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你养习惯,长大习惯养你
今天你养习惯,长大习惯养你
1、习惯影响一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也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从小接受怎样的文化教育,会为一个人奠定最初的思想与性情,长大后就会在其内心留下相应的影响,以至于以后的方方面面都由小时候的习惯所支配。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它会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你的一生。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2、从小应养成的好习惯
懂得感恩,善良有礼
心怀感恩,不仅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还要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一切美好的东西。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心地善良,礼貌待人,助人为乐,行善积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说到做到,不坑蒙拐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直面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推卸,不逃避。
勤学好问,钻研难题
热爱学习,不耻下问。碰到难题不退缩不放弃,认真钻研,请教他人,直到弄懂为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热爱阅读,独立思考
尽早养成阅读的习惯,边读边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
幼儿期,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翻阅绘本、讲故事,在幼小的心里种下想象的种子;
识字后,可以阅读简单的动漫故事、背诵中国古典诗词国学经典等,最初获得的文学养料将滋养一生;
小学中段后,就可进行独立阅读,内容可包括但不局限于:科普读物、天文地理、中外历史、经典名著、名人典故等。
锻炼身体,吃苦耐劳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说。
关键是,要能坚持,无论炎热还是寒冷,都要持之以恒。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受益终生。
善于观察,热爱生活
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认真观察思考,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大胆尝试。
热爱美,追求美,享受美。
热爱劳动,分担家务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帮家里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书籍、整理房间、扫地拖地、洗碗擦桌等等。
3、父母需要做些什么
既然孩子的习惯养成如此之重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
-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时期了。
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例如,孩子第一次说脏话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
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重在预防
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习惯培养要顺其自然,小孩子有一些坏习惯是很正常的,长大就会变好。
其实不然,任何事都是重在预防。如果你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不会在孩子染上坏习惯后而苦恼了。
反复强调
父母要有意识地提高孩子对好习惯的认知。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对于好习惯、坏习惯是没有概念的,这就需要父母在有意识地引导过程中,反复向孩子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
只有孩子深深地意识到了好习惯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强化这种好习惯,避免出现与此不相符的坏习惯。
榜样示范
父母要用自己的好习惯去感染孩子。孩子都具有模仿心理,只要身边的人和事物引起他的好奇心,他都会去模仿。
父母应当在行为举止谈吐等方面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言行举止要文雅,表现出高尚的情操、道德行为和良好的习惯。
