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3万的感悟_是什么在阻碍你的月薪万元之路

1、月薪3万的感悟

月薪3万的感悟

先谈谈本人的经历,本人15岁开始打工。刚开始是半工读,利用暑期假日等做临促和兼职模特。半年后索性休学做起全职促销员。04年来到深圳,从刚开始的月薪1600元,到现在的月薪三万元。今年在福田买了套一居室,办完这件大事下来,我突然感觉自己24岁的人生遇到了瓶颈,职场也出现了疲态。找朋友谈心后,决定买一些书回来充电,找到重新出发的目标。也将自己的一些总结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认真对待,因为你都在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我虽然很小就单打独斗出来工作,但是我发现自己的每个阶段接触的人和事对未来都有着相对的影响。刚出来做事的时候,由于年龄小,应聘都是被拒绝的。无奈之下,我每天上网进聊天室,想认识一些在公司上班的人,心想即便现在不出来工作,迟早也是要提前工作的,自己也没背景,多认识点人还是好的。我选择的时间是下午5点,因为这个时候快要下班,工作人员不很忙,而且这个时间非常好约出来吃饭,吃饭的时候可以聊天。就算是向这些叔叔学习也好。也确实认识了一些愿意告诉我一些社会道理的人,这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人。他带我入行,教我很多思维,并且在我最彷徨迷惑差点走错路的时候,及时拽我回到正轨。人与人之间就像琴弦,互相震动的时候会产生影响。

二、职场水深,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进入新公司的时候,对于同事间,最应注意的是财务,还有职位不高,但是闲事管的不少的人,因为这两类人都很有可能是老板的亲戚或者亲信。而且在其他的职位,也很多可能存在裙带关系或朋友关系。在关系网没滤清之前,请低调做人。(创业  )摸清同事的脾气,与之和谐相处,这样对你日日相对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心情至关重要。并且这些人脉,对你今后职场变动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做事上面,还有一定的表现欲,不要认为出风头大家都不喜欢。只要你做的是为公司好的事情,同事们又喜欢你这个人的时候,出风头是你占据领导位置的好机会。

三、千万不要认为读书没用

有许大学毕业生毕业的时候恐怕会突然发觉自己被忽悠了,文凭单位不认,知识技术上发挥不了。其实接触一些没有读过大学的老板,企业家等会发现,他们都始终喜欢读书人。因为校园的生活,知识的浸泡,能让你免去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容易被外界浮躁的气氛所感染。能够沉下心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这个是你通往成功遇到瓶颈时很大的助力。到现在我仍希望能以任何方式重新学习或者回到校园。

四、不要抱怨,要从中学习

我记得刚开始来深圳,我拿1600元每月工资的时候,我很骄傲,很开心,每天都很满足。但是慢慢接触这个城市,各种压力随之而来的时候,不管收入增加多和少,我都增添了很多的抱怨。伤害了身边的人,也让自己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里面,除了机械的工作就在抱怨中浪费时间。但是在每一个公司的每一个职位里,我都积极的从中学习了很多经验,和很多以后工作非常实际运用的能力。甚至是找别人请教的销售技巧,处事方法等。到最后你会发现,抱怨没有任何的益处,只有学习的东西在将来的路上可以运用。比如:你遇到小人,不要抱怨,要学习以后怎么防范小人。你不会拍马屁,而被人占了便宜,那也要告诉自己学会拍点马屁,起码催眠自己向自己不崇拜的人进行赞扬。

五、愿景上看高自己,实事上看低自己

千万不要给自己设定限制,认为自己只能这样,最多做成这样。所谓:人往高处走。因为这个社会,你一旦停下,就只能是下滑。不要限制自己的未来,我前年所在的公司,月薪能稳定在8000元。那里有不少大学毕业没2年,从助理提升到经理的年轻男女。当我说要离开公司的时候,他们都劝我说:8000元工资可以了,你现在出去不怕变差吗?事实我离开公司没两个月,在新公司第一个月就拿到了16000多,去年年底就拿过三万。这一年半里,只有一个月拿了不到一万元工资。我不知道8000元是不是他们的目标,但是肯定不是我的,甚至3万元也不是我的目标。因为我们付出的是青春,我们没有掌握权,这个8000也好,3万也好,随时老板说没有,就没有了。从06年底开始进入现在的行业,从第一间公司的三四千元工资,第二间五六千元工资,第三间的8000元工资,到现在的3万元工资。可以说都是因为我的不安分,不满足,才会这样的跳来跳去。。但是第一间公司在我离开的半年倒闭了,第二间公司也是半年之内解体了,第三件公司现在的生意也下滑的很厉害。可以说,如果我安分的做,也是等着被裁掉。但是做事的时候,大家就一点要看低自己,不管什么样的事,只要需要的,就去做。脸皮要厚,胆子要大,面子放下。

