美]斯坦贝克

本书是美国着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的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期间大批农民破产逃荒,作家曾跟随俄克拉何马州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沿途所见,令他非常震惊,“有五千户人家即将饿死,问题十分尖锐…”他以深刻写实的笔触,在书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作品出版后,引起各州统治阶层的恐慌,许多州禁止小说发行,甚至有一本名为《快乐的葡萄》的小说出版以示针锋相对。但一切都无法动摇《愤怒的葡萄》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4、《推销员之死》

作者:[美]阿瑟·米勒

《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荣获普利策奖和纽约剧评界奖,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推销员威利·洛曼因年老体衰,要求在办公室里工作,却被老板辞退。威利懊丧之下,责怪两个儿子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儿予反唇相讥,嘲笑他不过是个蹩脚的跑街罢了。老推销员做了一辈子的美梦,现在全都幻灭了,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他梦呓似的与他那已故的、

在非洲发财致富的大哥争论个人爱好的事业,最后他为使家庭获得一笔人寿保险费,在深夜驾车外出撞毁身亡。该剧体现了米勒的悲剧现实化、生活化的特点,揭示了美国梦的真谛,告诫我们单纯地追求物质的富足并不能带来精神的自由和充实;否则,梦成虚妄,必然导致毁灭。

15、《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美国]j.d.塞林格

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微信号:十点读书。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本书作者以犀利的洞察力解剖青少年的复杂心理,透过现象观察精神实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霍尔顿的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青春变化期青少年的特点,无怪乎在西方社会里引起了广大青少年的巨大反响,而且不少成年人也把它看作启发自己理解年轻一代的钥匙。

16、《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成书,因此称“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7、《战争与和平》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备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个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着作”。

18、《社会契约论》

作者:[法]卢梭

《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最着名的代表作品。其“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的名句,激励了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投身追求民主与自由的人类解放事业;其“人民主权”的思想观念,深深影响了美国独立革命及其《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它是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着。

19、《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20、《孙子兵法》

作者:孙武

《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着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不穷。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21、《哈姆雷特》

作者:[英]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本书取材于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古老传说。丹麦国王暴毙,国王的弟弟继承了王位,还娶了旧日的王嫂。王子哈姆雷特在痛苦中见到了父亲的鬼魂,鬼魂告诉王子自己是在睡梦中被弟弟夺去了生命、王位和妻子,并嘱咐给哈姆雷特一定要为他报仇。于是哈姆雷特开始了曲折的复仇历程…

22、《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一个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人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他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他心爱的黛西。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到头来,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只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亦如烟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灭才是永恒。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23、《小王子》

作者:[法]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是一部写给大人看的童话,一个世界上最伤心的故事,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

小说讲述了一个因飞机失事而滞留非洲大沙漠的飞行员邂逅一个小外星人的故事:小王子是一个忧郁的小人儿,他来自一个很小很小的星球,在那儿什么都好小好小,小王子很容易忧伤,他小小的生命柔情善感…这样令人心疼的小王子,在撒哈拉沙漠中与作者相遇了,他们一点一滴的交心,于是我们跟着小王子哭,跟着小王子笑,跟作者一起,再度成为一个孩子,寻获我们失去的天真与感动…

24、《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马可·奥勒留

《沉思录》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所着,这本自己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摈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诸行动。

25、《活着》

作者:余华

《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

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26、《红楼梦》

作者:前80回曹雪芹着,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一书,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27、《资本论》

作者:[德]马克思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完成的科学巨着,是他一生恪守崇高信念,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

2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美]海伦·凯勒

书中记录了一个聋哑人凭籍自己惊人的努力,改变自己苦难命运的经历,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世界里,她的坚强自信让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吉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29、《瓦尔登湖》

作者:[美]梭罗

《瓦尔登湖》是一本让人心归宁静、充满希望的智慧大作。当人们逐渐失去田园的宁静,它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就像美国着名评论家伊拉·布鲁克所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瓦尔登湖已经成为美国文化中纯洁天堂的同义词。”

30、《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2、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那些似乎命中已经注定的代价。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可阻挡的是时间,它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虽然你我皆是凡人,只是这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但我依然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能够迎着太阳开花结果。不管以你现在的阅历是否能够理解这段话的涵义,请先记下来。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因为,时间能解释一切,时间能证明一切,时间能解决一切。——题记

在最近的一年的职业规划咨询过程中,我明显地感觉到35岁以上人群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的迫切性。也正是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得以清晰地洞察到,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如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我们的客户中,遇到的往往是两类较为极端的案例:一类是已经做到一定级别——至少是总监级以上,在公司具有一定地位,年薪不少于20万的人;另一类是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低的位置,无论是职位层级和物质回报,还是个人的价值感,均无法得到较高认同。这两类案例虽然极端,但却给我们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不管你是否承认,你都必须重视“35岁现象”.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你的年龄到了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你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当然,根据我们的实践咨询经验来看,如果你真到了35岁甚至更高的年龄才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问题你已经无力解决了,很多现实的困难会让你有心无力,束手无策。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因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不迭,但却欲哭无泪。所以,无论是为了避免走更多的弯路,还是迈向更大的成功,你都必须提前思考你未来的谋生之路。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未雨绸缪会比临时抱佛脚有用得多。