淡化批评
父母要学会宽容对待孩子的坏习惯。有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孩子在特定的情形下,出于本能反映,“被迫”形成的。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为了避免妈妈责骂,撒谎说是小猫小狗打碎的。这种撒谎,就是出于孩子的本能反映。
这时,父母就没必要严厉批评,而应语气平和地提醒孩子下次注意。孩子自知理亏,以后做事会更加小心。父母没有责骂,孩子不用惧怕,也没必要再撒谎了。
学会暗示
要想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父母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用暗示的方法,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在家里上蹿下跳地玩闹,这时父母可以关掉电视,自己拿出书,在旁边安静地看。孩子受到影响,会感到无趣和不好意思,于是也去看书学习。
这种暗示既可以委婉地提醒孩子要改正自己的坏习惯,同时,又使孩子主动产生纠正坏习惯的想法,把改造教育上升到自我教育的境界,效果更好。
持之以恒
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是,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一种坏习惯,要纠正这种坏习惯,则需要花费比21天更多的时间。
这就要求父母在纠正孩子坏习惯的过程中要有毅力,只要父母坚持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孩子的坏习惯就会越来越少,好习惯会越来越多。
这些良好的习惯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
2、从今天起,拾起这些习惯,成为最开心的人
从今天起,拾起这些习惯,成为最开心的人
文/daniel ryan adler
约翰济慈说过:“在快乐居住的殿堂里面,隐匿的忧郁有一至尊的偶像。” 换句话说,每一份快乐的灯火里都有一丝悲伤发出微光,它等待着被强光照耀穿透。对于悲伤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每一份痛苦里都隐藏着命运的逆转——让你重拾喜悦。当悲伤的那些时刻到来,享受它们。它们不会持续太久。
当我进门的那一刻,我总把自己想象成为世界上最开心的人,这样做后我发现屋里的人们能即刻注意到我挂在脸上的微笑。试试下面的20种方法吧,说不定也能让你和我一样开心。
1.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let it go)
倘若有人批评你或者说了些不太善意的话,那么随他去吧。人类历史上可发生过比这更严重的事情。即便他们是刻意得对你进行言语攻击,你得内心也变的更强大了,因为你能接受这些人真实的样子并且洞悉了自己的能力。
2. 善意待人(be kind)
有意贬低别人的刻薄小人对自己往往缺乏安全感。如果你用善意待人,他人也会以此回报。
3. 把你的困难视作挑战(think of your problem as challenges)
当你面临困境,不管这此困境是源于人或事,想象一下未来的你将会从中受益。我记得坎耶·维斯特还是尼采曾经说过:“没使我灭亡的事物反而让我变得更强大。”
4. 表达谢意(express gratitude)
当你向帮助你的人表达谢意时,他们会更加乐意再次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说句感谢不仅仅是良好的礼仪,更是佛教所说的因缘。
5. 大胆做梦(dream big)
最开心的那些人往往达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如果你想变得开心就得努力工作做成些事情,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目标。
6. 称赞别人(speak well of others)
佛教有句话很有份量:“正确的思想指引正确的行为。”消极颓唐始于心。在你的心灵殿堂里抹去对他人的负面想法吧,这样做你也能清除内心垃圾:你的问题,烦恼和恐惧,从而不再轻易说长道短,让负面情绪占据你的心灵。
7.活在当下(be in the now)
没错,当你回到家中,你不得不洗衣服,打扫浴室,但如果现在的你正在吃起司汉堡,那就好好享用吧。这样的心态同样适用于娱乐和工作——你可以晚点再处理一些琐事。
8.不要和他人比较(do not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s)
一旦你开始和他人比较,你就陷于自我的泥潭,越是想抓住暂存的事物,真实越是转瞬消逝。与此相反,你应该经常想想你所拥有的让你快乐的事物,或者至少是能让你满意的事物。
9.记得你不需要他人的认可(realize you don't need others' approval)
只要你做的事能让你开心,你就不需要别人指点你的行为。这样的心态能让你自由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让你举手投足间充满自信。
10.诚实待人(be honest)
倘若你撒谎,即便是再小的谎言,都暗示着你也愿意别人以谎言回敬你。但若你言语诚实,你就能在你的世界里保有浩然正气。
