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_螳螂捕蝉造句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一)

春秋时期,吴国在长江的下游,楚国在长江的中游,他们为了争夺地盘,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年夏天,吴王调兵遣将,准备攻打楚国,为了表示他不可动摇的决心,严厉地告诫左右的大臣说:“谁敢来劝我,立刻处以死刑。”谁都知道这样不好,但是谁都不敢冒这个杀头的危险。有个年轻人再三考虑,不顾个人的安危要劝吴王,但他知道明说是不行的,只好采用婉转曲折的方法。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年轻人就行动了,他拿着弓,胸怀里藏着弹丸,来到后花园,在树下走来走去,时时仰头东张西望。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也毫不在乎。这样一连三个早晨,有的人感到奇怪,有的人告诉了吴王,吴王只好把他叫去,问“你每天早上就呆在后花园里,衣服也弄湿了,干什么呢?何苦呢?”年轻人说:“树上有一只蝉在饮露水,却不知螳螂在它身后,螳螂逮住蝉充饥,却不知道黄雀在它身后,黄雀想吞下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正在操着弹丸准备射死它。”吴王一听恍然大悟,于是便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

只想到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身后的危险!这正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观察、分析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二)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小国叫越国。越国是个面积很小的国家,虽然越国很小,但越国地处偏僻,土壤肥沃,四面环山,埋藏着许多宝藏。周围的许多国家早已对越国“垂涎三尺”了,可是,越国四面环山,易守难攻,一旦开战,肯定会损失许多兵力,所以,许多国家都不敢轻易发兵攻打越国。

赵国的国君赵裕,是个舍本逐末的小人,因为越国是个很好的“猎物”,所以赵裕赵裕早就想攻打越国了,但越国易守难攻,很难拿下,为此,赵裕绞尽脑汁想了许多的办法,但总是不行。他彻夜难眠,可总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赵裕有一个大臣叫王飞,他其实是秦国派来的一个奸细。他为赵裕出了一条计策:先跟越国结为好友,再假装邀请越国国君来赵国打猎,再乘机攻打越国。赵裕听后连连点头,听从了王飞的计策,准备攻打越国,但左右大臣都不赞同这个办法,他们认为,现在越国还算不是一个对手,如今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打败其他国家,然后,再为攻打越国做打算。但赵裕早已被越国的宝藏给迷惑了,所以,他决定攻打越国。

公元前521年,赵国与越国结为好友。赵国假装请越国国君寿季来赵国打猎,寿季欣然同意了。赵裕在和寿季打猎时带了许多的士兵,寿季也毫不示弱,也带了许多的士兵。正当寿季打得正尽兴时,越国传来战报:越国被赵国攻破了!寿季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裕事先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当寿季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他已经被包围了。寿季非常后悔自己竟然相信了赵裕这个小人,他拔出佩剑,自刎身亡,终年43岁。

赵裕得到了越国后,大摆宴席,庆贺得到了越国。当赵裕和大臣们喝得东倒西歪时,秦国来攻打赵国了!但赵裕毫无防备,败得一塌涂地。他虽被将士们拼命救了出来,但赵国早已被秦国攻下了大部分土地。

当秦国胜利后,将士们正准备庆祝的时候,秦穆公却提笔写下了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将士们都不明白国君要干什么,秦穆公解释道:“有一只螳螂正在把一只蝉当做美餐吃掉,但它却没有想到有一只黄雀正想把它当猎物呢。”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骄傲起来,这样的话,反而会得到教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启示(三)

最近,我阅读了《螳螂捕蝉》一文,读后,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主要讲吴王下定决心攻打楚国,谁来阻挡它,他就把那个人处死。后来有一位聪明的侍卫官借用了《螳螂捕蝉》这一个故事来劝免吴王,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文章中的那位侍卫官真聪明,()他匠心独运,适当地借用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来劝免吴王。他这样说非常巧妙,用了一种“借物暗喻”的手法,生动准确地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来比喻吴王。这样一来,他既避免了与吴王正面发生冲突,又不引来杀身之祸,还有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起了劝免的作用。

