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1、励志教育,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励志教育,生命成长的必修课   

缘起:敢问孩子“志”在何方

      那是在几年前,曾发生过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说话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一个话题:“长大了干什么”。一个胖嘟嘟的男孩说:“我长大了要当老板。”面对一脸稚气的孩子,我怀着一颗好奇心问:“为什么要当老板?”孩子说:“我要赚好多好多的钱,让我的儿子、孙子享受。”我想,得把问题抛给大家,听听孩子们的观点,就问:“这个爷爷怎么样?”有孩子反驳说:“他不是一个好爷爷,他这样会让自己的孩子变成好吃懒做的人。”

      我限入了深深的思考:在物质日益富足的今天,敢问孩子“志”在何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据乌鲁木齐市媒体一项对1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53%的同学在回答“将来最想从事的职业中”选择了“私企老板、企业家”,而“医生、律师和影视明星”随其后,只有10%的学生选择“工人”。山东某地对1200多名学生进行的以“长大你想干什么”为题调查结果显示,长大愿意当农民的只有两人。

      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叩问自己,我们渴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又为之努力了多少?志向是孩子成长的一盏心灵的灯,是一首催人奋进的乐曲,一个精神的理想家园。励志教育理应成为孩子生命成长历程中的必修课。

一、同伴,一种不可忽略的无痕影响

      镜头回放:一天中午,我匆匆走进教室,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怪事:几乎所有的男孩胸前都挂了三五块校牌。这是怎么一回事啊?我拉了一个男孩的手开始了访谈。原来,一个孩子看了电视剧《向前,向前》,非常崇拜徐元帅,刚巧老师发下几枚订制的校牌,觉得很像奖章,就密密麻麻地挂在胸前,还像同学炫耀说:“瞧,我的勋章真多,我是一名大将军!”同学见了,也觉得挺威武的,于是一个传一个,全班男生统统当上了大将军。

      真有意思,一群多么淳朴而又可爱的小将军啊!是谁,让一群孩子都渴望成为将军,同伴!孩子在很多时候都会表现出从众心理,因为孩子毕竟还处于一个未成型时期,孩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https://)对未来的展望更多的来自于身边人的影响,而同伴是孩子身边最亲近,最相似,最大容量的群体,同伴的影响对孩子志向的形成和影响起着一种不可忽略的无痕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教师要努力明了孩子所处的正式群体尤其是非正式群体中领头人的志向趋向。未来的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去承担不同的社会分工,才能使我们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孩子的理想还是一株刚萌芽甚至还未曾萌芽的幼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只要孩子的志向是积极向上,能引领孩子奋进的我们都不应否定,只要孩子的理想是对社会有益的,我们都应予以认可。反之,我们则应对这一群体的孩子予以恰当的引导或干预。

二、学校,一个不可或缺的神圣课堂

      镜头回放:一个孩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知不知道‘神六’上聂叔叔和费叔叔不再用尿不湿,而是用专用马桶了?”爸爸很生气:“你什么不好关心,偏关心什么尿不湿与马桶呢?”孩子的父亲哪里知道,孩子们刚在班队课上进行了《从神五走向神六》的班队活动,这些小天文迷们对神六可是着实迷了一回,“尿不湿与专用马桶”就是自己孩子所在小组的研究项目啊!所幸的是这位家长及时与老师作了沟通,老师索性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太空行”系列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一同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让“太空行动”火爆了一回。那个孩子呢,也与父亲一块儿过了一回太空瘾,并立志成为“神舟n号”的宇航员呢!