在我们的客户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80后,也是职业规划问题的高发区。年龄最大的一批80后,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80后,正在迈向三十而立的路上。如果说年轻是上帝给予你的犯错的资本,你还有时间去弥补;但如果你已经到了二十岁的尾巴上,这种资本将不再是你的专利。从大学毕业,到你的而立之年,这个时间已经足够长,让你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反思自己的成长。

从30岁到35岁,这其中有5年的时间。假如给你足够犯错的时间,那么,为了不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变得一塌糊涂,你至少应该在30岁就确立明确的目标,并利用5年的时间去追赶。这可能是你成长的最后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个时机,你已不再年轻,社会也不会再以包容的心态去原谅你的年少轻狂。否则,你多走一步错路,就必定要在以后以十倍的代价补回来。从30岁到35岁,你应该学着为你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以便让你下半生的职业生涯不要在“假如一切能够重来”的悔恨和遗憾中度过。

30岁:你必须要面对的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

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不要以为有些问题离自己还很远。无论是颓废还是忙碌,你的时间都在飞快地逝去,你感觉自己在加速变老。有些问题,不管你是否愿意去面对,但你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你必须要承担与年龄相匹配的责任。大多数的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必须要考虑一下家庭问题。如果你已经成家立业,你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你的职业到底该如何发展,才能确保让你支撑整个家庭的负担?这不仅仅包括你的爱人,还包括你的孩子及父母(尤其是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时候,你要承担的是双方四位老人的供养)。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压力是成倍增长的,但如果你在职场上的成长无法实现倍增,甚至还在以某种形式进行着倒退,那么,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的时候,会使你没有余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很多人在跳槽时,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的顾虑:如果我跳了,如果收入没有现在的高,那么,现在的工作,我还会轻易再动吗?说得更不客气一点:我还敢轻易再动吗?我还有那个胆量与勇气吗?所以,要想行动,就趁早,趁你还没有背上家庭的包袱的时候,轻装上阵,拼尽全力向前冲,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享受安逸,否则,你的后半生都将永远在碌碌无为中“被安逸”下去。

第二个问题,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

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明确规定要5年经验、10年经验等等类似的工作经验要求呢?因为工作时间意味着与之匹配的能力等级。同样的工作,5年经验和10年经验所积累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能承担的责任也是不一样的。你的工作年限越长,往往也意味着你的能力越强,这二者之间是一种正向倍增的关系。但如果你违背了这种关系,那么,你就无法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丧失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在我们的很多客户中,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情况,就是能力与年龄不匹配的问题。很多工作3年、5年的人,甚至和工作一年的人在能力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所以当他们的职业想向上突破时,会遇到很多的阻力。导致这种情况的产生有两种原因:一是频繁跳槽,没有在一个方向上积累,无一技之长;二是虽然在一个方向上长期积累,但只有第一年是成长的,剩下的几年都是在做重复劳动,原地踏步。

所以,对于那些年龄30岁的朋友来说,从现在开始,你必须要慎重审视一个问题:从毕业到现在,我工作几年了?我身上所具备的能力是否与我的年龄相匹配?如果不匹配,那么,你一定要及早树立危机感,并跑步前进,以弥补与那些先知先觉者之间的差距,确保自己不会在竞争的过程中被他人挤下马。

第三个问题,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客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有一次跳槽去应聘某知名快消企业的区域营销经理的职位。在面试的过程中,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他都能够对答如流,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我相信在职场上做过五六年的人都有这种感受:感觉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技巧与方法,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从更高一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往往又不知道如何下手。

身在职场,不同职位等级的人,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他们所具备的眼光与思维模式同样也有差别。一个最基础的业务员,想着如何维护好终端,这是战术层面的东西,也是他的职责所在;但如果一个营销总监这样的角色,还和业务员一样天天想着如何去和终端老板打交道,那就是他的失职了。每一个企业的运营,都会由战略与战术所构成。大的战略会细分成小的战略,小的战略会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执行战术,由基层人员去付诸实施。不同层级的人,分别负责不同高度的工作,各司其职,这也是团队协作的意义所在。同样,每一个不同层级的人,也存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级越高,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要不然,你的能力,永远只能停留在具体的基层操作层面上,不会有大的发展,职位上更不可能有上升。

另外,从沟通的层面来说,你的职位越高,你与老板的距离就越近,你与公司最高领导接触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你看待问题的思路无法与老板们保持在高度上的一致性,那么,你的能力是无法得到认可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向上晋升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职业生涯也会就此止步。

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30岁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之前,会有一个评估环节,系统评估客户的综合基础,看看是否还适合做职业规划。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考察标准,就是年龄问题,重点是30岁左右的年龄。如果你30岁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积累,那么,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要想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的,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是硬伤。但凡遇到有这样硬伤的客户,我们只能对他们说“很抱歉,我们无能为力。”所以,要想让你30岁以后的职业生涯不后悔,顺利渡过30岁这道坎,你就需要在30岁之前对自己负责,未雨绸缪。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可以让你的职业成长围绕着一个点去积累经验,而这种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也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筹码。虽然经验并不一定与能力相关,但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你的能力也基本没有提升的可能。