读了这篇文章,我从螳螂、蝉、黄雀的身上学到了一个不要只想到要取得眼前的利益,而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也像“螳螂捕蝉”那样。现代社会中有的人为了生活好,能挣到大钱,就千方百计地想出了许许多多对人们有害的主意。有的在街上行骗,有的乱捉乱捕野生动物,有的甚至不顾一切地乱砍乱伐树木——它们就只顾着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种种危险,乱捕乱捉,乱砍乱伐——最后,社会变得混乱,坏人无处不在,环境也大大受到了破坏,到时候的人类,也只能生存在一个社会混乱,环境污染的黑暗世界里,再也看不到‘光明’了。有的人挨不住了,也都纷纷向生命举上了一面面‘白旗’。还有,有一些人平时很喜欢饮酒,他们自认为这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自灭’。它们就只顾着眼前的好处,不听别人的劝告,最终只好后悔了。因为酒是一种害人的‘杀手’,人饮多了,胃就会遭到严重的伤害,人体也会变得衰弱很多。它们这样饮,不但浪费了金钱,而且日久生长,最终自己受不住了,也会自己毁灭自己。

读了《螳螂捕蝉》一文,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要顾眼前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种种危险这个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只有懂得这个道理,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活得快乐,活出自我!

2、螳螂捕蝉造句

螳螂捕蝉造句

1、然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英国《经济学家》推出二次方讨论,历数“房地产专家”“七宗罪”,就部分观点展开批驳。

2、你们不可以打边区。“鹬蚌相持,渔人得利”,“螳螂捕蝉”,这两个故事,是有道理的。

3、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4、有时不妨做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架势,利用别人在打斗的时机进行攻击。

5、他一心都在算计别人,没想到这次竟然螳螂捕蝉,被人暗算了。

6、做人如果太过短视近利,瞻前不顾后,就会像螳螂捕蝉一样,招来其他的祸患。

7、这句是牧羊人吵架,狼赢得了猎物。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没关系。

8、他一心想占人便宜,却不知道也有人在盯着他们,真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9、这些毒枭利用渔船在海上交易毒品,被守候多时的警方一举成擒,正应验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10、小偷只顾着偷东西,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警察已经在外头等着逮捕他了。

3、螳螂捕蝉续写

螳螂捕蝉续写(一)

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後,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第二天上朝,他会给大臣门解释了一个新的决定。

吴王说:“我昨天听了一位少年的话後,我才明白,原来,我是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埋伏着诸侯国的祸患”,就像那个少年说的:“他昨天在在王宫花园里看到了树上有一只蝉,而蝉在悠闲地叫着,却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想抓蝉,可是不知道身后有只黄雀,黄雀想抓螳螂,可黄雀又不知道身后有“我”在打它,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的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也正隐伏着祸患。”“所以,我就决定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当大臣们听完吴王的话,大臣们就热烈的鼓掌,有位大臣说:“大人,你做的得太对了。”

当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后,他们两国成为了好朋友。

螳螂捕蝉续写(二)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就告诉他的手下,说:“如果敢有规劝我的人就死!”众臣一听,吓的脸色苍白,纷纷低头不吴王便离开了,可是,他们对吴王的想法并不赞同,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说完,大臣纷纷议论,“这可怎么办呀,这个时候讨伐楚国是万万不可的,万一越国进攻我国就完了。”

吴王的侍从里有个年轻人知道吴王要伐楚侯开始担心起来。他想,万一伐楚时,邻国趁虚而入,这时我国就不保了。怎么办呢?一天,他在后花园里冥思苦想这怎样使吴王回心转意。他抬头一望,正瞧见树上有一只蝉,蝉的后面有一只正在靠近的螳螂,更有趣的是,又飞来一只黄雀,“有了。”年轻人笑了笑。他手里拿着弹弓,来到了后花园,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三个早晨都是如此。正巧,吴王经过这里看到年轻人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年轻人回答说:“花园里有棵树,上面有有一只蝉,蝉在高高的树上的动听的叫着,喝着露水,全然不知螳螂在身后,螳螂弯着身子靠近,想要捉住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了脖子,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这三种小动物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后面的灾祸。”

吴王听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心想这人说的也倒有理,若我去攻打楚国,城内空虚,邻国必然会占领我国。我可不能当故事中的那只螳螂啊!于是他对年轻人说:“你说得对!”他命令士兵取消对楚国的进攻。大臣们知道后,高兴得欢呼起来,事后许多大臣夸他是个聪明勇敢的人。

螳螂捕蝉续写(三)

吴王十分专横,总是不听别人的劝阻。

有一回,吴王见楚国领地物美地沃,()决定攻打楚国,扩大领地。第二天上朝时,他对众人说:“众位爱卿,我决定攻打楚荆,调动十万精兵,三天后起兵。各位意见如何?”大臣们听了这些话,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都认为吴国实力不算雄厚,其他国家可能会在战争时趁虚而入。结果,支持吴王的人很少。吴王生气了,说:“我决心已定,谁也别想动摇我的决心。”于是匆匆退朝,临走时还补上一句:“谁要劝阻就会人头落地!”