11. 花时间倾听(take time to listen)
那些最快乐的人不会去打断别人说话,因为他知道如果想被别人倾听,他要首先倾听别人。通过倾听,而不是等着自己发言,你会了解是什么激励了他人,这样做有利于你和别人建立融洽的关系,也能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12. 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accept what can't be changed)
我当然希望自己更高,更聪明,更漂亮。但这不是事实。在当我意识到我不能成为美国总统时,我琢磨到我这辈子要干什么:写作。
13.每天读一节充满睿智的书籍中的选段(read daily selections from a book of wisdom)
杂志和报纸固然很好,但是人类历史上有无数人却把一生献给宗教和哲学,那是因为这些神圣文本中所持有的智慧。无论是圣经,摩西五经,还是古兰经,读这些睿智的书籍能让你了解生前生后事。
14.每年至少花两周时间在旅行上(travel at least two weeks of the year)
如果是出国旅游那就更好了。哎,出国旅游的确花费不菲。但如果你去一个不同的地方,见到那里的人的别样生活,当时间到了你就会很乐意得回到你生活的地方。
15. 在负面思想侵蚀之前掐断它(catch yourself before negativity starts)
这句话读起来很简单,说:我明白了。但是想要开心,最难的一点就是觉察到消极思想是何时开始爬进你的心门的。当你找到了,就赶紧掐断它。
16.好好穿着(dress well)
你只是和你的感觉一样好,并且只有当你看起来不错你才能感觉不错。个人卫生,梳洗,时尚都能为你加分。你很难看见衣着讲究的人独自哭泣吧。
17.享受悲伤(enjoy sadness)
约翰济慈说过:“在快乐居住的殿堂里面,隐匿的忧郁有一至尊的偶像。” 换句话说,每一份快乐的灯火里都有一丝悲伤发出微光,它等待着被强光照耀穿透。对于悲伤来说也是一样的——在每一份痛苦里都隐藏着命运的逆转——让你重拾喜悦。当悲伤的那些时刻到来,享受它们。它们不会持续太久。
18.吃好喝好(eat well)
人如其食((西方谚语,指饮食可反映一个人性格与生活环境)。因此如果你每天都用起司汉堡和热狗填饱肚子,你很有可能体重超标,缺乏能量,头脑不清。相反得,你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蔬果,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有节制得尽情享受你的食物。
19. 与你的亲友保持联系(keep in touch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
你的家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条件爱你的。和他们保持联系是很重要的,无论是一周一次的电话还是每年一次的拜访。朋友们也能激励支持那些开心的人们。每周抽些时间和他们交流吧。
20.享受独处(be alone)
最开心的那些人独处时常能感到舒适。那是因为他们爱自己。并且非常爱。他们独处能感受到的愉悦正如和别人待在一起一样。你也该如此。
3、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一)
人都是要长大的,但它总是不让你发现,喜欢偷偷摸摸的来找你。当你一不小心发现它时,总会惊呼一声:“啊,我长大了!”……
小时候,妈妈总说我没心没肺,不知道心疼爸爸妈妈,就知道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我也回答她说,“我有心有肝有肺,不信你打开我的肚子看看!我还会看电视呢!”然而,伴随着我一点点的长大,这些儿时的玩笑话却悄无声息地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叛逆的脾气。当我12岁生日时,当我过了人生第一个阶段时,我终于明白了妈妈的辛苦与疲劳:原来妈妈曾忍受了我这么多的坏脾气!
终于一天,当妈妈再次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时,我鼓起勇气上前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一枚深情的吻。把妈妈扶到沙发上后,为她端来了一杯早已准备好的水。看到妈妈捶打颈椎,我连忙走上前说:“妈妈,我给您捶捶背!”我又锤又打,手脚并用,给妈妈捶打了二十分钟。这二十分钟里,我们娘俩没有说过一句话。我锤完了,看妈妈已经睡着了,便给她掖好被子,去写作业。一个多小时后,作业也写完了,可是妈妈还没有醒,我拿起零花钱去餐饮店买饭。
饭已经搁在桌子上了,我轻轻地叫醒了妈妈。她醒来后,看见我已经买来了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女儿,你长大了!”
“你长大了”,这句话我期盼了好久,终于等到了。固然妈妈只是淡淡地说出了这句话,但就是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就足以让我开心好几天。
哦,我长大了,我真正长--大--了!
我长大了(二)
我十一岁,身高一米六六,读五年级,在我们班绝对是第一高,可是爸爸妈妈总叫我小芃芃。为此,我很伤脑筋: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的看法呢?告诉你吧,我比我妈妈还高一点呢!