关于目标与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所谓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你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目标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解决了,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可以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明确你的目标,你一直在朝着你的目标前进,你是在走直线。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我们去年曾经咨询过一个客户,7年换了6家公司。按照通常的理解,大家往往会认为这个人的职业发展很糟糕。其实不是。这个人目前的税后月薪是1万元,属于还不错的那种水平。大家也许会纳闷:为什么频繁跳槽的一个人,会有这样的职业发展水平呢?有些人会觉得他很幸运,运气比别人好而已。其实不是。观察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每一次跳槽,他都没有偏离既定的方向。只要方向不错,那么,他的每一步行动,都是在接近这个方向,都是在为以后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筹码。你积累的厚度,将最终决定你未来的发展高度。现在房价、物价这么高,很多人的生存压力也骤然增加,由此也导致很多人迫于生存的压力而变得浮躁和随波逐流。一份工作,往往坚持不了几个月,觉得看不到希望,工资无法提升,往往就选择跳槽。但实际上,跳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的用人单位,都变得非常务实,做多少事,拿多少钱,天经地义(当然,特权阶层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如果你无法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大的价值,却还想着得到更多的回报,这样只赚不赔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干的。你为公司贡献多少价值,取决于你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而能力的积累,则源自于在一个方向上的长期坚持。既便是那些看起来令人很羡慕的成功者们,也少不了日积月累的修炼与成长。那些因为走了弯路却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损失补回来的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东西。

大家可能听说过10000小时定律:不论你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功,你都必须至少付出10000个小时的磨练。macolm gladwell在他的新书《异类:成功人士的故事》中说道,无论是最优秀的运动员,企业家,音乐家还是科学家,经调查,你都会发现他们至少都在付出了长达十年,每天不低于三小时的努力之后才崭露头角的。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34岁的世界顶级小提琴家马克西姆·文格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在4岁的时候接触到第一把小提琴,从此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然而他的天赋和敬业度是成正比的。他每天练习7小时,5岁就举办了独奏会,15岁就获得了国际大奖。文格罗夫说,“我的母亲每天晚上8点回到家,吃完晚饭之后就教我小提琴直到凌晨4点。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这简直就是酷刑,但两年后我变成了小提琴手。”

很多人在抱怨没有机会。其实并非如此。肯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弗雷迪认为有效投入很多时间去练习的人自然会拥有自己的运气:“他们近乎苛求地努力,当运气来的时候,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这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你没有遇到机会,不要抱怨,你首先要反思的是自身,到底哪些方面准备不足?根据我们的经验,只有你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一个相对长期的影响。同时,也正是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让你的基础非常扎实和牢固,你的脚步也会站得更稳。

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如果说找准目标为是了积累更多的核心技能,更好地做事的话,那么,学会做人,则是你要职场发展要考虑的第二件大事情。我们甚至认为,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业目标,对于很多迷茫中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容易的事;但学会做人,则是你在任何公司、任何时候都可以修炼的一种职业素养。即便你的职业技能没有多大的突破与成长,但良好的职业素养则会从另外一种层面为你的职业发展增添筹码。我们也遇到不少能力不足、但态度很好、很积极的客户,他们用自己的优秀职业素养成功征服了面试官,得到了不错的发展机会。有句话叫“要做事,先做人。”能力不足,可以慢慢培养;但如果不会做人,在任何组织中,都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是能够对你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的。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这其中包括与你的上司的关系,以及与你的同事的关系。与上司的关系不好,直接决定着你的升迁。所以我经常对我们的客户说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你与上司的关系不好,基本上也就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的职业生涯就此终结。” 而与同事的关系不好,即便你哪一天升迁了,成为了他们的领导,你也会因为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权力被架空,你的下属对你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故意挑衅,你会发现领导这个位置其实很不好坐。

第二项要素,就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注重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在去年曾经遇到过一个客户,已经近40岁的人了,做会计做了14年,但仍然只是一个基层主管的职位,在公司中也看不到晋升的机会,也已经好多年没有加薪了。我们问了他一个问题,“在这14年中,你有没有进行过培训、进修或者任何其他形式的充电?”他说,“没有”.“从来没有吗?”“从来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但这种现象在职场中却是非常普遍的。关于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你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与一年前相比,我的专业能力明显进步了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吗?假如遇到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一个人是否能够独立搞定,是否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厚度决定高度。你所以会有厚度的积累,原因在于你不断强化的学习能力。没有学习,你的职业发展就会在原地踏步。你以为你没有退步,但实际上别人在进步,你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你也就退步了。

第三项要素,就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不管你有没有目标,不管这项工作是不是你愿意做的,只要你在这个岗位上,你就应该把事情做好。在其位谋其职,这是最起码的一种职业素养,也是任何岗位上都不可或缺的一种职业精神。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的岗位职责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如果不想做好,那就走人,别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良好的职业素养,有时候比能力本身更重要。

良好的职业化精神,是很多优秀人士身上必备的成功素质。即便这份工作你不喜欢,也不要用消极的的方式去对待,因为你不仅在浪费公司的时间,更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身在职场,你能收获的无非是两种东西:一是回报,二是成长。在没有明确的目标之前,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把所有你能够在这个职位上得到的东西,统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取。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你会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到。

第四项要素,就是要有强大的内心。我所遇到的很多人,其实内心里都很脆弱,无法经受漫长人生道路上所降临的各种苦难。要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即便是耶酥,又何尝不会遭受苦难的洗礼?强大的内心可以让一个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而消极悲观只会让你在希望面前错机良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你没有本事成为圣者,但一定要变成强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永远是自然进步的永恒法则。你只有适应这个法则,才能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之地。

