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桥:没有童谣的年代](http://www.wenzidahui.com/tu/32.jpg)
1、董桥:没有童谣的年代
董桥:没有童谣的年代
一
童年不再是清纯无忧的岁月。二次大战期间,大半个世界的孩子们都在战机枪炮和军服皮靴的号声血光中长大。战后政经社会的转型纵然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提升,家庭结构却随着价值观的蜕变而显得脆弱虚浮了。婚变或死亡所造成的破碎的家,给了下一代的童年蒙上一层落寞彷徨的阴影。然后是资讯随着影像科技的发达传入千万个家的电视机里:孩子们在悲欢离合的真假故事中早熟了。人类进入没有童谣的年代。
二
波兰女演员毕特最近对传媒讲述纳粹时代的童年旧事。她小小年纪跟着母亲关进集中营里。希特勒气数渐尽的时期,党卫军开始关闭一些集中营,分批杀掉营囚,毁尸灭迹。军队荷枪要他们排队走进一片树林。苏俄飞机突然飞过来向德军开火。毕特的母亲拖着她一个箭步扑倒在壕沟里,伏身趴在地上死死把女儿压在怀里。飞机飞走了,卫队命令营囚再往前走。她母亲装死,动都不动。一名卫兵踢了她几下,确定她中弹死了,转身跟整队营囚一起走掉。毕特的母亲紧紧抱着她亲个不停,满脸是泪:“我们活下来了!”
三
暴君铁蹄下的苦海故()事,太平盛世的孩子只能从电视荧屏上去体会。可是,《今日美国报》记者威尔逊最近在飞机上邂逅10岁小杰夫的情景,却是20世纪末现代人最深刻的心灵写照。威尔逊坐飞机不爱说话爱看书,尤其怕小孩吵闹。小杰夫跟妈妈和弟弟坐飞机去探亲。
威尔逊很不情愿地让了靠窗的位置给他坐。小杰夫断断续续跟他谈故乡事:割一次草赚5块钱;学校老师还算不错;最喜欢的鸟是秃鹰。然后他幽幽地说:“我爸4月刚死了。”威尔逊心中一沉。小杰夫很冷静,拿出爸的照片给他看,说是患癌症死的:“他是个好人。”说着沉默了好一阵子,终于硬转了话题说他家里有3只小猫。飞机降陆了,威尔逊递了一张名片给小杰夫。他说:“你忘了台词。”威尔逊说:“什么台词?”他说:“这是我的名片。”威尔逊学他说一遍。“谢谢,”他说,“我会给你打电话。”威尔逊真的会等他的电话:孩子教会了他怎么看人生。
2、董桥:字缘
董桥:字缘
好几年前我编《明报月刊》的时候,有一天在台湾报上读到台静农先生写的《伤逝》,十分喜爱,写信请他准许我转载。台先生回信说,《大成》的沈苇窗先生早已经来电要转载那篇文章,还请他写了《伤逝》两字;"此一小文,两处转载,似可不必,尊意以为如何?"结果《明月》当然没有刊登《伤逝》了;我倒保存了台先生那封用圆珠笔写的短简。
我始终没有见过台先生,却求得他给我写了一幅字。字一直挂在书斋里,晨夕相对,慢慢结交了台先生,先是淡交,后来竟深交了;人化成字,字成了人,七十三个字,字字都是我眼中心中的"台先生"。
我常想,字好字丑,难有定法,眼看心喜,就是好字。惦念一个人,一旦盼来了片纸只字,明明是涂鸦之作,也爱不释手;既然话都不投机,再漂亮的字看了也不会惬意。我很相信人讲人缘,字也讲缘。画大概也一样。每当张大千生日,台先生画一小幅梅花送他,张大千很高兴,说:"你的梅花好啊。"最后的一次生日,台先生画了一幅繁枝,求简不得,多打了圈圈,张大千竟说:"这是冬心啊。"张大千说台先生是"三百五十年来写倪字的第一人",那是中国传统的评价说法,仿佛好字好画非要有源头有师承不可。写字练基本功临摹前人遗墨,当是很有用的,不过最终还是要写出自己的精神个性才好。我看字也常常带着很主观的感情去看,尽量不让一些书法知识干预自家的判断;这样比较容易看到字里的人。
