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的人,在于做好了选择并懂得做减法

1、那些成功的人,在于做好了选择并懂得做减法

那些成功的人,在于做好了选择并懂得做减法

文/良大师

1

阿远是我在深圳最早的同事,他的经历异常的丰富,所以觉得他挺适合学习写作。

3个月前推荐他参加网上的写作学习营,199元学费很爽快的交了,可仅仅过去2周,就再也没有声响,文章的更新永远停留在最早的两篇。

有意思的是,他最后一篇文章竟然是写坚持的。

于是我问他原因,他回到:

事太多,没时间写,而且发现自己也不适合,半路出家搞不出什么名堂,算了......

他的回答并不让我意外,想想他这10多年丰富的经历总是和“算了”两字如此相关。

我们曾一起做知识产权代理,需要频繁和工商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打交道,阿远做了不到1年就离职了,因为这些官老爷太难伺候了,算了......

后来,他去做寿险,可不到半年,又离职了。原因是:寿险太难做了,真正赚到钱的人很少,都是在忽悠人,算了......

再后来,他去淘宝上卖猕猴桃,坚持了8个月又撤了,他告诉我:现在淘宝生意太难做了,本来芝麻大点的利润,都交给快递公司和平台了......

差不多10年,阿远还没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差不多10年,他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困难杂货铺”,如果想了解哪个行业的难处,问问他,准能给你聊出点门道。

2

如果一定要把人为成两类,我比较倾向分为:做加法的人和做减法的人。

前者思考的出发点是:“我想要什么?”而后者则是:“我不想要什么?”

前者的注意力全然于目标,被石头绊倒了,爬起来,把石头揣口袋里,接着跑。

后者的注意力聚焦在阻碍,被石头绊了,摊坐在地上,大骂石头不长眼,转回起点,再找条路。

其实这种做“减法”的人还真不少。

就拿上简书首页这事说吧,编辑审稿的数量,各板块的平衡、文章的认可与理解,都可能是造成拒稿原因。

可有些人并不从自身找原因,开始和编辑死磕,每每看到编辑发表的文章,总不忘在留言区撒上一泡。

“就这也叫文章?”“你恐怕根本不懂文学吧?”

说完这些,似乎才解气。

其实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已,一点意义也没有。

有这功夫,还不如去研究那些热文的写作方式,或者干脆多写几篇,通过的机率自然也高。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条热门提问:在那些牛逼的人眼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

有这样一条回答简短而深刻的话: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沟通的,没有什么矛盾是不能解决的。

就我的观察,现实中也确实如此,成功的人各有不同,但总有一个共同点:

在思想上都笃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在行动上都有和困难死磕到底的傻劲。

而平庸的人往往都是发现困难的天才,他们似乎在刻意寻找困难,坐等困难出现,最终被困难打败。

然后安慰自己说:“原来选择真的比努力重要......”

3

人文科学中任何一个概念都需要有前提假设,否则很容易被断章取义。

就说“选择”这事,它的前提假设是:理性。

当你积累了一定信息,以及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后,选择这事才有意义。否则,就仅仅成了遇到挫败后,打退堂鼓的一种借口。

所以,你应该明白,一个工作10年的人离职与一个工作半年的人离职,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如果你明白这个理儿,我们才能有往下谈的基础。

angelalee曾经在ted论坛做过一次演讲:《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她对多个孩子的成长经历进行追踪,发现预测一个孩子成功的关键要素,不是智商、外貌或体质,而是对待挫败的态度。

angelalee的发现其实并不令我们惊讶,仅仅是对正确观点的再次论证与肯定。

只是,人之本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怎么会有人全然醉心于受挫?这也太不正常了。

虽然angelalee并没给出答案,但我想并非是成功的人都不正常,而是他们应具有一些共通的心理表征。

根据广泛的阅读和对现实的观察,我总结了三条,这也许是打败畏难,通往进取的一条道路。

主动寻找意义建立反馈机制概率演化思维

4

为自己努力的事主动寻找意义。

我们经常会把坚持与放弃与意志力挂钩,但真实的情况是:意志力是不可靠的。

凡可以长期坚持做的一件事,必定会给我们带来某样愉悦的东西,让我们兴趣盎然,欲罢不能。

正如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通过试验发现:在兴趣这种内部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完成同一任务的表现比在物质奖励的驱动下更好。

李笑来在其专栏中,曾大篇幅的谈到“坚持”这个概念,核心结论就是在他的字典中根本就不存在“坚持”二字,因为他做的事都是自己感兴趣,而不需要纠集“努力”、“坚持”这些勉为其难的元素来对抗。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你对所从事的事,压根一点兴趣没有,该怎么办?