这天,我来到厨房,站到妈妈面前,学着大人的样子拍着妈妈的肩头:“妈妈,您好!”说着,我故意抬起头以引起妈妈的注意,妈妈上下打量着我:“啊,咱们的小芃芃比妈妈还高呢!”我趁机大声向妈妈宣告:“我长大了,是不是应该把名字前的‘小’字去掉了?”妈妈哈哈大笑:“孩子,个子高并不意味着长大,应该通过具体事情来体现自己已长大。”我把妈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星期一,刚吃过晚饭,爸爸出去散步了,妈妈突然接了一个电话,说有事要出去,妈妈慌慌张张地要出去,她担心地说:“小芃芃,你一个人在家,行吗?”我想:长这么大我自己还没有一个人在家呆过。但我鼓起勇气说:“妈妈放心,我长大了嘛!”临走时,妈妈又千叮咛万嘱咐,我呢,则一个劲地说:“妈妈,放心吧!”
等妈妈走后,屋里静悄悄的,我心里有点打鼓,赶紧开始写作业,突然,门外传来“咔嚓”的声音,我吓了一跳:难道是小偷来偷东西?别怕,我长大了嘛,应该拿出勇气来,我强作镇定,拿起电话,屏住呼吸,注意听外面的动静,随时准备打“110”,只听“砰”地一声响,哦,原来是邻居阿姨回来开门时造成的响声,我松了一口气。
可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沙沙”的响声,吓得我又拿起电话,咦?怎么没声音了?我再仔细一听,啊,原来是风吹树叶的声响,又是一场虚惊。
8点,我做完作业,洗刷完毕,刚上床准备睡觉,我又听到开门的声音,吓得我直往被窝里钻。“芃芃!”哦,原来是妈妈回来了。“哟,作业写完了,已经睡觉了?”我骄傲地说:“我长大了嘛!”“啊,我们的芃芃真的长大了!”
“哈哈哈”房间里一片笑声……
我长大了(三)
寒暑交替,日月更新,今年六月份我就有十二岁了。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小毛孩慢慢长大了,我不再让妈妈替我洗袜子和内衣,不再让妈妈帮我整理书包和房间。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已,我还会自己做饭呢,我终于告别了“饭来张口”的日子。
记得去年年底的一天早上,爸爸妈妈说要去离家很远的东花坛办年货,()让我一人独自在家,在千叮咛万嘱咐后给了我50元钱,他们就出门走了。
爸爸妈妈走了之后,我就开始写作业。等我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全部都写完后,他们还没有回来。我一看表,哇,都十点半了,平常这个时候妈妈都开始准备做午饭了,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啊?我的肚子这个时候也开始“咕咕”地抗议起来。没办法,我只好自力更生吧。
我先喝了一包奶来解决肚子的问题,然后我又拿着钱去外面的超市去买吃的。中午吃什么呢?管他呢,我先买了一包最爱吃的零食。看到货架上红红的西红柿,我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念头,“妈妈不在家,就吃西红柿鸡蛋面吧就它了。”我自言自语。
我挑了几个又大又红的西红柿,又买了面条,然后匆忙回家去。我系上妈妈的围裙,开始准备做饭了。我从冰箱里拿出来几个鸡蛋,把它们一个一个打开打进碗里,【以前帮妈妈打过鸡蛋,所以打鸡蛋的过程很顺利】然后放入一点盐,再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均匀后放在一边备用。
我把西红柿洗干净后,用刀先把它们切成两半,去掉蒂后再把它们切成小块。切的时候西红柿好像有些不太听话,我很担心会切到手,不过还可以,总算是有惊无险啊。
接下来就要开始炒菜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把天然气的开关打开,再打开燃气灶的开关,然后把炒锅放在炉灶上面。等锅里的水蒸发掉以后我把油倒了进去,油很快就热了,我把事先打好的鸡蛋倒进了锅里,鸡蛋液很快地凝固在了一起,我拿起炒菜勺子迅速地翻炒起来,翻炒的时候把大的鸡蛋块再切成了小块。
鸡蛋炒好了,先盛出来,再放些油炒西红柿。妈妈说过炒西红柿一定要油温高一些,这样炒出来的西红柿才更有营养。我等油开始冒烟了才把西红柿倒进锅里,油在锅里很不安生,到处乱溅,那“嗞嗞”的声音把我吓了一跳,不过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是站到离灶台很远的地方。西红柿炒出汤后,把原先炒好的鸡蛋放进去混合一下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的事情就是把饭锅里添好水放在灶火上烧,水开后就可以下面吃了。在我发愁什么开始下面的时候,爸爸妈妈终于回来了。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我的第一次完整地一顿饭:西红柿鸡蛋面。爸爸妈妈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做的饭,不住地说,儿子,你真是太棒了。
