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忆儿时

1、丰子恺:忆儿时

丰子恺:忆儿时

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第一件是养蚕。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欢喜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姊跟了去,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过了几天要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似乎以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用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姊不要吃的原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并垒起,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真是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姊,都像童话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所谓饲蚕,是养犯人;所谓缫丝,是施炮烙!原来当时这种欢乐与幸福的背景,是生灵的虐杀!早知如此,我决计不要吃他们的桑葚,枇杷,和软糕了。近来读《西青散记》,看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姊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件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我的父亲中了举人之后,科举就废,他无事在家,每天吃酒、看书。他不要吃羊牛猪肉,而欢喜用鱼虾之类。而对于蟹,尤其欢喜。自七八月起直到冬天,父亲平日的晚酌规定吃一只蟹,一碗隔壁豆腐店里买来的开锅热豆腐干。他的晚酌,时间总在黄昏。八仙桌上一盏洋油灯,一把紫砂酒壶,一只盛热豆腐干的碎器盖碗,一把水烟筒,一本书,桌子角上一只端坐的老猫,这印象在我脑中非常深,到现在还可以清楚地浮现出来。我在旁边看,有时他给我一只蟹脚或半块豆腐干。然我欢喜蟹脚。蟹的味道真好,我们五六个姊妹兄弟,都欢喜吃,也是为了父亲欢喜吃的原故。只有母亲与我们相反,欢喜吃肉,而不欢喜又不会吃蟹,吃的时候常常被蟹螯上刺刺开手指,出血,而且挑剔得很不干净,父亲常常说她是外行。父亲说:吃蟹是风雅的事,吃法也要内行才懂得。先折蟹脚,后开蟹斗……脚上的拳头(即关节)里的肉怎样可以吃干净,脐里的肉怎样可以剔出……脚爪可以当作剔肉的针……蟹上的骨可以拼成一只很好的蝴蝶……父亲吃蟹真是内行,吃得非常干净。所以陈妈妈说:“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

蟹的储藏所,就在天井角里的缸里。经常总养着五六只。

到了七夕,七月半,中秋,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尤其是中秋一天,兴致更浓。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谈笑,看月,他们——父亲和诸姊——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姊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不仅限于中秋,有蟹的节季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馀,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馀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是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然而这一剧的题材,仍是生灵的杀虐!当时我们一家团栾之乐的背景,是杀生。我曾经做了杀生者的一分子,以承父亲的欢娱。血食,原是数千年来一般人的习惯,然而残杀生灵,尤其是残杀生灵来养自己的生命,快自己的口腹,反求诸人类的初心,总是不自然的,不应该的。文人有赞咏吃蟹的,例如甚么“右手持螯,左手持杯”,甚么“秋深蟹正肥”,作者读者,均囚于习惯,赞叹其风雅。倘质诸初心,杀蟹而持其螯,见蟹肥而起杀心,有甚么美,而值得在诗文中赞咏呢?

因此这件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第三件不能忘却的事,是与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的交游,而这交游的中心,在于钓鱼。

那是我十二三岁时的事。隔壁豆腐店里的王囝囝是当时我的小伴侣中的大阿哥。他是独子,他的母亲,祖母,和大伯,都很疼爱,给他很多的钱和玩具,而且每天放任他在外游玩。他家与我家贴邻而居。我家的人们每天赴市,必须经过他家的豆腐店的门口,两家的人们朝夕相见,互相来往。

小孩子们也朝夕相见,互相来往。此外他家对于我家似乎还有一种邻人以上的深切的交谊,故他家的人对于我家特别要好,他的祖母常常拿自产的豆腐干、豆腐衣等来送给我父亲下酒。同时在小伴侣中,王囝囝也特别对我要好,他的年纪比我大,气力比我好,生活比我丰富,我们一道游玩的时候,他时时引导我,照顾我,犹似长兄对于幼弟。我们有时就在我家的染坊店里的榻上谈笑,有时相偕出游。他的祖母每次看见我俩一同玩耍,必叮嘱囝囝好好看侍我,勿要相骂。我听人说,他家似乎曾经患难,而我父亲曾经帮他们忙,所以他家大人们吩咐王囝囝照应我。

