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读后感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读后感
文/周丽芬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是一本写给家长和老师的书,也是一本写给每一个关心孩子未来者的书。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的老师,好的父母、好的长辈。用爱与智慧的心灯,照亮彼此的一生?
作者蔡礼旭老师以一颗真诚无私的爱心,将自身深入中华五千年教育智慧的心得,以及多年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才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价值。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明明德”’,就是完善自己,把自己的智慧、德能、福分,圆满的恢复,自爱;“在亲民”,爱人、爱学生、爱生命当中的有缘人;爱自己跟爱别人做到圆满了,“明明德” 和“亲民”做到了极点,就是“止于至善”。
如何是“一生的贵人”?人为什么会尊贵?人因为存心而尊贵、因为行为而尊贵,而不是因为他的地位而尊贵。
在幼儿阶段就把做人做事态度,深深扎在孩子心中,这一生他就是幸福的人。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事实上,孩子也是父母贵人。因为有了孩子,才深深地体会到为人父母更要努力学习,认真实践,成长自己,影响他人。
我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为得天下人”是我们教育者的使命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礼记。学记》的一句很重要的经句,也是教育的核心点。
“长善”就是要善于发现被教育者的优点和长处,并精心加以培养和呵护,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救失”,帮助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们为人师的本分。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为人师表,这个“表”字就是表率,要自重。一言一行都要给孩子好榜样,古人教育我们处事要厚道,要表现出学生如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这样我们才是真正把 “师生如父子”从我们身上做出来。
书中提到曾经有一个中学的校长,他很感叹说:“现在有的教育变得急功近利,舍本逐末。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急于求成,那都变成功利。这位校长做了一个比喻,他说,你把一个蛋放在咸水里面,一个星期以后它变成什么?咸蛋。但是你把它放在甜水里面,一个星期以后它变成什么?甜蛋。那是自热而然的。所以,教育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人之初,性本善”,师长讲,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要坚信孩子本初是善良的,每个人开窍的时间不一样,静待花开,教育是成全人,不是放弃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知为圣贤弟子者、知为圣贤学生者,然后可以为人师。我们要当自己父母、自己师长、自己圣贤祖宗的好弟子,才能够做孩子一生的贵人。
愿此书被更多的人传阅,让更多父母老师们受益,孩子受益,家庭受益,更多的人受益。愿一个又一个“贵人”的出现!
2、从容一生读后感
从容一生读后感(一)
《从容一生》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集中了俞敏洪对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一生的思考,围绕从容一生这一主题,依次按五大部分篇成:心灵的脚步,行踪,观点,演讲录,第三只眼。它使读者沐浴在俞敏洪伟大人格魅力的同时,还获得无穷的精神享受。
打开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从容一生》,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段段充满哲理的句子,一句句优雅的文字,充分阐明了“急功近利只会使我们远离生命的意义”的道理,即我们不应为每一分钟的忙碌而错过一生的风景,于是只有那活出生活高度的人,每一分钟才对他们有重要的意义。
书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一篇文章是——《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致辞》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忆自己上学时,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目标的消磨自己的青春,也更加了解了俞老师一生的不平凡,当面对挫折失败时,他始终认为困难是暂时的,他始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他始终懂得勇敢的面对,他坦然接受,他坚持不懈,他坚贞不屈,他自信像日出的光芒,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冲破黑暗,呈现黎明的曙光。他在大学是这样做的,他现在也是这样做的,他将来更会鼓励和呼唤千千万万的人这样去做。
读完这本书,确实有一点体会,特别是书中所推崇的勤奋,坚持,敬业,忠诚,善良深深感动着我,也深深激励着我,仿佛心灵得到了伟大的洗礼。
从容一生读后感(二)
