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不老作文900字_文字的力量作文900字

1、文字不老作文900字

文字,似一首古老歌谣中跃动的音符,如一片葱郁森林里活泼的精灵,若一个华美舞台上跳动的舞者。跳着跳着,跳进了我们心中,它不老,我们也不会忘。

是谁,对镜梳妆,人比黄花瘦。余晖散落,屋檐似弯月,她对着黄花,倦群花争芳斗艳,欲言心中愁苦与凄伤,却泪先流。风,吹得衣襟飘起,吹得帘布蓬起,吹得世界颠沛流离,吹得词人愁绪万千。醉渡荷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凄凄惨惨戚戚,她把自己的思绪融入文字里,她把自己的情思揉入诗词中,她把自己的魂灵献给了中国古老的文字。

李清照,把词作得酣畅淋漓,把文字演绎得歇斯底里,我们怎舍得忘记?

是谁,遥想站在岱山之巅,俯瞰苍茫大地。天与山近在咫尺,长袖随风而舞,他以豪迈之势大声呐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少轻狂,意气风发,有什么能阻挡?然,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又能如何?徒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伤痛罢了。年老的他,一间破漏的茅草屋,简陋的用具,面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又能如何?只有“归来倚杖自叹作文息”。脸上的皱纹刻满了时光的痕迹,孱弱的身体见证了家国的衰败,可这些又如何掩映得了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济苍生的救世情怀呢?

杜甫,在诗歌中将豪情壮志,失意踌躇写得惊天地泣鬼神,好一个气势磅礴的文字,我们怎忍心忘记?

又是谁,对月当哥,把寂寞讲给月儿听,把愁思和酒一起消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兴致高昂之处,他振臂高呼“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人生低落之时,他喟然慨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然而,他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他自信满满,他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在“酒”与“浪漫”人生中翩翩起舞的歌者,瑰丽的华夏诗歌中永恒的丰碑,我们又怎敢忘记?

文字,是一条灿烂辉煌的河流,我能言说和抒写不过是冰山一角。她在历史中游弋,在诗词歌赋中萦绕,唱着一曲曲悠扬的歌谣,玩着一个个精灵般的游戏,在洁白的宣纸上跳着绝美的华尔兹。我敬畏她,爱怜她!文字不老,我们不忘;我们不忘,文字不老。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龚楚民 作者年龄14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常熟莫城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3班
性格特点善于体察人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剪纸 平均成绩91分
指导老师夏同善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文字的力量作文900字

“没有分量的文字,是没有力量的。”这是我在韩寒的小说《三重门》封面所看到的一句话。看过这句话后,让我感悟不少。是的,的确这样。

告别小学升上初中的开始,在作文上我对自己的要求发生了改变。以往小学里的文字是那些作文精选里的摘抄、模仿、加工,纯粹是为了拿高分,讨好老师的文字。因为当时的参考,只有局限于老师的指导,还有同龄人刊登的作品,只有局限于一个区域的思考。也由于年少无知,我并没有深入体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更深内涵。

某一天在书店闲逛,一本文学月刊吸引住我。那是一群80后写手的书刊。随手翻了一下,里面的插图的风格竟然很曼妙地符合我当时的心情,它们似乎占据了我心里所有的空间,让我爱不释手。

往后的日子,每月我都会到书店购买新一期的月刊。班上的一些同学也受影响喜欢上这本刊物。

它是《最小说》。

它似乎不是单单的一本刊物,而是有生命的、一直吸引着我的一个个故事。它吸引着我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下感触,写出一种独特的对生活的认知。而它也开始像藤蔓一样渐渐地在我周围蔓延作文开来,将我团团围住。

于是,写作的风格更倾向于这一类型。

但是,转变的开始往往不好应对。

我很沉醉在这一风格里却始终感到很迷茫,迷失在文字虚无缥缈的空间里。因为我写作出来的东西,虽然尽量用上华丽的词藻,却怎么也表达不到我想表达的效果,总像缺少了什么,显得牵强、肤浅、浮躁,没有内涵和意韵。

我开始陷入沉思:为什么和别人想表达同样的思想,可是表达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如人家?

我无精打采地环视书桌上的杂物。忽然一本八月的《最小说》映入眼帘。随手翻开一页,是落落的专栏《微热》。我似乎有点机械地看下去。这是第二次看这篇文章,与先前的感觉很不一样,让我有了更大的感触。之后,我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心里似乎打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起来,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明亮动人。

我明白了:能感动人的文章,里面有它真实的情感、真切的感受。这样写出的文字不浮躁,让人看了很舒服,有种贴心的亲切;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欣喜与忧愁,愤怒与悲伤,狂妄与自卑;让那些孤独的心灵也能拥抱久违的温暖。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牛电 作者年龄14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温州市第二十八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2班
性格特点友善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板 平均成绩113分
指导老师王长庆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敬畏文字作文900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并仍在广泛使用。汉字是目前唯一“活着的”表意文字,是中国大陆、台湾的法定文字,也是新加坡、联合国的法定文字之一。

汉字是重要的文化承载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多种发音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

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

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未来也有可能出现少量新造字、新简化字。

汉字是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不完全统计至少有16亿人使用汉字并作为常用文字,并是诸多国家的官方文字。

