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无路可走,其实只是因为放弃了最难走的那条路

1、你觉得无路可走,其实只是因为放弃了最难走的那条路

你觉得无路可走,其实只是因为放弃了最难走的那条路

文/汤小小

昨天晚上跟一位特种兵帅哥聊天。

他是我表弟。

当然他现在已经是特警了,还是大队长。

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就是最近两年,才忽然有一些他的消息。

第一次听说他的职业时,我的想法是,哇,好幸运,怎么就那么幸运地成了人生大赢家呢?

如果我说出他的成长环境,你们就会明白,我的感叹一点都不多余。

他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舅舅舅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唯一擅长的就是种地,而且他们住的地方,田地并不是很多。这也就意味着,无论你多么勤劳能干,每年的进账也多不到哪儿去。

表弟就是在教育资源最不好的农村小学读书,成绩也不是特别好。后来就和很多农村小伙子一样,在合适的年龄,选择去当兵。

他的身后没有任何资源,没有有钱的父母,没有强硬的后台,自己也非天赋异禀。这样的孩子在农村真是太多了,他们的出路很有限,要么读大学找份好工作,要么早早出去打工,要么就是当兵退役后出去打工。

几乎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

而表弟面前的路,更是少得可怜,没有读大学,失去了找好工作的机会,在部队里也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又不能啃老。

他没有告诉我那时候他是不是很苦闷,但是以我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我能够想象得到那时他有多么迷茫。

真的就感觉无路可走啊,哪一条好走的路都不向他敞开。

明白了这些,他不再心存侥幸,而是选择了最艰难的那一条路。他去当特种兵,所在的部队,是中国最牛的特种兵部队。

原谅我浅薄的知识,没有办法描述特种兵的辛苦,用他的话说,那就是“最舒服的日子永远是昨天”,我真不知道电视上放的那种特种兵生活是不是就是他们那样的。

表弟并不是很壮的那种体型,反而是像宋仲基那样的秀气型。他在特种兵部队里待了五年,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依靠,唯一能依仗的,只能是自己。

于是,他的人生就像开挂了一样牛逼,特种部队所有的高危科目他全都玩了一遍,而且一直都是优,优,优,一优到底。

比武拿过很多奖,和国际贩毒集团搏斗过,在对方装备更优良的情况下完胜。他说毒贩是亡命之徒,但他们是头号亡命之徒,更不怕死,所以无敌。

好吧,我想象力实在不够用,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电视上的画面。

那些年他真的太努力,他甚至说,努力得太久了,都有了受虐倾向。

所以,就算没有后台没有钱,那又怎么样,如果你足够优秀,谁也挡不了你的光彩啊。后来他顺利考入特警,现在又成了特警队大队长。

这样的结果,在五年之前,谁能想象呢?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一个在最差的环境里,什么资源都没有的年轻人,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所能走的最好的一条路,这还不够让人热血沸腾吗?

他说,别人一步能成功的,他需要走一百步。

确实多走了很多路,但是没有退缩,一直努力地往前走,最后不是一样到达目的地了吗?

没有人在乎你怎么到达的,到了就是到了。

所以昨天聊完之后,我之前的想法全部改变了,他不是幸运,他就是选择了最难走的那一条路,然后一直咬牙走下去,所以才走到了今天。

而他愿意跟我讲这些,只是因为,他觉得我也很厉害,跟他是一样的人,都是在最艰难的处境里,一步步走到了自己都不敢想象的地方,一步步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

我的故事贩卖过太多次,但是今天我还是忍不住想要再贩卖一次。因为我跟表弟,真的是完全差不多的处境,然后一个武,一个文,在不同的路上跋涉前行,最后又都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真的很有必要,把我的故事和他的故事放在一起,再重温一次,虽然他比我牛逼一千倍。

刚才我介绍了那么多表弟的生存环境,既然我们是亲戚,我的又能好到哪儿去?唯一不同的,只是在我十二岁时,我们家搬到了小镇上,不再种田地,而是做生意,与他们家,也不过隔了半小时不到的路程。

那时候我没有上大学,因为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我,我在家帮忙做生意,每天都很辛苦,也很迷茫。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觉得人生会一直这样灰暗下去。

