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如果爱丽丝是黑人_花与爱丽丝影评

1、刘墉:如果爱丽丝是黑人

刘墉:如果爱丽丝是黑人

十年前,你哥哥交了一个黑人女朋友,我们一家都很反对。觉得种族虽然平等,但中国社会无法接受。

※·※·※·※·※·※

“奇怪!我画给小帆,教她着色的那张画,每天都看她画一点,今天却没见她画,而且图画都不见了。”

爸爸昨天晚上偷偷问妈妈。

妈妈很神秘地笑笑:“她把图画里女孩子的脸画坏了,说她本来想涂成淡淡的皮肤色,却涂得太深,变成了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有什么不好呢?”爸爸很不懂地问。

妈妈则说:“但是她想把那女孩子画得像爱丽丝。爱丽丝长得很白。”

今天中饭时,爸爸装作不知道,一边吃饭一边问你:“你的那张娃娃图画呢?”

你没答,妈妈却耸了耸肩,爸爸只好接着说:“听妈妈讲,你把脸涂深了,看来像西班牙人,可是西班牙人有什么不好呢?”

你把筷子放下来,歪着头:

“但我画的是金头发、蓝眼睛,当然应该是白皮肤。”

爸爸笑了起来,问你:

“你看!游泳池旁边,那些金发蓝眼的女生,不是都故意去晒,晒成棕色吗?金发蓝眼当然可以有棕皮肤。”

你猛摇头,好像要哭的样子说:

“但我要画的是爱丽丝啊!爱丽丝是白皮肤的。”

这下子爸爸懂了,怪不得你把那女孩绑头发的缎带涂成黑色的。八成迪斯尼卡通里的爱丽丝就绑黑发箍。爸爸前两天看你涂成黑色的,还直纳闷呢!

想到这儿,爸爸又笑笑说:

“但爱丽丝也可以是棕色皮肤的啊!查理士道森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写给天下所有小朋友看的。小朋友有白有黑有棕有黄,每个人可以配合自己的肤色,把爱丽丝画成不一样啊!”爸爸还追问你:

“凭什么爱丽丝不能是黑皮肤呢?难道黑皮肤的爱丽丝就不美吗?”

谈到黑皮肤,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奶奶和婆婆一起赞美你“长得皮肤好白、好漂亮”的时候。

爸爸在隔壁房间听见,赶快冲过去,加上一句:

“不是只有白皮肤才漂亮。每种皮肤都有它的美,黑人也是很美的。”

爸爸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爸爸不希望你有种族歧视,认为黑人丑、黑人笨,歧视黑人。

你想想,当你歧视黑人的时候,白人是不是也要歧视我们黄种人呢?

如果有一天,你交了个白人朋友,到他家去,他的爸爸妈妈用奇怪的眼神看你,还把他的儿子拉到一角,指指点点地议论,你会不会伤心呢?

那真是会伤心的,因为伤到的是自尊心。

很简单,昨天你跟妈妈说你把爱丽丝画成西班牙人,你不要了。

如果这句话让你的西班牙裔朋友听到,他会不会伤心?

同样的,假使一个白人同学涂色时,涂成黄皮肤,他把那图一甩,说“我画坏了,画成黄皮肤的亚洲人,我不要了!”

你听到,会有什么感觉?

孩子!我们活在一个大世界,也活在一个小世界。

这个大世界上有五大洲、三大洋,有许许多多的人种、不同的肤色。

但是只要你坐上火箭,飞到大气层外,回头看,就发现这大世界不过是个“圆圆的小地球”。那是个地球村、地球岛——一个绿绿黄黄圆圆的岛,浮在蓝蓝的宇宙海洋之中。

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地球,都住在上面,在上面生活,为什么要去歧视我们的邻居呢?

他们是与我们有“缘”的人哪!

谈到缘,你想想!

一个黑女孩,生在黑人的家庭,有着黑人的父母,她在被生下来之前,能够知道她是黑人,可能被白人歧视,而说她不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种族,她生下来就是那个样子。

如果因此,她就要被歧视,她的黑皮肤就要被认为难看,对她不是太不公平了吗?

