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就去这四个地方走走_心情不好:去这四个地方,会改变你的心态

1、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就去这四个地方走走

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就去这四个地方走走

文/遥七

微博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征集:

你现在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

底下呼声最高的答案竟然是:

不想工作怎么破?

现代的成年人,越来越喜欢把“不想上班”“想辞职”等话挂在嘴边,仿佛就像是问”你今早吃了什么”一样稀松平常。

其实啊,如果你只是一时的抱怨、疲倦,想寻求他人安慰,是可以理解的。

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不想工作了,不妨去这四个地方看一看。

1

医院

说到医院,很多人脑海中,都浮现出熙攘的人群夹杂着刺鼻药水的冰冷画面。

只有真正患过重病的人才懂得:

医院的墙承载了多少祷告,同时就见证了多少心酸。

身为医生的父亲,曾在饭桌上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天夜里,门诊来了一对穿着朴素,相互搀扶的夫妇来看病,男子面色苍白,目测大概五十多岁。

检查结果是胃癌早期,医生跟他们说:“还好发现的及时,现在立刻住院动手术,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男子问:“大概多少钱?”

医生说:“你先准备5万吧。”

男子愣住了,许久,才艰难地对医生说:“医生,您先给我开点药吧,我回家自己养养。”

旁边的妻子忍不住蹲下身,放声大哭,声音里都是绝望。

后来,他们开了点药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在医院里……想必结局也是闻者伤心。

现实,就是这么冰冷和残酷。

除了生离死别,医院里更是上映着一幕幕命运与金钱的无情较量。

去年,有篇长文刷爆了朋友圈。

作者的岳父因为不小心得了感冒,从流感演变到肺炎,最后住进icu,每天的费用高达8000-20000元。

更别提之后的“人工肺设备费用6万,插管每天2万起”了,仅仅29天,整个家庭为此几乎倾家荡产,依旧没能挽留岳父的性命。

别再谈什么岁月静好、诗和远方了,疾病总是夹杂着风霜雨雪呼啸而来,不跟你打任何招呼,就轻而易举的压垮整个家庭。

如果你不想工作了,去医院走一走,去icu门口转一转,你会看到疾病是怎样快速榨干一个普通家庭的全部积蓄,你会看到那些因没钱放弃治疗的病人,眼里是怎样的无助与绝望。

工作再苦再累,却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而金钱就是你拿来抵御未知风险,与这个命运无常的世界战斗的一把利刃。

2

凌晨4点的街头

听过这样一句话:

“没有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凌晨4点,在几乎所有人都陷入沉睡之时,有些人却要为了生计开始忙碌奔走……

凌晨4点的街头,呈现的是一个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

3:30,货车司机已经装好货,马不停蹄的开始一段新的漫长行程;

4:00,卖早点的婆婆推着餐车,穿过刺骨的寒风走出狭窄的胡同;

4:30,满脸倦容的医生刚刚完成一台连续12小时的手术,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大门;

5:00,唤醒城市的环卫工人开始走上萧瑟的街头……

当你真正见过凌晨4点的街头,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不会因为黑夜的降临懈怠和熄火。

你会明白,成年人的生活里从来就没有“容易”这两个字,但是为了生活,总有人竭尽全力,负重前行。

与此相比,我们能坐在温暖明亮,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做着一份体面而踏实的工作,简直就是莫大的幸福。

川端康成曾写道: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哪怕生活再苦再累,这世间总会有一道微光,留给所有不曾放弃的人。

3

机场

张雪峰曾经在演讲中说过一段话: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看看:汽车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飞机场。

我觉得对于不想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地方同样适用。

先去趟机场,看看周围西装革履来往匆匆的行人,看看他们脸上从容自信的笑容;

再去趟火车站,看看背着大包小裹的人群一窝蜂的涌入逼仄狭小的车厢,还要在燥热嘈杂的环境下、伴随着各种不明气味度过漫长的时光……

想一想未来的自己,希望选择哪种出行方式。

诚然,我们大部分的人生来平凡,没坐过飞机,没吃过牛排的人比比皆是。

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最后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就是为了体验各种美好事物吗?品尝没吃过的美食,走没走过的路,看没看过的美景,享受经济自由带来的美好感受,这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啊。

都说世界那么大,可是你不努力奋斗,拿什么去看看?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话不假。

可是读书往往只是获得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而真正的较量,要从步入社会那刻开始。