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30岁以后的职业发展,不应该再是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要想让你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你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以下3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准备。

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如何构建你自己的个人品牌。你到了30岁以后,再去频繁跳槽,肯定是不行的,最大的不利,就是你的专业知识成长,永远只是停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次上,而这又会影响你职位的晋升与薪水的增长。我该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此时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否则,“35岁现象”一定会在你身上上演。

“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在其专着《专业主义》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恃,就是专业。” 你是一流的商务人士,还是一般的上班族?差别就在这里!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你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我们曾经遇到过5年跳槽13次、接触过10余个行业的客户。假如你也这样,就毫无专业性可言了。

当然,为了支撑你“专业化”的品牌形象,你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知识结构的问题,要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成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而不是“鼠目寸光”的人。你要向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看齐,并以他们为目标,作为自己修炼成长的榜样,一步一步弥补与优秀之间的差距。这个时候,在职学习、进修、培训等等都需要提上日程,学会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第二个方面,就是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比如哈佛商业评论网、职业经理人网、业务员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为什么有些人出去讲一次课就要好几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就是他们的影响力太大了。你要想成为优秀的职场人士,也必须像那些最优秀的人看齐,树立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我们去年遇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他是一个印刷专业的大专生,毕业之后去印刷厂做销售。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个专业、这个职位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含金量的职位,他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影响力。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每月都要写一篇文章,发表在这个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杂志上。当然,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能够达到发表的质量,但每个月必须要保证质量写一篇。这样做的好处,第一是树立了你在这个行业内的影响力;第二,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我们前面提过知识结构的问题,这里需要再强调一下。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要想形成你自己的知识结构,你需要将这些外来吸收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样的知识理论,在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感受和心得是不一样的。你写文章的过程,也就是对你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悟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你“自己的”知识。

第二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除了那些对于技术十分热衷的人,如果你要想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空间,职位上的晋升必不可少。有些人会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我只希望做好自己的份内事,我就满足了。对于抱有这种想法的人,我只能说很抱歉,这不是你能选择的。原因很简单:你25岁的时候,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30岁的时候,也可以做一名基础员工;但你到了35岁以上的时候,你如果还只想着做一名基础员工,那就不太现实了。我们前面提到过“35岁现象”.如果一个已经35岁的人,他的能力还只是局限在基础岗位上,那么,这样的人基本上是没什么价值的(当然,落后的国企及事业单位除外)。所以,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必须把职位晋升作为你职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

走上了管理者岗位,是你职业成长的关键一步。以后的发展空间,都与此次的晋升密不可分。但这个位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坐稳。盖洛普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基础员工之所以离职频繁,很多时候问题并不在于公司,而是在于其上司——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我们的职业规划咨询经历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中层管理的不善,而对于下属员工的发展与成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他们职业发展无论是在专业能力上,还是在职业修养上,均不能得到有效的成长。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中层危机”对于公司的发展多么多么重要这样比较宏观的话题,单纯从小处来说,你必须要意识到:你的管理,将有可能改变你的下属的终身命运,是你错误的管理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你的下属,迫使他们离开公司。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是深恶痛绝。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得不说的是:当你们在抱怨求职者的不忠、素质低下时,你们是否考虑过建立一种良性的人才成长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成长?你们在抱怨人才短缺的同时,是否考虑过如何去认真地培养人才?很多企业会说我们培养了,但留不住,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对于人才培养也就不那么热衷了。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你为什么留不住人?如果每个公司都不去培养人才,都想吃“现成的”,那么,最终的后果将是: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当你的成长因为你的上司而受到阻碍的时候,这是你的不幸,你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当你某一天也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这种不幸继续传递下去。唯有如此,人才的培养才能进入正循环,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职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困难多多,但我希望有理想的人能够不断努力,慢慢改变这一切。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你可以亲眼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你也能够体会到你的角色在公司成长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你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会更容易展现出来。很多人在找工作时都倾向于寻找大公司,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要想快速的成长,寻找规模不太大的成长中的公司,其实是更好的一种选择。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较为迫切,你的职位晋升也会更快。三是你的忠诚度会为你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回报。企业用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忠诚度。没有哪一个企业喜欢朝秦暮楚的员工。尤其是现在跳槽率、流失率在众多企业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忠诚就成为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

不论你现在已经“奔三”,还是正在“奔三”的路上,请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为自己芸芸众生般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当你慢慢变老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你希望是令人欣慰的一生,还是悔恨和懊恼的一生?

最后,借用我最喜欢的乔布斯语录,作为本文的结尾。“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当你觉得收入不如别人时,不要随便和别人攀比,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别人在获得收入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同理,当我们生活不如别人时,亦无需格外羡慕,因为我们的生活质量是自己通过努力创造来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不够好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其实,我们只要坚持就好,坚持3天容易,难的是始终坚持!