人生而平等,这平等先要从尊重开始。

我们要别人尊重我们,要白人社会公平地对待黄种人,我们也要尊重别人,尊重黑种人、棕种人、红种人。

当黑人被歧视、遭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为他们说话。因为为他们说话,就是为自己说话,使我们黄种人也不被歧视。

所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提到尊重自己,爸爸告诉你一个有趣的发现。

二十多年前,爸爸刚来美国的时候,黑人小孩都抱金发蓝眼的洋娃娃。

但是今天,你处处看见,黑人小孩抱黑皮肤的娃娃玩。

这是值得高兴的,因为证明了黑人小孩不再认为只有金发蓝眼的娃娃美丽,他们开始以自己的肤色为荣。

再告诉你一个故事:

二十多年前,当爸爸在南卡罗莱纳坐旅行巴士的时候,明明车上很空,却发现爸爸的位子画划在车子最后面。巴士中间空着,白人全坐在前面。

爸爸当场就冲下车,找卖票的理论。

结果,爸爸换成了前座。只是,爸爸一路上,每次回头,看见后面坐的黑人,就觉得很不好意思。唯恐我去要求坐在前面,反而表现了对后面黑人的歧视,表示我不愿意坐在他们中间。

二十多年来,爸爸常想,当时应该怎么做,才能造成大家好的感觉?

爸爸终于想到了,就是争取所有的黑人跟白人一起坐,大家不分种族,一律平等。

爸爸也对以前做的一件事表示后悔。

十年前,你哥哥交了一个黑人女朋友,我们一家都很反对。觉得种族虽然平等,但中国社会无法接受。

有一天那黑女孩来家里玩,她的爸爸特别由上州开车来接她回家。爸爸跟那黑女孩的父亲握了手、聊了一下,看着那黑人爸爸搂着女儿走下门前的台阶。

现在,爸爸搂着你的()时候,常想,在我眼里,你是最美的孩子;在那黑人爸爸的眼里,他的女儿也是最美的孩子。

爸爸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说你美。爸爸凭什么在那个时候认为“她”不美?

所以,今天爸爸要对你说:

“棕皮肤的爱丽丝、黑皮肤的爱丽丝、黄皮肤的爱丽丝和迪斯尼画的金发碧眼的爱丽丝完全一样。

她们都很美!

2、花与爱丽丝影评

花与爱丽丝影评(一)

距离上一次看《花与爱丽丝》,已有近七年之隔,这期间,选片的指尖无数次从dvd盒两个女孩的封面上滑过,始终未曾有重温的心境和勇气,占据七年的印象, 是间或的疯癫,是岩井不擅长的喜剧,还有苍井优一段幽长的独舞。或许回荡在山涧的呼唤与回应,和那充彻冷空气的白色雪地太让我难以释怀;或许在升格而缓落 的细雨中,转动着的破旧红色雨伞给过我太多悸动;再或许是朦朦泛波的泳池池水和那句“hold me like a friend”给过我记忆的共鸣,种种的心结,让我害怕第二次去审度这部影片,提供肯定自己当初感受的机会。

原来是我复杂了,原来《花》与《爱丽丝》本就是两部影片。青春是一种通用的语言,把小的情愫放大到诚惶诚恐是每个人的故事,把诚惶诚恐悄悄掩埋在心底,细 细的把他们分解成快乐,分解成猜忌与争吵,分解成绝交数次之后的开怀大笑,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几天前接到一个儿时玩伴的电话,哪怕数年没有过联络,哪 怕曾经有过种种埋怨,但几句调侃之后,是长达五十分钟的畅谈。电话之后,夫人问我,你们聊什么那么久,我回想,竟然想不起具体都聊过什么内容,我知道,不 是我看懂了《花与爱丽丝》,而是我浅懂了青春与友谊。

岩井的每一处纯美都渗透着淡淡的忧伤,花不是那个神经兮兮哭笑写在脸上的花,是独自一人躲在花屋里被其他孩子视为怪女孩的花,是寂寞着单恋男孩却只能背对 着心爱的人哭泣的花;爱丽丝不是那个充满自信脚踩着纸杯翩翩起舞的爱丽丝,也不是那个捏着鼻子向餐桌对面男孩表达歉意的爱丽丝,而是包裹着厚重的黑衣在风 雨中摇曳的爱丽丝,是躲在车门后对着爸爸刻意用最不擅长的语言方式表达情感的爱丽丝,是经历过种种面试挫折后终获肯定,一人独坐在浴盆中喜泣却无人分享快 乐的爱丽丝。如果不是爱丽丝的苍井优,不是娓娓道来的岩井俊二,不是镜头充满了呼吸感的莜田升,恐怕任何影片中出现长达五分钟的芭蕾独舞,都会显得冗长。

花与爱丽丝影评(二)

岩井俊二是一位风格独帜的青春片导演。这是我看的他的第三部电影,前两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和<梦旅人>都很深刻,但又都太沉重和压抑。倒是这部<花与爱丽丝>有种闲庭信步的感觉,不那么刻意用力,看得人很舒服。岩井俊二是细腻的,这份细腻甚至超过了一些女性导演,慢慢地由表及里渗进你的心里。两个女孩之间的青春故事,如果没有这份细腻支撑,不可能拍出新意。电影的画面很美,构图讲究,有些甚至是岩井俊二一直都喜欢和坚持使用的表现手法,如用大片开阔的蓝天做人物的背景,如总是略带朦胧、微醺的光照处理。

