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努力,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_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的孩子宽容

1、所有人都在努力,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

所有人都在努力,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

文/米囧

如果你觉得生活容易,那么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那份不容易。

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01

出去工作时,才发现读书才是最好玩,也是最轻松的事情。

平时周末的时候,我会去做一些兼职,比如:在辅导机构给孩子辅导作业。

小孩子里有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小孩子天生就是好动,天性就是喜欢玩。不能对他们太严肃,也不能只对他们温柔。

老师也是凡人,可在小孩子面前就不是。

02

我们往往忽视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以前,在我没有接触老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觉得老师每天好好玩,好清闲,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比如: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比太多的工作轻松,容易多了。

之前,我就是这样想的,容易,轻松,清闲。从未认真的思考过老师在上课背后到底要付出多少,而且还有可能不见成效。这时,你又要必须另想法子。

到了深夜,还在拼命备课,要琢磨自己要怎么讲学生才更容易理解一些,看起来只上了几节课,但是在琢磨课本等等,在课下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

03

作为老师,你仿佛就应该是万能的,既是生理老师,还要是心理老师,要做学生的良师师长,还要当益友。

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了,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既要跟学生处好关系,又要跟家长保持联系。

也许在你看来是这样的,但你没身在此中,处在那个位置上,就永远不会知道它到底是怎样的。

表面看起来有多么清闲的工作,背后都付出了多少辛苦的汗水。所谓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大抵如此。

04

没有亲自实践过的事情,永远没有发言权。

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只是尽量感同身受而已。

就像安慰朋友说的,我能理解你,体会你,能跟你感同身受,可是真的能吗?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

05

每个行业都不容易,每个职业都不容易,每个人都不容易,你眼睛看到了,终究只是看到的那一部分。

哪有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好事,告诉我,我也去。

之前一个微商朋友,在微信群里大倒苦水,说要边上班边做微商,太累了,连自己的个人时间都没有了,有时工作到很晚,回去后还要看看微商那边的事情,不想做了。

而且,做微商生意这块需要前期很漫长的投入与付出,才会有成效,有收入。

06

然后我一个朋友回道,赚钱肯定不容易啊,你看关晓彤的微博,平时要忙学习,还要拍戏,每天睡几个小时。

他还发了一张关晓彤的一张照片:一边拿着课本,一边拿着台本。

我在心里默默为那位朋友点赞,还特意回了一句正能量的话。

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时,先看看自己为此付出过什么。

07

你以为她们那么光鲜亮丽真的很容易,那你就错了,每个人都不容易。

明星从没有固定的生物钟时间,也没有半点隐私可言,休息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记得之前看向往的生活时,谢娜说赵丽颖拍戏,全年就只休息四天,其他时间都呆在剧组。

想想自己全年休息了多久,再想想是否别人值得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一切。

不要再不满足了,你拥有的已经够多了。

得到某种东西,在某种意义上也表示了你放弃了某种东西。

在你喊苦喊累,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别人为此说过什么?做过什么?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共勉。

2、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的孩子宽容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的孩子宽容

看了咪蒙的《过度谈论自己的孩子,就是没修养》一文,说的是父母如何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各种公众平台、场合,都要谈论自己的孩子,超过了某个限度,是一种没有修养的表现方式。

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你觉得自己孩子出类拔萃,别人可能觉得十分平庸;你觉得孩子的屎尿屁不脏,别人可能觉得恶心透了;你觉得自己孩子的事都是国家大事,别人可能觉得无关紧要。最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你的孩子,关别人屁事。他只是你的孩子,不是全人类的孩子。

作为一个旁观者,而还未成为一个母亲的女性而言,我很想为这段话,点32个赞。

一位比我小的姑娘,跟我讲述她同父同母的亲弟弟的时候,我也是有这般感受,但是当话题转向该如何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她的观点,瞬间让人觉得她有34岁了吧,其实,她才17。

你对自己的孩子有多爱,包容就会有多深

孩子该怎么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个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已经在特殊的情况下。45岁左右的父母与4、5岁的孩子,这该怎么教育相处?老来得子,父母都是相对而言比较宠爱的,家里的老人则是更加的宠,想要什么都会尽量的满足。

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这样不好。的确不好,一学期被老师把父母叫到学校里面多次,都是说这个孩子怎么不合群,怎么沉默寡言,怎么和同学打架。然后,父母急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

