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师傅作文1000字](http://www.wenzidahui.com/tu/802.jpg)
1、我的师傅作文1000字
我的暑假是痛的,累的,苦的,也许是快乐的,总之是不平凡的。因为我小时候容易生病,爸爸每年暑假都会让我去武馆习武。今年暑假也不例外,放假还没几天,我便来到了武馆开始暑假习武锻炼。
我的师傅姓杨,是“余门拳”第6代传人,曾任特种部队武术教官,是重庆知名武术综合格斗裁判,全国传统武术八段金牌获得者,精通十余种武术,威震武林,曾去香港拍摄过《踏雪寻梅》等多部电影。我师傅文武双全,平时爱好写诗,虽然没有在大刊物上发表,但我看过师傅的诗,感觉和课本里写的也差不多。师傅还爱好书法,走进武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聚义厅上挂着的一个大大的“德”字,看上去龙飞凤舞,苍劲有力,这就是我师傅的杰作。
我师傅三十多岁,中等个子,看起来十分健壮,双眼炯炯有神,仿佛眼睛里有电,还有火。看你一眼,就知道你在想什么;瞪你一眼,就好像射出一束电,无论是谁,就会变得乖乖的。师傅相貌潇洒,鼻子挺拔,像水浒传里的武松。他那一根比他身高还高半尺的棍子随时跟着他。在练武时,若心不在焉,那棍子就会劈头盖脸地落在你的身上,疼得你嗷嗷大叫。
暑假第一课,师傅给我们表演“余门拳”。只见师傅怒目圆睁,左掌一横,空中划一弧形,头往左边一甩,右脚猛地一蹬,只听地上“啪”的一声,人便腾空而起。看得我目瞪口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得像师傅一样。
接下来我们练习拉韧带,韧带太硬,是我非常严重的缺点,特别是练习横竖叉,师傅说我的横叉是“高架桥”。这次我又要倒大霉了,师傅让我用力往下压,可是我还是压不下去,师作文傅就过来“帮忙”,一手按住我的腿,一手压住我的肩,用力往下压,疼的我哇哇大哭。一遍又一遍,我筋疲力尽,汗水与泪水湿透了我的衣服,师傅就站在我的旁边,告诉我:压不下去,今天就别回家,留在武馆继续练!我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累得我腰酸背痛,师傅那根可恨的棍子像是长了眼睛,只要我想放弃,他就会落在我的身上,腿上,手上。师傅说:“油盐出好菜,棍棒出好人”,人的意志力是磨练出来的,练习意志也是习武内容之一。师傅对我们的要求是严厉的,现在想来在学校读书老师对我们要求与学武术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
师傅在上课练武时与下课或者平时判若两人,上课时非常严厉,平时又是那样的善良和慈祥。有一次我们练习踢腿,我不小心伤到了脚踝,师傅拿来他亲手泡制的药酒给我推拿,按摩,就像爸爸一样,在我生病时,爸爸总会用他那双大手抚摸着我的额头。师傅抱着我的脚,一边给我推拿,一边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给我讲做人的道理。他说练武之人重在“德”,只有德好,长大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练武重在健身,并非逞强好斗。他讲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次到重庆走亲戚,看见一位要饭的老婆婆,病得奄奄一息,非常可怜,他把自己身上仅有的几元钱全都给了那位老婆婆,那几块钱本来是妈妈拿给他坐车的,最后自己走了四个小时的路才到亲戚家。师傅还告诉我做人要善良、仁慈。师傅的话总是那么简单,但又是那样的有道理,易懂,很多是我在学校学不到的。
我的师傅还有很多传奇故事,他就是当代的武侠,用他那矫健的身躯默默地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韩勇 | 作者年龄 | 11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南京浦口实验小学 | 在读班级 | 五年级7班 |
性格特点 | 多愁善感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写小说 | 平均成绩 | 112分 |
指导老师 | 龚淑均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我的小师傅作文600字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在我的生活里又出现了一个人。
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爱笑的女孩。她有着乌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眼睛大的像一颗葡萄,一张樱桃小嘴总是在笑,美中不足的是个子有点矮。在老师的安排下,她成了我的“小师傅”。
小师傅特别能吃,记得我们坐车去哈尔滨。她4个小时一直吃没停过,到了哈尔滨,妈妈说要带我们去小吃街,我就看见她紧锁着眉头,掰着手指头,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我就问她:“哎,你干嘛呐?”她冲着我傻傻的一笑说:“我数数一会儿要吃啥,我想控制一下。”到了小吃街,在看她,她就像一只饥饿的狼准备扑向猎物。我在心中暗想:“她为什么干吃不胖呐?这都吃哪去了。”
