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对得起自己有多难

1、想对得起自己有多难

想对得起自己有多难

文/梦安

我初中有位同学唱歌很好听,好像还是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每当我清早借过别人的作业按在臂下,往自己的本子上奋笔疾书的时候,她就收齐作业站在我的身边,一边哼着歌,一边帮我望风。之所以我现在还记得她声音好听,并不是因为每次班里活动,她都会上台一站才华,而是因为就算在那样投入于赶作业的情况下,我仍然愿意去听听他的声音,记得我后来所有抄作业的时光里,再也没享受过这么好的礼遇。

不过她对音乐的喜好,随着她对吉他喜爱的开始而渐渐走投无路,我还能想起起她第一次给我说起她买了把吉他时的样子,那是她无论被老师如何夸奖都不会露出的喜悦。只是好景不长,后来中考来了,所有课外活动的终结者来了,我偶尔看到她早上红肿的眼睛,就会低头看看她手指上缠着的细绷带,然后叹口气告诉她,先好好学习,等中考考好再去和爹妈斗争也算有个资本。

后来初中毕业,她中考考得很好,我俩高中当然不会再念同一所学校,不过我也没有失落多久,因为我高中的同桌画画很赞。我和他上课无聊,我就在一边全情投入的给四面八方小讲,他就在一边聚精会神的给老师画像,最后我讲完了,他也画完了,我俩一前一后被老师赶出教室后,罚站在办公室的门口,又开始一起交流这次意外“中奖”后的感受。

不过他对画画的喜好,随着文理分科开始而渐渐四处碰壁,我和他当时都留在了本班,我们班当时是八个理科班之一。他还是在画画,尽管刚放下笔,他就要去算一些和颜料格格不入的数字。那时候火影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他刚开始是画一些同人,获得了广泛的口碑后,他开始自己画一些小的短篇,获得更广泛的口碑后,高考来了,所有课外活动和业余喜好的终结者来了。

高三那年,每当我看着他为了一道物理抓耳挠腮的样子,就会回想起他快要被数学逼疯时的状态,然后叹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先好好学习,考个好分数,选个好大学,还可以继续画画。他每次听我这么说,就挥挥手,然后把它放在座位洞里的画稿拿出来几张看看,说他爸让他选个偏工科的专业,说是那样毕业以后会比较好找工作,我就记得他看着他的画稿,然后揉了揉眼睛,又用他一贯奔放的口吻,问候了一遍物理化的所有伟人。

后来我高中毕业了,我们都高中毕业了,我大学再也没遇到这么会画画的同学,更没有机会再被老师提溜到办公室门口罚站。不过说来是万幸,要是室友里再有这样一位合得来的哥们,恐怕我大学四年的学业就会完全荒废。

不过我大学有位学习很好的室友,他每天都早出晚归,也不能说他就喜欢学术上枯燥的内容,只是相比于其他人,他确实更愿意在自己的专业上花更多功夫。那几年,有情侣手牵手从他面前走过的时候,他正蓬头垢面地咬着面包往自习室赶去,有同学勾肩搭背出去潇洒的时候,他正一脸苦闷地坐在教室里算着数字,有同学推推他的肩膀刚叫他别这么认真,他已经心不在焉地把刚写完的作业塞到了对方手里。

直到大四保研以后他才松懈了一点,有一次我俩聚在一起,我问他怎么就这么喜欢自己的专业,他摇摇头说不是,他说自己没有其他喜欢的事情,把过多时间花在玩上他又会自责自己耽误了不少时间,我听后点了点头,告诉他保研以后就轻松多了,他摇摇头说不是,他说关于专业上的学习,大多数时间会是一个无聊又辛苦的过程。

我后来渐渐淡忘了这位学霸,直到有天我家亲戚的孩子到了要念大学的年纪,一脸兴奋地向我打听大学的生活和追求时,已经工作的我突然就想起了他,我想起他快毕业时有一次喝多,我俩一起坐在电脑前看电影时,全剧终后他用一口字正腔圆的英语默念着黑屏上滚动的制作组名单,念了一段又沉默,沉默一阵又念起,我还一边吃着薯片一边意犹未尽的时候,他突然说了一句,拍电影多好,小时候他很想当个导演。