      在过去的岁月里,学校曾有过轰轰烈烈地抓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场面,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中出现了两种想法,一是认为理想教育是虚无的东西,孩子今年想当什么,明天又不一定当得了什么,甚至明天可能压根儿就当不了什么,所以理想教育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其二是理想教育是高调教育,与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不一致的,所以教了也是白教,不如不教。

      但我们一定不能忘记,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主要天地,我们理应担负起励志教育这门必修课的教育任务,高扬励志教育的旗帜,学校教育是开展青少年励志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神圣课堂。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照耀人生的路。

      相关调查表明,孩子的志向是在变化的,波动的,动态的,而这些变化与学校的教学特色、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甚至一个班的班级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校在励志教育中,应唱好这样几首曲子:      1、主题曲。学校应定期组织一些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人人有志向,个个有目标”成为一种共识,让每一个孩子在心中都燃起理想之灯。我们学校就开展了系列活动,如“与名人对话”等活动,我们先后邀请了著名作家郑渊洁、沈石溪等走进学校,走进孩子的心田。当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偶像提出一个个稚嫩而可爱的话题时,当孩子们缠着自己的崇拜者签名合影时,孩子们的理想之花已悄然开放。

      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大队,在参加了消防中队队员队务训练后,孩子这样写道:“……一个叔叔为我们表演登云梯,只见他‘嗖嗖’几下就爬上了云梯,我抬头看看,足有三层楼那么高,真让人佩服。我心里想,他们的本领是怎么锻炼出来的呢?一定很不容易吧!他们的动作那么熟练,一定是化了不少功夫的。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消防队员,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个孩子则说:“我们也应该有武警叔叔一样铁一般的纪律,在集体活动中严守纪律,做一个心中有集体的人。”

      2、协奏曲。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默默地影响着孩子的志趣,这不仅仅开发了孩子在不同领域的潜能,孕育着不同的兴趣与爱好,更是一首励志教育的协奏曲。有时,一次主持节目的机会,会让孩子蒙生成为主持人的愿望;有时,一首小诗的发生,会催生一个文学家;有时,一次航模比赛的成功,会诞生一个科学家呢!

      3、小夜曲。教育是一件细水长流的事,励志教育同样如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小夜曲的创作者。在孩子一则偶然的日记里,在孩子课堂上一句即兴的发言里,在日常的一句交谈中,会投射出孩子理想的影子,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奏响一曲理想之歌。

      当雄鹰尚嗷嗷待哺于巢穴之中,它已有了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振翅九霄,搏击蓝天,与白云共舞。让我们做一个点灯的人,用我们的真心、细心、恒心,做好励志教育这篇文章,点亮孩子的心之灯。

站长推荐文章:[你可以犯错,但必须成长] [高三励志经典:成长的阶梯]

2、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做父母的爱孩子,为孩子谋利益,谋幸福,是无可非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这是父母的责任。然而,究竟是为了孩子现在的利益和幸福,还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利益和幸福呢?这就值得好多父母思考一下了。

      在现实生活中,现在和将来的利益、幸福,从长远来看却是害处和痛苦,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眼前看来是苛求孩子,可从长远看却是有益的,所谓“祸兮福所倚”。

      今天我们有些做父母的,这是只顾孩子眼前的利益和幸福,根本不考虑将来怎么样。他们把孩子的物质生活安排得非常舒适、优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的一起哭甚至是一点儿不高兴都会惹得全家坐卧不宁。( https://)这表面是爱,实则是害。这样的孩子,一点儿苦都不能吃,心理脆弱,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一旦遇到挫折,哪怕是受到一点儿批评,都会使他情绪变得极为反常。这将来能有什么作为呢?

      其实,每个家长心里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泥泞的小路,弯弯曲曲,一个人要一辈子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孩子也需要有承受挫折的能力,可就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实际上,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明天吗?从小就经常给孩子吃些挫折之药,孩子慢慢就会产生耐药性、抗药性的。到孩子步入社会时,他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很强,那个时候,您就为之自豪吧!