以后爸爸妈妈每次有事都很放心地出去,我也只好接连不断地自力更生。就这样,我慢慢地习惯了一个人在家的生活,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改掉了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让我明白了我的变化--我长大了。
4、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文/张躲躲
我离开家的时间,超过有生之年的一半长了。记忆里的爸爸总是停留在我小时候冲我吹胡子瞪眼扬言要揍我的画面,那时的他生龙活虎、风华正茂。
第一次发现爸爸变老,是有次我回家,跟他一起包饺子,漫不经心地说着话,一转头,看见他松松垮垮的下巴,和严重下垂的眼角。那一刻真正理解了那句话:父母的衰老是一瞬间的。
从那之后我开始害怕,怕我来不及好好跟他相处,他就不在了。我越来越多地给他打电话。他忙,我也忙,但是我尽量多抽出时间跟他聊天,聊我小时候,聊他小时候,聊他和妈妈的事,聊早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甚至聊姑姑们的种种。我就是想趁着他还能跟我聊,多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我明白即使我再拼命攥紧,时间的沙漏也会在指缝中漏掉一些东西,但总好过最后我两手空空。
我的手机越来越好,数码相机越来越高级,我竟然很少给他拍照,更别提拍视频。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秋天的时候,陪爸爸一起去看花展,各种花开得明媚妖娆,我不断怂恿他拍照。爸爸说:“不照啦,不照啦,你们年轻人照吧,我年纪大了都不好意思跟花照相了。”
我说:“我记得你以前有个专门的相册,放单人照的。”
爸爸说:“嗯,确实有一个。”
那是一本特别简单的相册,32开。那时候他还年轻,经常出差,用的还是老式交卷相机,无论到那里都拍一张单人照,洗出来,按顺序摆在相册里。他说,以后要摆满中国地图。
忘了是哪一年开始,相片不再增加了。
爸爸说:“照着照着,发现不认识相册里的自己了。”
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鼻子发酸,但是依旧坚持让爸爸拍照。他终于被我说服,说:“好吧,还是跟花照一张吧,要不以后更不好意思照啦。”
这是两个月前的对话,我记得清清楚楚。这两天看《流放的老国王》,想起那番对话,当时忍住的眼泪顿时就掉了下来。德里达说:“当人们写作的时候,总是在请求原谅。”阿尔诺?盖格尔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关于老年痴呆症父母的故事,井上靖写过《我的母亲手记》。跟那一本比起来,《流放的老国王》故事性更强,对父亲一生的回顾更细腻、更感人。深受小农经济浸润的父亲如何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然后变成一只固守家园的“蟹”,顽固不化地缩进壳子里,再不愿意探出头来。儿女们从来没有深究过其中的原因。父亲的举止反常并且不断做错事,儿女们也只想到责怪、反感、厌倦,从来没有静下心来跟父亲谈一谈。“那些年我们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父亲是老鼠,我们是一群老鼠,而疾病是猫。”直到所有人都认识到“猫”的真相,做儿女的才开始漫长的反思过程,并且变勇敢,学着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不可逆转。衰老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这是每个儿女在面对双亲时最无奈的事实。即使父母没有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他们的白发和皱纹也让人惦念和忧心。阿尔诺?盖格尔有段话精准地描述了这种无力感,他的原话是针对老年痴呆症父母的,但是我觉得它适用于所有父母。他说,很多人说父母年纪大了反倒像孩子,这是不对的,孩子的特性是向前发展,是取得能力,而老年人会逐渐丧失能力。与孩子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进步,而与老人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丧失。
“我如同在慢动作电影中看着父亲漫漫滴着血,生命一点点从他身上渗漏出去,整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一滴一滴从个这个人的身上渗漏掉。”