2、是什么在阻碍你的月薪万元之路

是什么在阻碍你的月薪万元之路

前不久,公司要招聘一位财务经理。有三个人来面试。分别是:a,29岁,财务工作7年,目前工资5000元/月;b,32岁,财务工作10年,目前工资5500元/月;c,35岁,财务工作14年,目前工资6500/月。当我约他们一起来做集体面试的时候,三个人都有些意外。当得知面试官不是财务总监,而是行政总监时,他们更惊讶了。

集体面试中问与答的奥秘

首先,我问了第一个问题:“你业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三人的回答分别是:a喜欢炒股,b爱看文学杂志,c则中意看电视。我不置可否,继续发问:“平时看书多吗?”a:“不太看书了”;b:“我主要看文学书籍”;c:“比较少看,看也只看财务方面的专业书籍”。

我漫不经心地喝了口茶,接着问a:“你如何来分析股市呢?”a答:“比如,我最近比较注意生物、医药股票,因为日本地震和海啸之后的核辐射,会导致生物、医药类股票上涨。”我追问了一句:“你这样的分析,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得出类似的答案,能谈谈你个人独到的见解是什么吗?”a开始支吾,语焉不详。

我转头问b:“文学类的书籍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呢?”b答:“没有什么帮助,只是个人爱好而已”。

我将目光投向了c:“看电视能够有什么收益呢?”c答:“其实我看得比较杂,新闻看,动画也看。是否有什么收益这个问题没想过”。

我面无表情,只是微笑着继续问:“在你们眼中,我们公司是怎样的呢?”这次,他们三个人的答案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从公司网站上得知,这是一家代理某某运动品牌的贸易公司。这回,轮到我惊讶了,公司网站上并没有注明是贸易公司呀。

我仍然不露声色,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a:“公司太小,发展空间有限,我想寻找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b:“家里有事无法请长假,因此我辞职回家办事,然后再来找工作”;c:“公司的董事之间各有各的想法,夹在中间很难做事,因此我想辞职”。

该是到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了,于是我问:“你们三个人的背景基本相当,都没有拿到注册会计师的职称,工资水平线基本接近,年龄也基本接近,那你们个人认为自己比另外两个人更强的地方在哪呢?”a:“我最年轻。”——最年轻是否意味着经验最不足呢?我笑着追问了一句,

对方只好点头说是。b:“好像他们都比我强,我想我是最弱的。”c:“我最有经验。”——那是不是意味着思维最僵化呢?我同样追问了一句,对方不好意思地笑了。

换一种思维方式

想想差不多了,于是我对今天的面试做了个小总结:“今天我们没有谈财务方面的问题,与其说是面试,不如说是聊天。如果今天我让各位就这样回去,你们肯定会在心里抱怨——这么大老远的让我来面试,就这样打发我?事实上,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换一种思维方式的面试或许也能让你受益。

“其实,我目前所在公司是一家运动服饰的品牌与渠道运营公司。却不知三位求职者是如何从网站介绍中得出我们是一家贸易公司的结论。或许,网站上无法找到更多的资料,但可否对比一下同行李宁、安踏这样的公司呢?结果我们会发现,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李宁和安踏等知名品牌已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那我们靠什么生存发展呢?(创业  )显然,李宁与安踏不会给我们10年的时间去追上它们。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创新运营模式。那这样的公司对财务管理会有什么要求呢?其实这也是你们来应聘财务经理应该做好的初步准备。

“想一想,三位求职者今天是来应聘财务经理,而不是一个普通的会计。如果我单纯问你们如何做账未免太过低估你们的专业水平了,毕竟财务经理所要做的是全盘统筹工作。这就比如,你们在来应聘前就应该思考:这家公司的财务运行状况与要求,这个过程并不难,关键在于你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

我有些激动地说道:“比如说从三位求职者此前的回答着手分析:a喜欢炒股却不怎么看书,那理性判断从何而来?a认为自己原来的公司没有发展空间。可事实上,发展空间仅是老板给的吗?不是的,而是要站在公司的角度,去帮老板分析:是不是可以与同行的公司进行业务重组,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是不是可以结合公司的自身要件,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这样一来,才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b爱看小说对工作真的没有作用吗?小说里的人情世故应有尽有;小说里的商业思维层出不穷。如果将看的书做一些思想总结,与工作结合起来,也能将知识积累转变成职场生产力。