故事讲了两个女孩与一个男孩之间的青春爱情故事。花与爱丽丝虽性格各异,却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她们同时喜欢上了一位呆板木讷的男孩。一次偶然事件的发生,花为了能与男孩接近,编造了一个巨大的谎言(之所以说巨大,是因为谎言有一个,随之而来的就会有一百个),渐渐地,爱丽丝也被纳入了这个谎言体系里。接着就是三角恋情惯有的a爱b,而b却爱c的套路。在这个谎言游戏中,爱丽丝一直在权衡爱情与友情的利害冲突 ,雨中在花家门口与花的闲谈是一种试探。而三个人在海滩上拾扑克牌的那场戏将这种三角关系的冲突推到了顶点。红桃“a”就像是花的那个谎言,当分明是男孩捡到了它,而爱丽丝却学花撒谎说自已捡到了,并说赢了的条件就是要花让出男孩时,夕照中的三人心理微妙而复杂。捡到红桃“a”的男孩彻底明白了真相,此时的爱丽丝选择退出这场三角恋情。花也终于明白男孩真正爱的是爱丽丝,决定放手。最终,两个女孩和好如初。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闲笔不断,如爱丽丝与父亲吃饭逛公园拾手机的戏,如爱丽丝去试镜的戏,还有跳芭蕾拍照的戏,都看起来和故事主干没什么很大关系。不过,除了稍给人散淡感外,倒也不让人生厌,流淌着一种青春期女孩才有的轻盈、懵懂和淡淡愁绪。在这部电影里,岩井俊二编了一个很“新奇”的故事,甚至说“离奇”可能更恰当,而他看似散淡的讲述和演员本色自然的表演很好地冲淡了那份“奇”,只给人留下“新”的印象。唯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临近结尾爱丽丝的那场面试,不停地给广末凉子打电话的镜头,还让苍井优穿着一对纸杯大秀芭蕾。这样的戏如果放在海滩冲突戏之前的话可能会更好,可是岩井俊二将它放在临近结尾处,实在不知道他的真正用意何在。

苍井优的外表是我很喜欢那类,青春可人,清纯淡爽,“薄纱般的气质”(忘了是谁这么形容她的,借用一下)。她的表演很本色,但也不着痕迹,松驰自然,比堀北真希强(日本本色青春女星很多,论表演,堀北真希实在是气场比较弱的,她那么受欢迎,只能说她很有观众缘)。铃木杏的那场大特写的哭戏演得不错,把那种想放手不忍放手却又不得不放手的心理演出来了。相对于两个女孩的表演,男孩过于寡白,不过也是囿于这个角色本身太平面苍白,没有多少可发挥的空间。男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当了一回花瓶,而且是一个不像花瓶的花瓶。

一路看来,觉得岩井俊二是个相当有才华的人,在这部电影里,制片、编剧、导演、音乐他一手独揽,而且都还做得不错,但他离“大师”级别还是差了那么几个台阶。究竟还要走多远呢,那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花与爱丽丝影评(三)

说起来我看《花与爱丽丝》的过程,有点可笑,打开上半集看到只有1小时06分,便自顾地以为这个片子只有这么长而已,以为又是岩井俊二的风格,就像《四月物语》。直到我看完上半集,以为看到结束,也没有疑惑怎么少了字幕。就是这样了,我看了半部电影,还很心满意足地认为这是个不错的故事,有着不错的结局。

和宿舍人探讨起这部片子,听到“他第二次晕了以后”,我开始疑惑,最初还固执了一下,然后恍然。再隔了一个星期以后,我才又翻出下半集看到真正的结局。这下半集看得我并不很痛快,有点为了看而看的意思,在我看来,真正的结局似乎俗套了。

但似乎又不能说的那么决绝,如果我根本没把之前的“结局”当结局,或许我会认可导演预定给我的结局;但现在,我的确是把它当结局了,那才是我接受了的,而不是别的,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下半集并非下半集,它是另一部电影。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把我局限了,容不得后者,更无法使其居上。

说说我所认可的结局。斑驳,恍惚,晕倒,还有未知,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的色彩完全可以充当一个结束。从电影的逻辑上,也有其合理性,第二次晕倒明显是电影的一个逆转,无论是从情节还是情绪上都说得通。真正的故事从第一次晕倒开始,一个身材和性格都略显单薄的男生,被动地生活在两个女孩编造的回忆中。像我们都认为的那样,第二次晕倒会使人的记忆恢复,即使是在这个虚幻的失忆故事中,男生确实恢复了他应有的记忆。但他并未坚决地离开,他留恋,因为他爱上了艾利斯(喜欢这样的译法,让人想起地理老师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女朋友的名字)。我有一种设想,打一开始他就知道失忆的谎话,但他不愿离开,他愿意成为男主角,无论女主角是汉娜,还是艾利斯,他不是木头,打从一开始,他就有感情,对哪个都有。直到有一天,他们纷纷觉察到其中两个的心逐渐偏离最初,这个谎言便无法再继续。情绪上,上半集因为谎言,一切都美好,是轻盈的,每个都有自己的想幸福;下半集,谎言拆穿了,愁绪开始爬上三个年轻人的脸庞,沉默、谈判、战斗,有一种抹不开化不掉的怨。

