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报高考志愿要做到三个结合
填报高考志愿要做到三个结合
填报高考志愿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与院校以往录取数据结合,与省招生考试院下发的招生计划结合,与各高校本年度招生章程结合。
与院校以往录取数据结合,就是要确保所选院校适合考生报考,凭考生分数能够进得去。这个道理很简单而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多数家长在考虑这一问题时靠的是直线思维,即将考生分数直接去跟院校以往分数相对照,殊不知这是极不科学的做法。正确的方法是将考生分数减去所在批次控制线,得出报考分差;再将院校以往录取分数减去同年度所在批次控制线,得出院校分差。以考生报考分差与院校录取分差相对照,只有报考分差等于或大于录取分差,考生才可以报考。使用分差原理报考,既可以解决考生分数与院校分数不可比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不同年份、不同院校之间的分数不可比问题,从而把考生个体置身于全省考生整体水平之中去衡量,相当于把一座高山与海平面相比照一样,得出来的绝度高度才有意义。
鉴于许多高校不同年度的录取分数存在上下起伏、波动较大等因素,所以参考院校以往录取分数不能看一年,至少要三年以上。在按照上述方法得出每年院校录取分差后,要对各个年度的分差赋予不同的权数,得出一个连续几年的综合值,然后以这个综合值与考生报考分差相比较,才是最科学、最妥当、最安全的做法(权数分配办法及计算公式可参见《高考分数线估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与省招办当年招生计划结合,就是将按照上述办法确定出的可报考的院校范围,逐个逐个地进行院校分析和专业比较。有的院校在某省不是每年都招生,所以首先排除没有招生计划或录取批次发生变化的学校。其次要确保考生所选专业有招生,因为大学的招生专业及人数每年都有变化,有时只从学校角度感到可以报考,但当与招生专业一结合时就感觉不合适,或者是有问题了,所以必须对照专业目录进行深入研究。( https://)若是考生专业倾向特别明显,非理想专业不学,那就要看适合报考的专业数量够不够、若不够服从调剂时,被调剂的专业是否与所填专业差别太大,太大了则不合适,就要另选别的院校进行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省招办下发的招生计划,是考生报考的基本遵循和填报志愿的唯一依据,可视为指导当年报考的法规性文件。其中不仅详列了招生的各个专业及人数,还标注了是否为中外联办、免费师范生、定向生、国防生以及收费标准、男女比例、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特殊要求,一般每个考生人手一份,所以必须以此为准进行综合考量、仔细判别。
与高校招生章程结合,就是在做好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入围的目标院校进行仔细推敲,尤其要熟读、吃透招生录取规则。在高招录取中,有些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有的对身体条件提出了限制,有的规定了男女比例,有的对应往届生有限制,有的还有口语、面试等要求;对于政策加分,有的学校只在投档时承认,而在实际安排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不少高校对专业录取实行分数级差的办法,即当第一专业志愿不能录取时,后面所填的的几个专业要减去一定的分数后再与第一志愿考生排序,等等。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考生所填报的专业不匹配、受影响,是否适合报考以及是否服从调剂,都要进行通盘考虑、全面分析。要在把握细则、掌握标准的前提下回避受限专业、符合录取规则。
以上三个结合或者说是填报志愿的三个基本步骤,每个考生及家长都必须认真对待,严格履行,否则就会走弯路、吃大亏!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2010高考填报志愿家长需避免四大误区] [家长应提前了解如何填报志愿]
2、高考志愿填报前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
高考志愿填报前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
随机调查1720名高考生时发现,感觉志愿填报“不得章法,无从下手”的孩子竟然占到78.5%。所以,欲“有”从下手,有的放矢,在着手填报之前,请您全家静下心来,先来思考这至关重要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孩子这辈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家长们万万不要把志愿填报工作看成是完成一张表格的填写,孩子一生的成功始于志愿填报的成功,因为这里倾注了全家对孩子未来梦想的设计与期待。
志愿填报,规划先行
所以,在志愿填报之前,聪明的家长,首要任务就是了解孩子一辈子的梦想,也就是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什么领域有所建树。想清楚这件大事有几个好处:
第一、一个人的成就永远不会大于他的梦想和追求。孩子一旦对未来有了规划,高考成功了,他便是离梦想更近了一步,高考失败了,即使有些绕路,他为实现梦想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样,无论分数考的怎样,每个孩子都能选定最适合自己或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专业,即使分数不太高,也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长远的学习计划,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举例:一个高三孩子最适合将来从事管理工作,成为一个最出色的企业管理者,那么如果分数很高,就可以选择一个管理专业实力强、综合实力强的学校。如果分数低一些,就可以考虑管理专业实力强但综合实力、名气稍差一些的学校。(励志名言 )这样在就业时,还是会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毕竟大学只决定孩子四年的学习环境,而专业是要伴随孩子终生的。
第二、让孩子在中学时代就建立“职业中心意识”,一个人在受教育阶段有了“职业中心意识”,可以很好的在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之间搭建立起一座桥梁,从填报志愿开始,到大学期间对自身知识与阅历的丰富,都懂得为自己理想的就业做一点具体的准备,增加自己的竞争砝码。
问题二:孩子希望在大学阶段学到什么?