你看,一个没有大学文凭,家里又没有钱,长得又不漂亮,智商情商都很一般,又不是很有胆量的女孩子,能有什么好的出路呢?想找个有钱人结婚都是做梦。

那时候我唯一喜欢的是写作,于是我每天写,写一些自说自话,完全不成章法的东西。

当然没地方发表,那时候我真的很迷茫,书上都说,这条路非常非常难,而事实也告诉我,真的很难很难。

我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当我看向四周,知道自己根本无路可走时,只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我走的很艰难,也很努力。从家乡的小镇到风景如画的江南,从做生意到打一份仅供糊口的工,无论多忙多累,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写文章。至于晚饭,随便凑和一下,饿不死就行。

那些年我真的写了很多东西,尝试了各种文体,写过长篇,写过短文,发表过一些,更多的是退稿。

可惜的是,我换了很多次电脑,所以之前的很多文章,都和岁月一起埋藏了。但是,文章可以没有,努力却历历在目。

记得那些年,我从来没有好好过周末,我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甚至一度因用眼过度而住了一次院。

现在想来,其实那时我真的走了太多弯路,别人一年就能够达到的高度,我差不多用了五年。

但是走弯路又怎么样呢?比别人多用几年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到最后,我走到了自己想走的地方,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

我知道,我跟成功两个字八杆子打不着,但我依靠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摆脱了固有的人生轨迹,不是很值得自豪吗?

我身边的很多人,知道我以写作为生,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哇,你怎么那么聪明,真是天才。

只有我自己知道,不是的,我其实资质平庸,这所有的一切,不是幸运,都是我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回想走过的那些路,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会热泪盈眶。

我相信看我文章的,有很多人,跟我和我的表弟一样,没有啃老的资本,没有好的平台,也非天才。也和曾经的我们一样,一度很迷茫,举目四望,似乎没有一条路可以走。

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能选的路真的很少很少,那些平坦的,那些捷径,那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通过的路,老天根本不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走。而那些灰暗的,邪恶的,丧失底线的路,我们不愿意走,因为我们心中对这个世界还存有善意。

真的无路可走了吗?不是的,还有最难的那一条路,这条路像万里长征,艰险重重,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需要我们抵挡孤独寂寞和一路风雨。而且,还不能保证你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但那又怎么样呢?当无路可走时,与其望天感叹,与其怨天尤人,与其停滞不前,不如选择最难走的那一条路。虽然难走,可如果你一直往前走,早晚有一天,能看到希望的光啊。

最难走的那条路,就是没有任何外力可借,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得到一切。

虽然难,但一无所有的我,愿意踏上征程。

2、无路可走时,你才能更快学会飞

无路可走时,你才能更快学会飞

文/沐沐

高中同学z的故事。

大三那年他执意退学。几乎是跟家庭决绝的状态,僵持之下办了休学。自己一个人带着两千块钱到北京。

08年,z同学还没有大学毕业,又没有一技之长,碍于面子也不想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北京溜达了两个月零五天,发现自己只剩下两块钱了。那天晚上在地下室的木板床上,他纠结着要不要给家人打电话求助。

第二天早上,穿着带着霉味的衣服出门,用两块钱买了馒头,和一瓶水。吃完之后,一直走,目的地是哪里他也不知道。

中午,走到了天安门广场。

走累了,z同学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前的台子上坐下来。被他捏扁的矿泉水瓶,被人捡走了。

秋天的午后,阳光正好,z同学只感到了阵阵寒风,一直坐到了天色变灰。也许是他穿的太破了,一个小孩把空水瓶仍到他的脚边。

z同学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他当时的感受,羞耻,无助,委屈,还有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前二十年,被荒废得如此彻底。

z同学盯着那个瓶子很久很久,终于弯腰捡起来。捡起来第一个,后面的就轻松多了。

那一晚,z同学捡的瓶子装满两个大袋子,是电视上那种比小学生还高的鱼皮袋。正好他住的出租屋的旁边就是一个垃圾回收站,一个晚上,收获了八十二块钱。z同学一毛线都没有花,拖着疲惫的身躯直接回到出租的地下室。

那天晚上他握着这八十二块钱,忘记脚上磨出的血泡,忘记一天没有吃东西,只是在被窝里哭的稀里哗啦:图什么。

z同学说,当时毅然决然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的时候,怎么都没有想到,第一笔收入靠的是“拾破烂”。

