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比南山造句

1、寿比南山造句

寿比南山造句

1、孩子齐声道:“妈妈,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我们向你们结婚50周年至以热烈的祝贺,并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寿比南山。

3、爷爷!祝您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4、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真盼望我能与您共享这个快乐的场面。

5、不,我们种下的是不老松,我们的爱情跟不老松一样寿比南山!

6、祝本教继续欣欣向荣,祝教主寿比南山,祝所有教员与大卫永结同心。

7、人们常说这里的风水好,当地也常有“福如前海长流水,寿比南山荔枝林”的笑谈,亦或,这其中真的藏着一份尚不为人所知的灵性?

8、让我们举杯祝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吧!

9、我又跑到奶奶跟前说:“奶奶,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0、在庆祝王教授八十大寿的宴会上,()所有学生都衷心祝他老人家寿比南山。

11、好了,我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了,因为我跟你又不熟,没有很多话好聊,那么,在此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吧!

12、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您福同海阔、寿比南山,愿健康与快乐永远伴随着您!

13、爸爸妈妈拜完了年就该轮到我了,我清了清噪子,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寿比南山。”

14、在银发之旅结束宴会上,领队王老说:“且让我们个个都寿比南山,年年皆有今日。”

15、宾客们都举杯,祝福李老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诗经:节南山

《诗经:节南山》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赫赫师尹,不平谓何。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

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注释:

1、节:通“巀”。长言之则为巀嶭,亦即嵯峨。

2、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

3、师尹:大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

4、具:通“俱”。

5、惔:“炎”的误字,火烧。

6、卒:终,全。

7、何用:何以。何因。

8、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

9、荐:再次发生饥馑。瘥:疫病。

10、憯:曾,乃。

11、氐:借为“榰”,屋柱的石磉。

12、均:通“钧”,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

13、毗:犹“裨”,辅助。

14、吊:通“叔”,借为“淑”,善。昊天:犹言皇天。

15、空:穷。师:众民。

16、式:应,当。夷:平。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

17、殆:及,接近。

18、琐琐:互相连结成串。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

19、膴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

20、佣:通“融”,明。

21、鞠讻:极乱。讻,祸乱,昏乱。

22、惠:通“慧”。

23、戾:暴戾,灾难。

24、届:临。

25、阕:息。

26、式月斯生:应月乃生。

27、成:平。

28、卒:通“悴”。

29、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

30、项领:肥大的脖颈。

31、蹙蹙:局促的样子。

32、茂:盛。恶:憎恶。

33、矛:通“务”,义为侮。

34、怿:悦。

35、覆:反。正:规劝纠正。

36、家父:此诗作者,周大夫。诵:诗。

37、讹:改变。

38、畜:养。

译文:

那嵯峨终南山上,巨石高峻而耸巅。

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民众都唯你俩是看。

忧国之心如火炎炎,谁也不敢随口乱谈。

国脉眼看已全然斩断,为何平时竟不予察监!

那嵯峨终南山上,丘陵地多么广阔。

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执政不平究竟为何?

苍天正又一次降下饥疫,死丧和祸乱实在太多。

民众言论中不再有好话,你们竟还不惩戒自我!

你们史尹和太师二人,原该是咱周室的柱石。

掌握了国枢的钧轮,四方诸侯靠你们维系,

大周天子靠你们辅佐,也使人民踏实心不迷。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不该断绝人民的生机。

处事不诚心不亲自办理,百姓对你们就不相信。

不咨询耆旧不晋用少俊,岂不是欺罔了君子正人?

施政应当平等应当躬亲,不应该与那些小人接近;

瓜葛不断的裙带姻亲,不应该偏袒而委以重任!

老天爷真是不光明,降下如此的大祸乱。

老天爷实在不聪慧,降下如此的大灾难。

君子执政如临渊履冰,才能使民众心安。

君子执政如碗水持平,憎恶忿怒才能被弃捐。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祸乱从此再无法平定。

一月连着一月竞相发生,使庶民从此无法安宁。

忧国之心如醉酒般难受,有谁能掌好权平理朝政?

