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读后感700字_读一本书的读后感700字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后感

1、红色记忆读后感700字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曾经读过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从书中认识了不少英勇不屈的革命战士。今天,我带你认识一位97岁高龄的退伍老兵——王春长爷爷。

王春长爷爷把一生的战斗经历浓缩在了《红色记忆》这本书里,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言如其人,诚恳、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庄户孩子,受共产党进步思想的影响,自愿离家参军,扛枪打鬼子,成为党领导干部的奋斗史话。全书共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附录四个部分,51个故事,100张图片,记述了他参军以来生活、工作的经历。

清河区夏季反“蚕食”之战中包括我们的家乡博兴。1943年起,日军在清河区进行上千人以上的扫荡50多次。那年夏天,日军又调动日伪军1。2万余人,将我清河区之广饶、蒲台(今滨州市)、博兴等中心地区全部“蚕食”,并切断了我清河区与胶东、冀鲁边区的联系。王春长爷爷带着我军采取“敌进我退”的方针,采取“打击最坏作文的,逼走较弱的,争取动摇的”策略,提出“打跑伪救国军,活捉伪救国军之营长”的口号。歼敌三个营,并活捉了伪救国军之营长,大大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反“蚕食”之战,历时三个月,我军与敌作战390余次,摧毁敌据点133个,毙伤俘敌3100余人,重新打开了清河区与胶东区、冀鲁边区的联系。

王春长爷爷在保卫四平之战中,为了观察敌情,帽子被打飞了,头皮被打破了,昏了过去。醒来后为了保护同志们撤退,被敌人的子弹打断了一条腿,在这次战斗总结大会上,被授予一级战斗模范称号。

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受到了爷爷经历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感受到爷爷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精神,感受到了爷爷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我要像王春长爷爷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爷爷的红色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方盘 作者年龄12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海口市第十一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8班
性格特点忸怩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听音乐 平均成绩110分
指导老师周海涛 老师职务班主任

2、读一本书的读后感700字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读后感

狗狗一直是人类最真挚的朋友。狗甚至会心甘情愿地为它们的主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狗一直都是忠诚、善良和勇敢的化身。我第一眼看到书的题目时觉得很奇怪,这和羊齿草有什么关系,难道作者的故乡长满了羊齿草吗?随后我看到了书的封面,上面有两只棕色的小狗,似乎是形影不离的。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带着疑问翻开了这本书,看到了一个感人的男孩与狗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美国作家威尔逊·罗尔斯所写的《红色羊齿草的故乡》。

书中的那个男孩叫比利,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个真正的猎人一样拥有两只浣熊猎犬。可是,那时比利家穷得一贫如洗,怎么可能买得起猎犬呢?这个梦想对于比利家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但是比利却不那么认为。他每天都挖野菜,摘野果,用捕兽夹捉负鼠、野兔,再拿出去卖,日复一日地劳动着。终于,在两年以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赚足了美元,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浣熊猎犬,并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老丹和小安。读到这里,我被比利那执着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也做过很多的事情,却大多是半途而废。就算我有了梦想,也总会认为,梦想离我还很遥远,算了吧,所以怎么也无法成功。成功实现梦想是要付出努力,要有行动,并坚持不懈,这样才会一步步的离梦想更近。

当比利拥有了老丹和小安之后,成天带着它们打猎,训练它们,在城市里的一次狩猎比赛中获得了金奖杯与银奖杯。它们一起长大,却始终无法长久在一起。当比利在与山师搏斗时,老丹为了守护小主人,奉献了宝贵的生命,深情的小安也不愿意独活于世。老丹与小安的那份生死之谊让我最感动。后来老丹与小安的坟前长出了红色羊齿草,比利的童年也永远地埋葬于此。

读完了全书,我知道了狗其实心里的爱比人还要多,有了爱就不会有贪婪、自私,有了爱世上就不会有战争、屠杀。这本书还教会了我怎样实现梦想,体验了实现梦想的感觉,老丹和小安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爱图网 作者年龄12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南通城西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9班
性格特点害羞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划船 平均成绩104分
指导老师宋智孝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红色故事读后感700字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就应在这最秀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用心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秀丽。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红组词 作者年龄11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柳州市公园路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6班
性格特点直率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十字绣 平均成绩107分
指导老师于立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红色家书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吉安组工微讯接触到《红色家书》,此后每期都会仔细阅读。它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再现了历史。初次品读,是满足好奇心,再次读便是爱上了,一个个故事都是动人的、震撼的,越读越觉得羞愧,越读越认识到党员的责任担当。

第一篇读到的是革命伉俪陈觉、赵云宵的故事。两封催人泪下的书信:一封是陈觉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一封是赵云霄烈士给襁褓中的女儿的遗书。还有中国共产党员的邓恩铭、“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革命烈士“菊妹子”毛泽建等。“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将毙命,不足为奇……但是,人民总归要做主,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到那天,我会在九泉下开欢庆会的。”这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书信、演绎的革命故事!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革命者最讲亲情、最讲爱情,他们的感情细腻、真挚,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关,仍惦念着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他们在最好的年华里为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懈奋斗,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在生命凋谢的时候,不忘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不忘自己的使命,对革命的成功、事业的成功充满信心。

他们的岗位是平凡的,英雄不是高不可攀作文的,也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榜样其实就在身边。为了新中国的到来,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中华人民安定幸福的生活。幸福、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感谢《红色家书》,在这样的时刻,警醒我们,牢记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谢《红色家书》,为我们树立榜样,让我们有勇气重新整装出发。

《红色家书》,一个个鲜活的革命者,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越是荆棘满路,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当头,就越需要我们身先士卒,以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是了解历史、丰富生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净化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党性,激发了我们的工作热情。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共产党员,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珍惜自己、爱护他人,更要懂得影响身边的人,带领人民群众向着幸福新生活奋斗。

品读《红色家书》,让我们深刻理解共产党员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遵守我们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聚沙成塔,滴水成海,虽然我们在公路部门平凡的岗位,但只要我们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勇于奉献,未来的公路一定会越来越畅通,越来越智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终会实现。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东方三侠 作者年龄11岁零3个月
在读学校江北新村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5班
性格特点友爱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韩剧 平均成绩111分
指导老师张瑞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5、关于读后感作文700字 红色故事读后感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状况。之后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忙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

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这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阿!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久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此刻我生活在一个平安的年代,我能够无忧无虑的上学学本领,寒暑假能够外出旅游,这一切是千千万万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红色经典发扬光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花洒座 作者年龄12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锦园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9班
性格特点竞争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板 平均成绩112分
指导老师张心洁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