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观:阮郎归
《阮郎归》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赏析:
这首词写于郴州贬所。上片写除夕夜长夜难眠的苦闷。湘天风雨,庭院深虚,笛曲幽咽,长夜迢遥,为乡思旅愁烘染了足够的氛围,词人日日夜夜盼望着回乡,可如今却像游魂一样,孑然一身,远谪南州。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到家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乡梦断,旅魂孤”,这六字凝聚着多么深沉的感情啊!全词意象沉郁,以寒、虚、断、孤等凄苦、残缺的字眼皴染环境的阴冷、萧索,层层深入地描述了词人极度的孤寂和哀愁,感人至深。
2、秦观:纳凉
《纳凉》
作者: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3、秦观:浣溪沙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轻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翻译: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
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
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赏析:
此词描写了一幅晚春拂晓清寒景象。上片以总摄方式写“晓阴穷秋”的景象。“漠漠”形容清晨时烟雾丝雨、柳絮飞花交织成的淡淡迷蒙的画面。“晓阴无赖”乃楼中人发出的怨恼:真是无奈呀!清晨阴冷竟像深秋,暗示出时节正当寒食清明之际。“淡烟”写楼中人在晓阴轻寒中突然发现眼前景物之美:白蒙蒙的淡淡烟雾,清潺潺流淌的碧水像一幅清幽、淡逸的画境。下片承“画屏幽”而选取“飞花”“丝雨”富有动态性的细节意象精描细绘画境之清幽与楼中人似梦如怨的情怀。“自在”乃形容柳絮与落红顺其自然地飘然而落,倏忽而去,有如缥缈的春梦一样轻柔、空盈。最后以“闲挂”二字透出楼中人的空虚、闲寂的神情与心绪,与前面的景物描写融成一片。这首词以清丽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相思女子的精小的楼阁和她闲淡的精神世界,这两者全容纳在寥寥三十几字的小令之中,却作得仿佛一件精美玲珑的艺术盆景,令人久久欣赏把玩。
4、苏轼:阮郎归
《阮郎归》
作者:苏轼
原文: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释:
1、薰风:南风,和风。《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相传其首句为:“南风之薰兮。”
2、水沈: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3、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4、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5、玉盆:指荷叶。
6、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翻译:
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
本有些恼,揉揉眼睛,却见碧纱窗下,
飘缕缕沉得之烟;窗外的槐柳绿影,
传阵阵新蝉之鸣,不禁又喜从心生。
于是便挎盆出门,
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凉。
看雨后的小荷,随溪流翻动得多欢!
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
愈见得红丽如燃。
伸纤手玩弄泻池的流泉,
那就更有味啦,连溅落荷叶的碎滴,
也一粒粒圆转如珠!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怨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着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着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意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