半个月,他买了辆自行车,跟着一起住在地下室的男孩送快递。

两个月后,找了一个库房看管员的工作。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书。

又一个月后被经理调到了办公室打杂。然后勤奋好学,领悟力又强,成功推销出自己,做了经理的助理。

这一年的磕磕绊绊,z同学深深认识到,要生存,比考上重点大学困难多了。再忙也保证每天八小时的学习。吃饭睡觉娱乐的时间,能压缩就压缩。

后来他回学校完成了学业,也针对性的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毕业后,跨入物联网行业,事业做的风生水起。

z同学说:“这经历一点都不好玩。我希望其他人不要把自己逼到这么无助的境地。只是我以前过的太安逸了,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为自己独立生活储备点什么。等到口袋空空的时候,才知道储存精神食粮。不过,不管处境多么狼狈,也不用害怕,因为一个人的潜能很大有无限大,只是我们在绝望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挖掘。”

z同学给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坐在城墙边上的一家咖啡厅。冬天午后的阳光打在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温暖,明亮。

“离开北京之后,曾以为这辈子再也不愿意去那个让人一夜长大的地方。”z同学笑了笑说,“不过,这还没过两年,就想回去了,想把自己拖着大塑料袋走过的地方走一遍,不为别的,只为了看看起跑的地方。如果不是那一年的落破,我在学校里还是跟同龄人一样混日子,眼高手低,混吃等死。不踏实不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心智和能力。”

z同学说,后来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简直就是在看自己,死磕。最喜欢的台词是,只要有梦想,你就与众不同。

是啊,只要希望在,一无所有的日子就不会太长。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境地,不管有多少人说你“不行”,只要自己不给自己放弃的机会,终将展翅飞翔,成就与众不同的自己,闪闪发光。

也只有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想起来努力地扑扇翅膀,才能更快的学会飞翔。

我们小时候看过这样的故事: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鹰,不知道自己能飞。农夫想要让它学会飞,就把它扔下了悬崖,于是鹰在坠落之后展翅高飞。

中学时候也读过: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大学毕业之后重读《三杯茶》,理解了写在开头的那一句波斯谚语——

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

曾经我们被人牵着鼻子走扶着翅膀飞,忘记了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看到太多道理,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个人孤立无援的日子,怎么也不能明白,挫折只是一块块垫脚石。

在磕磕绊绊之后,才能看清楚,所有的磨难,也是历练,是我们成长更快,变得更好的机会。

生活不会平白无故给你想要的。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越早学会在消极处境中积极为人生储备,然后,等风来。有时候,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无路可走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还有翅膀,你还可以努力飞。这翅膀,是多年来的积累。无论何时,让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就不怕无路可走,也不怕任何方向的风。

前些天,我到北京跟小学同学m姑娘一起吃饭。她在北京学习工作了近十年,有一个爱人,一个小房子,一辆小车子,有两份工作。

她说,都是被逼的,你没有尝试过一无所有时的恐惧。两份工作,一份赖以谋生,一份是备份,以防万一也不至于无路可走。

在北京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无数的z同学和m姑娘。他们挥洒着汗水,也怀揣着希望;他们脸上写着笃定,笃定地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看着在地铁里看雅思英语的女孩,我想,“逼着”一个个年轻人奋斗的,是高房价和高消费,更是执着和梦想,为了更圆满的生活,和更美好的自己。

朋友曾说,北京是一个站在大街上喊一声都没人回头看看你是谁的城市。

但这座城市,也是公平的,是努力就可以离目的地近一点点的地方,只要愿意,就能走下去。

我们都被生活所迫,也被“迫”变得越来越靠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贾拉尔·阿德丁·鲁米写过一段诗:

你生而有翼

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

形如虫蚁?

