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取得之道,人生境界作文700字
得我所应得,弃我所不必得,以所得善吾身,以不必得明吾心,知足者方可常乐也。
人生在世,不必说以后将踏足的社会,就目前而言,存在着许多令我们心动的事物。这些华丽的诱惑震颤着我们的内心世界,取与舍的矛盾时时冲上脑波。我们是真得想得到,那些近乎不劳而获的美或许足以冲破我们人生的底线,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天底下更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我们取得“掉下来”的好处时。令我们有所失的事也在暗暗发生。得我所应得,贵在一种理性的心理。
钦佩孟子,他是智者,将取舍之道参透得淋漓尽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亦能将所得之物加之于身,善其身心。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其人生价值的完美体现,然而,取得之后,我们也要刻意地将其用之于身,以实现我们所得之物的真正价值。
取舍的境界还在于懂得放手,懂得舍弃。我们一定会经历某个时间,这个时间里,我们取舍难辨,守住还是放弃,这作文是一个问题。当生活把我们抛进一口深井,此时唯有去掉缠于身上的金银饰物——金钱、名利、声望——才可缘壁爬上,我们会选择什么,答案或许因人而异。然而结果是肯定的,选择生存,就必须抛弃那些于己不会太有利的东西。懂得放手,懂得舍弃,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亦是一种明示内心,升华灵魂的灵丹妙药。
其实很羡慕陶渊明,他为自己的人生做了取舍,抛弃了声望与俸禄,选择归隐田园,从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放弃了富贵却得到一生清闲与安然。生命固然可贵,是我们每个人所紧紧抓住的,然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为生死做了理性的取舍,名垂千古。
知足者常乐。理性取舍的最高境界,安然守住自己的灵魂,让所得之物真正有效于我们平凡的人生,让其绚丽多彩;舍弃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以豁达的心境面对生活。
学会取得,懂得取得,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爱图仕 | 作者年龄 | 18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韩集初级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三6班 |
性格特点 | 独立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钢琴 | 平均成绩 | 117分 |
指导老师 | 石占明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人生的境界作文600字
在今天的语文课上,谢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们,人有六种境界,看看你是在哪个境界吧!”这时,正在专心致志背书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抬起了头,好奇的看着谢老师,一个个似乎都很想知道怎么回事。谢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看我画!”
同学们这时又目不转睛的盯着谢老师,谢老师在黑板上写着——最低层次,不想惹麻烦;中等层次——为了得到奖励,为了取悦他人;或是为了一切目的……而最高境界就是不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能有底线,而且不改变!
正如这个底线一般,北宋的大文豪苏轼一样,他不仅仅它不仅仅有底线,还有渲染别人的精神。小时候的他就立下了治国之心,虽然在途中被贬到了黄州,发现了自己的最大的毛病——才华外露。于是,他想用诗词来轰动社会。而官场作文,也不过是一个把是非曲直,忠奸善恶染成一个色的大酱缸,他开始不屑与他们同流合污。
于是,他极其诚恳的进行了自我解剖和剖析。所以,他十分想找回原来的自己,于是,他渐渐的回归了安宁祥和的状态,还悟出了一句:“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吴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从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去看,苏轼不正有这种的毅力吗?他的底线不一直是“治世经邦”吗?
是啊,在乱世中一直有着自己的底线,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啊!这才算是一个成功之人啊!而现代人呢?就必须有奖励,还有取悦他人。是啊,成功和奖励来比岂不是前者更重要吗?
乱世浮沉与有底线而比哪个更重要?有底线。是,但你不论在哪儿,都有底线时,那么你将是一位苏轼一般的成功人士!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易和 | 作者年龄 | 12岁零8个月 |
---|---|---|---|
在读学校 | 郭家屯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古怪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排球 | 平均成绩 | 115分 |
指导老师 | 俞凡鏮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责任与人生境界作文
谈到责任,我首先想到的是初中时班里墙壁上写的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认为这一句话囊括了责任的四种境界。
修身是第一种境界,他的意思是改掉自己的毛病,使自己的品行端正。我认为修身就是对自己负责,是判断一个人有无责任心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后,才可以谈及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应承担的责任。
曾经有一名公交车司机,在一次驾车时,突发心脏病。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用最后力气拉下手刹,打开车门,让乘客安全下车,他做完这三件事,就停止了呼吸。他用行动展示了个人品格的高尚,完美地诠释了“责任”二字。我们也许不会像他一样伟大,但我们至少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
请大家想一想,早上醒来,吃过了父母给我们做的早饭,我们有没有帮他们洗碗?走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一个个红绿灯,我们有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走进学校的大门,看到地上的废纸,我们有没有随手拾起?听到上课铃声,我们是否立刻安静下来?每天我们是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份作业……这些事情也许微不足道,但表现出了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都是我们修身的体现,做好了这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齐家是第二种境界,他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庭和睦。齐家是一个人对家庭承担责任的体现。我们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奔波忙碌,同时,他们还要照顾好父母,抚育子女。我时常记得我的父母在休息日时仍工作到深作文夜;时常记得我的父母忙碌在厨房,只为了让家里吃得更好;时常记得我的父母为了让我安静地学习,做事不发出一点声音;时常记得我的父母送我上学时的一声声叮嘱与接我回家时的一句句询问……是父母的尽职尽责,使我的家庭温馨而幸福。每想起这些,我的内心都会涌起对家庭承担责任的渴望。