      经不起风雨的禾苗会逐渐枯萎死亡,而能给农民带来丰收喜悦的禾苗却是舒展着胳臂笑迎风雨。那看似凶猛的风雨,是对禾苗的无情筛选,也是给优秀的小苗儿注射了一支助长剂!挫折能使弱者变强。作为家长,应该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要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

      把孩子从狭隘的保护和爱中解放出来。

推荐:[励志教育:中国的孩子尤其需要挫折教育] [职场励志:逆境及挫折是人生一大课堂]

3、孤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孤独是你的必修课

文/卢思浩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莫泊桑

但以这样的一句话作为开头,看高木直子的《一个人住第五年》的时候还在国内,那时觉得那样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连吃饭都要人陪着的我无法忍受一个人吃饭的感觉。所以后来,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没能适应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旅行,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这个世界运转速度那么快,没有人会在意你是不是一个人。以至于后来一个朋友问我是不是也得了社交恐惧症,我笑笑,其实不是,只是自己慢慢地变得懒了,懒得去经营一份感情,至于朋友,有那么几个就足够了,有些人天天在一起,也不见得是朋友。

好像这样久了,倒是会忘记开始遇到的困难,渐渐地变成自己生活的旁观者,看着生活平静地流淌。都说人是慢慢成长的,其实不是,人是瞬间长大的,就像是突然间沉淀一般,突然不会谈恋爱了或者说不想谈恋爱了,一个人生活单一却也不会觉得无聊,即便很多时候还是会迷茫却也不会觉得烦躁了。

去年的今天我在不一样的城市,背着不一样的书包,留着不一样的发型,走着不一样的路,想着不一样的事情,有着不一样的心思,爱着不一样的人。谁说改变需要十年呢。

身边的牛人倒是不少,像是神抵一样的存在,我也只是羡慕想着反正自己也不会变成那样的人,直到有一天一个学长跟我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也有看不进去书的时候也有写论文写到想撞墙的时候,我们都忘了他们是用怎么样的一个代价才换取来了这样的一个人生。他说,如果你想要去实现梦想,孤独是你的必修课。如果不能沉下心来,就没有办法去实现它,因为那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孤独能让你更坚强,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有一个朋友喜欢每天喝一点酒,看一部电影然后准时睡觉;住在旁边的英国人神出鬼没有的时候早上才睡有的时候天刚黑就睡了;隔壁楼的一个男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步,往往那个时候我才刚打算睡。

最近迷上一个人到处走,算不上旅行只是周围的城市走一遭,倒也不会花上太多时间准备,提起包就走了。我不会带上相机只是有兴致了拿出手机拍一拍,音乐倒是我走到哪里都不能丢的东西,只有音乐,能让看似漫长的等待变成曼妙的旅程,似乎自己跟整个世界都没有关系,只想当一片没有名字的云,徜徉在不知道名字的风景里。

正如上面说的,曾经无法想象一个人吃饭的感觉,同样的,我也不会去想象一个人去坐公交车是什么样的感觉。(励志文章  )谁知道没过多久我就习惯了一个人坐车去学校,我离学校比较远所以每次上车的时候还没有多少人,坐最后的几排。有的时候看着窗外发呆,什么都想却又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然后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去书店,觉得那种“每个星期读一本书”对于我来讲是太遥远的东西。直到有一天我陪朋友去书店,他是一个买书就不会停的人,我也就跟着买了几本。回到家里看微博人人又觉得心里空拉拉的,索性就拿起书来看,也是在那一天我才发现,其实每个星期看一本书没那么难,那天我一下子把书看完,才觉得这样子的生活是充实的。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我告诉自己现实容不得你拖延,拖延只会让我变得更焦虑而已,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规定自己每天提早上床半小时,看上几十页书,很快就变成习惯了。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如果真的去做一件事情的话,那么这件事情没有那么难。当你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来协助你,就是这种感觉。

一个骑过川藏线的朋友说,只要出发,就能到达,你不出发,就哪里也去不了。如果你不能沉下心来,就什么也做不到。出发永远是最有意义的事,去做就是了。一本书买了不看只是几张纸,公开课下了不看也只是一堆数据,不去看就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徒增焦虑,行动力才是最关键的。

你也许也是这样,当你渴望找个人交谈的时候,你们却没有谈什么.于是发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有办法告诉别人的,而有些事情即使告诉了别人,你也会马上后悔。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静下来,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