我们“生而有翼”,不管是弱不禁风还是能御风飞翔,一定是有的,只是我们还不自知。在无路可走时,才能觉醒,原来还可以向上飞。

之前装修房子时认识的一个室内设计师,老刘,熟悉之后聊了他年轻时的故事:中学时是问题青年,逃学,打架,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家里卖掉了一套房子送他出国读书。爸爸把现金一摞一摞摆在他面前:“这是你以后娶媳妇和买房子的钱,给你读书了,以后你自力更生,我们不管了。”

老刘在国内读书时看到英语就头疼,出去之后半年完成了一年的语言课程。老刘说,爸爸说到做到,还真是不管了。他在陌生的环境里像一个白痴一样生活不能自理时,突然意识到没有人能为他的未来负责,除了努力,他别无选择。

后来老刘四年的成绩单上没有一科是“a”以下,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学霸,也可以学成归来,也可以用双手和头脑撑起自己的事业。

老刘说,记得当时在新西兰街头的无助,让十八年的寄生虫生活一下子结束了。也正是那段没有谁可以依靠的日子,让他开始修炼自己的金刚不坏之身。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一条路上一马平川地走到最后,也许一不小心就会把一条路走到了尽头;也许一不留神眼前的路就被时代洪流淹没成了断头路;甚至会突如其来一场冲击,直接把脚下原本平坦的路变成了悬崖边……

无路可走时,还可以试试自己能不能飞起来,然后拼命飞,探索一个出口。这出口之外,是更广阔的天地,更灿烂的阳光。

所以,当感到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抬头看看上方,那里还有一片希望的天空。人生的状态是立体的,多维的。只有你放弃的时候,才真的是被逼上了绝路。

很喜欢一句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若我们不断努力,也积极储备,才能在人生的航道上,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任凭电闪雷鸣或是暴雨滂沱,都不怕。

年轻如你,无路可走的时候,记得你还可以飞;也只有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你才能更快学会飞。

数年之后,回头看,一定会看到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3、我从来不信这世间会无路可走

我从来不信这世间会无路可走

文/伊心

昨天和h聊天,她开心地说,我们住进新房子啦。特意拍照给我看,书房的照片墙里有我们大学宿舍的合照,窗台上一排绿植在明媚阳光下仍然青翠好看。

大学时,h的床铺在我的对面。她不止一次地跟我说,我一定要在毕业后两年之内让我爸妈住上新房子。我一直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因为那时候哈尔滨的房价就已经很高了,刚入职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对于首付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吧。

没想到两年后,她竟真的完成了自己的承诺。

h的父亲在她初中时得了脑梗塞瘫痪在床,花了很多钱治疗,她母亲没有工作,原本便是低保户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父亲刚生病时,她有一个星期没去上学,回去之后发现班主任召集全班同学给她捐了款。正好隔天开家长会,h上台发言,说了很多个谢谢,然后把那些钱全都退了回去,我不知道当时年仅15岁的她说了些什么话,只知她说完之后台下很多大人落了泪。

h说,从那之后她没再花过父母的钱。她从重点中学转学到了普通中学,因为那所学校不仅不收她学费还给了挺高的奖学金。上大学她申请了助学贷款,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打工。从每小时30元的家教到自己做各种各样的小生意。

当然了,做这些也没耽误她当学生会副主席,是全院600多个学生人人钦佩的“厉害的人”.她简直做任何事都任劳任怨,毕业前夕院里办毕业晚会,她熬了好几个通宵剪接视频,一点一点地做字幕,视频播放时那么多人感动流泪,她也坐在台下安静地看,但知道她辛劳的却没几个人,她也不会说。

我和她住在一起这么久,眼看着她过得如此拼命和辛苦,却没听过她一句怨言。她只是偶尔会说,其实我也羡慕你们能无忧无虑地长大啊,但是没办法,我有责任。所以她大学四年,不仅没向父母要过一分钱生活费,还每年过年交给他们几千块。工作之后在房地产公司上班,每逢开盘便加班累到团团转。为了早点攒够钱买房子,她跟我描述的生活是“一分钱掰成三半花”.如今她的工资应该已经挺高了,但仍然穿最朴素最便宜的衣服,仍然攒钱给爸妈买最好的东西。

今年五一,我们小聚,我讲起我最喜欢的电影《百万美元宝贝》里的一段。热爱拳击的女主角拿到了艰苦比赛的高额奖金,没有给自己买任何礼物,而是给妈妈买了新房子。没想到站在开阔明亮的新客厅里,她妈妈环视四周,气急败坏地说,你知不知道有了房子我就拿不到政府的低保补助了!她拿着钥匙的手颤抖了几下,原本期待欣喜的表情从黯淡褪变成绝望。

我跟h说,我看这一段的时候总是想起你,当然了,后半段不符合。h大笑,后半段也符合,有了新房子我们家现在也拿不到低保补助了,除非我从户口本上独立出去,因为房产证是我的名字啊哈哈。