我起初不会钓鱼,是王囝囝教我的。他叫他大伯买两副钓竿,一副送我,一副他自己用。他到米桶里去捉许多米虫,浸在盛水的罐头里,领了我到木场桥头去钓鱼。他教给我看,先捉起一个米虫来,把钓钩由虫尾穿进,直穿到头部。然后放下水去。他又说:“浮珠一动,你要立刻拉,那么钩子拉住鱼的颚,鱼就逃不脱。”我照他所教的试验,果然第一天钓了十几头白条,然而都是他帮我拉钓竿的。

第二天,他手里拿了半罐头扑杀的苍蝇。又来约我去钓鱼。途中他对我说:“不一定是米虫,用苍蝇钓鱼更好。鱼欢喜吃苍蝇!”这一天我们钓了一小桶各种的鱼。回家的时候他把鱼桶送到我家里,说他不要。我母亲就叫红英去煎一煎,给我下晚饭。

自此以后,我只管欢喜钓鱼。不一定要王囝囝陪去,自己一人也去钓,又学得了掘蚯蚓来钓鱼的方法。而且钓来的鱼,不仅够自己下晚饭,还可送给店里人吃,或给猫吃。我记得这时候我的热心钓鱼,不仅出于游戏欲,又有几分功利的兴味在内。有三四个夏季,我热心于钓鱼,给母亲省了不少的菜蔬钱。

后来我长大了,赴他乡入学,不复有钓鱼的工夫。但在书中常常读到赞咏钓鱼的文句,例如甚么“独钓寒江雪”,甚么“羊裘钓叟”,甚么“渔樵度此身”,才知道钓鱼原来是很高雅的事。后来又晓得有所谓“游钓之地”的美名称,是形容人的故乡的。我大受其煽惑,为()之大发牢骚:我想,“钓确是雅的,我的故乡,确是我的游钓之地,确是可怀的故乡。”

但是现在想想,不幸这题材也是生灵的杀虐!王囝囝所照应我的,是教我杀米虫,杀苍蝇,以诱杀许多的鱼。所谓“羊裘钓叟”,其实是一个穿羊裘的鱼的诱杀者;所谓“游钓之地”,其实就是小时候谋杀鱼的地方,想起了应使人寒栗,还有甚么高雅,甚么可恋呢?

“杀”,不拘杀甚么,总是不祥的。我相信,人的吃晕腥,都是掩耳盗铃。如果亲眼看见猪的受屠,一定咽不下一筷肉丝。

杀人的五卅事件足以动人的公愤,而杀蚕,杀蟹,杀鱼反可有助人的欢娱,同为生灵的人与蚕蟹鱼的生命的价值相去何远呢?

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

2、儿时趣事作文

儿时趣事作文(一)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得幼稚可爱。有一件趣事,我至今还无法忘怀,现在想起来,也不由得捧腹大笑。那一天,老师要求我们回去做手工,妈妈接我回家后,便出门买菜去了。我对这个手工十分感兴趣,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但是还没开始做,我就遇到了困难:这个手工需要胶水,我却没准备好。“胶水,胶水在哪呢?”我嘀咕着说。我在桌上画来画去,终于根据老师教的记起了“胶水”两个字。于是,我便开始翻箱倒柜得寻找胶水。找了很久却还是不见胶水的踪影,胶水是在跟我玩捉迷藏吗?我得把它找出来!我心想。

我走向厕所,再架上寻找胶水,忽然,我发现有一瓶写着“胶水”两个字的东西。这是不是胶水呢?”我心中充满了疑惑,我按动挤压处,“这还挺黏糊糊的嘛,跟老师说的一样,看来就是它啦!”我脸上露出胜利的快乐的笑容。

我在桌上摆弄着,可是却粘不起纸,还将纸都弄卷了,我望着我失败的实验。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抱着她,像是找到了依靠,向她述说起来:“妈妈,你买的胶水不管用,还把纸都弄卷了!”“胶水,我没买呀!”妈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过了我所谓的胶水。顿时她哭笑不得,说“这可是韩国进口的胶原蛋白精华水呀!”“这不就是胶水嘛,上面就有胶水两个字,不过中间有些看不懂的符号而已呀!”妈妈难过地帮我收拾“烂摊子”,嘴里还不时嘀咕着“真是可惜啦,这瓶进口化妆品还没用多久呢。”……

现在,我又听着罗大佑的《童年》,回忆起我愉快的童年。想起童年那一件件好笑的事,我的嘴角就会慢慢地扬起,静静地微笑。

儿时趣事作文(二)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留恋童年的,童年的无忧无虑,童年的放声大笑都令我难以忘怀。

那时的我牵着姐姐的手在辽阔无垠的田野里自由自在地放风筝。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躺在地上谈着那些我们自以为很了不起的话题。

那时的我会在晚上大家都睡着的时候看我最爱的《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把音量调到最高,让大家都睡不着觉,都得起床陪我看电视。那时我就会在心里高兴的说一句:“我是老大,你们是敢不听我的话?”