“c看电视休闲放松没有错,看财务的专业书籍也很好。错的是,仅仅有了这些还不够,还需要随着企业发展扩大知识面。比如,现在的企业上市有哪些模式?公司上市对于财务来讲有哪些硬指标?不同类型的公司,对于同现金流会有什么不同的要求?这些答案不是非要去多家企业实践才可得知,而是通过平常对企业管理的关注与学习来掌握。

“换个角度,三位求职者来应聘之初,应该通过与同行的比较,大胆地站在财务经理的角度,去架构适应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从企业的扩张到日常运营,设定运行的财务数据模型。哪怕假设的数据有误,也可让面试官看出你是下了一番工夫,也可在获得工作机会后大展身手。

“归根结底,一个对企业管理有着比较全面认知的资深财务人员,一个具备与人沟通能力的管理者,一个热爱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的人,才具备干好财务经理的基本素养。”

你的工资超过一万了吗

如果按照惯有的思维,很多职场人士工作多年,结果却只是量(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没有质(阅历、经验、视野等等)的改变。自然而然,也会始终在原地踏步,更何谈加薪升职呢?

也曾听过不少求职的朋友抱怨,目前的薪水已经拿了好几年了,为何总是难有突破?市场的反应是5000左右,经常会是我们需要跨越的第一个门槛;而一万左右,是我们需要跨越的第二个门槛。跨越第一个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只要你认真细心,把日常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就会在日积月累中实现。但跨越第二个门槛,则需要思维层面的提升。

如此,从事其他职业的朋友们,你跨越第二个门槛了吗?月薪超过一万元了吗?这就是留给大家去思索的问题了。

3、凭什么你的年薪,只是别人的月薪?

凭什么你的年薪,只是别人的月薪?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够证明自己的基因,只是它一直隐藏在我们的内心,等待挖掘。谁都渴望走进内心,重要是怎样去到达。对世界,天生的敏锐;对平凡,本能的超越;对极限,不断的挑战。

有多少人,知道早起运动的好处,却按下闹钟在床上继续挣扎?

又有多少人,买了一大堆书籍,却整天刷着手机?

还有多少人,明明不喜欢这份工作,却不思改变?

也许你有一颗不平凡的心,总觉得平凡的生活不是自己所追求的,感觉自己一定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来。

也许你总是想拒绝平凡,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事业,但基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原因又安于现状。

大多数人出身平凡而又不甘平凡,但真正能够做到不平凡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大部分人都自觉成为别人生活旁观者的情况下,有些人真的把“我的向往”种进了自己的生活。

看别人看不到的

美国“牛仔大王”李维斯的故事多年来为人津津乐道。

19世纪50年代,李维斯像许多年轻人一样,怀着发财梦前往美国西部淘金。途中遇到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李维斯设法租船,做起了摆渡生意,结果赚了不少钱。在矿场,李维斯发现由于采矿出汗多,饮用水紧张,于是,别人采矿他卖水,又赚了不少钱。

李维斯还发现,由于跪地采矿,许多淘金者裤子的膝盖部分容易磨破,而矿区有许多被人丢掉的帆布帐篷,他就把这些旧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做成裤子销售,“牛仔裤”就这样诞生了。“牛仔裤”因其耐磨性、耐洗性和耐脏性,深受淘金者的欢迎,渐渐地,“牛仔裤”开始风靡世界。

所以到最后,真正淘金的人并没有多少人发家致富,而没有淘金的李维斯却真的淘到了“金”。

李维斯将问题当做机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变成了不平凡的成功者。而使他完成从平凡到不平凡的质变的关键节点,就是他敏锐的洞察力,他总是可以从最普通的事件中,看到机会,从而做出智慧的选择。

想别人想不到的

17世纪以前的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在澳大利亚发现的第一只黑天鹅让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现在,黑天鹅这个词寓意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那些过度相信经验的人往往会被“黑天鹅”震惊。

2008年,对于中国传统杀毒软件厂商来说,周鸿祎和他的360就是那只黑天鹅。

当时已经习惯性的偏安一隅,靠卖软件营利的传统安全软件企业的商业生态最终被360这条“鲶鱼”打破。

周鸿祎摆脱了原有杀毒软件行业的枷锁,打破杀毒软件只服务于小众群体的局限,突破行业创新,以独有的互联网创新思维开创了免费时代先河。

到今天,我们几乎看不到那些曾经的杀毒软件行业霸主了,而360却一枝独秀。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会变,规则会变,一切都会变。拥有创新的精神其实说的就是颠覆的精神,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

独特的创造性,其实就是说,看到的东西都一样,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这样的人总能从别人从未考虑过的方向去思考。看别人看不到的,想别人想不到的,这也是精英有别于他人的智慧。

做别人做不到的

在国外,有个叫tommykleyn的帅哥。

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每天吃完早饭后到公司开始上班,过着安稳平凡的生活。没有人会知道,有一天他会用最普通不过的方式开始改变这个世界。

有一天,他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去上班。在路过河边时向同事抱怨:这的垃圾比鱼都多!同事的回答却让他怒了:“别管那么多啦,不是你丢的就好啦!那里是永远都扫不干净的!”