没有人能免得了孤独,与其逃避它不如面对它。孤独并不是一件那么糟糕的事情,与嘈杂相比,一个人生活倒显得自得地多,倒也可以变成一种享受。或许至少需要那么一段时间,几年或几个月,一个人生活,不然怎么能找到自己的节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是你的一部分,你听音乐时,坐地铁时,一个人走在马路上时,它就会流淌出来,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在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着,我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不那么如意的世界,当乌云密布我们就摇曳,但阳光总有一天会到来,等阳光照到你的时候,记得开出自己的花就行了,那个你与生俱来的梦想。有的时候梦想很远,有的时候梦想很近,但它总会实现的。我想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个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

即便世界与我为敌,只要心还透明,就能折射希望。

与你有关的人太多,所以还不如做一个你想要做的人,人生都太短暂,去疯去爱去孤单一场,真正能平静自己的只有自己。人都是孤独的,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惧怕孤独。想要摘星星的孩子,孤独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不怕自己努力了不优秀,我只怕比我优秀的人比我更努力。

4、成长,是一辈子的必修课

成长,是一辈子的必修课

文/辛宇卉

1

微信里有个年轻人给我留言:我两年前高中毕业,现在做一份快递员的工作,我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我给他讲述了自己和一个同学的故事。

二十年前,我和慧子都是中专毕业,进厂以后只能在车间当操作工。专业不对口,环境也不好,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们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苦闷。在步入社会的起点上,我和慧子已经落在了别人的后面。

进厂几年后,忽然听说,慧子在复习备考成人高考。偶尔碰见她,总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模样。过了几年,就听说慧子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那以后,她的人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升。

当我以为,再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既定命运的时候,与我相同起点的慧子,毅然选择按照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学习成长,一步一步笃定地往前走。

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

我曾试图调到专业对口的部门,但种种努力未果以后,我无奈地选择了安于现状,甚至有点自暴自弃。

27岁那年,我终于如愿调到了公司报社。在这之前,我拿到了自修的大专文凭后,看到调动工作一度无望,便没有听从好友的劝说,放弃了继续自考本科。令我尴尬的是,在新的岗位上,我只能领很低的薪金,职称评审也处处受挫。

以为错过太阳也将追赶不上星光,在车间的几年时间里,我每天机械地上班下班。等到机会降临的时候,才慌乱地发现,自己几乎是在原地踏步。

看到与我同样起点的慧子,发奋学习,不断成长,通过不懈努力实现逆袭的时候,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充电,不断成长,不仅仅是学生时代的功课,而是每一个成年人,一辈子的必修课。

那以后,我抓紧投入本科的自学考试。因为不止一次吃过亏,三十岁以后的我,吸取了停滞不前的教训,坚定地走在自学的道路上。工作之余,学习写作,学习法律,学习心理学,并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加入了省作协,还考取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20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明白,成长,是这辈子最不能怠慢的必修课。

3

最后我告诉那位年轻人:不怕你学历低,只要你一直保有学习的能力,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也不怕你起点低,只要永远不停止成长,一样有成功的可能。

这既是对在迷茫中发问的年轻人,由衷的期望,更是对自己,一路走来的总结和反思。

成长,是一种保持不断输入、持续更新的状态。当一个人放弃内在的生长,不再有动力继续进步的时候,等待他的,就只能是一眼看到老的未来和自己都会嫌弃的自己。

每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起点,也无论碰到怎样的境遇,只要心中有向上求好的愿望,就会找到突围的方向。

一棵树的成长,是不断地生长、衰败、再生的循环;一个人的成长,是不断打碎自己,重塑自己,跨越理想和现实之间沟壑的过程。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这是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座右铭。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毕生都要做的功课,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学历真的很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人尽管起点较高,如果不注重后续的学习充电,没有持续成长的能力,注定走不了多远。而那些起点较低的人,拥有了持久的学习力,也完全可以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人生是场马拉松,不是一开始跑在前头的人,就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持续不断的奔跑与努力。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成长,都是一生的必修课。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帮助你到达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

来源:若蝶翩翩(id: tym2508)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