李笑来的答案是:“赋予意义。”

他还举了一例子,他写专栏其实很枯燥和辛苦,但他决定把专栏收入捐出去后,这事就“生产了意义”。

因为按照价格倒推,他一篇文的价格就能帮助一百名大学生。这种意义让他根本停不下来。

笑来老师的境界着实让人佩服,但我总觉得,也许所谓的意义不见得就要如此的高大上,从小事着眼,可以理解为:把这件事和自己的价值关联起来。

正如,我的写作历程,一开始百无聊赖,差点放弃。

后来想到,为何不专注于职场写作?

因为我从事企业内训工作,要学习大量的职场知识与技能。通过边学边写的方式,逼迫自己将一个知识点延展、深化,学习效能自然提高。

同时,也能有效传播个人品牌。

你看,这样一举两得的事,自然意义凡响,兴趣自然也就有了。

这时,你应该明白,兴趣这东西有时并非一开始就有的,往往需要我们的塑造,万不可浅尝辄止或者妄加评判,消耗了我们本来就不多的“意志”。

5

建立反馈机制

游戏为何如此让人上瘾?

你也许觉得是因为精美绚丽的图面,或是酣畅淋漓打怪升级?

但根据神经学家的研究,最主要因素是“即时的反馈机制”,也就是你的每一次点击马上就会呈现出相应的结果,正是这种机制保证了玩家的乐此不疲。

你反过来想,我们知难而退,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是由于没有反馈造成的。

没有反馈,那些“困难”就仿佛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的一潭深渊,让我们浮于情绪的表面,无法深入,无法具体。

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设计一套反馈机制,也就是把那些枯燥的事情,变的具有游戏属性。

我很喜欢的一个小说家冯唐,其文风古韵十足,这都源于他对史书的大量阅读。

难道读《24史》他真不觉得枯燥?

非也,而是他和自己玩了一个游戏:

把自己相像成当时的皇帝,只要书中出现大臣上奏,他就停下来,想想如果是自己会如何决策,然后再和书中的记述相互对照。

这样,他不但提高了读史的兴趣,更训练了自己的判断力。

所以,当你看到那些强人不折不扣的坚持一件事时,千万不要以为他真的是在利用意志力,很可能仅仅是在和自己做游戏而已。

6

概率演化式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被挫败所伤,主要是因为挫败所带来的负面联想。

这时,降低自己挫败感的办法就是建立“概率演化式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能让你把每次失败仅仅当成整体进程中的一个数据,而不要赋予太多的负面意义。

我刚做销售的时候,主要靠电话推销,每每不是被冷漠挂断就是被粗暴喝止,没能成交一单,那种失败感,仿佛身体被掏空,真想就此放弃。

后来请教一位老业务,问他电话推销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让成交更容易?

他问我一共打了多少个电话,我说差不多20多个了。

他笑了一下说:技巧现在对你没啥用,人家一般打120个电话才会成交一个,你先打着吧......

于是,120个电话成为了我的目标,而不去体味每一通电话对方的态度。当我打到第88个电话时,终于成交了我的人生第一单业务。

而且,在不断的电话推销过程中,话术也在不断精进,最后我计算我的成交概率,发现基本都在1/50左右。

你看,往往是这样,一件很难的事,你只需要把它量化,把每一次行动都当成概率值上分母的一次累计,累计的够了,自然也就成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累加的过程中,你会自行寻找最优化的方式,概率值也会朝着你想要的方向演化。

7

当下的世界让人很焦虑,很多人都在倾其所有的注意力,努力寻找解析成功的方程式,但事实的真相往往没那么复杂。

你也许仅仅需要一种食肉动物的本能:咬住不放!

毕竟很多人都是一有风吹草动,撒腿就跑的食草动物,所以成功的道路也并不拥挤。

就如randypausch在他“最后的演讲”中说到的:

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

2、成功在于坚持作文

成功在于坚持作文(一)

我在做一个关于“如何填写高考志愿”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过往的大学生分配中,学习轻松专业的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比如:工商管理、会计、金融、国际商务、英语,而且起薪都较高,因为是白领阶层。相反读书很辛苦的专业,比如: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医学、药理、理疗、化工、农业却很难找到工作,即便找到起薪很低,工作条件艰苦。于是很多家长在指导学生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就选轻松易读,出来轻松工作的职业。结果这些学生在很没有专业特点的,浮躁的“白领”工作中虚度光阴。

我家阿姨的儿子,几年前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就跑到东莞的鞋厂去打工,虽然每个月都有两三千的收入,但每天工作12个小时,没有休息日,他觉得很辛苦。于是我介绍他去读了一个机电一体化的中专,并在毕业后我帮他找了一个大企业做工程安装的工作。