她一定不知道,在我苍白贫瘠的生活背后,因为她,因为她爽朗的笑声和弱小但蕴藏着巨大能量的背影,我竟凭空多了不知多少勇气。

在《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那篇日记中,我写了自己的另一个大学舍友,和h一样又坚强又磊落。实际上,我还有好几个舍友,一个是家产过亿但低调谦逊、又美丽又温柔、大扫除时抢着刷厕所的富二代姑娘,一个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每天五点半起床或锻炼或学习、在院队连续三年获得校女篮冠军的勤奋小姐,还有一个是自学日语一年通过了二级、在上海过得金光闪闪的灿烂女孩。而在我如今的研究生女同学里,有人是一站到底某一期的站神,有人拿到了第一年年薪便20万的offer,有人开了自己的公司,有人25岁便博士毕业。

没有名校光环,没有倾城容貌,也没有只手遮天的父亲。唯一的那个富二代姑娘也从不任性炫耀,为了出国拼命咬牙复习gre和toefl,丢失爱情时眼泪一颗一颗砸在他的短信上,同样的苦痛难堪。她们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踽踽独行,一步一步前往那个最想去的终点。在如此芸芸众生中,她们都是那么普通的人,但却用尽全力活出了最好的自己。

我在她们身边度过了成年之后最重要的时光。看着她们实习时起早贪黑、在寒冬大雪的公交车站下瑟瑟发抖;看着她们写论文时殚精竭虑、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一步一步攀爬;看着她们工作后兢兢业业,在偌大的城市里找到微弱但温暖的光芒。

我不喜欢那次聚餐,几个同事评论某行女客户经理“付出了很多”终于成为了支行副行长。一派烟雾缭绕中,他们读书时的意气风发一点点消失殆尽,目光炯炯也被难以掩饰的啤酒肚代替。他们讪笑着,交换着怀疑和嘲弄的眼神说,不知“多”到什么程度。而只有我悲哀地在心底发出感叹,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为何男生破格晋升掌声一片,而女生便要承受流言蜚语和质疑指责。

相比起来,我更欣赏身边的这些女孩们对校园对职场对生活的态度。她们在“剩女”被津津乐道的世界里坚持着宁缺毋滥的法则,毕业经年仍然保持着清澈的眼眸;她们在女博士被称为“第三性”的时代里守护着做学问的纯良,对枯燥无味没有尽头的学术生活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她们似乎天生具备一种独特的韧性,在荆棘遍地的大环境里既不呼天抢地也不固步自封,积极适应着种种残酷的法则,然后在孤独又狭窄的夹缝里倔强地成长着,直至幼弱的蓓蕾终于绽放出幽芳的香气。

我也不喜欢一个老气横秋的同学每每带着怨气絮叨:“这个国家坏掉了……”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陈文茜郑重其事的坦言:“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日子不是一天比一天匮乏,反倒是一天比一天有希望,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幸福。”她并非盲目蔽塞,她只是看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忧患与安逸,悲剧与欢乐,永远并存。”

前几天看书,财经作者吴晓波面对一名大学生对于大学教育的失望与不满,他说:“办法其实只有两个,一是逃离,坚决地逃离;二是抗争,妥协地抗争。”他讲了自己在复旦大学读新闻系时,将数千篇新闻稿件肢解分析,一点点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因为老师说知识每一秒钟都在日新月异,所以他将自己关进图书馆,然后一排一排地读书。从一楼读到二楼,再从二楼读到三楼,最后读到珍本库。如今他说:“当我走上社会成为一名职业记者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抱怨我所受的大学教育。到今天,我同样不抱怨我所在的喧嚣时代。我知道我逃无可逃,只能跟自己死磕。”

而我也愿意相信,无论酷暑隆冬,无论受难与否,日日都是好日。在我们至短至暂的生命里,希望并非聊胜于无的东西。它是所有生活的庸饶日常。改用廖一梅在《恋爱的犀牛》中的一段话。它是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它支撑着我们日复一日的梦想。让如此平凡甚至平庸的我们,升到朴素生活的上空,飞向一种更辉煌和壮丽的人生。

既然逃无可逃,就一起死磕到底。

我想,总会有一条路能带我们走向最想去的地方吧。

你觉得无路可走,其实只是因为放弃了最难走的那条路相关图片:

4、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