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高级的情商,叫“不抬扛”_自律,为了更高级的人生

1、有一种高级的情商,叫“不抬扛”

有一种高级的情商,叫“不抬扛”

文/哈叔

有时候,我真得挺佩服一些人的,不管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总能华丽丽地给你当头一棒。

你说,努力工作是一个人最靠谱的选择。

他会很愤慨地反驳你,别再一天到晚熬毒鸡汤了,家里没有关系、没有背景,再努力也没鸟用!

你说,抽烟有害健康,熬夜真得会死人。

他反驳你,净胡说八道,我爷爷抽了一辈子烟,活到85岁,我家楼下的张婶天天上夜班,也没见她死了。

……

这两年,我写了不少文章,在“留言区”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像上面这种“抬杠”的情况还真不少。

有些人真得是满身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怼天怼地怼众生。

我在另外一个平台上也发文章,有一个人在留言区的评论,简直用不堪入目来形容。

后来,我忍不住点进他的个人主页,发现他所有转发的内容,清一色的都是咒骂和抬扛。

这不是个例,我留意过很多起,有些人真得是比较难伺候,什么都瞧不上,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不少!

你说这个好看,他说好看个鬼,你品味真差;你说这电影真不错,他说我觉得很垃圾……

简而言之,就是凡事都和你唱反调、抬扛,让你不舒服!

有人说,所谓情商高,就是好好说话。

其实,真正厉害的高情商,或者说有一种比较高级的情商,叫“不抬扛”!

1

爱抬扛的人,大多不懂尊重人

有人说,难道我看到不认可的事,就不能发表观点了吗?

当然能,不过“辩论”和“抬扛”完全是两个概念,“辩论”辩的是正理,“抬扛”抬的是歪理。

既然抬的都是歪理,就让与之争论的人有种“秀才遇到兵”的无奈感。

所以,一个总喜欢抬杠的人,大多是社交场上的杀手,人际关系也比较差,令人讨厌,可以归类到“低情商”人群。

原因自然不必多说,因为这样的人,说话行事总是带着攻击性,对别人缺少最基本的尊重。

这是很致命的一点。

一个人情商的修炼,往往是从好好说话开始,而好好说话,往往又是从“不抬扛”开始。

别人说这件衣服不错,你不知道怎么附和不要紧,但别张口就说“这好看什么呀”、“你眼光真差”之类的话。

别人说努力很重要,你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也没关系,闭嘴好了,别张口就来“努力有屁用,你净误人子弟”这类的话。

你这不是在辩论,而是在攻击人,不尊重别人。

说这样的人是情商低,那都是含蓄的说法,坦白讲,这就是缺心眼,就是坏,无脑地坏。

很多人的人际关系差劲,事业发展不顺,家庭不和睦,问题往往就出在自己的一张破嘴上,口无遮拦,张口就见血。

这样的例子,我见过不少。

反过来看,在职场上,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在生活中,那些家人朋友关系都处得不错的人,他们往往都懂得“嘴下留情”。

所谓“嘴下留情”,就是即使不赞同你的观点,也不会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更理智、更君子。

一个真正高情商的人,即使是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往往也会给别人留点余地和退路,给人台阶下。

2

爱抬扛的人,大多活得比较可怜

很多时候,对那些喜欢抬扛的人,我是比较同情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人,大多活得比较可怜。

一个人总喜欢和别人抬扛,往往有三大原因。

缺乏自信,爱出风头

抬扛的本质,其实是通过打击别人,从而来抬高自己,获取心理上的优越感,这种人的表现欲通常比较强。

一个表现欲很强的人,骨子里往往是比较自卑的,缺乏自信,所以才会通过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人眼球。

真正自信的人,不会刻意地去刷存在感;真正高情商的人,不抬扛,只抬人,因为他们不需要去向别人证明什么。

生活不如意,宣泄情绪

很多人应该会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好看的,都是美好的,心态也更好,处理事情时更宽容;

当你心情糟糕的时候,看什么都不太顺眼,说出的话,往往也会带着刺,比较刻薄。

同样的道理,那些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喜欢怼天怼地怼众生的人,可以预想到,他们的生活并不如意,人生处于一种比较糟糕的状态中。