“每天都有让人不高兴的事情发生,每天也都有让人高兴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让我们不高兴的事情上面,我们就永远快乐不起来了。”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天才,天才是由环境和经历历练出来的。所以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该轻言放弃,自暴自弃,我们应该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眼前的困难或麻烦。
不同的选择 不同的生活
每一个新老师初上讲台,都可能会状态百出,如果我们碰到挫折就放弃,那将永远都体会不到教与学的乐趣;但如果我们调整好心态,不断完善自己,那么通过我们的努力,再平凡再没有天赋的新老师也有可能成为新东方名师。当克服站在讲台上的恐惧后,突然发现讲课不是最难的事,难的是如何和家长有效地沟通。一个20出头刚毕业的“孩子”,如何能让已为人父母十几年的家长相信自己,愿意和自己交流。与人沟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年龄上来我们说是他们的晚辈,但从身份上来说是我们是他们孩子的老师。用怎样的心态和语气与家长沟通才是最好的呢?我想这是所有新老师都很困惑的问题。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给自己找借口说“我的责任是教书不是陪家长聊天”,那么我们永远都不会成为家长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好老师;但如果我们选择面对,抓住每次和家长沟通的机会,抓住每次咨询的机会,那我们就会更深入地了解家长送孩子来学习的具体目的及孩子的个性,便于针对每个学生制定更合理的学习方案。第一次可能会紧张会结巴,但多参加实练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珍惜每一秒钟
5秒钟你能干什么?这是一很简单的问题,但大多数人都会思考一会才能回答,因为很少有人真正想过时间以秒计算的时候可以如何利用。5秒钟你能鼓掌几次?一般人都说10次。但真的用5秒钟去鼓掌的时候大家都发现自己实际鼓掌的次数超出估计的好几倍。当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再问对方,如果再鼓掌5秒钟你能超越第一次的次数吗?再试一次果然每个人都进步了。这个游戏要说的是人往往会低估自己,内心不够自信。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当你勇敢地接受挑战的时候你会发现结果并没那么坏,甚至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成果。从这个游戏中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要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秒钟。不要浪费每一秒钟,浪费一秒可能会让你错过准时上班的公交车,多犹豫一秒可能会让你失去很多机会……
在时间的长河中获胜
“我们的物理老师不但上课上的好而且很幽默,大家学习都很有效果。”“什么老师啊,根本不负责,一点都不会教,上他的课就想睡觉”。没有人会想到这是两批学生对同一个老师的评价。第二个评价是3年前这个老师带的第一批学生对他的评价。一个被人否定的老师,三年后成为了优秀教师。这说明只要我们有付出,真正用心做了就一定能在时间的长河中获胜。不要怕被人否定,如果因此退缩就一辈子都会被人否定!所以一定要吸取教训,找到被否定的根源,不断完善自己。生命中要有真正的欢乐,就必须有所收获。
被爱和爱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焦点,只是程度不同。有的人喜欢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有的人虽然说自己不喜欢成为焦点,其实内心还是希望被人关注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被人关注呢?想要被人爱就先要有所付出,不能一直等着别人为你付出,围着你转。当自己无法成为焦点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我有为别人付出过吗?我有主动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过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了。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一步都得靠自己一步步扎实地走出来。不要为自己寻找任何做不好的理由,不要给自己太多退路。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抱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心存感激并尽可能帮助别人。我们要感激生活中的失败,它使我们懂得成功的不易;感激生活中的挫折,它使我们学会坚强;感激生活中的痛苦,它使我们品尝到了幸福的珍贵;感激生活中的绝望,它使我们尊敬希望的力量。
心灵的富足
“把工作当做快乐的源泉,从工作中学习新的东西,迎接挑战为自己设计新的工作目标,达成目标后得到心灵的满足。”这是每个新东方人驻扎在新东方的原因。每天的工作让自己感觉快乐充实才能带来更大的动力,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所以一定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身心健康。
危机感