台先生的字我看了()觉得亲切,觉得他不是在为别人写,是为自己写。他的字幅经常有脱字漏字,但并没有破坏完美的艺境,可见他的书艺已经轮回投进他自己的人格世界里。钢琴大师荷洛维兹晚年弹琴也经常弹不准几个音,却能保住了整首曲子的独特气势,他说他不计较这些:"我是荷洛维兹!"台静农的字是台静农,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许多地方回执得可爱,却永远去不掉那几分寂寞的神态。这样的人和字,确是很深情的,不随随便便出去开书展是对的。他的字里有太多的心事,把心事满满挂在展览厅里毕竟有点唐突。台先生一定会说:"似可不必。"沈尹默的字有亭台楼阁的气息;鲁迅的字完全适合摊在文人纪念馆里;郭沫若的字是宫廷长廊上南书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台先生的字则只能跟有缘的人对坐窗前谈心。我天天夜半回来,走进书斋,总看到他独自兀坐,像有话说,又不想说。台先生一直在那里。
3、无名氏:桓灵时童谣
《桓灵时童谣》
作者:无名氏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赏析:
童谣,就是儿歌。一般儿歌内容大都天真有趣而无深意,但经受住历史长河冲刷淘洗流传至今的这首童谣,却是一个反映社会现实、含义深刻的精品。
桓、灵,指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这时,近四百年的汉王朝几经起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当时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尖锐,政治更加腐朽。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岁,灵帝12岁),愚顽无知,外戚、宦官、官僚集团争权夺利,倾轧不休,朝政黑暗,贿赂公行,只有蝇营狗苟的黑暗官场,没有治国卫家的贤臣良将,童谣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
童谣的前两句说的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我们后人熟悉“范进中举”的故事,那种考试做官的科举制是从隋唐时才正式开始。汉代科举主要方法不是考试,而是中的“举”即“察举”制度。举,推荐;察,考查。各级行政长官观察、发现并向上级推荐人才,朝廷加以考核、任用。当时主要科目有秀才、孝廉、贤良文学等。顾名思义,“秀才”一定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孝廉”还要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突出品德,这样的人做官后才能政绩卓异。但事实正相反,推荐为秀才的根本没读过书,推荐为孝廉的竟和自己的老父亲反目成仇,分开另住,这难道不是极大的讽刺么?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具体的选官制度,后两句就概括了整个官场状况,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说的是:号称出身贫寒、道德高尚的官僚们,其实无恶不作、肮脏不堪,行为秽如污泥;号称能攻善战、出身豪门大族、不可一世的“良将”,遇到征战关头,却又胆小害怕,怯敌畏缩连鸡都不如。这就是说,整个汉朝的政治、军事各方面都腐朽透顶,已经维持不下去,走到濒临灭亡的边缘。事实上灵帝还在位时,导致汉朝覆灭的空前的农民运动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就爆发了。