有一个年轻人想劝阻吴王,可又不敢当面直说。于是,他绞尽脑汁,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第二天,他手拿弹弓,怀揣弹丸,在后花园里游走,露水打湿了衣服也不在意,一连三天都如此。到了第三天,吴王准备起兵,清点人数时却发现少了一人,他立即派人分头去找。吴王终于在后花园中找到了他,却发现他的眼睛紧紧盯着一棵树,就问他:“你在这里专注地看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年轻人答道:“大王不知,这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蝉,蝉在树上快乐地唱歌,以露水为食,却没想到螳螂在它身后虎视眈眈地盯着它;螳螂屈身欲取蝉,却没想到黄雀在它身后要吃了它;黄雀伸直脖颈,要啄螳螂,却没想到我手中的弹弓会要了它的命。这三只小动物都为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灾祸。大王,您想想,楚国好比是蝉,我们是螳螂,而其他国家是黄雀呀!我们想灭楚,别人还想灭我们呢!”

吴王沉思片刻:“嗯,有道理。来人,传令,撤兵!”

4、读螳螂捕蝉有感

读螳螂捕蝉有感(一)

今天,我学了《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我受益很大。

这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吴王固执的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去攻打楚国,后来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吴王执意要去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机而入,后果不堪设想。劝诫吴王如果一心一意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是危险的,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背后正有祸患来临的人是愚蠢的人。揭示了人不能目光短浅,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打算,否则将会后患无穷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能只图眼前的便宜,却不知道自己吃了大亏。比如,我在平常少一倍的钱买了一块面包,回家一看,面包过期了。这就是只看到前面有利可图,却不知道面包的质量有问题。

在做事时,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能为了贪图便宜从而吃了的亏,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应该的。

我们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人不能目无短浅,要有长远打算,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读螳螂捕蝉有感(二)

《螳螂捕蝉》讲的是吴王要攻打楚国,可能会被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于是有一位少年便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情打消了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吴王听了这些话恍然大悟,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蝉可以喝到露水,但是螳螂要捕食它,而螳螂可以捕食到蝉,但是黄雀要啄食螳螂,黄雀可以啄食螳螂,可不知道少年拿着弹弓瞄准它。吴王虽然可以攻下楚国,可是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不要只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不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的祸患。

此外,这个少年为了把这个故事将给吴王听,来劝说吴王。在花园转了三个早晨,才遇到吴王。我体会到这位少年很爱国,不顾自己的身体也要去劝说国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螳螂捕蝉有感(三)

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的隐患呢?今天,我们就学了《螳螂捕蝉》这篇课文,学完后,有许许多多的感受想与你们大家一起分享,你们一定要洗耳恭听哦!

这篇课文很容易理解,主要讲的是吴国有一位侍奉吴国的少年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不能只看眼前利益的道理,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挽救了吴国。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个例子:2008年9月11日卫生部证实,三鹿牌婴幼儿奶粉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导致全国各地出现许多婴幼儿肾结石病例。住院的婴幼儿就有五万一千九百人,死亡6人,多么可怕的数字呀!但是最终因为添加加工原料三聚氰胺三鹿董事长及多名涉案者被拘留,判了刑,如果他们能放眼长远,不贪图一时的利益,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同学们,我们在今后做事不能只顾一时的利益,而没有想到后果,决不能向三鹿集团董事长那样。《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生动有趣,道理也意味深长,我们应该从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忽视身后

隐患,而应该放眼全局,放眼长远,时该注意危机、隐井。

读螳螂捕蝉有感(四)

今天,我们学了《螳螂捕蝉》一课,我们知道了,不可以只顾眼前利益,而没有想到自己身后的的祸患,一定要顾全大局,不可贪图小利就心毁人亡。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吴王想去攻打楚国,但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固执的吴王下了一道命令,谁再敢劝阻我,我就处死他!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就用机智的脑子给吴王讲了一个小故事,吴王顿时茅塞顿开,决定暂时保留实力,等时机成熟再一举攻下楚国。

我最喜欢的段落是,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脚,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那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那位少年正拿着弹弓瞄准它呢。

在这个故事里,蝉就相当于楚国,国泰民安,其它诸侯国就是黄雀,自己的国家就是螳螂,如果去消灭楚国,那么其它诸侯就会乘虚而入,到那时,其它诸侯国的兵力是人强马壮,吴国的兵力不是残兵败将,就是元气大伤,毫无战斗力,那么,其他诸侯国消灭吴国就易如反掌。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常常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着算计别人,而没有想到,别人正在背后算计他。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