正因为生活不如意,心情不顺,所以他们要找地方宣泄,找补一点快感回来。

抬杠,表面上是在怼别人,否定别人,其实是和自己内心的坏情绪较劲。

3

爱抬扛的人,大多自我意识很强。

所谓“自我意识强”,就是说他们特别固执,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整天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

这样的人,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个孤独的国王。

情商其实分两部分:一是“他处”,二是“自处”,而后者往往更为重要,也更高级。

“他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人处事,与他人的相处,能够让别人舒服,往往就说这个人情商高。

“自处”就是与自己相处,而判断一个人“自处”的水平,往往就看他是否爱抬扛,是否满身戾气。

真正的高情商,并不是取悦别人,而更多的是愉悦自己,让自己活得心旷神怡,活得豁达、自信,不拧巴。

来源:哈叔的职场微课堂(ld:haerg7)

2、自律,为了更高级的人生

自律,为了更高级的人生

文/若杉

01

新年开工。

目测一大批新年计划又跃然纸上、心里以及朋友圈。

2017年要减重10斤。

要成为公司的销售冠军,还要写一部小说。

要学会游泳,一周至少去三次健身房,练出马甲线。

要创建自己的品牌,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去旅行。

要每周尽量抽一天时间陪家人、陪孩子。

要学会一门乐器,年会的时候上台演出。

……

这大概是很多人的新年梦想list,并不复杂,常常寥寥数字,每一条都足够美好、充满希望,让人想不顾一切的实现。每一条也都似曾相识,貌似“2014年就考虑过,2015年定下计划,2016年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2017年却又一次的把这些萦绕在心头很多年的梦想写入新年计划。”

不知道,再见这些熟悉的字眼,你有没有那么一刻,讨厌自己。讨厌自己依旧盘旋在梦想的边缘,讨厌自己又浪费了一年甚至几年的光阴,讨厌自己永远不能按计划完成任务。

至少,这种感觉,我有过。

昨晚,和朋友约饭小聚,朋友问及今年要不要一起学游泳。我突然想着,学游泳这件事,我们至少在2014年就跃跃欲试,相约学会游泳,去海边度假,如今,度假没少去,游泳却始终没有开始学。朋友感慨在巴厘岛,看着别人下海畅游无比艳羡,说:“你看不努力,连玩耍都不能尽兴”。我则唏嘘,时间一晃,又是几年,许多想做的事情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拖了下去。

这种时光穿梭,梦想依旧在起点的感觉,快乐吗?当然不!

然而,又是什么让无数计划依旧停留在起始阶段?细细想来,差的无非是“自律”二字。

02

新的一年,读的第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看村上春树33岁之后写作与跑步的人生,觉得很是难得。

在决定写作以后,村上春树的生物钟就变得节奏明晰、几乎毫无变化。晚上九点就睡觉,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因为生物钟自带闹钟属性,到了点会自动弹起。泡咖啡、吃点心,随即开始工作。

连续写作五、六个小时,到上午十点为止,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写好十页不管是不是还想写都坚决停止,如果写不满十页就逼自己写满。每天跑步或游泳一个小时,一年跑一次全程马拉松,还出场参加铁人三项赛。

下午两点左右结束一天的工作,然后随心所欲,睡睡午觉,听听音乐,读读无害的书。

如果在几年前,我看到这个一成不变的工作安排表,会觉得沉闷无聊,人非机器,岂能如此日日循环,长达三十年之久。可是现在,吸引我的是,日程表里,下午两点以后的自由时光。

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人一天拥有七个小时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可以约朋友喝茶聊天、看喜欢的电影、或者只是葛优躺,发呆、畅想人生……

更难得的是,这般奢侈的享受自由的时光,却不会有虚度的恐慌与不安,因为每天凌晨四点到下午两点的工作,让这种随心所欲似乎更高级、更有质感,连葛优躺都变得理直气壮。

一个人同时拥有充实和自在两种生活状态,真真是因为早起、因为自律而赚到的人生!