当我把第二次晕倒当做结尾的时候,就一直在想,接下来的会是什么,我心里希望这个谎言不要结束,直到它成为真的,不是说,谎话说得多了就成真的了吗?我期待聪明的汉娜和艾利斯给学长一个更美的谎言,将这场恶作剧淋漓尽致,我忽略了男主人公的想法,我认为他完全应该受两个姑娘的摆布,谁让两个姑娘才是真正的主角?()导演显然没有像我这般“绝情地”对待那个男孩,所以这结局就俗了。我的理论是,很多事情即使那样真真假假,没什么对不对得起谁,也许我们就一辈子生活在谎言之中,可能是他人的阿谀,可能是自我的逃避,我们便不自己觉得将自己置身于主观认为真实的谎言之中,为什么说主观认为?因为我们无法生活得客观,不管是你看别人,还是别人看你,又或者是自我审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什么是发生过的,什么是你在某个瞬间的臆想,什么又是你听来的故事,没有人记录你的生活,除非你是楚门,但你想那样吗?

说了这么多,我无非就是想表达自己对于“第二次晕倒”作为结局的认可,那么明媚的阳光,那么鬼魅的景象,那么惊异的表情,那么诡异的晕倒,那么妖娆走来的艾利斯,那么惊慌跑来的汉娜……醒来,意味着什么,会发生什么?交给观众。我主张导演不要给我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给我续写的空间,这样我才能对导演想表达的有更深的理解,也才能有超出导演的理解。还是余华那句话:读者看到的东西既有作者意识到的,也有作者没有意识到的,读者便是在这个时后站出来说话的。

我想说话来着!

貌似宿舍有好几个人表达过最近喜欢看日本电影了,我的同感在两年前已经存在。就我看过的里面,我喜欢那种雾气一样的渲染,蒙蒙的,尘封的记忆一样,确实,这些电影里总有回忆里淡淡的忧伤,然而结束却是默默的释然,就像雾气的消散。紧接着,是太阳的洗礼。

愈发对日本这个国家感兴趣,它很多元,可以很迷幻,但又不只是诡秘;可以很纯朴,但又不只是乡土;可以很朴素,但又不只是传统;可以很情色,但又不只是av。

3、龙应台:黑人

龙应台:黑人

有一天,在公车上站着一个美丽的黑人,安安兴奋地问:“妈妈,谁?”

妈妈说:“黑人,那是一个黑人。”一边回答,一边想着,一个从来不曾见过黑人的人,如果懂得“黑”字的意义,而且眼睛能够辨别颜色,有颜色的观念,他一旦听到“黑人”的词,应该马上可以体认到黑人的特色,为黑人下定义——肤色黑者为黑人。但是身边这个小脑袋还不知道“黑”的意义,也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所谓白人、黄人、红人等等,他怎么去了解车厢里这个黑人呢?小脑袋显然注意到眼前这个人类与爸爸、妈妈都不一样,但它是否有能力观察、比较、归类呢?

回到家里,妈妈拿起英文的《先锋论坛》,叹息一声说“哎!jamesbaldwin死了!”baldwin是着名的美国黑人作家,照片中的他戴着一顶大草帽,很天真地笑着,露出白牙。“妈妈!”一声大叫,把看报的妈妈吓了一跳,安安正指着baldwin的照片,很惊喜地说:

“黑人,你看,又一个黑人!”

妈妈再仔细的看看照片:既是黑白照片,连人的肤色都看不出来,这人,两岁的小人怎么就知道这是个“黑人”呢?

安安早已忘了黑人(),在翻看狗熊与大野狼的图片,一边看,一边加以评论:“好大!咬人!在睡觉!跌倒了……”母亲凝望着他美丽的头型,心里翻腾着膜拜与感动的情绪: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究竟是什么样的宇宙机缘造就出“人”这个生命来?

妈妈不知道,安安能辨别的还不只黑人而已。家里来了访客,若是西方人,安安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就是德语;若是东方人,第一句话就是国语。好像脑子里有几个按钮,见到不同的人就按不同的钮,绝对不会错乱。小小的人又怎么分辨西方人与东方人呢?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