他在这个工厂收入不高,开始只有1500元,后来随着他的技术水平提高,可以拿到3000多的工资了(工厂还包吃包住)。今年春节他在父母的催促下与一个只见过一面的女孩结婚了。今天我得到了一个消息他辞职了,准备到老婆的阿姨在云南开的一个机动游戏厅做设备维护。而此时他刚刚工作两年,对这个企业的设备安装也刚刚熟练。

与他的背景相同却走了不同道路的是一个同样是中专毕业的学生,他一毕业就分配到专业对口的陶瓷机械厂。他从一线车间做起,然后做设备维护,到产品销售。一线工作的经验让他对他的设备了如指掌,所以他的销售也是因为他专业的水平高成了最优秀的业务员。后来他成长为销区经理。这时候无数的诱惑向他走来,从农村出来的他在金钱的诱惑下,曾经几次动摇坚持的信心。好在他有一个好老婆,最终都坚持住了。他最后成了这间大企业的营销老总,钱自然是水到渠成。

我有个亲戚的儿子,北京名牌大学电子电器专业硕士毕业,他毕业的时候有三条路选择:一是收到了美国的博士录取信去美国读书;二是有个日本企业工作offer,做doublee工程师,并要去日本工作两年;三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做企业系统控制。他和他的父母商量觉得做电器工程师太辛苦了,还要去日本工作,而出国读博士也很浪费时间,于是选择了去四大。而当时他们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是坚决推荐他去日本企业从事doublee的工作,因为我觉得在日本可以学到这个领域最尖端的技术和管理。

四年过去了,他还在四大,和其他北漂一样辛苦的做个“小白领”,为房子,为结婚,为涨工资而忙碌着。他进四大的时候就有5000多工资,四年过去了,他虽然学会了很多会计和审计的知识,但并不能成为一个专家,因此他的工资和地位在四大里面还是下层,有1万多的收入,但在北京。

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辛苦的专业,放弃坚持了很久的辛苦职业,到处寻找轻松的生活觉得很痛惜。我想告诉他们这个简单的道理“成功在于坚持”。

美国经济危机,日本经济萧条都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们都去做轻松的金融和债券业,而将辛苦的制造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的话,未来的经济萧条也会轮到我们。其实中国改革开发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在于我们做了价值链上最不赚钱的制造业,而这就夯实了我们的经济基础。所以中国的未来一定还在最辛苦的制造业,而同样需要很多不看眼前利益不畏艰辛地在这个行业坚持的人。

我想在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将会产生更多的精英和富豪,有一天你羡慕他们的成功的时候,别忘了他就是那个曾经比你工资低很多,在艰苦环境里坚持的你的同学,朋友。

当我们羡慕别人成功的时候,是不是多体会一下他们成功后面的坚持?

成功在于坚持作文(二)

成功不在于聪明,成功在于坚持。如果没有坚持,再聪明的人也不

会成功。如果有了坚持,愚钝的人一样可以获得成功。每当同学聚会的时候,我们总会发现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学生时代非常聪明的学生往往现在很平庸,往往学生时代很愚钝的学生,现在却事业有成。给人的感觉好象是沧海桑田,令人感叹,感叹人变化之大。

其实所有的人都没有变化。过去聪明的同学现在也仍然聪明,过去愚钝的同学现在也仍然愚钝。()聪明的学生,现在平庸正是因为他们的聪明,而愚钝的同学现在事业有成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愚钝。

聪明的人脑子动的快,遇到新鲜事物也往外会改变的快。每当遇新鲜的事物,兴趣就会跟着变化,个人的喜好总是在变,而在每件事情上都不会长时间地停留。所以每件事情,他都不会去作的很深入。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坚持不懈地作好任何事情,所以他就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获得成功。

而看似愚钝的人,脑子反应慢,对外在新鲜事物反应的慢,因此总是会跟不上变化,也因此反而令他会长时间地专注于作某件事情,会把他专注的事情作的很深入,所以他往外会在他专心的事情上取得成功。

聪明的人善变,缺乏坚持不懈作事的品质,所以平庸;愚钝的人笨拙,不会变化,反而能专心致志作好目前的工作,具备长期坚持的品质所以成功。

人生的竞争就象一场长跑比赛。聪明的人在这场比赛中,总是不断地改变前进的方向,在每个方向上,他好象都跑的很快,但路途都很短,然后就变成另外一个方向,他永远也到不了成功的目的地。而愚钝的人跑的慢,但他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奔跑,最终只有他跑到了成功的终点。

