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霜叶飞·重九_吴文英:踏莎行

1、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霜叶飞·重九》

吴文英

断烟离绪,

关心事,

斜阳红隐霜树。

半壶秋水荐黄花,

香噀西风雨。

纵玉勒、轻飞迅羽,

凄凉谁吊荒台古。

记醉踏南屏,

彩扇咽寒蝉,

倦梦不知蛮素。

聊对旧节传杯,

尘笺蠹管,

断阕经岁慵赋。

小蟾斜影转东篱,

夜冷残蛩语。

早白发缘愁万缕,

惊飙从卷乌纱去,

漫细将茱萸看,

但约明年,

翠微高处。

赏析:

此词为重九登高,忆人伤逝之作。上片写重阳凄凉离绪。“断烟”三句以断烟、斜阳、霜树意象组合成重阳节黄昏景象。“半壶”二句写摘菊赏菊,嗅其芳香清冽,似喷发着西风冷雨,显现菊花之冰洁似水,映衬词人之品性。“记醉”三句笔势宕远,始点明词人凄凉之缘故。“醉踏”、“彩扇”,便追忆了与二姬登览南屏山踏歌醉舞的欢乐情状,而以“咽寒蝉”点明秋寒时节,亦添染了一种凄凉气氛。“倦梦不知”,既有醉梦忘记身边二姬之意,亦暗寓了与二姬的离合恍若一梦的悲怅。下片写重九所见所感。“聊对”五句补叙“斜阳”以外重阳节情况,词人无聊无绪地传杯饮酒,尘埃封闭了信笺,蠹虫蛀蚀了笛管,一首残断的词章,经过一年也懒得将它续完,暗示二姬亡逝,无信可寄,无心吹乐赋诗。“早白发”二句传达出一种人亡身老,无欢无味的落寞与苦楚。末句表旷达宽解之怀,寄兴于明年重九登高,以补今年重九之凄凉,然一“漫”字又流露出难以预期,随意说说之意,“但约”二句仅为无望之望而已,明年景况如何,谁又能料想呢?

2、吴文英:踏莎行

《踏莎行》

吴文英

润玉笼绡,

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

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

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

晚风菰叶生秋怨。

赏析:

本篇为端午节感梦之作。上片虽为梦境所见,却几疑真见其人,至过片才点明“午梦”,这也是吴文英感梦词惯用手法。上片写苏州姬妾午睡之美态。上片一句一态,五层铺叙,从形、色、香、态、情诸侧面勾画出一幅端午美人午睡图,而“空”,“愁”二字则透露出苏州姬妾离异后的孤寂无聊,无心歌舞,也无绪梳妆和对词人依然怀有相思旧情,曲折地显现出词人失掉苏州姬妾后的眷恋和伤感。下片写梦醒哀怨。“午梦”二句写正午梦入千山远寻苏州姬妾。“香瘢”句插补梦境中腕系红丝,斑痕新褪之状。“隔江”二句写雨声、风声、落叶声,意境空灵,又如梦一般飘忽,流露出依然羁旅漂泊的悲秋一样的悲怨与幽恨。

3、吴文英:夜合花

《夜合花》

吴文英

白鹤江入京,

泊葑门,

有感。

柳暝河桥,

莺清台苑,

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

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

酒杯长,

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

凌波翠陌,

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

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

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

凭谁指与,

芳草斜阳?

赏析:

吴文英在苏杭各有一姬,一离一死,本词的“有感”,即是追怀苏州离异之姬妾而作。上片追忆与苏姬的欢聚。“柳暝”三句勾连今昔,写词人泊舟上岸的情景,同当年与苏姬乘马春游姑苏台往事相叠映。“当时夜泊”六句倒叙旧时与苏姬之相聚欢爱:词人与苏姬一见钟情,两情欢洽,情侣吟词饮酒,剪烛密语,情话绵绵,只恨春宵苦短,时光流逝,“深乡”写出情侣双栖共宿,深情密恋的缱绻欢爱。“共追”三句则总括了情侣在苏州漫步绿野小路,荡舟横塘碧波的生活情景。下片感伤与苏姬之离异。“凄凉”二字,感叹与二姬欢爱不终,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悲剧和不幸。“重来”六句写依照昔日与苏姬夜泊情景,唤酒斟饮,然而苏姬离异,人单影只,难以重温旧情,只能借酒消释“万感”之悲愁与孤闷。“故人”三句点明怀思“故人”,遥望“楼上”之意,“凭谁”写出孤独无伴的处境。最后以景结情,满月芳草绵延天涯,落日斜阳余晖,写出人去楼空,徒增黄昏触目之愁。本词虽是悲慨万种之作,却选用响亮、飞扬的词韵,即是借此表现词人急狂、苍茫的失落无依之情。

4、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

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

《山行》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诗意: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