全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全摆事实,不着述评。最妙的是全用对比手法,并且是一句一比,句中自比,更显出名实不符的巨大反差,社会批判意义不言自明。诗歌的节奏明快,前后两句各用相同句顿,使之琅琅上口易记易诵,便于儿童传唱。当千家万户黄口小儿都在指责社会黑暗时,这个时代就差不多到头了。
4、童谣诗歌
童谣诗歌
1、《滑滑梯》
滑滑梯,滑滑梯,
你先我后别着急。
上去好像爬大山,
爬了一级又一级。
下来好像坐飞机,
忽忽悠悠落到地。
2、《小蚂蚁》
一只蚂蚁在洞口,
看见一粒豆,
用力搬也搬不动,
急得直摇头。
小小蚂蚁想一想,
想出好办法,
回洞请来好朋友,
抬着一起走。
3、《爱祖国》
祖国祖国我爱你,
从小养成好品质,
立志苦学长本领,
勤俭节约是美德,
光盘行动我先做,
环保卫士我们当,
文明素质在提升,
和谐社会新风尚,
团结友爱暖心窝,
儿女共圆中国梦。
4、《地图》
高山不见一寸土,
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
世界各国在眼前。
5、《蚯蚓》
身子细长相貌丑,
耳目手脚都没有,
日夜工作在地下,
庄稼人的好朋友。
6、《好少年》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拥有美好的中国梦,
勤学苦练我坚持,
勤俭节约是美德,
绿色环保我先做,
齐心协力做大事,
蒸蒸日上中国梦。
7、《小学生》
小学生,爱学习。
三字经,弟子规。
品质铸造中国梦。
光盘子,勤节俭。
讲卫生,懂礼貌。
文明铸造中国梦。
8、《好儿童》
新时代,新风尚。
中国梦,真美好。
好儿童,祖国花。
任在肩,理想远。
刻苦学,本领高。
尊师长,承美德。
爱幼小,团结好。
光盘子,倡节俭。
绿色美,环保先。
勤实践,四化现。
中国梦,定实现。
9、《小蝌蚪》
小蝌蚪,
细尾巴,
身子黑,脑袋大。
水里生,水里长,
长着长着就变啦!
多了四条腿,
少了细尾巴,
脱下黑衣裳,
换上绿裤褂。
咦!
变成一只小青蛙。
10、《我的中国梦》
当国歌响起,
我望着艳丽的,
五星红旗!
飘动的旗帜里,
舞动着我的中国梦,
它随着国家的强大,
正日益清晰。
我盼望,
大唐的盛世重现,
四海的和平使节来朝,
我们接待得,
力尽筋疲。
我盼望,
我们的人民富裕豪气,
拿出国不当做,
任何的问题。
我们的护照全球免签,
不管哪里,爱去就去。
我更愿看到,
在另一个宜居的星球上,
插上我们中国的,
五星红旗!!!
11、《我的梦,中国梦》
那可是秦时明月
大汉豪杰,千古的彪悍。
如虎如风的岁月
敢虽远必诛的非凡。
那可是魏晋的风流
宽袖长袍,流彩的玄谈。
王谢堂前的舞袖
有佳人隐士的容颜
那可是唐宋的繁华
彩釉青花,遍世的颂传。
唐宗宋祖的伟业
同李杜苏白的华章
那是如梦的中国
记忆里耀眼的光芒
只是沉寂的岁月里
一度枯黄!
我梦里的中国
汉是脊梁,唐时远扬
那一时的梦寐
道我少年强则国强的宏愿
我的梦,是中国梦
居世界之中
远百族而独秀
复旧日慷慨,观沧海横流
圆梦不惧梦远!
12、《蜗牛出门》
蜗牛出去串门子,
背着一间小屋子,
雷声隆隆下大雨,
蜗牛拍拍小肚子;
雨点来了我不怕,
我会躲进小屋子。
13、《水管哭了》
小水管,
低着头,
滴滴答答泪直流。
问他哭什么?
低头不开口。
你要替他擦眼泪,
快去拧紧水龙头。
14、《睡午觉》
小朋友,睡午觉,
幼儿园里静悄悄。
小花猫,懂礼貌,
不吵不叫也不闹。
走起路来轻又轻,
进屋谁也不知道。
15、《样样都吃不挑拣》
菠菜绿,萝卜红,
西红柿,水灵灵,
芸豆角儿像弯月,
茄子笑脸紫盈盈。
高梁、豆子粒粒圆,
小米粥儿黄灿灿,
蔬菜、粮食营养全,
样样都吃不挑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