当时他脸上的苦笑,我一直都无法忘记,不是因为我对他的印象多深,而是当时他的那副苦笑,在我今后的生活,无数次的在别人脸上一闪而过。

我刚上班时有次同事一起吃饭,喝酒的时间里,有位同事一直以前辈的身份,教导着我们这些晚辈,他说着自大学以来他见过多少世面,他旁敲侧击地不断强调这自己的多才多艺,后来他停下了,他突然指着我,向周围其他人说道,他说你们看像小张这样就不好,一天浑浑噩噩的,也不知道找些喜欢的事做,去健健身或旅行也好,真是浪费青春。我当时苦笑了一下,抓起一杯和他碰了一下,我说我不比他,我还要花大把的时间来还房贷。

我过年有次回家,刚好遇上高中同学聚会,饭局上我一眼就认出了高中几年天天陪我罚站的他,他身材挺拔了许多,西装革领一脸喜气洋洋,吃饭的期间一直礼貌地回答着周围人的问题,能看出来,他大学选了个好专业,毕业找到了好工作,这几年过得都很不错。

饭局过后唱歌,我俩有了机会单独聊聊,我问起他后来还有没有画画,他说闲下来会画,只是一没有太多时间,而也没有特别好的平台给他机会,我夸他大学学得不错,他摇摇头后抓起一杯和我碰了一下,说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比他画得更好。

过年我还参加过很多场聚会,见了高中的小伙伴们,见了初中的小伙伴们,见了小学的小伙伴们,但我再也没见到过初中时那位唱歌非常好听的数学课代表。

我这几年闲着没事,时常想象她高中毕业,哼着歌领到了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想象她大学几年他哼着歌在各种社团活动里大放异彩,想象她毕业以后哼着歌递着简历,想象她又哼着歌获得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我想象她哼着歌工作的样子,我想象她的丈夫也喜欢听她哼歌,我想象她每天哼着歌哄着自己的孩子睡觉,我想象她今后的生活就和她哼着的歌曲一样美妙。

我想象她有一天也参加很多场类似的聚会,她去唱歌的时候坐在包厢的一角,我想象她周围的人,有些大声地喧闹着,有些小声地呐喊着,有些大声地欢笑着,有些小声地哭泣着,我想象她就一个人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边哼着歌,一边等待着。我想象麦克风最后终于轮到了她的手里,她请了清嗓子,她开始唱了,她的周围有灯光闪烁,她的歌声像是流淌的时光,我想象她唱完后闪闪的彩灯,我想象那就像每一段涣散后的青春。

2、承认自己平凡究竟有多难

承认自己平凡究竟有多难

最近又开始听朴树的平凡之路,看多了平凡这个词,就会想讨论一下平凡这件事。

我问过周围一些人这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平凡吗?

不少人支支吾吾。也许是有所经历,虽然承认了自己平凡的事实,也给我讲了自己的看法,但透露着一种对平凡的抵制。

有的人则坦然无比,承认平凡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不是一件难事。

只有少部分人信心满满,拍着胸脯敢和你说,我不会平凡,我的人生也不会平凡。这类人总有着异于常人的自信,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信念都更为坚定。

听多了别人的看法,也会有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问过自己,也仔细衡量过这个问题,只是最后得到的答案仍是平凡,尽管我并不情愿。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生而平凡。

我们真的平凡吗?如果是真的,那又怎么解释那些活跃在荧幕上的明星,或者那些为科学与人类做出重大成就的人。

应该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类人叫做天才。

天才,智商异于常人。按照衡量智商的最初设定来看,在正态分布之下,真正称得上天才的人不到3%。

即使放在我们熟悉的二八原则之中,也只能说明一点,绝大部分人趋于平凡。我们都是一类人。

当然,人生也给了我们取得成就的另一途径,就是努力。通过努力,总能让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达到不平凡的成就。

但是最终,谁也无法改变生而平凡这个事实。

人是会有抗拒心理的,任何加以强制或者形成压迫的行为,都会引来生理或心理上的反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不愿承认平凡,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我们的不甘平凡吧。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着,要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实现怎样的价值。因此有了一种很怪异的心理预期,似乎只要我想了并且做了,就能够做到。

仔细想想,从小到大被问过频率最高的问题,竟然是你将来想做些什么。只不过在小时候,它还有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叫做“你的梦想是什么”。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我们能够为自己画出理想的蓝图,天马行空,童言无忌。或者套上王大锤的梦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也并不违和。

只是生活从来不是按你所想的来编排,有太多事情无法控制。有多少人在随波逐流中将自己说过的梦想抛之脑后,有多少人在生老病死面前无所适从。

你要先生活,才能谈梦想吧。

对于我们来说,可以不停地去改变生活,从而实现梦想。却不可能去控制生活,让梦想靠近你。因为你的平凡决定了你只能接受波折不定的现实。这也是为什么多少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最后的成功。