她,还特变爱笑,我们在一起玩的两天,她总是笑眯眯作文的,一点点小事就能把她逗得哈哈大笑。
她虽然爱笑,爱吃,爱玩,但是在学习上她毫不逊色,特别认真,对我也是非常苛刻,这就是我为什么叫她小师傅的原因,在她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有了大大的提升,我也经常与她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的好方法。
记得有一次,学校放假,我约她出去玩,本以为她会爽快的答应,可是却犹如一盆凉水浇到头上,“不去,马上要考期中试了,还是好好复习吧!争取取得好成绩,咱们一起加油。”就这样我也没去,那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果然进步了。慢慢的,她似乎已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一起疯玩打闹,谈心,在一起学习探讨问题,在一起努力进步。
她,就是杨嘉美,她是我的榜样,我的小师傅,也是我的知心朋友。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余倩雯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枣强第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7班 |
性格特点 | 冷静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旅游 | 平均成绩 | 120分 |
指导老师 | 鲁振旺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白”师傅作文400字
学校食堂里,有一位非常勤劳的老师傅。他已年过半百,头发花白,镶了一口银白的牙齿,穿一身洁白的工作服,整天和白面、白米打交道,所以同学们都叫他“白师傅”。
说起白师傅做面食的手艺,可真了不起。全校教职工、学生有四五百人,每天早晨就需要二百多斤白面。白师傅把这些面粉放在案板上,将中间扒个窝,再放上适当的水进行搅拌,不大一会儿功夫,那白面粉就变成了面团,然后再让它“睡上一觉”。等到它“睡醒了”(完全发酵),白师傅就开作文始做面食品:大馒头、小笼包、盐卷子、肉馅饼……各式各样的面食品,从白师傅和他的同事们的灵巧的手里变出来。每到早餐时这些面食品使得全校师生胃口大开。
白师傅不但手艺高超,而且大公无私,账目清楚。食堂经常有些吃不完的面包、饭菜,它就有计划地分批分发给大家,自己从不多吃多占。学校每天都要买好多菜,每次买回来的菜,都要经过他的手,过称、论质论价,账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就这样,“白师傅”的名字就在我们学校传开了。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王海滨 | 作者年龄 | 9岁零9个月 |
---|---|---|---|
在读学校 | 大光路小学 | 在读班级 | 三年级7班 |
性格特点 | 机敏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韩剧 | 平均成绩 | 99分 |
指导老师 | 山王蛇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打工师傅作文800字
妈妈定了一些松木家具,今天一位师傅上门安装,一进门,我对他没有丝毫的感觉,一张大众脸,皮肤黄得发黑。皮鞋上有些污渍,藏青色的马甲他穿上显得不大得体。我没太在意,只是目光游离地看着搬运工们一趟趟地往楼上抬家具。
准备装书架的时候,那位师父嘴里突然蹦出了一句:“我小孩上学怎么办?”我想,大概是经济上的问题吧!也是,出来打工,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怪不容易的。
妈妈问他“孩子在哪儿上学?”
“一直在湖南老家读书。”他说。
妈妈又问:“上几年级了?”
“六年级”,他说起来有些为难。
“你准备把孩子带到宁波念书吧?”妈妈问。
他点点头,开始钉钉子。
“是这样啊!户口迁过来了吗?”
“没有,我们又没有熟人,所以这事难办呐!我两个女儿在县城念书,自己能照顾自己,可老三自己在老家也没人管,所以……”电钻的轰鸣刺激着我的耳膜,看着这位中年人,我觉得他好像为孩子学习的事自责。
妈妈说:“孩子都六年级了,现在插班的确蛮困难的,孩子作文学习还行吧!”“不太好,现在只要能叫他上学就行了,哪所学校都无所谓。”
妈妈打了了个电话,是联系孩子读书的事情,然后给那师傅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师傅明显心情好了许多。
他说:“我2003年从湖南来,媳妇、婆婆也都在宁波。我孩子跟你孩子同年出生,你孩子这么高,我孩子连一米四都不到。这次从湖南来还买了半价的火车票。”
妈妈半开玩笑地说:“半价不是为你省钱了吗?”