3、30岁前值得一看的30本书

30岁前值得一看的30本书

网络包罗万象,凭借其丰富内容、易于浏览的文章和琳琅满目的作品,人们花在线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多。然而,网络并不能取代那些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经典权威书籍并使其中的深刻认知代代相承。

这里列出的30本书富含理解世界的大智慧,均是精妙绝伦之作。大家都应该在30岁之前读一读这些书。

《悉达多》(hermann hesse)——这是一个非常震撼的故事。它思考了人生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能让人提出对现实的新的理解并从中得到教化的经验。

《1984》(george orwell)——这本书完成于1949年。在此后的近60年里,该书仍非常有意义。书中对无所不知的政府形象的描写给人印象深刻并被广泛赞誉,它用无处不在的全天候监控手段操纵民众。

《杀死一只知更鸟》(harper lee)——本书通过一名黑人被指控强奸虐待年轻白人女孩的案件,探讨了在1930年关于美国南部腹地的种族和经济阶层的颇有争议的问题。故事很感人,而且它提出了对争取正义、反对偏见的深远的思考。

《发条橙》(anthony burgess)——通过一个问题少年的心理转变折射出青年文化的疯狂和可怕。这部小说令人折服,它会让你屏息凝神、愤怒、激动和担心。

《丧钟为谁而鸣》(ernest hemingway)——这是一个简短而令人震撼的对死亡、意识和战争中惊人的暴行的沉思。

《战争与和平》(leo tolstoy)——甚至托尔斯泰自己也说不能将这部气势磅礴的作品当作普通小说来介绍。故事发生在拿破仑时代的俄罗斯,主人翁是安德烈、皮埃尔和娜塔莎,命运将他们意外而不幸地联系在了一起。

《人权论》(tom paine)——本书写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是第一本从民主立场提出人权概念的书。

《社会契约论》(jean-jacques rousseau)——书中的一句名言是:“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此句准确地概括了作者在书中表达的对个人人权重要性的态度。

《百年孤独》(gabriel garcía márquez)——这本小说不像传统情节发展顺序那样展开,而是用不同的叙述手法清晰地表达了牢记文化历史的重要性。

《物种的起源》(charles darwin)——没有书能像它一样如此深地影响人们对自然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看法。

《沙漠的智慧》(thomas merton)——这是一部对比本身更强大的力量的思考、冥想和反思的文集,它让人们了解,如果简单而纯粹地生活,生命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引爆点》(malcolm gladwell)——格拉德韦尔着眼于不起眼的想法或产品概念如何像病毒一样蔓延,并引起世界社会学的变化。具体来说,他分析了“变化的势头变得锐不可挡的不同程度”。

《柳林风声》(kenneth graham)——它可以说是最好的儿童读物。这部短篇小说将帮你欣赏生活中简单的快乐。本书特点是它幽默地将神秘、冒险、美德和友情集于一体。

《孙子兵法》(孙子)——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战略书籍之一。显然,它也是关于总体战略和经营策略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指环王》(jrr tolkien)——它是人们看过的最好的玄幻故事,也是20世纪文学作品中迄今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之一。一旦拿起第一本,你会情不自禁地想看下一本。

《大卫科波菲尔》(charles dickens)——故事反复讨论了在情感和道德生活中获得并保有一颗有修养的心这一主题。狄更斯写道,我们必须学会去克制“不安分的心萌生的第一个错误冲动”。

《四个四重奏》(ts eliot)——这也许是近代最具智慧的诗意散文。它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却仍与当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是一段摘录:“the dove descending breaks the air/with flame of incandescent terror/of which the tongues declare/the only discharge from sin and error/the only hope, or the despair/lies in the choice of pyre or pyre–/to be redeemed from fire by fire./who then devised this torment?/love/love is the unfamiliar name/behind the hands that wave/the intolerable shirt of flame/which human power cannot remove./we only live, only suspire/consumed by either fire or fire.” (译注:摘自第四重奏的第四段,本书中文版链接,英文版链接)

《第22条军规》(joseph heller)——本书书名catch-22(进退两难)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对话中。故事中明确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普遍认为是好的东西,可能不好;明智的选择却可能是荒谬的。它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读一读吧。

《了不起的盖茨比》(f. scott fitzgerald)——故事背景是满是愤青的爵士乐年代,它讲述了一个美国梦的警世故事。特别地,读者会认识到几个好友比数不胜数的熟人更重要,而渴望拥有某样东西的动力比实际拥有它更有价值。

《麦田里的守望者》(jd salinger)——这部小说精确地展现了青少年那起起落落的焦虑、蔑视和反抗,可谓是文学作品中的标榜之作。至少,它可以让你回忆起青少年那种捉摸不定的心态。

《罪与罚》(fyodor dostoyevsky)——这是一部平稳、流畅而精彩小说。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贫困中的年轻人屈从于对金钱的欲望后犯了罪,这深深地影响了他以及和他最亲密的人。

《君主论》(niccolo machiavelli)——这本书将权势和政治家的风度描述得非常好。从政治和权力斗争到实现自我发展、扩大影响力和得到控制他人的权力,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很适用。

《瓦尔登湖》(henry david thoreau)——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瓦尔登湖银行附近有一个偏僻小屋,梭罗在那里写下了这本书,历时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是一个关于不受社会压力享受真正自由的故事。(励志书籍  )这本书可以说明一切:“我步入丛林,是因为我想从容不迫地生活,仅仅面对生命中基本的事,看看我是否能掌握生命的教诲,而不是,在我临死时,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理想国》(plato)——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不朽的哲学作品。它探讨了人该如何生活,怎样才能做到公正,领导要如何带头。它还会让读者对西方政治理论有基本认识。