但这个道理,不是想懂就能懂。年轻人,总有一股子傲气。

自命不凡容易让人只看见自己的长处。你脑袋精明,解题速度全班第一,你看着同桌,苦思冥想也解不出题目,心里难免会有某种傲然的情绪在滋长。

但是换个角度,他作的画能甩出你十几条大街。

人虽平凡,但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自以为是的人,殊不知自己正导演着一场怎样的无知。

只是,承认平凡还是太难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觉得自己身处悬崖万丈,而实际却身在谷底。承认平凡有两者间的距离那么大,换算到你身上就是你的心理落差。这感觉肯定不好受。

无论是自我感觉,还是现实带给你的感觉,经常都让你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有时候聚光灯会让你眩晕,你会误以为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你是一个指点江山的人物,飘飘然的感觉,似乎自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青年才俊。

但走入社会,走出幻想,多少人的生活和你上演着同样的戏码。你计较的是你多拿了几个奖,还是多做了几个项目?

只有到认清自己平凡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未来。

我不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平凡而羞耻。相反地,我为平庸而惭愧。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把每一天变成人生的一种点缀。平庸的生活只不过是得过且过,毫无生气。

我的一个朋友,虽然成绩一般,但从高中就钟情于摄影。坚持着自学,拍了不少作品,也经常给一些朋友拍照练手。后来他踏上了旅行这条路,沿途边走边拍。虽然与不少人一样在朋友圈满是他在各地的定位,但我很喜欢看他拍的照片。

我跟他说,你去到哪,我们所有人都能跟着你看到哪。

虽然他和我们大多数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我觉得他的生活精彩,不荒凉。

也有另外一个朋友,他的日常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抱怨。总是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做事也总是三分钟热度。游戏度日,烟酒伴身。

他的生活似乎只有一种灰暗的颜色。然而在我想到平庸这个词的时候,他却成为了一个最好的诠释。

承认平凡不容易,拒绝平庸也很难。

在这个物欲横流,无处不充满着欲望的社会,有时候走着走着就错了方向。

怎么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一直都是一个在探讨的命题。说了这么多之后,其实我在给自己的答案里也只有两个词,乐观与坚持。

乐观是对生活的希望,坚持是对梦想的追逐。

平凡而不平庸,与你共勉。

3、让父母满意有多难

让父母满意有多难

家里特别安静的时候,偶尔会听到隔壁的争吵。14岁的男孩大声嚷嚷:怎么样你们才会满意!接着陈述具体事件的时候,听不清细节,但显然可以断定对方是他的老妈。大概的交锋内容是,男孩自以为已经做得很好,虽然没有做到十分努力,但用七八分力气成绩也算过得去,所以不想那么拼命。无奈老妈永远不满意,以至于家里战事不断。a小姐特别烦躁的事情,也是如何才能让父母满意。她一直以为对父母的爱可以心里有就行,可是在父母眼里,儿女的爱是需要量化的。量化就是要表现出来,落实到电话多少、礼物多少、出席多少次家庭聚会等等,父母们坐在一起聊的最多的也是这个。比拼之下总有落后的时候,那种心有不甘的怨气,一直持续到自己占上风的那一天。

仔细想想,我们中的多数人,其实都没那么让父母满意。小时候父母念叨你的成绩,大了父母念叨你的粗心,你结婚了念叨你就知道玩,直到你也当了父母才发现,“念叨孩子”好像是父母的天性。孩子总有不那么完美的地方,而这些小小的不完美,都是父母眼里的刺,就算学过再多的“无条件接纳”,到了自己的孩子这儿,接纳还是有条件的,最重要的,就是达到要求。

有些父母的要求是显性的,如果你达不到,后果很直接。父母要么一顿劈头盖脸,要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虽然你不觉得这有什么错,这个错跟父母有多大关系,总之,只要父母认为你错了,你就得认。(感恩  )比如,成绩不达标,课堂纪律不好,性子太慢,总是不结婚,狐朋狗友一大堆……这些和他们有必然关系吗?都是你自己的事儿。可是不行,他们对你有期待,他们理想中你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你看看人家某某某。错误的参照系一树,你的生活就暗无天日了,父母们有时会忽视你能做到的90%,而把剩下的那10%提上日程。想要他们停止?除非你出现新的问题。