他说:“我才不需要他省这个钱呢!唉!小孩连喝牛奶的机会都没有。平时小孩都是自己做饭吃,自己到银行取钱交各种费用,我们实在没办法照顾他,谁让我们是打工的呢?我每次看到别人带着孩子出去游玩时就感觉特别亏欠自己的孩子……”
我默默听着,想了很多……
十二点多了,我叫了外卖,给那师傅也留了一份。辛苦了一上午,一个书架才完成好,真不容易。
又忙碌了一下午,安装完了另外一个书架。临走前,妈妈拿了几件衣服给他的孩子,他谢了又谢。
师傅走了,我环顾他安装好的松木家具,不禁陷入了沉思……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益爽 | 作者年龄 | 12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聊城哈佛外国语小学 | 在读班级 | 六年级9班 |
性格特点 | 自制力强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养鱼 | 平均成绩 | 102分 |
指导老师 | 余朕哲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5、我眼中的面馆师傅作文1000字
清晨4点,人们在梦里呼吸着。寒冷的北风呼哧呼哧地横越大街小巷,温暖的被子是美好的归宿,是不起床的奢望。街上很冷清,偶尔一辆车飞驰而过去,就没有了动静。在这刀子般的北风的折磨下,谁不想窝在自己暖和的被子里?
一囱囱轻烟从围墙里面升起,令人感到生机和温暖。那轻烟是那么暖和,有一种冲动使人想钻进去。
这是一家开了二十多年的“刘氏热干面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依然是生意兴隆。这个面馆是一家人开的,有炸面窝的老婆婆,70多岁的样子,花白的头发总是那么规矩,脸上总是一副认真与慈祥。她炸的面窝,有全脆的,有全酥的,有外脆里酥的……油锅旁放一大桶面糊糊,却能炸出各式花样的美味。她的两个儿子以及两个女儿,便是下面和打杂的。虽说是打杂——包装绿豆汤,豆浆,蛋酒,面窝,擦桌子,切葱……却没有一点儿怠慢,不紧不慢地把事儿做得精致。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下面师傅了。无论是刮大风,还是下刀子,他总穿一件短袖t恤。他是一位看起来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士。长得很壮实,有点像山西壮汉。有力的四肢上充满了力量。方形脸,有点像“国”字,又有些如方格子里刻出来似的,方方正正,头上长着短发,如同“我的世界”里的方土上,长了些黑色的草皮。一条到膝盖那儿的短裤。短袖t恤和短裤,犹如每天都是夏天一般,准备去热带海湾度假吧?
他脸上总有和蔼的微笑,以及那魔性的嗓音,有一种忍不住想作文被吸引过去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平易近人的原因,总会与食客聊起家常。
“婆婆,今天想吃什么?”“三鲜细粉吧。”“您家里二胎生了个姑娘还是儿子啊?”“姑娘。”“那肯定是个精怪。”“真是个精怪,比老大聪明多了。”……
就在一段轻松的武汉话交谈间,一碗热气腾腾的三鲜粉便交给了食客。在给食客的面或粉中,总是别有一番心意。比如,对于高中生及以下的学生,六十多岁的老人,以及“老熟人”,他总会悄悄加一个鸡蛋。而且,他似乎对每个人的食量都了如指掌一般,下的面或粉总是恰到好处。例如正值发育的小孩,分量就微妙的多一口,口味就稍稍淡一点儿,让齿唇之间,有一种味蕾上的美感。
他曾笑言:“每天在这热锅旁边下面,哪里会怕冷?”
没错,清晨4点就开始沸锅,泡粉,准备迎接这美丽的清晨,用心下好每一碗粉面,无论风多猛,雨多大,天多冷,他都坚持了下来,这种勤奋,岂是风雨能够击溃,你我可以所及的?
手握一碗无比温暖的热干面,一阵阵香气扑面而来,那里面有芝麻酱的味道,面的味道,还有心灵深处最善良的味道……
我突然间明白了一个多久没出结果的问题:良心何在?
亦在此吧!愿这种勤奋与善良永存。
我眼中的面馆师傅,清晨升起的轻烟,路灯里闪烁的花朵,世间最美的芳香。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安哥 | 作者年龄 | 12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武汉十四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5班 |
性格特点 | 乐观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剪纸 | 平均成绩 | 92分 |
指导老师 | 冯英健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