“考证跟风,专业稀松”的问题目前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打沙子枪”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很难增加真正的就业砝码。
还以管理专业为例。我们知道,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扎实的市场营销、法律、财务、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
因此在考虑高考志愿的时候,也要把教育资源问题考虑在内,也就是想要报考的学校除了管理专业比较好之外,还可不可以辅修其他专业,以及其他需要学习的专业实力是否够强,再或者这个学校附近的培训辅导资源、实践机会是否丰富,等等。
问题三、孩子希望学到什么时候?本科(学士)、硕士、博士?
学到什么时候截止,意思是您的孩子大学本科毕业后是否还考虑继续求学深造。这个问题可能极少有家长或者孩子考虑到,有人可能认为,大学还没上呢,考虑那么远干嘛;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认为,那只是“好学生”该考虑的事。其实不然。
2009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总数为592万人,硕士研究生入学报考人数为124.6万余人,且成逐年上升趋势。考研的原因各异,但个中不乏为躲避就业而投入到考研大军中的学生。
本科毕业生大都徘徊于三种选择之间,那就是就业、考研、出国。由于很多本科专业的开设是以市场及就业为导向,属于新兴专业,因此有些专业所能对应的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很少,或根本没有,且该方向在全国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院校或导师更是微乎其微,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如若考研,势必面临被录取可能小或必须跨转专业的局面。
所以,在志愿填报之前一定要问一问孩子,是否很大程度上决心读完研究生才算完成学业,或者孩子本身就适合从事研究工作,那么深造是必经之路,填志愿时更不能把就业难易当成唯一标准。
3、提前填报高考志愿要把握好三个成绩
提前填报高考志愿要把握好三个成绩
一、平时成绩是基础
平时成绩一般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也包括平时学校的测试成绩,我想强调的是成绩后面的位置最重要。精华学校复读班参加的是海淀的考试,期中、期末都有全区统计,考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些位置是基础。
二、一模成绩是关键
说一模成绩是关键是因为一模从命题到阅卷到分数统计工作都是十分严谨的,信度、效度都比较高,历来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二模成绩是参考
一般说二模试题和一模试题是配套出台的,内容互补但难度大抵相当,( https://)可是有些区县不再做二模成绩统计,因此一些考生找不到自己在全区的位置,因此作为参考更合适。
一模、二模成绩考生会呈现出三种状态:超常、正常、失常,在填报志愿时应当将自己成绩还原到正常状态,有了正常状态成绩也就有了正常状态位置,这对于填报高考志愿是十分有益的。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招志愿填报中需要了解的九个基本点] [高考志愿报考时最容易犯的19个错误]
4、高考志愿填报:家长能帮孩子做到哪一步
高考志愿填报:家长能帮孩子做到哪一步
十二年的努力,十分钟的填报,如何才能不辜负十二年的努力,争取十分钟的成功。仅仅靠考生,在实现上有很大困难。
志愿填报不是高考后才开始准备就能做的周全的,需要考生从现在就着手准备,而我们知道,考生在高考前是不可能分出时间去收集整理这些报考信息的。所以,家长的参与就很重要。那么,家长要如何帮助考生准备,要收集哪些资料,又能帮到哪一步呢?
第一步,熟悉政策,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考生密切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
第二步,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第三步,准确定位,填报志愿前家长和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考成绩来定位,看看考生所在班、学校、区,甚至省市所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明确孩子的定位后,就要开始去收集了解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
第五步,初选志愿。这个必须要有考生的参与。家长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跟孩子沟通。这里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孩子对专业院校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想法是经过充分考虑,坚定的理性的。那么,家长的工作范围就能缩小一些,根据孩子的成绩、目标专业,重点收集范围内的相关院校资料(包括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分数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二是孩子对院校专业没有概念,没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家长帮他们分析,做出正确的引导,这个时候,家长的责任就比较大了。首先家长必须要了解院校专业、专业职业、专业就业、社会需求等,再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给孩子提供指导性意见。注意是引导不是代劳、强势干预。
所以,家长在考生的志愿填报中的角色应该是参谋。高考圈提醒各位考生家长,除了信息的采集收集外,家长还要学习志愿填报相关的正确知识、方法和理念,避免在实际填报时,因为技巧问题,出现意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