那时的我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用担心上学会不会晚,直到肚子饿得“咕咕咕”直叫,我才会依依不舍的离开我亲爱的床,去吃早餐。

那时的我会在姐姐写作业时往她的作业本上倒水,然后引来的只会是一顿臭骂,然后的我就会偷偷的溜出姐姐的房间,去找爸爸妈妈,告诉她们姐姐骂我,然后爸爸妈妈就会去指责姐姐,看着姐姐那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的样子,我就会在心里暗暗自喜:谁让你骂我。

现在的我每天都被繁重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什么“曹操,刘备,诸葛亮”,什么“次数、系数、多项式”……弄得人脑袋都大了。每天都盼望着期末,但期末真的来了我们却又希望它快点走。

儿时趣事作文(三)

儿时趣事如沙滩上的贝壳,美丽多彩;如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光;更如八月十五的月亮,纯洁难忘。你也有难忘的童年经历吧?是的,我也有。现在,我就给你讲讲我童年的记忆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那是一次旅行,爸爸单位组织的,爸爸说是去沙湖旅行。()我一听“沙湖”两个字,立刻大喊:“我要去!我要去!”嘿嘿,爸爸一直不知道我会游泳。现在,借这次机会,我要证明给爸爸看。

一到沙湖,爸爸就给我买了一套泳衣,一个泳圈让我自己安排。我换好泳衣后,一脚把泳圈踢到一边,便自顾自的走入湖里。我踏着水,狂奔到深水区,直到水淹到我的脖子上。

我站在水里,有些得意的看着爸爸,爸爸在和同事说话,刚一回头便望见我。“呀!”爸爸惊叫一声,他旁边的护士姐姐(爸爸的助手)急忙过来“抢救”我。哪知我一下子钻入水中不见了。我从水下看到护士姐姐焦急的向四周张望,我忍住想要笑的冲动,游到她的身后,“哗啦”一下蹿出水面。她一回头,我又不见了。爸爸急的也套上个泳圈冲到了水里,我又游到爸爸身后。爸爸眼尖,看见了我,两只手伸出来就要抓我,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我忽然加大马力,两只胖嘟嘟的腿奋力朝后蹬,赶紧跑掉了。我就这样乐此不疲的玩着。

可是,我很快就累了。我爬上沙滩,休息了一会,想出了一个“诡计”。我游到水里离爸爸他们不远的地方,故意在水里挣扎,同时还不停的大叫“腿抽筋了!腿抽筋了!”果然,立即引起了爸爸的注意,他迅速向我游过来,我乘机游到了更远处。爸爸情急之下,误以为我本来离他就那么远,游得更加劲了。在溅起的水花之间,我无意中看到了爸爸因为关心我而焦急的面孔,我明显的的一怔。于是,我这条淘气的小泥鳅很“不幸”的被爸爸抓住,努力地把胖嘟嘟的我拖上了沙滩。

这件事令我难忘,因为它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让我明白了爸爸对我的关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3、儿时的记忆作文

儿时的记忆作文(一)

每个人的脑海深处,肯有着一抹儿时的记忆。回忆起这抹记忆,就仿佛回到了幼时,幼时那纯真有趣的事情,就仿佛看到了幼时伙伴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在我的脑海深处,就有一抹模糊但又清晰的幼时记忆。

大概是五六岁的时候,我不知怎么变得很想去外婆家。而且这个想法时时刻刻都显示在我的脑海屏幕上!吃饭时在想,走路时在想,睡觉前在想……于是,我经常在家与外婆家奔波,一发不可收拾。

可是,时间长了,家里人就开始厌烦了。我说要到外婆家去,肯定没人理我!