《洛丽塔》——本书描述的生活中矛盾的情感、爱情和腐败等等会使你感到震撼。或许还会让你质问自己对它们的看法。这是一个美丽而曲折的故事。

《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david allen)——这是一本教你组织生活、把事情做好的典型的入门书。

《如何赢得朋友和改变他人》(dale carnegie)——这是所有自我改善类书籍的鼻祖。它是一本简单易懂的入门书。它指导人们在企业和个人人际关系中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赢得人们的好感。

《蝇王》(william golding)——在没有法律的环境下,无政府主义的动物本能将人类可怜的道理取而代之,人们可能会变得野蛮。这是一部令人震撼让人警醒的书。

《愤怒的葡萄》(john steinbeck)——steinbeck的这部感人的故事永远会得到人们的中肯。故事描述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为找工作流离失所的绝望的幸存者。

《大师和玛格丽特》(mikhail bulgakov)——这是一部关于善恶之间多层面冲突的反共产主义名着。本书研究了与人类本性有关的贪婪、腐败和欺骗。

额外附赠:《 怎样烹饪》(mark bittman)——本书就如何烹饪那些你做梦都想吃的美食给出了900页的简单说明。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食谱。每周做几道菜,在30岁时,你就是大厨级别了。

额外附赠:《和我的兄弟度蜜月》(franz wisner)——franz wisner曾有一份好工作和一个美丽的未婚妻,生活美满。但,未婚妻在婚礼前几天弃他而去,老板基本解雇了他。于是,他拖着弟弟去了哥斯达黎加享受了为婚礼准备的蜜月。他们不回头地在世界各地逛了两年。这是一个关于生活、恋爱和发现自我的真诚而有趣的冒险故事。

4、结婚之前,男人应该明白的那些事

结婚之前,男人应该明白的那些事

文/晚睡

已经有男性读者对我抱怨了:“为什么你写的文章都是适合女性看的,你能能不能也给我们男人写一点东西?”所以今天改一改,写一篇非常有诚意的,单独给男人看的文章。

那就从人生大事,结婚说起吧——说说结婚之前,男人应该明白的那些事。

你有很大的几率会成为你的父亲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这句话同样适用在婚姻问题上。在成为一个丈夫之前,你是父母家庭中的观摩者和学习者,他们是你最直观的榜样,你的行为模式,对婚姻的看法,都是从家庭中得来。

家庭教育和习惯会根深蒂固的跟随一个人的一生,而且随着人渐渐的老去,和父辈的相似度会更加的明显。你有着什么样的父亲,往往会决定你在婚姻中怎样履行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即使你曾经对父亲并不够欣赏和认可,但这潜移默化中的渗透、基因的传递,仍然让你有很大的几率会成为你的父亲。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和睦,父亲尊重并深爱你的母亲,那祝贺你,你已经给未来的小家庭一份珍贵的奠基了。如果正相反,你的父亲缺少责任感,对伴侣不忠诚,你非常不喜欢他,那你就需要警惕了,你要以他为教训,也许你一生都不能放弃的挣扎和努力,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他那样的人。

结婚并不代表感情的终点

结婚是一个分水岭,从此为起点,男人和女人开始都有了各自不同的转变。

结婚之前,通常都是男人卑微,伏低做小,百依百顺,而女人则矜持高傲,享受被哄捧的待遇。

但结婚之后,男人觉得目的已经达到,马上刀枪入库,嘴也不甜了,花也不送了,也不献殷勤了,身心全都懈怠,开始踏踏实实过日子。而女人这时候,却不再像恋爱的时候那么高高在上了,她们放下身段,对丈夫比对男朋友好得多。

矛盾也常常因此产生。改变了的女人会觉得自己没有从这份进步中得到奖赏,反而会感觉被动了,不被珍惜了,深感委屈,所以女人才会有“男人到手就变心”这样的抱怨。

你可能会觉得,“我和你在一起生活不就是爱你吗?”,不,女人都不是这么想的,她们不会自动推导出这样的结论。女人要很确定的知道你是为了爱,才和她在一起,她们最怕的,就是不爱她,而又和她在一起。那才是她们最大的恐惧。

女人更渴望细腻的情感表达,一些看似毫无用途但是温暖人心的话,会给予她们证明被爱的价值。感情是能够消耗和减少的东西,你精心培养,就会枝繁叶茂,你放弃呵护,就会逐渐枯萎,不是良性循环,就是恶性循环。

婚姻会带来一些改变,但不要变得那么彻底,变得那么懒惰,结婚不是感情的终点,依然要注意传递爱的信号,注意积累培养感情。

小家庭才是你今后的主战场

小家庭的组成,就好像一颗果子从树上掉下来,慢慢长成一棵树的过程。

在心理上,要脱离原生家庭,在生活习惯上,更不能过于依赖父母。

有的男人图方便,还像过去单身的时候一样,吃住在父母家里,懒得承担婚姻中柴米油盐的责任。这种婚姻模式看起来挺自由潇洒,自由自在的,不影响生活品质,可以专心工作,而且父母也喜欢这种子女围绕着的感觉,但这样的生活方式持续的时间过长,两个人都没有真正的完成从原有的家庭中断裂脐带的过程,心理上没有做好分离的准备,缺乏建立起小家庭的归属感,婚姻本身只是一个形式,无法产生共同的生活目标,最后常常情感上逐渐疏远,甚至触礁。