03

自律是很高级的品质,在《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自制力得分高者,下属同级对他们的评价也高,自制力强的人,特别擅长与别人形成并维持完全而满意的依恋关系,具有更强的同理心,更擅长换位思考,情绪更稳定,更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偏执精神问题强迫行为酗酒问题和其他疾病,更少动怒,而且动怒时不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但这一品质却并非人人都能拥有,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是它的手下败将。

而对于失败的原因,美国作家马歇尔·古德史密斯和马克·莱特尔在其著作《自律力》指出,是因为我们常常太过自信,自信的以为自己有足够强大的意志力,可以抵制环境的诱惑、不需要任何监督、不需要计划和帮助。

而在培养自律力的路上,谦逊是促成改变的最关键因素。

没有规划,我们很难变得更好。在培养自律力的道路上,不得不强调,规划的重要性。我们常常过分高估自己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以为给自己订一个目标,诸如一年读一百本书、减重10公斤、每天背20个英文单词这些计划简单到不需要任何规划,照做就好。却常常忽略外在诱惑对计划执行的干扰,比如读书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你升了职,工作远比之前忙碌;减重的道路上,一块cheese蛋糕和同事聚餐的邀约;背单词的计划实施中,你突然觉得英文对你不那么重要了。

事先清晰的规划,最大的作用在于,它限制了我们的可选性,使我们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跑题。

规划亦能帮助我们减少“自我损耗”。社会心理学家罗伊·f鲍迈斯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自我损耗”的概念,认为我们拥有一种所谓的自我力量,这种资源是有限的,随着我们在一天中不断努力进行自我调节,比如抵制诱惑、权衡利弊、抑制欲望、控制我们的想法和状态,遵守他人的规则,自我力量会不断损耗。随着这种损耗的积累,人最终会达到一种自我耗尽的状态。

而规划能以一种很神奇的方式,减少自控力的损耗速度。有了规划,我们就不必再做那么多选择,按计划行动,就不会那么快耗尽。

可信赖的监督机制,比“自控”靠谱得多。监督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手账写下每天的任务,然后睡前检查,可以请人每天检查你计划完成的进度,还可以参加豆瓣、微信上的各种打卡群……无论哪一种,都比单一的依靠自己的自制力有效的多。

放弃追求完美,做好一个“差不多”先生。在规划执行的路上,善做一个差不多先生,往往要比“完美”的执行计划,能够走得更长久。如果晚上睡前发现计划只完成了80%,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惩罚,把未完成的部分写进明日计划,然后去睡觉,而不是自我批评和责备。众多研究表明,自我批评会降低积极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导致抑郁的因素。

在修炼自律力的路上,你我,都是修行者。而自律,从来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动,它应该是对生活饱有的热爱和因着这份热爱,滋生出的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技能,可以享受不同领域的美妙。

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美好。

愿你,因为自律,可以享受更高级的人生!

3、有一种高情商,叫 “遇事不随意指责”

有一种高情商,叫 “遇事不随意指责”

文/恋小暖

1

最近,朋友跟我炫耀一件事情:“女儿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和我这个当妈的分享。”

12岁的翩翩少女,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却和妈妈成了知己朋友,买东西不谎报价格,去网吧玩游戏也敢回家说,和同学逃课去“探险”也照说不误。

也正因为女儿敢说,朋友才有机会在了解实情后,耐心地和她沟通。

朋友不随意指责,女儿也不会厌恶地反抗。相反,女儿很信任妈妈,也能知错就改。

我诧异:“你是如何获得孩子的信任的?”

她得意地回复:“很简单,遇事不指责。”

朋友还对我讲起很久以前。

那时候,丈夫长期失业在家。她是个家庭主妇,没有收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随时担心下餐要喝西北风。

白天,夫妻两人互相看不顺眼,动不动就吵架,把气撒在对方身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夫妻对坐,愁容满面,唉声叹气,谁也瞧不起谁。

一次,八岁的女儿凑在耳边悄悄问:“妈妈,我不小心丢了五块钱,你说有机会找回来吗?”