记得那一天,奶奶带我出去拜访人家。在路上,我想着怎么到外婆家去,我突发奇想,干脆骗奶奶!想着想着,已经不知不觉地到了别人家门口了。于是,我决定采取行动了!我对奶奶说:“奶奶,你进去,我在外面等你,好吗?”奶奶先是不答应,后来经不住我的死缠烂打,只好投降。我趁奶奶不注意,赶紧溜之大吉。我努力跑,跑啊跑,终于跑到了外婆家。在那里,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接近傍晚,爸爸来到了外婆家。不容分辩的把我拽回了家。

回到家里,爸爸那两个巴掌不由分说地抽在我脸上,说:

“你知不知道,你擅自一人去外婆家,家里人多担心啊……”

泪水挡住了我的视线,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好模糊,好模糊……

儿时的记忆作文(二)

前几日无事,整理了一下角落的箱子,翻出了些幼儿时期的一些东西,包括信手拈来的日记、平日闲来无事的涂鸦和一叠在林老师家里画的儿童画。现在看来,突然觉得实在是有点儿可笑。

我幼儿时期记得日记都是我口述、我妈妈帮着记录的。所以,一翻开日记本映入眼帘的就是妈妈清秀的字。我幼儿园时写日记可不是心甘情愿的,呵呵,贪玩儿嘛。每次都是说了三句半,然后被妈妈抓回来接着写的。内容大多都是当发生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儿,什么买“羊角球”啊,外公生日,外婆生日什么的。没什么可写就随便拿些“爸爸真好”,“妈妈真好”之类的来应付。真不行就只能发挥想象力写些小诗,童话(现在看看真是“不堪入目”,但以前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日记讲什么我基本上都忘了,但有一篇自创的小故事记得比较深刻。叫什么,《好玩的孙悟空》(题目实在不怎么样)。内容大致是说一个英国的孙悟空到了中国,看到中国的小吃很好,但是没有它喜欢的那种桃子,就回英国了,正想买飞机票,见到中国的孙悟空,就假装是它的朋友上了飞机,被中国是孙悟空看到了,踢了下去,等它回家时,全世界的店都关门了。最后还加了一句十分幼稚的“你觉得我这个故事搞笑吗?”虽说觉得好笑,但是可能我在那时就已经打下了作文功底,比别人“早跑了”一些路了。

我的涂鸦可是比日记更加狼狈不堪。那一幅幅画,我的天,不仔细看,根本就不知道在画些什么——天不像天,地不像地,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但那时我仍然是对画画兴趣盎然,每天都要花上几张,尽管是一团糟。在我的画中唯一能够看清楚的只有妈妈的“评语”。我画的每一幅画,妈妈都给予的评价——在上面画一些苹果呀,花呀之类的,还用漂亮的隶书帮我写上时间和画名。我的画与妈妈的字显得十分不协调,简直就是一个地、一个天。

虽说我的涂鸦难看,但是,我在林老师家里画的儿童画还是挺不错的。很早以前,我就学会了套色,把画面打扮得很漂亮。刚学会这个技巧的时候,我每幅画都用上(包括一些不该用的地方),结果把整幅画弄得乱乱的。后来,我就把套色给淡忘了。我记得画得最搞笑的是一只穿着围裙的鹅妈妈,当时画完了之后谁都看不出来这是什么,妈妈说是四不像,爸爸说是鸭子。结果到了现在我自己也有一些弄糊涂了。

以前的事情还真是好笑,幸好翻出来看一看,不然就回忆不起那么多有趣儿的事情了……

儿时的记忆作文(三)

童年的我,住在奶奶家,爷爷就在奶奶房间隔壁。也许是那低矮的房最能联系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记得有一次我闯了祸,不敢告诉奶奶,便躲在爷爷的房间。爷爷也没说什么话,只是把手放在我头上,我懂爷爷的意思。晚上,爷爷拉我去奶奶房间,我认了错,一切都平静地结束了。后来,爷爷那竟成了我的避风港。

爷爷很喜欢看书,懂很多历史文物。那时,我只会傻傻地看着爷爷的手在翻书。记得有一次,我捉了一只蟋蟀给爷爷看,爷爷说一只太孤单了,就叫我捉多几只回来做伴。第二天,捉来的蟋蟀跑了,我拿着空袋子找爷爷,爷爷给了我两只。我清楚地记得爷爷说:“都不孤单了!”