如不能躬亲去施政,悴劳的仍是众百姓。

驾上那四匹久羁的公马,这四马都有肥大的脖颈。

我举目四望到处是祸乱,局促狭小无处可以驰骋。

当你们之间恶感正烈,你们彼此就倾轧不歇。

既已怒火平息回嗔作喜,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

老天以灾祸显示不平,我王天子也不得康宁。

太师史尹不自惩邪心,反而怨怒人们对其规正。

我家父作此一篇诗诵,以追究王朝祸乱的元凶。

该改变改变你们的邪心,以求德被四方万邦齐同。

赏析:

此诗亦简称《节》。关于其时代背景和作年,历来有宣王时三家诗、、幽王时《毛诗序》、、平王时韦昭、和桓王时欧阳修、诸说,但诗既以终、南山起兴,则不应写的是周室东迁后事。考虑到宣王时虽用兵频繁,但毕竟号称“中兴”,与诗中描写的势臣跋扈、政权腐朽之情事不合,因此其事当在幽王时代。又《小雅-节南山之什》的前五篇哀怨忧愤,非经历国亡家破之大惨痛者不能发。《节》既有天再降饥馑、瘟疫、四方不宁及“国既卒斩”,《正月》又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雨无正》也有“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和“宗周既灭”等,因而可知诸诗大致作于东、西周之交,幽王末平王初。至于《节》所指责的对象则是幽王及其权臣。前人屡辩诗旨是“剌王”还是“刺尹”,甚为无谓。总因古代君臣名分颇严,论者又往往横亘一“诗可以怨”或一“《小雅》怨诽而不乱”之念于胸中,因之便有不同的“先入为主”之念在作怪。今就诗论诗,直刺师尹,颇为鲜明;而一再怨望“昊天”,又借以指责天子。

关于师尹,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史尹。观《大雅-常武》中大师“整六师”、尹氏及其属“戒师旅”,则大师统军而尹氏监军,对照《节》诗首章,“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正合于军国主义背景,偏于责师;而“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乃监察司之失职,偏于斥尹。

全诗十章,共分三部分。首二章以南山起兴,以象征二权臣。以山之险要象征其权之枢要,又以山之不平联系到二臣秉政不平。结合篇末“昊天不平,我王不宁”的呼应来看,天怒人怨,总由师尹秉政不平使然,故“不平”二字为全篇眼目。只是第二部分却一再将不平不夷、与不己不自为政、并提而责难,推思其义,全诗是指斥师尹失政在不能持平夷、,而要持平则又须事必躬亲己、,因而全诗结构是起于夷平、终于夷平、而介于己。

首章点出“不敢戏谈”以致“国既卒斩”;二章点出昊天再降饥疫以致“丧乱弘多”,民众无法存活,从而“不敢戏谈”之高压失控,遂而“民言无嘉”。一章言人祸,二章言天灾,由时间及顺序暗示天灾实人祸所致,人间暴戾上干天怒所致,此即第一部分的要害。

从第三到第六共四章为第二部分。在上两章铺垫的基础上,三章进一步点明师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报于人,人民双重遭殃。“诗可以怨”,怨而至天,亦已极矣!

四、五两章句式排比,结构整齐而又不乏疏宕之美。四章围绕“夷”“己”二字正反展开,既为师尹说法,更为一切秉政者说法,三十二字可铭于座右,可镌于通衢。五章“昊天不佣融、”“昊天不惠慧、”二解是“刺”,“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平、”二解是“美”,也是对师尹说法。两章排比、对比之势,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诗人的责怨之情也推到了高潮。

六章承上启下,由怒转叹。

统观第二部分四个章节,结构颇为讲究:五、六章既以“昊天不佣”“昊天不惠”和“不吊昊天”以上应第三章的“不吊昊天”,又以“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和“谁秉国成平、夷、”、“不自为政不己、”以上应第四章的“式夷式已”,可见此部分是以怨天和尤人双向展开而又并拢合承,甚耐玩味。

第七、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变每章八句为四句,于音乐为变奏。于诗情为由怨怒转悲叹。唯七、八两章疑有错简而当易位:前“方茂尔恶”章言师党与尹党既相倾轧又相勾结,以见朝政难革;后“驾彼四牡”章言无奈之下只有往奔四国避乱或求诸侯勤王、,然而四方亦不可往,“蹙蹙靡所骋”。诗人说:既然宗周与四国皆被师尹扰乱,国已不国,今日上干天怒,下危人主,尽管师尹不自责己而反怨怒匡正,我身为大夫,也只有勇作诗“诵”,“以究王讻”,成此一篇檄文,为来者垂诫了!