治国是第三种境界。治国不是要求人人当官,而是用自己的行为参与国家、社会生活,也就是为国家为社会尽自己的责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亮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杨善洲植树献国家……这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事迹,无不是对国家负责的体现。我们也许不能为国家做轰轰烈烈的事,但我们可以为国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心,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平天下是第四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他的意思是用自己的行为使天下公平。也就是用自己的行为,为社会和谐发展做点事。是为天下负责。有了这样的境界,坚持这种责任,为人会公平公正,光明磊落,为官会清正廉洁,造福一方。而社会上我们痛恨的那些人情冷漠,贪污腐败等种种现象,也会消声匿迹。
同学们,人,因责任而生力量!人生,因责任而有意义!只要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先承担起修身、齐家的小责,再以刻苦学习为推动力,我们未来必能承担起治国、平天下的大任!从而走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何满子 | 作者年龄 | 17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上海新河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二8班 |
性格特点 | 独立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钓鱼 | 平均成绩 | 91分 |
指导老师 | 广韵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人生境界作文800字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是我爷爷教我的。
那时我还小,认识的字很少,也就二年级的水平吧。当时的我正在外头玩耍,爷爷突然把我叫进屋子,手里拿着一本《论语》,说是教我认字。当他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停了下来,教导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说了许许多多的话,我听不进那些话,终于,忍不住挣脱他的怀抱,又到外面愉快玩耍了,只留下爷爷在他的书房里面一愣一愣地。
不过,从那时起,我的心中便不再一片空白与烂漫,开始填充一些东西了。比如说,我应该好好读书。
但是,单纯的我依旧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倒底是什么。纳闷之余,那本《论语》又从我的身边穿过了。
《论语》里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貌似是我确实装进心里的第一句话。志向,是志向,我要追求的东西。做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论语》教会我的。从那一刻开始,我就有一种感觉,在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论语》,它就像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不能没有它。
那一年,我十岁。恰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人生一境。
两年之后,我上了初中,以一个初中生的身份,接受着各种挑战,面临着各种压力作文。我十分疲倦,疲倦到无力翻开《论语》的一张张泛黄的纸。我渴望胜利与超越,努力地攀登,却始终达不到我想要的高度。有时候,我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过于自以为是?有时候,我也会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过追逐功利,而失去了本心?但这些,都只让我更加沮丧。我彷徨了,准备放弃之时,我又翻开了我曾经自以为读懂了的那本《论语》。
安然地,我放下一切包袱,去读它。“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读着读着,我的心也渐渐平淡开阔起来,它仿佛告诉我:“你没必要这么累,也没必要这么早就放弃。”它激励着我,要像个猛士一样更奋然前行。他给了我继续为理想志向拼搏的勇气。
那年,我是个初中生。恰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生的第二境界。
最后,我考上的我心仪的高中。我深知那不是幸运。因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正所谓人生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有理想,追逐理想,实现理想。我想,这该是人生的三大境界吧。而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中,轮回于人生的境界里,若是能与国学经典相伴,那可实在是一大幸事。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海创汇 | 作者年龄 | 15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京师实验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一1班 |
性格特点 | 易激动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钢琴 | 平均成绩 | 105分 |
指导老师 | 陈丹妮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人生的境界作文700字
看见的/熄灭了/消失的/记住了/我站在海角天涯/看见土壤萌芽/等待昙花再开/把芬芳留给年华……
有人说,这就是人生的境界——就是不断拥有和寻觅的过程。
曾经有个圆,在旅途的过程中不小心从山上摔了下来,只剩下了半圆。于是它又站起来,向前爬去,寻找自己丢失的另一半。在一路寻寻觅觅的过程中,这只聪明的圆一边欣赏沿途的美景:春天的花草是那么的生机勃勃。夏天的菊花是那么的可爱纷芳,秋天的落叶纷纷扬扬飘下,也别有一番风味,还有那银妆素裹的冬天,也是如此妖娆。在一路的寻寻觅觅之后,半圆又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圆,而且也欣赏到了沿途的美景……
在寻寻觅觅中学会拥有、欣赏、享受,这是一种智慧,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曾经,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他找来了十几个差不多十岁的孩子,把他们放进一片桃林里,让他们沿着路一路向前走去,要在树林里找到一颗最好、最大的桃子,但前提是作文:不能走回头路。后来,孩子们从林子里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摘了一个桃子,教授问道:“你们认为你们所摘的桃子是最大最好的吗?”孩子们不约而同的摇头答道:“不是!”教授问其中的一个孩子,“你为什么不摘最大最好的呢?”孩子回答道:“我刚开始一路走来的时候发现越往前的桃子越大,在中点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本来想摘的,却又想着前面或许有更好的吧!哪知一路走来,再没看到比那更好的了,无奈就随手摘了一个……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只是一路匆匆忙忙向前寻寻觅觅,到了终点才发现自己的行囊里一无所有,本来拥有的东西却也失去了。
泰戈尔曾说过:生命本来就是一段行走的过程,生命的原本目的,在于寻觅途中的美景,然后在寻寻觅觅中学会欣赏、学会拥有、学会珍藏。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寻寻觅觅,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戈博 | 作者年龄 | 16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四川省成都市礼仪职业中学 | 在读班级 | 高一2班 |
性格特点 | 守旧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演奏乐器 | 平均成绩 | 102分 |
指导老师 | 白矖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