汉字是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记载工作文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统一前,各诸候国使用的文字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汉字是我们的瑰丽国宝,对中华文明稳定发展和民族凝聚统一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人是借助汉字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民族是借助汉字绵延至今的。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写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古代的西夏王国有自己的西夏文字,他们的文明曾达到一个巅峰,蒙古人攻占了西夏,并实施了报复性的杀戮灭绝行动,所有的书册被烧毁,所有的碑文被凿去……这一民族也从此消失。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生命。

因此,请加倍地珍惜我们的汉语言文字吧,好好地保护它,继承它,中华文明就能得以传承,民族精神就能继续闪耀,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灭亡。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管野 作者年龄16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徐州树恩中学 在读班级高一7班
性格特点懒惰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电影 平均成绩114分
指导老师花水木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4、敬畏文字作文900字

汉字的演变,是一段漫长的文化旅程。那流淌千年的水墨,如生生不息的魂魄,不曾有过干涸和停歇。

有一日我到书城去,偶然翻看了书圣王羲之的字帖。那一卷《兰亭集序》,字字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又有刀枪云集,龙飞凤舞之喻,真是名不虚传。这些汉字,在王羲之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起来,我认为,用《洛神赋》中“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我忽然对此产生了兴趣,又去翻看其他书法家的字帖。发现无论作者是谁,其书法都是风姿摇曳,姿态万千,有着难以形状的韵味儿。

我不禁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写出如此美丽的文字呢?看着那清雅的水墨,悄然落在宣纸上汇成一条芬芳的兰溪,我顿悟:也许凝聚与笔端的,更是他们对文字的一种敬畏态度!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源泉,是时代文明的象征!汉字文明,历经了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无数光阴沉淀,那淡雅的墨香,依旧萦绕在今。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楚辞》中深切的呐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唐诗豪迈的高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宋词的作文低吟浅唱,“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是元曲的婉转歌喉。

我在《最后一课》中明白,要想消灭一个国家,就得先抹杀这个国家的文化。在如今的网络时代,乱用词语的现象越来越多,对学习汉字的重视也逐渐减少了。“前途无亮”、“随心所浴”等故意篡改成语的现象频频出现,很多人不以为耻,反当作调侃逗趣的话题。连对文字起码的尊重都没有,又如何去敬畏文字呢?

俗话说,字如其人。同样的,一个敬畏文字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做事一丝不苟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就是先要敬畏一个时代的文明。

文字,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那一撇一捺,一点一横,似落花飞舞,又似飞云万状;如青峰耸立,又如流水千行。我每当读到余秋雨、林清玄、张晓风他们的文章,都会从心底里蔓延出一丝敬畏之情。不仅源于他们对文字由衷的热爱,也源于他们对学识修养、人生阅历的凝聚。

敬畏文字,就是敬畏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就是敬畏一个时代的文明文化。用虔诚的心情学习文字,用谨慎的态度使用文字,用认真的精神书写文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的道路越走越长。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尚勇 作者年龄14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五华区实验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4班
性格特点懒惰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旱冰 平均成绩105分
指导老师空耳 老师职务班主任

5、文字的力量作文900字

文字有一种力量,可以使茫然者找到目标,自卑者拥有自信,失败者重拾骄傲。文字可以记录现在,可以缅怀过去,可以展望未来。

从温庭筠的小令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那滚滚江水所带走的愁思,看到那倚栏而望的思妇,看到那双眼中无绝期的思恋,看到那风帆承不起的哀愁,看到那份晨曦中的期待,那份黄昏后的失落。她是用怎样的心情对镜梳妆呢?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心情,重复着看到曙光的希望与夕阳西下的哀伤。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就是这寥寥二十七个字所带给我们的遐想与悲伤。

我们走近了李清照,却又被她的一腔柔情与寂寞所震慑,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使她“欲语泪先流”,那样美好的春色却依旧提不起她的兴趣,那些随波逐流、漂流而下的小舟,也载不动她的愁思。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这世上所有的苦难一齐降临,却只听她叹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将隐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浓浓哀愁毫不保留的展露在我们眼前。

那是意气风发、老当益壮的苏轼,他豪情万丈,他整装待发,“为报倾城随太守”这是打猎出发时的场面,“左牵黄,右擎苍”,作文他充分的准备着,势在必得。虽人已老但心未老,仍有少年的狂放之气。“鬓微霜,又何妨?”一腔报国热情,未曾减去丝毫,面对国土的丧失,他却无能为力,自然是感慨万千的。这时的他,不再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不再是“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不再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只有“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而又直率的爱国情感。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心报国的苏轼。

那是辛弃疾眼中的边塞生活。是“八百里分麾下炙”的集体生活,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紧张刺激,是辛弃疾的能文善武,是辛弃疾的深厚功底,那一幕“沙场秋点兵”,那一次“醉里挑灯看剑”,那一声“梦回吹角连营”,是他边塞生活的全部记忆,是他用一字一句构造成的雄浑画面,是他对祖国的希冀、对未来的梦想。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文字有一种力量,让我们能用心去读懂一个人,了解他的情感,了解那些故事背后的欢喜与失落。一段文字,可以伴随人的一生;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人的一生。那么,让我们去汲取并接受这伟大的力量吧!然后把这力量,无限传递。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皮阿诺 作者年龄14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小升初如何选择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9班
性格特点脆弱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冰 平均成绩104分
指导老师黄一宁 老师职务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