朋友以为女儿偷了钱,气不打一处来,把所有的怨气全都出在孩子身上,抄起衣架就打。

女儿的小腿上,留下了一道道刺眼的伤疤。

本来丢了钱的她,已经格外伤心,加上妈妈的责打,她哭了一个下午。

后来才得知,那五块钱,是女儿通过收集塑料瓶子换来的。女儿看妈妈最近心情不好,想买点小礼物逗她开心,不料,钱却弄丢了。

知道真相的朋友后悔不已,她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女儿做了什么错事,再也不会没头没脑随意指责她了。

生活不易,但孩子毕竟是无辜的。你随意责打,留给他们的,是一辈子走不出的阴影。

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取得孩子的信任,在言传身教中帮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蔡两国间被围困,大家饥肠辘辘,失望透顶。

有一次,子贡偷偷溜了出去,买了一些米回来,颜回负责煮饭。

大家都很累,昏昏欲睡,饭香四溢的时候,子贡和子路一起到灶房里看看是否需要帮忙,可是他们却看到了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颜回偷偷地往嘴里塞了一团饭。

子贡和子路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他们没有当面拆穿,悄悄折了回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身为人师,没有直接指责颜回,而是巧妙地说“不久前我梦见祖先,相信他们会保佑我们,我因此用煮好的饭先祭拜祖先。”

古代人都很迷信,祭拜祖先,如果用吃过的饭,那就是不敬。

颜回一听立马阻止了孔子的做法,孔子反问为什么。

颜回这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在煮饭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一撮灰掉了进去,弄脏了一小团饭,弄脏的饭绝不能给老师和同学们吃,扔掉又可惜,于是他就将那团饭吃了。

孔子的遇事不指责,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容人之量,也解开了误会,可谓一举两得。

3

英国作家约翰逊曾在《漫步者》中说道:人们指责别人时总是毫无顾忌,因为指责总含有某种优越的意味。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进行了更深刻的探索和更广泛的研究,察觉了那些逃过大众耳目的缺点和愚蠢,并以此来愉悦自己。

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一句随意指责,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懂得遇事不随意指责他人。

来源:写手圈id:xieshouquan010

4、笨,是一种高级的情商

笨,是一种高级的情商

文/儒风君

1

笨一点,就是不懂的事不要瞎做,不明白的话不要乱说。

很多时候相较于聪明人,我们更愿意同笨人交往,因为他们不会自作聪明,与他们交往让人感到愉快,这就是高情商的表现。

话不随意说,事不随便做。

每一句话,每一步行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这就是“笨人”。

但正是因为这个“笨”,他们才能听得进别人的建议与意见,才懂得尊重别人,获得好人缘。

沈从文不懂音乐,面对他人的询问,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坦言自己确实“不懂音乐”。

沈从文曾经嘲讽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做厨子的能读书并不出奇,只有读书拿笔杆儿的先生们一放下笔随便做件小小的事情,譬如下厨房去炒一碟鸡子就大惊小怪,自以为旷世奇才。”

2

笨一点,不要追根究底。

“笨人”的高情商还体现在他们从来不追根究底。面对与他人的矛盾能够得饶人处且饶人,不会缠着不放。面对他人的隐私也知道见好就收,不会刨根究底。

不得不说生活中刨根问底的人多数是惹人厌烦的。就像你跟他打个招呼,他恨不得问出你一周的作息。

生活中从不缺刨根问底的人,而这类人通常是借着刨根问底展现自己的小聪明。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不要做追根究底之人,点到为止就好,遇事大度一点,宽容一点,糊涂一点。

沈从文曾在《边城》中写道:“永远不要刨根问底别人的过去,那可能是永远不想触碰的回忆。”

别人的事就是别人的事,关系再好也没必要事事知道。

3

笨一点,不要太快放弃。

“笨人”从不缺毅力,他们往往是让上天感动的人。

聪明人不愿意日复一日地付出,他们讲究平衡,谋求利益。

但“笨人”不一样,他们怀揣热情,能日复一日地坚持。

聪明人不论做事还是做人,都喜欢把利益放前头,讲究灵活。

“笨人”则可以不求回报无私付出。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付出一颗真心,渴望你的回应,但却从不强求。

他们在做事过程中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与韧劲。

沈从文当年,面对种种的非议与折磨,从未退缩。面对背叛他的朋友,他反而以一颗心宽容他们。

什么是“笨”?笨不是蠢,不是能力不足,而是一种真诚的态度,一种赤子般的情怀。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