同样是上班,有些人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件事,下班后也不忘充实自己;有些人却每天无所事事地混日子。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追逐,有些人在途中就停止了前进,有些人即使磕磕碰碰满身伤痕仍然匍匐前行。

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你不甘于平凡,如果你想扭转你的人生,如果你想跨过山和大海,看更大的世界,那么你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工作。

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你自己选择。

4

家里

去年有段时间,我工作干得特别不开心,一赌气就辞职,回到了家里。

我妈没有责备我,反而安慰了我两句,还做了一大桌我喜欢吃的菜。

吃到一半,一直不见我妈上桌,我爸悄悄告诉我:“你妈刚才在厨房把昨天的剩菜吃了,你也知道她这人,一向不喜欢浪费。。。。。。”

听到这话,我鼻子一酸,眼泪不争气的直往下滚。

我爸看我哭了,手忙脚乱的想帮我擦去泪水:

“傻女儿,你哭啥,不想干咱就不干了,老爸这身体多挣几年钱没问题,又不是养不起你!”

我哭得更厉害了,那种感动夹杂着羞愧从四面八方涌入,把我裹得密不透风。

为人子女一场,不仅没有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还要让年过半百的他们为了我的下半生操持打拼,我有什么资格喊累?我有什么资格轻易放弃?

有人说:

“成功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我们这一生,只欠父母,只怕的就是当父母辛苦一生,到了晚年躺在病床上,真正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无能为力。

最近,《都挺好》的热播把原生家庭再次带入了大众视线。

剧中,姚晨饰演的苏明玉,通过十年的拼搏奋斗,勇敢地走出了原生家庭的泥潭,从一个不被关爱的平凡女孩,一路逆袭成了人生赢家。

努力赚钱,就是打破原生家庭圈子的唯一通道。

当你一天不想工作了,就回家去看看,看看你父母吃的穿的是什么,你吃的穿的是什么,你就会知道你之所以过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因为背后有年迈的父母在替你负重前行。

至于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孩子,更要回家看看,看看那个你拼命想逃离的家,看看那些你曾经憎恶的脸,坚定地告诉自己,唯有努力拼搏到彻底经济独立,才能换来自己的涅槃重生。

5

周末和几个朋友聊起各自的工作,发现真是各有各的苦:

小a人际关系紧张,同事都有意无意的孤立她,每一天都很煎熬;

小b动不动就出差、加班,经常连续半个月连轴转,感觉快撑不下去了;

小c已经改了12版设计,客户还是不满意,大半夜把她骂的狗血喷头……

你看,几乎每个人都有想辞职的理由,每个人都有想放弃的瞬间。

可是因为不想让之前所有的努力付之流水,因为想坚持自己的梦想,想证明自己我能行,他们都选择咬紧牙关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会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没有谁的工作是不辛苦的,放弃和逃避,的确是逃离痛苦最快的捷径,却不是长久之计。

当一个人老去,回首曾经,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当你拼尽全力熬过去之后,你会发现,苦笑泪水都是经历,坎坷挫折都是试炼,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让你更强大。

挫折会来,也会过去;热泪会流下,也会收起。

愿你在每一个拼命努力的日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愿你负担得起自己的骄傲,去征服向往的城堡;愿你受过的所有苦痛,最终都会变成这世界赠予你的礼物。

与君共勉。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2、心情不好:去这四个地方,会改变你的心态

心情不好:去这四个地方,会改变你的心态

北岛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你行走的眼界决定了你看世界的境界,相比于生命风景,有几个地方更值得你去走一遭。

1、医院

有位作家曾在书中写道:如果容许我多宣布一天公定假日,我一定这样规定:这一天不能用来娱乐或旅行,而是强迫人们去医院参观一下人类的“生老病死”。

在新西兰著名的林菲尔德初级中学就规定,每学期都药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实习,从而感受健康和生命的意义。

只有到了医院,你才会发现,能无痛无痒地坐在这里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下班后自由欢快地行走在蓝天白云之下;能在八小时之外约上三五好友沏一壶香茗聊聊身边事是多么幸福、多么难得。

去医院走走,你才会明白:和健康相比,人生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利益可以、金钱可以、荣耀可以,哪怕天塌下来都可以置之不理。

2、墓地

南开大学的卢帧教授曾花了5年的时间穷游49个国家,除了看风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一定要去拜访当地的名人墓地,对他来说:

“旅行其实不在于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钱,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你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式。而墓地,则是最好的地方。”

有位成功的企业家每天都会提着沉重的文件包回家,工作到深夜。每天却依然焦虑不安,身体也开始吃不消,便去看医生。

医生问:“你回家为什么还要看那么多的文件呀?”