他发现每个人都对此毫不关心。他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到河边清理这些垃圾,让这条河回到原来的样子。

他每天早起30分钟,开始他的捡垃圾计划。他花30分钟的时间,装满一袋垃圾后再去上班。然而,清走一袋垃圾并不会使这个重度污染的地区环境有所改善。

tommy将每天拾到的垃圾图片发到了facebook上,几天之后,tommy的两位朋友rick和mark也都加入了捡垃圾行动中!

有不少在上班路上路过这里的人,看到tommy的行动后都停了下来,一起加入了这个行动。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加入,河岸的附近再也看不到任何垃圾。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tommy的事迹在网络上传播开了,“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人!”

这个故事在全球爆炸性的传开。许多城市的上班族们开始效仿tommy的行动,每天早起30分钟,拿着垃圾袋去清理自己周边的垃圾。

在河岸,在海滩,在树林里,在上班的路上,在散步的湖边,他们不再对垃圾视而不见,而是用自己渺小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改善着这个世界。到后来,全球有上万人参与其中。

往往一些别人从不愿做的事情,会因为我们的一点善意举动,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许这就是精英的智慧选择吧。

4、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做月薪八千的事

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做月薪八千的事

文/燕子坞主人

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妹子,编的稿件漏洞百出,我怒拍桌子,她却回了句:“一个月三千块工资,你还想怎么样!”琢磨她这话挺有意思,就像我们买了件便宜货,用不了两天就坏了,于是宽慰自己: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你还想怎么样?当然,她的潜台词是,你给我八千,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但问题是,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先体现出八千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我不仅写到位了,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其它则是我建议的方案。

当时我没有去想其中的关窍,只是因为喜欢写作,就会琢磨怎样写会更好;又因为珍惜自己的文字,所以觉得出自我手的文字,都关系我个人的品牌,于是很用心。在我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带过二十多个中文研究生后,才发现这种态度很稀缺。那些比一般人多念七年语文的人,竟连自己写的东西都不愿多看一眼,文字、标点、语法的错误触目惊心,对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无所知,更别说去关心版式好不好看,配图美不美了。

他们关心的是要不要加班,而想做好文字工作的人,是不会去考虑这件事。因为打磨文字所下的功夫,是看不到底的——不然曹雪芹也不会“加班”十年,还写不完一部红楼。试问,要做好哪项工作不是如此?以“要不要加班”来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的人,绝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因为他对工作的态度就是“做了”而不是“做好”。

举个例子,我公司附近的麦当劳门口,有个看自行车的大妈,夏天时她都会给所有的车,覆上自己带来的塑料布。顾客取车要走时,她还会笑着拧一把湿布,帮你擦擦坐垫,降降温。她从来没有开口,但很多人会主动多给她一块钱,还连声道谢。大妈和其他看车人的区别,就是“做好”和“做了”的差距——在金钱上,差距是一倍;在成就感上,差距无法估算。

我完全了解有些新人的想法:又不想在你这久混,干嘛那么卖力气?其实,谁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向更好的企业、更好的工作迈进,是我们每个人的征程。()不同的是,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坚固的基石,所以越走越高。

成为世界五百强的ceo,应该是每个职场人的向往吧,但对于新人而言,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大公司就像蔡京家的厨房,岗位细分到切葱花都要一个专职的厨娘,你可能老长时间连切肉的大活都没机会沾手,更遑论学会做一整个包子。而小公司人力资源紧张,同样三千工资不可能只让你切葱花,所以你必须很快学会做包子,还得会做很多种包子——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学。

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大公司,庆贺之余也要提醒自己,公司看到的只是你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在职场上你还是一个零,有可能变成正数,也有可能变成负数。很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强大,当作自己能力的强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很快就被人淡忘。白岩松曾说,让一只狗天天上央视,就能变成名狗。但要知道,没了央视的舞台,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不妨这样解:一是做得好的技能,一是想做好的态度。有这份“业”在,不愁找不到舞台。但这份“业”不是白来的——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的五千,就是修炼这份“业”的学费。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