婚姻是一件需要实践的事情,这种实践更看重独立性,不能因为可以暂时获得轻松的感觉就剥夺了自己独立体验婚姻的权利,你终将要进入到属于自己的家庭中撑起自己的一片天,总是做父母的乖宝宝,逃避责任是无法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的。

家务事不是女人一个人的事情

女人在厨房烟幕缭绕的大炒大炖,而男人纹丝不动的坐在客厅中看报纸、观球赛,什么时候随着女人一声疲惫的“开饭了”,男人才搬动屁股姗姗走来的场景,即使到了这个时代,依然在很多家庭中很常见。

能说你们男人懒吗?也不是。这么说着实有点不公平,很多男人忙事业、忙工作,也都是为了这个家,而且在另外的家庭劳动中,比如接送孩子、搬运粗笨东西、对外沟通协调等大事上也可能都表现得比较积极,你只是轻视买菜做饭的家务事,觉得这都是女人自己的事情,头脑中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觉得娶老婆就是为了让她帮助自己做家务的。

可即便是老婆能干、贤惠,不计较得失,每天烧几个小菜跟玩儿似的就干了,但是如果男人处处袖手旁观,让厨房变成一个女人孤独的表演,不管菜里融会了多少爱意和柔情,男人都当作饭店大师傅的作品三口两口下肚,而没有一点的感激,那么即使女人的身体可能不累,但长此以往寒的是心。

男人也要学着走向厨房,不用全部承担重任,就算剥根葱,扒瓣蒜,陪老婆说说话,聊聊天,谈点今天的见闻,在她身前身后围绕一下,也会让老婆的干劲更高,心里更敞亮,让厨房变得充满生机和温暖,让一顿普通的晚饭变得活色生香。

好的性生活背后是好的相处

有专家说,一个完美的性生活其实从早晨已经开始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渴望一段完美的性生活,那一定要注意提前培养良好情绪,彼此善待。若是永远从熄灯开始温存,之前却对女人不闻不问,甚至是恶语相加,那很可能会得到一个糟糕的性体验。

男人的性快感而容易得到,你们是进攻型,所以难免忽视感情的培养,但女人和男人不同,她们是感性的动物,心理感受直接牵制着生理反应。她们不仅注重之前的铺垫,更注重之后的交流。性生活结束之后,正是她们内心柔情升腾的另外一个高峰,她们渴望交流,总是滔滔不绝的说话,而你却疲惫得只想睡觉。

这会给女人非常糟糕的感觉,会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工具,让你得到满足了,自己就被丢弃。所以请你忍耐一下,不要自顾自的睡去,要拥她入怀,听她讲话,满足她这一种感觉需求。

两具无比熟悉的肉体,不可能在形式上闹出太多花样,也不可能一直保持新鲜的感觉,这是婚姻的必然,但多一点对女人心理的体察,好好相处,会让彼此之间始终得以保持一种适度的温度。

不欺骗,但也不要什么都说

赵本山和杨蕾一起演过一个小品,说的是男人把钱借给自己的初恋,而引起了夫妻纠纷。那里面赵本山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要什么都和媳妇说,那还算老爷们啊?”

我知道,你们可能互相承诺过,一定要彼此完全真实坦白,互相不欺骗。但这可能做到吗?你老婆整天网购花了多少钱,全都告诉你了吗?她说自己那件衣服三折买的,其实是八折,你又知道吗?

不要知道一个人全部的秘密,也不要告诉对方自己全部的秘密。你爱过几个女生,你追求过谁,哪位女人结婚之后还对你表示过好感,这些事,全都是不适合说的。因为没有意义,老婆知道之后徒增伤心而已。

人与人之间,即使是最亲密的关系,也应该有一座篱笆墙。就好比两口子,也是穿衣服相见的时间,多过不穿衣服相见的时间。

在非原则性的问题上,有点秘密是对的。这不是欺骗,而是对人性有保留的信任。

吵架不要总是关机,或者离家出走

对待吵架,男女表现不同,男的是躲,女的是闹。

很多男人一看问题变复杂,常常会关机闪人。他们的本意是想让彼此都冷静冷静再处理问题,但对于女人这种缺乏安全感的生物,只能从中领会到疏远、厌恶、绝情、轻蔑。她们不仅不会冷静,反而会想到最坏最糟糕的地方去,深受折磨。

等你感觉若无其事的回来了,女人却刚刚从地狱中挣扎一遍。长此以往,女人的感情就会变得千疮百孔。

所以在吵架的时候千万不要躲,不要关机,那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女人吵架的强势背后往往是心理弱势,你要坚守阵地,撵你也不要走,要大声说:“我就不走,我就要和你过一辈子!”你放心,她嘴上再生气,心里也软了。

再学学偶像剧里的霸道总裁,伸手揽过来一顿亲,相信很快就涛声依旧了。

重要的日子不要忘

男人结婚之后都会变得记忆力不太好,什么结婚之前的诺言,以前献殷勤的习惯都好像自动从心中抹掉了。你们总说自己忘了老婆生日或者纪念日是疏忽,其实真正重要的事情你是不会忘的。忘记都是因为觉得是小事,无关紧要,内心并不当回事,才会常常记不得去做。恋爱的时候怎么什么都能记得呢?