“因为都是要处理的急件。”

“难道就没人帮你吗?你的助手、副总呢?”

“不行啊,这些都是要我亲自批示的呀!”

“这样吧,我给你开个处方……”

企业家接过医生写好的处方,上面潦草地写着两行字:“每天都墓地散步两小时,每周要走满一圈。”

企业家不解:“这是什么意思?”

医生说:“你去了就会明白的!”

企业家默然离去,按照医生的指示每天到公墓散步两小时,一年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企业家不再事无巨细、面面掌控,而公司的业绩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好。

企业家似乎也渐渐明白,原来在生死面前,其他的事情是如此的微不足道,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著名学者许子东说道:

“人生如果有什么事情想不通,到墓地看看就通了。”因为“墓地,就是人生的缩影”。

3、监狱

网友达达在学校的时候曾参观过一次监狱:

不准穿裙子、短裤、无袖服装,不能携带手机、手表等物品,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排队等候,然后快速参加。

一进门便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消毒水的味道,很难以忍受,犯人住的宿舍很狭小,一间屋子十二个人,被褥都是统一的。

给他们作报告的是一个贪污犯,被抓的那会儿孩子才5岁,他骗儿子说是自己出国了,现在孩子都满十岁了,却一直都不敢告诉孩子真相,甚至连想都不敢。

参观完,达达的最大感想是:心酸,心情说不出来的沉重,很多人都是一念之差便走了一条不归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的感慨尤为深切:

“毫无疑问,第一晚是最难熬的,赤裸裸地进囚笼,消毒药粉令皮肤像被火烧一样。他们把你丢进囚笼,关上铁门,那时你才感到这是真实的,瞬间过去的一切都离你而去,剩下的只有对过去的回忆。”

而结果是,“很多新来的人在第一晚都几乎发疯了”。

其中的一个胖子便在进来的第一晚彻底崩溃,哭着喊道“我不属于这里!”“我要回家!”“我要见我妈妈!”

最后被狱警活活打死,或许在这里才发现,没有比自由更美好的东西了。

英格索尔说:“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当一个人连最基本的自由都被剥夺时,生命也将为之失色。

去监狱看看,你会懂得自由的弥足珍贵,或许在重大的人生紧要处,你会更加懂得洁身自好、谨慎而行。

4、书店

如果想与高人对谈,最廉价的方式就是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好处多,乐趣也不少。

王石在自己办公桌上写了两句话,其中一句是:“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反弹力从哪里来?王石的答案是:读书!

2011年,59岁的王石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到哈佛去读书,不是去拿个名誉学位,而是熬到快崩溃地读书学习。

听课、做笔记、听讲座、泡书店,每天奔波于公寓、学校、课堂和图书馆之间,比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还勤奋。

很多时候,人并不是被社会打败的,而是被自己的懒惰和不思进取所拖累。

这个时候你大可扪心问下自己,有多久没有上书店,有多久没有读书,如果答案是记不清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活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去书店走走,你会明白自己有多么的匮乏和无知,多么地需要补充营养。

行走的意义在于改变一层不变的思维,就像卢帧所说:“旅行其实不在于你走了多远,花了多少钱,拍了多少照片,而在于你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式。”

哪怕只是绕床一周,也能胜过徒步地球一圈。

或许你真的应该出去走走了,不一定是名胜风景,医院、书店、都是不错的选择,也许一不小心,就改变了你看待人生的方式。

来源:环球文摘精选

3、张雪峰在衡水中学演讲: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这四个地方看看

张雪峰在衡水中学演讲:孩子不想读书,就带他去这四个地方看看

文/遗君明珠

01

朋友发给了我一份张雪峰在衡水中学演讲的视频,主要内容是指导填报高考志愿。

在视频中,张雪峰一如以往的风格,妙语连珠,深入浅出,把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用说相声的方式给大家讲解,引来现场师生的一阵阵掌声。

在演讲中,张雪峰说的一段话让人特别有感触。

他说,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你就带他去四个地方,第一是汽车客运站,第二是火车站,第三是高铁站,第四是飞机场。

你在长途汽车站看看那些挤大巴车的人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抽什么烟,是什么样的素质。

然后再到火车站去看看,到高铁站看看,到机场看看。

然后你就想,自己未来想成为哪一类人。

02

真的好形象!