“只有在充满危机感和紧迫感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生存,一个群体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险。如果一个人时时都有危机感,就比较容易付出努力和危险进行对抗。”没了危机感人就会变得懒惰,缺少上进心。只有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才能不断进步,不断逼自己前进。新东方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环境,优秀的人才不断地加入这个大家庭,每个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不会被淘汰,所以每天都很充实,每天都能给自己充电。
每当我烦躁不安,颓废懈怠的时候我就会拿起《从容一生》,翻阅里面一段又一段关于俞老师创立新东方的经历。这是一本很激励人的书籍,但它又和其他励志的书籍有所不同,没有大话和虚言,有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实例。它让我远离尘嚣,使我静下心来完成每天的工作,憧憬美好的未来。
从容一生读后感(三)
俞敏洪的《从容一生》,刚读前面两个章节就让我这个匆匆而过的读者,犹如醍醐灌顶,顿悟人生。尤其是开篇一文:“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容,在于从容之中眺望未来,在于从容之中成就人生,宠辱不看天边风起云涌;闲庭信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边云卷云舒,()我自自在……”,他写出了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诗意的生活中得到心灵的富足。
如今生活已然成为速食时代,这样从容的生活态度何等难得?就以我自己为例,参加工作以来,每天都在跟速度这个词儿较劲,何曾停下脚步看看身边,看看自己,何曾去感受过诗意的人生,那花开花落间的唯美画面几时顾过。这样达观和开朗的生活态度真是老俞能从被北大处分后的痛苦、被美国大学拒收后的绝望中挺过来的关键因子。面对需要勇气,好的坏的都会给我们带来冲击。只有面对了,才会清楚自己的现状,才有勇气走下去。特别是困难,更需面对。总觉的时间有限,亦是一闪而过;也知道这个地球即使少了我仍是一样的转动。然而“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做事的方法、态度甚至是心情,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中,生命就是充满了选择的一个过程。
3、《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奇特的一生》读后感
文/bluffy
这本书是俄国作家格拉宁的作品,可能是因为不太熟悉这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或者翻译有些不恰当,总之,读下来的感觉并不是很流畅。作为纪实文学,自然,对于语言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苛刻,此事我便也大度地搁置一边。
此书的主人公是名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百度百科上说这个人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但我觉得给他安了这些名头,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正如作者所说,他并不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论其在学术圈的成就,虽然我这个圈外人知之甚少,作出的评价不能说公正妥当,但就其成果而言,当今没有任何一个理论冠的是他的名字(又或者是前苏联的学者鲜少得到关注认可)。故,与其说是“学家”,不如说只是学者,和当今的很多做研究的人一样,一生所做的也许只是在充实的别人的文献部分,到最后,真的说起其成果,仿佛用几个数字就可以衡量的(写了多少论文,发表了几篇,被引用了多少次)。但却正是这样一个非天才式的人物,才让我觉得格外的亲切。
柳比歇夫25岁起,便开始对于自己的生活做记录,无论是开始做什么,总要记下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算出每结束一份工作,花去的时间共是多少。作者最后也将柳比歇夫一辈子的成就归功于这个“时间统计法”,叹言,一辈子的时间原来有这么多,人可以做这么多事。出版这本书的人也打着“时间统计法”的旗号,向读者推荐,仿佛看完这本书,人就可以向柳比歇夫一样,成为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我这一周也试验了一下他的方法,但往往自己提手做一件事时,不会想起来纪录时间,这也需要时间。如果需要以上帝视角来看自己有多少时间,时间都用在了哪里,这需要长时间的纪录和推敲。
除却编辑所推崇的时间统计法之外,这本书的作者主要还刻画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怪人形象。首先,光从柳比歇夫纪录自己的时间,并且坚持56年把自己所花费的时间分门别类来说,这种学习研究的行为模式也只有在孜孜不倦,钻牛角尖地学者身上才能发现了。更别说,他是将自己的生命作为研究素材,非常客观地,甚至有些干巴巴地,记下自己的生命过程,带着一种纯理性主义的色彩。
然而这种纯理性主义式的生活方式却往往是由感性所驱动。柳比歇夫是真真正正地在热爱自己所研究的事物,他甚至深信,昆虫学是最高尚的科学,它“使人保留童年时代的优秀品质:天真,纯朴和容易对实物表现出诧异“。确实,”一个上了年纪的,仪表端庄的人,突然无视身旁的行人,跨过水洼去追一个甲壳虫。“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婴儿般的纯洁和不顾一切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其他昆虫学家身上也有所体现,“卡尔——林德曼说过它爱的三种生物,步行虫,女人和蜥蜴,他捉住蜥蜴后,吻一吻它们的头,又放走了。”蜥蜴在正常人的审美中带着一些丑陋,然而昆虫学家是站在造物主的视角上去评判,生命即是美丽。我曾经看过达尔文的昆虫记,确有此感,里面原先那些恶心地,可怕的昆虫都被描绘的非常的生动可爱,用那么细腻,温柔的笔触,那么幽默和欣悦的视角去书写这些草丛里的谦谦君子(借用艾米莉——狄金森的话)。然而,在达尔文的个人生活中,却是充满了痛苦与折磨。但在这个可爱的学院式的避难所里,没有痛苦,也没有折磨,有的只是安宁。只有,对某样事物的十足热情,人才会到如此境界吧。柳比歇夫也正是如此,然而他的热情不光是对于昆虫,对于很多事物,也都是如此。