你可能想不通:“我就这一次没记住,就能抹杀所有吗?”还真就能。女人是细节动物。在这一点上做不到,可能平时的各种好都容易被忽视了。男人的粗心、木讷对女人的伤害,并不比出轨更轻,它会打击女人对于感情的美好期待,毁掉了女人内心中柔软而多情的部分。最后,女人变成缺少情感滋润、怨气冲天的妇人,而受害的,还是男人自己。

每个男人都应该手机里准备一个备忘录,老婆的生日,结婚纪念日,孩子生日,包括岳父岳母的生日,都应该记住。自己父母的不用说,估计也不忘,就算是忘了,自己父母也能体谅。

不要在婆媳之间两面传话

千古难题就是婆媳关系。而婆媳关系的关键点就是男人。

有时候正是因为两代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控制权,产生了竞争关系,才会出现婆媳矛盾。所以婆媳矛盾酝酿到最后就会变成男人如何站队的问题。

要想降低婆媳矛盾,你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小家庭意识,不能处处把自己当作父母的孩子,你已经是人家的丈夫了,这是身份的变化,更是成熟的标志。哪一方的意见都不偏听偏信,更不要互相传话,这是大忌。要和稀泥,让双方的意见都在自己这里中止。婆媳矛盾的重点不在于解决矛盾,而在于缓解矛盾的碰撞。

在人前维护老婆

传统观念还是将结婚看成是女人出嫁,嫁到男方。即使是两个人组建了小家庭,很多男人也都觉得,老婆嫁给自己就是自己家的人了,是自己家庭中的一分子了,这是很多男人自然的想法。但女人未曾和男方父母共同生活过,彼此在心理和情感上都未完全认同,依然有一种陌生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建立起融洽的关系。

这个阶段,你一定要注意帮助老婆融入自己的家庭,在人前维护老婆的感受、利益,要像一堵墙一样,挡在自己的老婆面前,即使老婆有什么做的不对的,也不能让别人来说,而是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说一句:“我的女人我自己管,不用别人来管。”放心,你要是能做到这一点,女人一定会死心塌地的跟你过一辈子。

坚持原则,不随便纵容

有的男人都怕麻烦,遇到问题躲着走,明明对方已经触及原则问题了,还是不愿意面对。

结果惯啊惯啊,惯到最后,一看不行了,这个女人太嚣张。那干脆离婚吧,彻底一了百了。

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男人的懦弱,特别容易激化出女人的暴戾,女人很难去爱自己不欣赏的男人。

不如从开始的时候就要有原则,底线坚决不能突破,小事上退让,大事上一定要坚持。两个人都有让彼此变得更好的责任。

坚决不能动用暴力

这是原则,更是绝对的底线。

绝大部分男人在女人面前都有身体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一旦动用暴力,男人往往就会胜利。但这种胜利,是以践踏彼此的人格、伤害感情为代价的。赢了的背后,就是输,而且是彻头彻尾,难以挽回的输。

所以千万不要动手,实在觉得自己修养不够,控制不住的去买一个沙包代替下,气急了去打几下。

倾听诉苦,多安抚,少解释

古龙说过,男人不能和女人讲道理,因为女人根本不讲理。其实不是女人不讲理,而是她们的逻辑常常会转移。比如讲道理讲不过的时候,就会变成“你要是爱我就不会和我争辩了”,你说,这个道理还怎么讲。

所以说和女人讲道理往往是输的都是男人。如果女人对你诉苦抱怨,她们其实不想听道理,她们只是想发泄,想听的就是“无论对错,我都站在你这一边”这种结论。这时候,如果男人总是一味的去分析,解释,更会招致女人的反感。只要顺着她们的话去说就好了。

尤其是女人处于感情脆弱期的时候,比如是生病、流产、坐月子等阶段,由于面临精神和肉体的创痛,以及身体内激素的失调,她们往往会在内心之中感到委屈,会对男人有一种“好事你都摊上了,结果却都让我来承担”的幽怨,会有把自己遭受到的痛苦变成责备转移到对方身上的微妙心理。这时候如果你表现得不够重视,过分理性的讲道理,那会给女人的心里留下永恒的阴影。

不要和别人的老婆诉苦

每段婚姻都会有矛盾,生活更是时刻风云变幻,今天的贤妻可能会变成明天的河东狮,正所谓“每对恩爱夫妻一生都有五百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有了矛盾,心里就会烦躁,怎么办?男女都有自己的排解法。女人往往找自己的闺蜜唠叨唠叨,而男人找几个哥们,喝喝小酒,打打麻将,也就过去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人生是负重旅行,也是负伤旅行,很多小摩擦一定会存在,唯有忘却才是王道。

但切忌,千万不要找别人的老婆去诉苦,这是最愚蠢的一种处理办法。我知道,在你看来,别人的老婆看起来都比自己的老婆贤惠大方,这是男人的天真。但实际上,天下乌鸦一般黑,在自己家里,她可能还不如你老婆呢。你对她说另外一个女人的不是,只能是满足她心底的虚荣心,她更加会表现出她的温柔得体,你会更看你老婆不顺眼,更加觉得自己娶错了人。

这样时间长了,即使你不出轨,也会影响到你对婚姻的看法。

总之,婚姻会让一个男人变得更加成熟,是体验人生最好的载体。但生活不是变魔术,一个未婚的男人不可能领上结婚证就立马摇身一变,像被魔杖点过一样的迅速懂得了责任、克制和配合。这些经营婚姻所需要的品质,都需要后天去学习。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