我们当然首先要承认,不管贫富,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

但那样的平等,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是人格上的互相平等。

实际上,从生活的品质上来说,人确实分了三六九等。

过年时因为买一张火车票而要大半夜排队,甚至不得不辗转千里骑摩托车返乡的人,和坐着高铁飞机穿梭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他们过的日子是不一样的。

而影响我们过上不同日子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读书。

当然肯定有“杠精”说,谁谁谁没上过大学,照样经常坐飞机甚至有私人飞机,谁谁谁重点大学毕业,至今还在失业。

这是抬杠,我们不必理他。

在挤大巴车的人流中,名校的博士不会太多,在高铁和飞机的座舱里,文盲也不会太多。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仍然是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最重要途径。

03

这个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也都有切身体会。

还记得河南一位农民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暑期施工时,写在教室黑板上的一番寄语吧?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那位农民工在工间休息时,从朋友圈看到了这段文字,回忆起自己年少求学的岁月,同时又想念家中读初中的儿子,有感而发,他想激励城里的孩子不负美好时光。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

04

我们也曾看到过这样的新闻:

邻水县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明明连续三天没有完成作业,被班主任打电话告知家长。

在明明第二天没有完成作业时,他曾向父亲保证:

“一定完成作业,没有完成就回家挑粪。”

结果第三天,他的作业还是没有完成。

明明没有想到,父亲认了真,在周末带他回了乡下老家,接受了一次“苦难教育”——挑粪。

整个上午,明明挑着装有三四十斤重粪水的粪桶,往300米远的玉米地里走了七八趟。

即使中间明明痛苦流泪向父亲保证,父亲也一直坚持:

“莫向我流眼泪,你那眼泪现在对我来说没有用,走!”

“挑粪教育”结束后,明明向父亲保证,提高学习成绩,并定下了期中考试的目标。

而且,明明还写了一篇作文《难忘的一天》,其中写道:

“我起初还以为挑粪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粪桶才知道是多么不容易……我用尽了全力才站起来。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难……”

“后来我挑久了就感觉肩上和脖子后面的骨头都非常痛,还感觉肩上挑的粪越来越重,像肩上扛着一座泰山似的……”

“这让我知道了以后要好好读书,更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在农村生活有多么的不容易。”

据明明的老师反映,孩子回乡下挑粪体验后,每天布置的家庭作业都认真完成,“就连字都写得非常工整了。”

05

张雪峰的话确实很有道理,我们教育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把成年人惨痛的教训告诉下一代,并让他们相信。

记得有一位家境艰难、不得不经常帮多病的父母干农活的高考状元说过,跟在地里干农活相比,坐在教室里读书是最幸福的事情。

也许,这样的生活感悟使得他更珍惜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有句话说得好,现在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就是全民富二代。不管家庭条件穷也罢、富也罢,都在富养孩子。

家长们总是把自己的苦和痛隐藏起来,把最光鲜的一面留给孩子,以至于很多孩子看不到生活的本质。

其实,让孩子知道生活本来的样子,让他体验一下烈日下的苦,感受一下肩膀上的痛,对他在课堂上的表现真的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自媒体平台作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文章影响了亿万学生和家长。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欢迎关注。

4、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带他去这3个地方走走

当孩子不想学习时,带他去这3个地方走走

文/阿老师

孩子:

你昨天和妈妈说,你不想上学。

今天早上也听你姥姥抱怨,说每天带你上学就像打仗,要软硬兼施才进校门。

妈妈知道读书的苦,要写作业、要背书、要上一天的课,对于正处在你爱玩年纪的你来说,的确很煎熬。

但是妈妈还是希望你听进去妈妈这句话: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1

你还记得去年去你张叔叔的玩具工厂里参观的经历吗。

在嘈杂的车间里,形形色色的机器旁,不同流水线上工人们在忙碌着。

那个时候正值夏天,虽然风扇会开到最大,但还是免不了汗湿了上衣。

你很新奇,于是主动去帮一条流水线上的姐姐一起捡货品,在箱子里摆放好。

事情很好上手,你干得热火朝天,但是1个小时,2个小时后,你开始不耐烦,着急要逃跑了。

当我告诉你,他们要每天在那里,坚持这项劳动至少八小时,并且收入微薄时,你忍不住惊呼:“妈妈,他们真辛苦。”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你临出门时,那个阿姨拉着你的手对你说的话:

“要好好读书,那才是最轻松的路。”你频频点头。

还有你的堂哥,高中时一意孤行要辍学,出来工作时,因为学历屡屡受挫。为了能有一技之长,于是去考了驾照,当起货车司机。

但是三年后,他主动要求重新回去上学,立志要考大学。

毕竟,当货车司机风吹日晒,日夜颠倒地开车真的太辛苦了。

跟这些比起来,读书的苦算什么呢?