后来,我们一家搬进了楼房。住的虽然宽敞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远不及挨门的爷爷。爸爸妈妈还常带我回去看爷爷。

记得有一年,考试考差了,觉得一切希望都破灭了,脆弱得不堪一击。我去了爷爷那儿,我不怕在他面前掉眼泪。爷爷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爷爷笑着问:“你知道麻雀怎么飞吗?”我真的跑出去看,我在城市长大,从不知道麻雀怎么飞。爷爷说:“它们一起一伏地飞。不能一下子冲得很高,也不能总维持在同一高度。它们一定要飞高飞低的,有起有落,这样才能飞得远。”真的,麻雀飞行像爷爷说的,有高有低,有起有伏。爷爷拍拍我的肩膀说:“别哭呀,孩子,你不过刚好在飞高之前又降低下去。要飞得高,飞得远,总要有起伏啊。”

那年暑假,我去了海边,天空一望无际,海浪澎湃,海鸥飞伏;原来海浪也有波峰波谷。所以山有棱角地有高低……原来,世界就是这样造成的。

前年,爷爷去世了,他去得很安详。记得送殡那天,自始至终,我没掉一滴泪。因为我想,如果爷爷能和我讲话,他一定会说:“好孩子,你看树叶,由发芽到青翠、枯黄、落下,所有的生命都是这样的。”

在往后的岁月里,我时常想起爷爷的话:“要飞得高、飞得远。总要有起伏啊。爷爷的话激励我不怕挫折,不怕困难,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4、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一)

丰子恺先生的文学作品就如同他的画一样,质朴,简洁,让人可以洞悉一切。《忆儿时》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真实无华,却异常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不过,对于作者“杀生取乐”的看法,确实也有一些争议的地方。人们和动物共生共存,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也离不开人。大自然的生生不息,有些动植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实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在我看来,我是绝对不敢杀生的,也不敢看别人杀生,但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我也并不会联想到这些鲜血淋漓的场面。所以,有些事情不用太过在意,更不用忏悔。站在人类的角度,食各种生物是生命得以延续的保证,而站在动物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许这也是动物对于人类的一种回报方式吧。当然,对于一些时时相伴的动物,因朝夕相处与人类产生了感情,那么消灭它们将是一种残忍的行径,此时,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也已升级到了朋友的关系,彼此依靠、相互依存才是最好的结果。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二)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逊,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感悟:在《忆儿时》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童真而温润有情的童年丰子恺。也看到了一个敦厚、仁爱、有一颗恙悲心的丰子恺。文章中透射出他关于生命关于世界的看法:生命是平等的,生死是自然的,孩子是最纯真的。以一颗孩童般的心。真诚的对待世间万物,把名利置于身外,用一颗平常心,淡然的面对人生。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像孩童般快乐的活着,不必因生活中的琐事自寻烦恼。

忆儿时丰子恺读后感(三)

这篇散文是丰子恺写的,选自《丰子恺作品精选》,是一篇很质朴,很感人的文章。丰子恺回忆儿时,说有三件事不能忘却,一是养蚕,二是中秋赏月,三是钓鱼。养蚕主要为了纪念祖母,这是一个良辰佳节,祖母将“养蚕”也大规模地举行,作者看着祖母、诸姐……后来祖母去世了,养蚕也不再继续;中秋赏月是跟着父亲、姐姐一起吃蟹,父亲最爱吃蟹,再配上一壶酒就更不错了,我和姐姐也很享受这一晚的宁静;钓鱼是好朋友王囡囡教“我”的两个小伙伴在一起互相关照,很开心。三件事都让作者难以忘怀。然而,在文章结尾他说:“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作者很有爱心,对动物有怜悯之情,他也很淳朴,很善良,和小伙伴很友好。()

现在,我就对于作者“杀生取乐”谈谈自己的看法。人们和动物共生共存,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也离不开人。我认为作者不应该忏悔。举个例子:你家养蟹,把蟹养得很在,必然是要卖出去杀了吃的,不杀它们对它们来说也没什么意义,蟹、蚕、鱼、虾……都是一样的,到时候不吃它们,它们也会死,死了的东西还能吃吗?那何不趁“最佳时期”“造福人类”呢?不用忏悔。站在动物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人类把它们养那么好,善待它们,作为动物,给予人回报的方式只能是牺牲自己,把自己的身体献给人类。人们也应当接受这种回报的方式。

当然,乱杀乱斩动物,是要受处罚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当爱护动物。在动物没有侵害我们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应该伤害它们,如果一味地残害动物,最终受损的只能是我们人类,因为我们的力量远远不及动物。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