那姑娘说,父母的年纪已经没有耐心去好好教育她弟弟了,要么一直宠过头,要么突然一次的打过头。整个家庭里面也许只有她最懂怎么和他沟通,所以,教育什么的都得她来。

她就问他为什么会打架,然后跟他用他大概能听的懂的话,跟他说打架是不对的,和其他小朋友之间应该好好的相处如何等等。她说,其实,小孩子比我们想的更聪明,哪怕我们有些话说得深了点,感觉他们不一定会理解,但是其实他能够从你的神情、语气与偶尔的一两个他能理解的词中大致的明白你的意思。

她的父母与其他家人,平常的时候是不会打弟弟的,只有她会(打屁股,但不打脸)。整个家庭里面她弟弟最害怕的人也是她,不听话的时候,说要叫姐姐过来就听话了。

她说,整个家里的人对弟弟这么包容,都是因为他是他们的亲人,是他们疼爱的小宝贝,但是在外人眼里呢?他弟弟什么都不是。他们之所以包容弟弟的任何任性、调皮捣蛋的行为,都是因为他们爱他。爱有多深,包容就会有多深。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他包容。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他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对于别人而言,他什么都不是。如果,因为父母及其他人的宠爱,而导致他骄纵任性,以后进入了社会,别人不会像家人一样包容他。万一他还像在家里那样子,随着性子做事情,以为会被包容的,说的严重点,也许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我们都要好好的跟自己的孩子沟通讲道理

所以,她最为姐姐,家里跟他年龄最相近的家人,要告诉他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只要做错了,那就先小惩罚下,然后跟他讲道理。

如果不吃饭,那就让他不吃,然后告诉他,如果现在不吃要等到下一顿,要是饿了,其他的每个家庭成员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可能给他热饭做菜。

如果跟同学起冲突了,那就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眼泪是没有用的,打架也是很愚蠢的,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告诉老师,要是不想说就直接回家告诉作为姐姐的她,那个时候就先忍着,难过就不要去想。

当然,她现在这样的教育方式,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等到弟弟再懂事些,她说就要换一种教育方式了。

我不是想说,这位17岁的姑娘有多睿智,但是她的那般成熟的心智与说的来的话,的确引人深思。

现在有多少人宠着自己的孩子,4个老人围着一个小孩的情况我也见过,前呼后拥,现代社会的公主(或女王)的感觉。当然,有些孩子就是有一股天生的优越感,如果她有那个资本,并且一直维持下,我也不多做评论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毕竟,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还是很多的,不过蛮不讲理傲娇任性的也是有的。

但是,如果将来长大进入了社会呢?如果他们依旧傲娇任性,除非家底实力雄厚,来一些社会潜规则,不然谁都不会轻易的对谁包容。社会上的人又不是他们的父母亲人男女朋友,凭什么要对他们包容,处处听之任之?

就算现在还小,假如他不小心顽皮,弄坏了别人家的贵重物品,那就得照价赔偿,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并且是你们捧在手心上的,就逃脱了责任,小孩子没有能力赔偿,那就是父母的责任。当然,这也是父母教育不当的后果。所以,父母是在为自己的教育买单。

倘若是别人家的孩子弄坏了你家的贵重物品,你会因为这是别人家小皇帝小公主,而说算了么?谁都难以做到对别人家的孩子如同自家孩子般的包容。

所以,我们都要在孩子的性格还能可塑的时候,好好地教育他们,耐心的跟她们沟通讲道理。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学会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不一定要提早,只需要在适合的时候提出来让孩子学会慢慢的接受便可以了。

当然,他们也可以有他们的疑问,并不是你的家长就代表你的观点一定是对的,这时候一定要好好思考后回答,因为这对对他们影响很大。

3、不要取悦所有人

不要取悦所有人

文/李良旭

上大二时,好友许文邀请我和他一起创业。他在学校大门口租了间门面,专售文具。

我忐忑不安地问道:“如果老师说我们不务正业,怎么办?”

许文见状,只好自己单干。没想到,这个文具店开起来后,生意颇好。

到了大四时,许文已开了三家分店,不仅没有人说闲话,老师还表扬他,他成了大家学习的楷模。

工作后,有一个亲戚邀我到他公司工作,他现在缺人手。

我忐忑不安地说道:“我是你亲戚,别人肯定会在背后说闲话。”

亲戚见状,只好另请别人。

没想到,亲戚邀请的那个人,不仅没人说闲话,大家反而十分羡慕他。几年后,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规模不断扩大。当初亲戚邀请的那个人,已成为分公司的经理。

同事小王和我是好朋友,他邀请我利用业余时间去听外语讲座,他说掌握好一门外语,将来也许用得着。我忐忑不安地问道:“同事要是知道了,会不会说我们好高骛远?”