柳比歇夫作为前苏联昆虫学家,他的本职工作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要求便是协助害虫妨害局消灭害虫,然而他天性对于知识的渴求却总是让他纠缠到别的领域里面去。比如说,他突发奇想地作一些与他的老本行毫无关联的研究,从《论李森科在生物学中的垄断》到一篇堕胎的论文,从《论叔本华的格言》到《论叙拉古战役在世界史上的意义》,甚至在他退休之后,柳比歇夫写了一篇《论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这小品式的论文在当时一定惹了不少人的侧目吧。李森科与他有何相干?叔本华与他又有何相干?窗上的寒花真的很重要吗?然而这些完全是他兴趣爱好驱使下的研究 。其实所有人都曾像他一样,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然而这童年时的品质,却都没有很好地保留下来。
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也总想创造一个像他这样的人物,天真,对事事充满好奇与疑问,热爱钻研,纯理性。但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仿佛读者看了恐怕也觉得无趣吧。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才能明白这样生活的趣味吧。
4、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一)
文/方晓春
假期中我学习了由著名的亲子教育家陆惠萍老师讲的《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陆老师在书中提到最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看完之后我总结出来的就是一种习惯,父母的习惯直接的影响孩子。习惯好坏影响一生成败!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好习惯是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关键!
这一字、一句无一不渗透着深奥的道理!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对于孩子还是我们大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也敢到了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的身上的重担的重要性,我们平时知道锻炼小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是通过阅读学习,我才更清楚、更明确的知道了我为人师、为人母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应该怎么样做,同时也反思了自己在哪方面不足从而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需要怎样的完善自己,同时,也教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一步一步的更好的培养女儿良好的习惯。
好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做人或者处世中均能体现。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从而主宰着人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生活的一切都会变得顺其自然!
但习惯也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之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尊敬;一个具有良好的习惯的人使别人更愿意与他相处;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不会抱怨社会,不会抱怨人生,不会认为生活枯燥无味。
因此我们要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
孩子就像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石,作为父母,作为老师你应该怎样做。陆惠萍老师讲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那么父母的言行习惯直接会被孩子复印所以我们父母老师千万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能也”父母做的好才可以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内在感觉所以“教”的意义就是上所做下所孝。没有哪一位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一堆垃圾废物,相反,都希望他们是举世闻名的雕塑品。父母要将爱的细节感染孩子,要将爱的行为传达给孩子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孩子雕琢成哪种作品,就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我们的言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行动起来吧!