这世界上聪明人太多,愚笨的人太少。所以这世界总是平庸的人多,成功的人少。只是因为聪明人不能坚持,笨拙的人反而能够坚持。

成功与聪明无关。成功在于坚持。如果聪明人能作到坚持,那很多人都会成功。如果每个人都能坚持作好目前的工作,那我们每个人都会成功。

3、成功在于有好人脉

成功在于有好人脉

每个人都将成功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因为只有拥有事业的成功才是完美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甚至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也都与他的人脉关系息息相关。没有人际交往人们不知道会面临什么样的遭遇,没有人际交往人们就组不成家庭、社会和国家,更谈不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发现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能力,却经常失败,其重要原因是缺乏好人脉。

成就大事业的很多商界人士都意识到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因而建构并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人脉关系。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

现实告诉人们,你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或专业,只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你就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个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

正因为如此,美国石油大王约翰·d·洛克菲勒说:“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领更大的代价去获得与人相处的本领。”

人际关系专家曾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作了大量研究,结果都证明:越是懂得好人脉的重要性,人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越主动积极,其人际关系也越融洽,越能适应社会,其工作业绩也越大。

莫洛担任美国摩根银行股东兼总经理的时候,年薪高达一百万美元,后又担任了美国驻墨西哥大使,一时在美国声名鹊起。最初仅仅是一名法庭书记员的莫洛,后来缘何有如此惊人的成就呢?

莫洛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就是他被摩根银行的董事们看中,被推上摩根银行总经理的宝座,一跃成为全美商业巨子。据说,摩根银行的董事们选择莫洛担当此重任,不仅是因为他在企业界享有盛名,更因为他在企业界和政府官员中具有好人脉。

吉福特本是一个小小的店员,后来任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他常常向人们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人脉是一个人成大事的主要因素,人脉在一切事业里都极其重要。一点没错,拥有好的人脉关系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我们一笔不可多得的无形资产。

纽约市银行总裁凡特立伯向世人表示,自己在雇用任何一位高级职员时,第一步要了解的便是这人是否有为人称道的人脉。

着名魔术大师豪华·哲斯顿,曾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前后40年,他曾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迷惑观众,使大家吃惊得喘不过气来。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创富学》作者希尔曾经在大师的化妆室里待了整整一个晚上,向他不停地请教问题。

希尔希望了解哲斯顿先生成功的秘诀。哲斯顿告诉希尔,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但他有一样东西,其他人却没有。那就是,哲斯顿不仅对魔术怀有深厚的热情,而且对他的观众非常真诚。他告诉希尔,有些魔术师会这样看待台下的观众:“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哲斯顿却与他们并不一样。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他们使我能够过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我要把他们当作朋友,并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看。”

哲斯顿每一次在走上台时,总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他们是我的朋友。”

希尔听完后总结说,哲斯顿的成功秘诀就是如此简单,那就是富有爱心。很多观众甚至因此成为哲斯顿的朋友。

一点都不假,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用心去浇灌你的人脉之树,它必将结出成功的硕果!

4、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

成功人士的减法人生

文/张建

有一位画家,擅长做减法。他是毕加索。

毕加索一生酷爱画牛。年轻时,他画的牛就已经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曾有一次,毕加索在田间画牛,一头黄牛也正在田头吃草。牛瞥见画中之牛,瞪大眼睛,盯了片刻之后,竟然落荒而逃。从此,毕加索被人称之为牛人。后来,毕加索画的牛越来越简练,筋骨凸显、笔笔精湛。到了老年时,毕加索画的牛只有寥寥数笔,把皮毛血肉全都减去了,只剩一副骨架。

正是这些只有骨架的牛,成了毕加索的巅峰之作。毕加索说,他的成功来自于减法。有一位企业家,也擅长做减法。他是乔布斯。

1997年,乔布斯在阔别12年后重返苹果公司之时,苹果公司正陷入严重危机。乔布斯召集高管开会,问道:“跟我说说这个地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还没等人回答,他突然嚷道,“问题就出在产品上,苹果的产品太多了。”他认为,是苹果的产品线太长,精力过于分散,才导致做不出一款精品。于是,乔布斯毅然砍掉了苹果公司的大部分项目,包括成就了苹果公司上一个辉煌的牛顿掌上电脑。而减去了这些项目之后,苹果公司专注于做手机,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塑造了今天的行业领袖地位。

正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成就了苹果公司的今天。乔布斯也说,他的成功来自于减法。

有一位总统,同样擅长做减法。他是里根。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正是经济危机之时,生产停滞、物价上涨、财政收入锐减,可谓内外交困。没有人想到,里根出的第一招竟然是降税,第二招是减少政府审批项目,第三招是削减政府职能。在一个看似需要用加法来加强管理的时候,里根却用减法激发了市场活力,从此,美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腾飞。

正是少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才使美国走出了危机。同样,里根的成功来自于减法。

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就会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让身体劳顿疲惫,心灵背上沉重负担。如果人生是减法,减缓脚步,松弛神经,将牵绊自己的移开,将压力放下,将心中的忧虑倾出,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