最后,小王一个人去学习了。

一次,一个外商到公司洽谈生意,公司里的翻译正好不在。小王流利的外语让外商大为赞赏,洽谈进行得十分顺利。事后,公司老总大为惊喜,将小王连升了几级。

生活中,我总是担心别人的眼光,处处谨小慎微,结果一事无成。

在一次新片发布会上,有记者请美国著名导演比尔·寇斯比谈谈成功的秘诀,却听比尔·寇斯比说道:“我不知道成功的秘诀,不过我可以确定失败的教训,就是做人不要取悦所有的人。”

4、不是所有人都在盯着你,他们只是在谈自己

不是所有人都在盯着你,他们只是在谈自己

文/莎一·伯德

圣诞节将到,爸爸说:“嘿,我们请一些朋友来家里吃饭,共度平安夜吧。”我听了就开始流汗。我不喜欢请人来家里吃饭,我也不喜欢参加宴会。我从小就很害羞,宴会把做饭、闲谈和发表公众讲话这些我害怕的、厌恶的或者仅仅是不擅长的事情都连在一起了。

当我犹犹豫豫地讲出我的忧虑时,爸爸说:“我要请的人都是我们的朋友,你会喜欢跟他们说话的。”

“我是喜欢跟他们说话,但只是一个一个地单独说,不是同时对他们那么多人说。”我反驳道。其实,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把对公众说话当成他们一生中最害怕的事情。

为什么害羞是个问题

我过去曾经想不通,为什么我必须克服害羞呢?专家们认为,害羞的人往往多愁善感,善于倾听,喜欢观察别人的行动。害羞的人喜欢独处,这可能是很积极的一面:毫无疑问,如果爱因斯坦是个“聚会动物”,他就不可能长时间地在家里搞他的研究。但我能因为这些个例就为我的害羞高兴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害羞是社交的障碍,而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交能力不够好的人往往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健康,情绪也不如社交能力好的人稳定。

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害羞往往跟情绪沮丧、心血管病和寿命缩短相关。吓人吧?别以为害羞只让你手心出汗、心跳加快。

然而,天性是可以掩盖的,害羞也可以克服。养育方法、环境、社会交往的机会等方面的改变都可以使原本害羞的孩子慢慢地克服害羞心理。

怎样变得不那么害羞

卡杜兹(印第安纳东南大学害羞研究学会的博士)给所有害羞的人提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不要太去注意自己的感觉。他说:“害羞的人太过关注自己了。”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却没想到别人也许跟我们一样没有安全感。

在爸爸的开导下,那个晚上我意识到了晚宴的主角不是我,而是我的客人们。我不必表现得完美,只要表现出善良就足够了。那个平安夜,我尽我的能力对客厅作了一番装饰,并做出一桌好菜,席间我尽力让客人感到像在他们家一样。当客人们离去时,他们觉得跟我们一起过平安夜很快乐。能够招待好他们,我自己感到比他们更加快乐。

参加聚会的tips:

tip1、在人还不多的时候到场

你不喜欢大的聚会是吗?很多害羞的人往往不想早到场,因为他们宁愿自己消失在人群里。其实应该在只有几个人到场的时候就去,这样,再大的聚会也变成小聚会了。人们往往在前10秒钟就形成对你的看法。你为什么要浪费前5秒钟去感觉不自在的沉默,去等待他们问候你?

tip2、对最无趣的事情好奇

不管你的熟人说的话多么无聊,你都要表现出那是你本周以来听到的最有意思的话。反过来,不管你觉得你说的话多么无聊,都要相信人们是喜欢听的。这样,你说的话会变得有趣起来。

tip3、适时地说出人家的名字

在问候和分别的时候说出人家的名字。这样会让他(她)感到自己跟你的联系比较亲近。但要注意:如果你太多次地说出人家的名字,听起来就有点虚假,或者会让双方感到不自然。

tip4、问“可持续交谈”问题

不要老说“嗯”“啊”,要多用“谁”“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为什么”“怎么样”等词语来提问。当你想听到对方说更多的话时,你和对方的对话会变得很有意思。你得到一些快乐的、机灵的回应,你在谈话中就不会感到有压力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