3、诗经:南山有台

《诗经: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

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

乐只君子,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

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

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注释:

1、台:通“薹”,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2、莱:藜草,嫩叶可食。

3、只:语助词。

4、杞:枸杞。

5、德音:好名誉。

6、栲:树名,山樗,俗称鸭椿。

7、杻:树名,檍树,俗称菩提树。

8、遐:何。眉寿:高寿。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

9、茂:美盛。

10、枸:树名,即枳椇。

11、楰:树名,即鼠梓,也叫苦楸。

12、黄耇:毛传:“黄,黄发;耇,老。”

13、保艾:保养。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

君子真快乐,为国立根基。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

君子真快乐,为国争荣光。

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

君子真快乐,人民好父母。

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

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

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

君子真快乐,那能不长寿。

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赏析:

这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毛诗序》),或以为“颂天子”(姚际恒《诗经通论》),或以为“祝宾客”(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些说法未免各有所偏。就此诗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为燕享通用的乐歌来看,它应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全诗五章,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民歌味十足。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国家之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兴中有比,富有象征意义。但是兴语的作用还有为章节起势和变化韵脚以求叶韵的作用。在此诗中,这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直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则显得突兀和浅直,加上“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等后,诗顿时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诗的韵律也由此而和谐自然。兴语之后,是表功祝寿。每章两次直呼“乐只君子”,可以见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节省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表功不仅是颂德祝寿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功表得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正因为前面的功表得得体而成功,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而有力。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这样的君子怎能不长眉秀出大有寿相呢!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寿为基础的。末了,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重子嗣,是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而连及其后裔,是诗歌的高潮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虽单纯,但结构安排相当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选词用字,要言不烦,举重若轻,颇耐咀嚼,表现出歌词作者的匠心独运。作为宴享通用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4、诗经:南山

《诗经: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1、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2、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3、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4、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5、止:语气词,无义。

6、怀:怀念。一说来。

7、屦(具):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8、緌( 蕤):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9、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10、从:相从。

11、蓺( 异):即“艺”,种植。

12、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13、取:通“娶”。

14、告:一说告于祖庙。

15、鞫(菊):穷,放任无束。

16、析薪:砍柴。

17、匪:通“非”。克:能、成功。

18、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译文:

巍巍南山真高峻,雄狐求偶步逡巡。

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由此去嫁人。

既然她已嫁别人,为啥想她存歹心?

葛鞋两只配成双,帽带一对垂耳旁。

鲁国大道平又广,文姜由此去嫁郎。

既然她已嫁玉郎,为啥又跟她上床?

想种大麻怎么办?修垄挖沟勤翻土。

想要娶妻怎么办?必须事先告父母。

既已禀告过父母,为啥任她肆淫污?

想去砍柴怎么办?没有斧子砍不倒。

想要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到。

既已明媒正娶来,为啥让她娘家跑?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郑笺云:“齐大夫见襄公恶行如是,作诗以刺之,又非鲁桓公不能禁制夫人而去之。”古今学者大多无异议。(仅个别现代学者认为是写“意中人他嫁”)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淫乱关系的齐襄公趁机又与文姜私通,被鲁桓公发觉,谴责了文姜。文姜告诉了齐襄公,襄公便设酒宴请桓公,将桓公灌醉后,派公子彭生驾车送桓公回国,在车子里扼死了桓公。此事传开后,齐国上下引以为耻,便作了这首讽刺诗。诗的一二两章讥刺齐襄公荒淫无耻,三四两章责备鲁桓公懦弱无能,对妻子不严加管束。

作诗讥刺本国及鲁国的君主,不能不有所顾忌,在遣词用语方面要避免过于直白显露,而只能用隐晦曲折的笔墨来表现。此诗很成功地做到这一点。如第一章用雄狐急切求偶来暗射齐襄公急切觊觎回娘家的文姜,第二章用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来比喻世人都各有一定的配偶,暗中影射齐襄公乱伦的无耻行为。既鞭挞了讽刺对象,又不让别人抓到任何把柄。第三、四两章则用“兴”的手法来表现。照朱熹的说法,所谓“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三章以种麻必先整治田垄、四章以砍柴必具刀斧引起娶妻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推及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放任她回娘家胡作非为,嘲讽了他的庸弱无能。当然,这意思也不是在字面上明白点出的,而是意在言外,一索可得。前人评此诗,谓其“意紧局宽,布置入化,所谓不接形而接以神者”(陈震《读诗识小录》),“四章四诘问,婉切得情”(牛运震《诗志》),“令其难以置对,的是妙文”(陈继揆《读诗臆补》),确乎如此。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文言汉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文言文句式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文言文句式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启发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