有些要求是隐性的,父母不说,但你心里很清楚。这类父母相对缓和一些,他们知道,要想传递自己的意图,和风细雨才是明智之举。于是,他们收起了自己的急切,但内心并不真的愿意任你信马由缰,你的一点风吹草动,他们都尽收眼底。从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反应上,你一定读得出那些深藏的想法。他们说,考砸了没关系。可是真的没关系吗?不,只有等你考砸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最真实的失望。他们说,自己的事自己定。可是真的由着你来吗?不,只有你的选择和他们相左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们最深刻的焦虑。这么多年,你很清楚他们希望你变成的样子。不愿意照做?你可以装作没看懂。

还有些要求需要你去猜,不猜或者猜不透,后果都很严重。这类要求多产生在儿女已经长大了之后,父母理智上觉得不应该再提出什么要求,情感上却觉得理应怎样怎样。这个时候,儿女多半没什么十恶不赦的大错,因为他们的世界和父母已经没多大交集。就算有错,多半错在无为,比如没想到,猜不透,或者无意识。很多成年子女不再习惯和父母同居,就是这个道理。你明明按自己的逻辑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在父母眼里,还是有太多的不周。这个不周,你很难去体会,总之,你常常毫无理由地就犯错了。一位和父母短暂居住的朋友感慨:以老妈生气的频率看,自己每天都在说错话做错事。

朋友们交流,大家都说,和父母同居的日子不容易。老妈太难搞定了!生日给她买好的花愣是没送出去。老爸到儿女家,总觉得这也不对,那也不是,非要把拖鞋、漱口杯统统按他们的生活习惯摆顺畅了才安心。新妈们聊天儿,热爱运动的那个孩子,被老妈一针见血地指出,没认识几个字。博览群书的那个小女孩,家里严肃地写着“不磨叽守则”。

每个人都在父母的要求里慢慢长大,正是那些让人反感甚至抵触的要求,让你长成现在的模样。有的时候你会假想,如果没有这些要求,生活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如果他们有更多的要求,你是不是比现在的长势更好。可是,生活是不可逆的,你不可能站在现在的点上,对当时的自己高瞻远瞩。

等你做了父母,也开始诞生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要求,把自己内心最美好的愿望都放在孩子身上。这个时候,孩子在你的眼里,就是一个问题孵化器,老麻烦刚消停,新头绪又登场。你抱怨,怎么总是问题不断。你忘了,自己刚刚从一个窠臼里走出来,余波未断,就已经不由自主再次掉了进去。

4、勇敢的生活才能对得起自己

勇敢的生活才能对得起自己

“你真漂亮。你好可爱。你学习好棒。你眼光真准……”

一个人,一生中,最想得到的一句夸奖是什么?我想,那应该是,你很勇敢。

我们都是由一个无知无畏的勇敢年代走来,在风雨中学着作出高傲姿态,自然会懂得,在这勇敢与懦弱之间夹杂了多少甜蜜、心酸、痛苦、无奈。

小的时候,天不怕地也不怕,上树捉虫,追跑打闹,怎样自在怎样来,我们活得真诚而勇敢;后来渐渐长大,你审视自己,震惊地发现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一支一支地增多,内心的禁锢却也一层一层加深。你要学会自制,你要保持风度,你要避免伤人心,说出口的话在肚里打了一转又一转……

我们自以为成熟了,心上的束缚却一圈一圈将人缠到窒息。

有没有那样一刻,你觉得筋疲力尽,你觉得面对人群你感受到的不是充实而是孤独,你努力集中精力而不得,辛苦维持的风度颓然化为脆弱。你想仰天长啸,想放声大哭,想在雨中高声欢唱,但伴随这些想法而来的,是无数的“不”.你知道你不能。但你偶尔,也会任性去想。只是想而已,决不会做。

因为你不够勇敢,你做不到无视他人的视线。

你不是不懂,不是不羡慕,但你很清楚,你做不到。

可是,活得勇敢,这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啊。

为什么不呢,why not?

你该明白,世界那么大,从来没有谁天生属于“不应该”,也没有谁值得你为他“不应该”,从你赤裸落地,睁开眼眸那刻起,你的生命属于自己。包括爱,包括恨,包括所谓的规矩,牵绊的回忆,这一切的前提都应该是;你足够勇敢,能大步向前。其余的,都是你生命旅途中偶遇的奇迹,你尊重它们,但却懂得那,并不是你的全部。

这一刻起,咬牙触碰你心中的痛楚,把那一层一层密不透风的束缚去除,让你尘封已久的心事重见天日。抛开那该死的规则,想要大吼立即去做,想哭时候任眼泪纵横,想唱的时候让歌声飞扬,尽享欢畅。生尽欢而死无憾,快乐为自己,悲伤为自己,这样,你才对得起你,和你的人生。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