这是最触动我的一段话,顺着它我几乎想到了很多可能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坏的可能性。其实事实已经说明一切了,爸爸时不时会说,眼睛花啦不戴眼镜不能看书啦;颈椎疼得厉害有时候手臂抬不起来;以前能吃的东西现在反而开始过敏;以前搬动家里的大花盆毫不费力气,现在不敢轻易动了怕扭到腰……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呈现的都是老态。他像一棵只活一季的树,已经贡献了绿色和阴凉、花朵和果实,步入秋冬的时候再送我一束柴禾,就真要消失了。
米兰?昆德拉说:“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不可回避的溃败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它。”因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很多人年纪小的时候讨厌背课文,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会泪流满面。
顺着这本书的回忆,我还想到了爸妈的婚姻,第一次能够正确对父母之间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书中的父母离了婚,我自己的爸妈也一样。
爸妈离婚好几年,我都没有正面跟爸爸聊过这件事。他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永远不认为自己有错,甚至不认为妈妈离开他之后能够过得好。后来妈妈再婚了,过得很好很好,我跟爸爸婉转提起这件事,他才挤出一句:“她就是不肯听我的,太倔。”
那时候我误以为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希望妻子臣服于他的意志。直到很多年过去,我自己也要处理跟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吵架,他冲我吼:“我是为你好,你就是不领情!”我才恍惚明白,那些看似固执的男人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妻子臣服于他,而是偏执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对方。不得要领,铸成过错。
阿尔诺?盖格尔在书中写到:“他们对婚姻的想象建立在无知上,他们还像大多数人一样,忽略了一种小小的状况: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性格比善意更为坚挺。”“两人身上都带有可能使人幸福的元素,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元素属于不同幸福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最终,导致两人各自感觉不幸福。”
我再也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句子来阐释一段失败的婚姻。这是我爸妈夫妻关系终结的根源,也为我自己的婚姻敲响了警钟。我写过很多爱情故事,也有很多读者给我写邮件,倾诉他们的恋爱、婚姻苦恼,我想,我说了太多的话,竟然都不如这几句精准。
俄罗斯有句俗话说,生命中除了我们犯的错误,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会重现。这句话警醒,却太悲观。()我更希望世人能够更加聪明一些,在过去的错误上学到东西,减少未来发生悲剧的可能。也许我们干预不了政治,左右不了时局,至少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行动力,对父母好一些,多家人好一些。
我曾经跟妈妈说:“妈妈,我觉得好遗憾啊,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从来没有骑在爸爸脖子上的经历。小伙伴们都有的。”
那时候我爸妈已经离婚,妈妈对爸爸是有怨恨的,但是听到我这句话的时候,她立刻纠正说:“你记错了呀,是有的。不光是骑脖子。你很小的时候,你爸爸特别喜欢用一只手托着你,另一只手扶着你的腰,把你举得很高很高,还不断跟我说:‘你看你看,这丫头又胖了呢,但我还是举得动!’你开心得很呢。”
真恨自己记忆力不好啊,竟然忘记了这么美好的事。
我想,在时光机发明之前,我是没办法穿越回去考证这件事了,但我相信妈妈的记忆不会有错。我来不及回到过去,看到爸爸如何疼爱我。幸好我还有现在,和厚厚的一叠未来。当我陪着他给家里的牡丹剪枝的时候,当我给他炖五花肉做扁豆焖面的时候,当我先生为了哄他高兴故意输他两盘棋的时候,看他笑得那么开心,我想,幸好啊,我还有机会陪你笑着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