是的,职业没有尊卑贵贱,学历也不能代表一切,但是通过学习掌握了技能,在不同的职业上,你能获得的成就感是不一样的。

你看那个办公室里开着空调开会写方案的叔叔,和那个太阳底下,辛辛苦苦搬运货物的叔叔,他们年龄相仿,起点相同,但是赚钱的难易程度却不同。

爸爸妈妈要你努力学习,并不是要你一定要高薪厚禄,而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而不是被迫谋生。

有了赚钱的本事,才不至于受尽没钱的苦。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眼下几年的放纵,换来一生的卑微。

2

你一直喊着读书苦,却不晓得:

你现在所摒弃的,所抗拒的,其实正是无数人所渴望的。

你去过医院吧。

这世上有很多不幸的人,他们生来就要和病痛作斗争。

有一次你发烧,我带你去儿童医院,你看到了打着点滴还在看画册的小朋友;缠着绷带在做作业的小朋友;脸上苍白望着窗外渴望去上学的小朋友……

其中有个得了白血病的小妹妹,医生给她打针时她没哭,却因为看到弟弟背起书包,爸爸正要送他去上学,而突然委屈地大哭。

你当时就很不解地问我,为什么他们不去上学呢。我当时不忍心告诉你。

但是现在我想,知道“生命无常”,应该也是你成长中必要的一课。

妈妈一直记得,上初中时我有个同学,因为有先天性疾病,所以常常请假看病。

当我上中学后,他有一天突然私信我,说:

“真羡慕你们。”

我发了个笑脸,说哈哈这有啥好羡慕的。

但是没多久,就听说他过世了。而他,因为病痛早就辍学了……

《花田半亩》的作者,在21岁的花季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她在书中曾写道:

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

而在有的贫困地区,有很多孩子即便健康,也连学都上不起。

人间,生命脆弱,多有疾苦。

你所拥有的,其实是无数人所奢求渴望不及的,能吃饱穿暖健康地上学,就是一种幸福,不可身在福中不知福。

3

妈妈当然知道忍受读书背后的枯燥乏味很痛苦。

但是,就像播种收割一样,你今天播撒多少汗水,明天才能收获多少。

你很喜欢听表姐弹琵琶,但是你知道吗,她雷打不动地每天坚持练习一小时已经整整坚持了7年;

你去逛公园时,看到张叔叔的剑舞得很好,但是你知道吗,张叔叔每天早上六点坚持到公园练剑,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快十年;

就连你最喜欢看的捏糖人,那个手艺人,是从妈妈小时候开始,他就一直在做这件事了;

还有你最引以为豪的咱们邻居的强子哥哥,你很崇拜他,说他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怎么可以学得那么棒,年年轻松拿奖。

可是你知道吗,他每个晚上都会坚持看书,到了周末,都会上学而思网课,和同学们小组学习,一起探讨题目;

……

如果你多多留意培训班里的同学,你一定能明白我想要说的:

班里弹得最好的几个人,几乎都是练琴练得更久,上课最一丝不苟的。

学习学得最棒的,也都是人前人后付出更多汗水的。

比你优秀的人,往往比你还要努力。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样的,靠着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而来。

如果你的未来想要星辰大海,现在就必须砥砺前行。

4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当你想懈怠的时候,多去工厂、医院、培训班看看。

有句话说得好: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下坡路好走,放纵一时爽,但是未来你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就像作者苏心说的:

如果你觉得读书苦,而选择了放弃,当你没读什么书,就走入社会,你会发现自己就像一个赤手空拳的士兵,在面对命运这位强敌时,你会因没有护身铠甲,而被打得遍体鳞伤,毫无还手之力。

那时,你就会懂得,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所以,当你觉得枯燥乏味的时候,希望你克服一下,再克服一下。

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希望你可以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千万不要让一时的放纵,成为你一生的遗憾。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