反思自己在教育女儿时,经常说你不要……不要……,其实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多树立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事例去影响她。
作为父母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用科学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实际行动来感染我们的孩子!用耐心去扶好孩子人生路程的第一步!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读后感(二)
《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一书,里面有几种观点给我印象深刻:
一个好母亲,幸福三代人
说有一群人到印度的一个村落里面去干吗呢,去参观,去观光,就问村落里面的一个年纪非常大的老头,问他说,听说你们这个村里面出现了很多的伟人,诞生在你们这个村里面,诞生了很多伟人,请问他们都诞生在哪一个地方,带我们看一下。那这个老头就跟各位观光客讲,他说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一个伟人诞生在这里,从来都只有诞生的是小婴孩,是小婴儿。那我们就要问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培训的,培养的方式,让这些小婴儿在若干年以后变成了伟人呢?正是一个好母亲对孩子教育的深远意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年轻妈妈们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年轻妈妈们之间的竞争。
你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不要增加孩子的错误记忆。
什么叫错误的记忆,有一个教育家讲,他说六岁之前你跟孩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谈论什么就决定了孩子的未来,什么意思?那就是复印的过程。
增加错误的记忆是什么?
有的父母回到家,今天累死了,累的要死,上班真是累死了,多数家长都会这样讲。孩子就心里想,长大了上班好可怜,好没意思,我长大干吗呀,价值观就往下降。为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自杀的人的原因,你敢在孩子身上增加这些错误记忆的话,今后这些错误的记忆它会显现给你看。
比如说你以后回家吃晚饭的时候你就说,我们那个领导真是个王八蛋,我们这个领导真是,水平都没有,还整天管三管四,他自己管不好自己,我才不服这种领导……
这个话你知道给孩子结果是什么?
给孩子的结果就是,他会仇恨权威,敌视权威,就是等他长大以后,甚至不用长大,就现在开始,他对老师有挑剔,有仇恨,挑战权威,你希望你的孩子到哪一个单位里面他不服从领导吗?他不听领导的吗,去挑领导的刺吗?肯定不希望对吗?所以你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增加,而且孩子听了这些以后,他真的在强调,对未来没有什么向往,没有什么愿望,长大愿望不足,成人愿望不足,学习愿望不足。()对了,就是你这样一点一点去增加他对这个社会的人事物的负面看法,你不能给他,他有你还要帮他纠正。纠正自己和孩子对人事物的负面看法。
另一个例子:赵小兰,他是小布什时代的劳工部长对吗,那他在做部长之前,我就有看到一本书,那本书是一个去美国留学的一个留学生写的,那这个留学生写的一段情节是他刚刚去留学的时候的情节,就是他在美国留学,他觉得美国也不怎么样,他就想到日本去。那就在每个期间他要去学日语,就在一个学校里面去学日语,结果在这个报名学日语的这个班上,有发现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就是赵小兰的母亲。当时老太太非常认真的学日语,他们所有的学员都想不通,说七八十岁老太太学日语是啥意思,那就像我们这边的老人大学吗?就是老人大学里面的人实在没事情干,就度日子,找点事情干,所以到老人大学去学画画,学写字,学日语吗?不是的,这个老太太学的非常的认真,跟这些年轻人在一起学,然后到考试的时候,这些年轻人还找她的笔记,问她问题,学得非常好。这个留学生他当时心里就有个想法,他说这个老太太真的很了不起,做事情那么认真,那么刻苦,那么有乐趣,带着乐趣去学,他们家一定有一群非常棒的孩子。如果她有的话,她这些孩子肯定都非常的优秀。若干年以后,赵小兰成为劳工部长的时候,让这个留学生才恍然大悟,我当初的那个是对的,猜想是对的,她真的有一群非常优秀的孩子,优秀到成为一个华裔,成为布什的劳工部长,这是复印,复印。
其实成人应该多给孩子们正面的引导,多树立身边的榜样,用身边的事例去影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