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凯恩影评_地球公民观后感

1、公民凯恩影评

公民凯恩影评(一)

《公民凯恩》获第十四届奥斯卡奖,无论是其故事本身还是讲述故事的方式都是经典之作。尤其故事本身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首先,就其创作背景来说,《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以纽约报业大亨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1863-1951)为原型,加上自己童年时寄居他人时的经历及感受塑造出了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形象。该电影剧本的合作编剧赫尔曼·曼凯维支本人就认识赫斯特,并且是其情妇、电影明星玛利昂·戴维斯的朋友。赫斯特是美国的报业主。1863年4月29日生于圣弗朗西斯科,卒于1951年8月14日。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影片中有一幕是在纽约《问事报》的摩天大楼里,汤姆逊会见了当年同凯恩合作办报的总经理伯恩斯坦。这位老人回忆起1890年凯恩第一天接管报社的情景,凯恩年轻气盛,不可一世。他主张制造轰动新闻而不问事实真相确否,以此与《纪实报》争夺读者。而作为影片原型的赫斯特在1895年购进《纽约日报》后,增加插图、彩色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当时的竞争对手是普利策。反映了美国新闻史中新式新闻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黄色新闻的泛滥。并且在影片中报社董事长伯恩施坦介绍了凯恩的发迹历程以及制造舆论使国家卷入一八九七年美西战争的过程,与美国新闻史的历史事实惊人的吻合。1898年,赫斯特为与《纽约世界报》竞争而带动激情主义、责难西班牙并鼓吹美国宣战的舆论风潮,迫使威廉·麦金莱总统在西班牙已与古巴调停的情况下,发动美西战争。

在政治生涯上,二者也有着惊人的相似,活跃在政坛,但永远不是主角。但不同于影片中凯恩竞选最终失败是因为和情妇的事情败露,而赫斯特则是由于坦慕尼协会操纵选票,他以大约3500票之差落选。赫斯特在美国乃至全球新闻传媒史上的显赫地位已经确立无疑,对于新闻传媒事业,赫斯特和他所掀起的黄色新闻浪潮始终是对美国和世界传媒绕不过去的事实。

在影片的开头,解说词说美国的发迹史,就是他(凯恩)艰辛的创业历程。而影片所承载的故事也确实反映了美国新闻史的发展概况。

《公民凯恩》,是一部内涵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体影片,也是当时年仅26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成名代表作。影片以一位报业大亨凯恩之死揭开了序幕,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公民凯恩》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了独特的新颖性,因而被看成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次重要实验和创新之作。

公民凯恩影评(二)

公民凯恩不仅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实验影片,也是世界电影史上为人们所公认的创新之作和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这部电影是1941年由雷电华公司出品;年仅25岁的奥尔逊。威尔斯编、导、演的处女之作。

影片描述了凯恩跌岩起伏的一生,这是一个特定的年代在一个简单的生活中发生的不简单的事情。凯恩的童年非常贫穷,但是他很真诚。但是他的母亲给了他一个与现在截然相反的生活。使他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在大都市中长大,发迹致富,又涉足政界,成为风云人物。他因与总统的侄女结婚而青云直上,又因与歌女的桃色事件而导致政治生涯的一败涂地。他晚年隐居于豪华的庄园中,但因第二任妻子的离开而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寂生活,他一生辉煌,却在孤独寂寞中结束了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

片中以“玫瑰花蕾”为开头悬念,通过记者汤姆逊访问与凯恩有密切关系的几位知情者,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主人公凯恩的一生。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面的、完整的人物形象。是一部容量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影片。现代电影和传统电影有许多分野,其中最显著的是对故事元素的处理。公民凯恩不再是传统的顺序结构及单视点的封闭结构,而对故事作了倒叙式和开放式的处理。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极力称赞这部电影,认为它把错综复杂的事物呈现在观众面前,却未把凯恩一生的含义完全点破,这是非常高明的一点。完整地展现丰富复杂的现实情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思考,而不强使观众注意什么以接受导演对事物的单一性观点。这在今天已属司空见惯,但在50多年前却是一种变革观念的了不起的实践!

令巴赞赞赏不已的还有,这部影片敢于运用长镜头,又善于运用景深镜头,加强了影片的总体感和立体感。他还善于运用蒙太奇镜头去压缩时间,扩大影片容量,使它能简洁地反映主人公一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影片在表现凯恩与第一个妻子离异的过程时,他们的决裂当然有苏姗的因素,但在这之前,他和妻子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逐渐加大。这期间,从结婚到离婚共八年时间,影片却只用了六个镜头,仅几分钟时间就表现出来了。这六个镜头的场景都是在凯恩家的同一个餐厅里吃早饭。第一个镜头是二人新婚后不久,两人穿着礼服,一边谈话一边吃,凯恩还站起来给妻子倒牛奶;第二个镜头还是两人吃早饭,彼此只交谈了几句话,凯恩没有动作;第三个镜头还是在餐厅吃早饭……每次的吃饭镜头,人物的衣服都不相同,说明时间不同,二人的谈话则一次比一次少。到最后一个镜头,相互之间已不再说话。更有意思的是,两人都在看报,但看的报却不一样:凯恩看的是自己办的《问讯报》,他妻子看的是他的对头报纸《纪事报》。这一组几分钟的镜头,把夫妻俩婚后八年思想隔阂的产生、发展过程表现得干净利落而又淋漓尽致,也为凯恩后面移情于苏姗,埋下了伏笔。

导演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多视角叙述结构同时系统运用了景深镜头推进了电影语言的演进,从而震撼了电影艺术传统的大厦。威尔斯对片中影象和音响的创造性处理可称是首创。他是第一个使用‘纵深镜头”“音响蒙太奇”的人,怪异的构图和明暗对比,高速度剪接,通过音响来转换场景等等,是威尔斯对传统电影审美观念进行的一次大胆挑战。今天的人们己将《公民凯恩》作为现代和传统电影的分界线。它还被称为电影艺术的“开山之作”。

《公民凯恩》的实上贡献在于威尔斯掘弃了当时通行的电影美学原则。标志看电影艺术史开始了一个新时代。本片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对世界电影发展的影响无论如何评价都不过分,同时威尔斯本人扮演的凯恩一角迄今仍是电影表演的范例。

《公民凯恩》有大量对电影艺术的革命性创新。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通常一场戏由全景来交代环境,然后通过人物对白的特写镜头来推进剧情的发展,最后又用大全景为场景打上句号。但《公民凯恩》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常常用特写来开场和结尾,中间部分喜欢用长镜头,并不时加以变换,利用人物之间的位置制造“三角构图”。这种古典构图法还充分发挥了前景和背景的联系,制造出独一无二的“深聚焦”效果。

主人公凯恩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物形象,他坚定自己是美国人,体现出当时美国被扭曲的普通人的特征,他渴望爱,可是他有一次又一次的摧毁自己的爱。这种性格造就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他拥有无比的权势和财富,精神却无比孤寂,经济和政治上的追求毁灭了他感情上的追求,他渴望爱,也付出爱,但资本扭曲了他的灵魂,把爱看成了一种占有,因而他无法获得真正的爱,而他最大的悲剧还在于他无法忘却这种情感,因此他只能永远地处在追求——毁灭的痛苦的漩涡之中,“玫瑰花蕾”也只能成为他人生的一生叹息了……

对于凯恩,很难来下一个确切的评价,就如同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我们看到的凯恩只是我们眼中的一个凯恩的侧面而已,也许较他们来说,我们多看到了凯恩的几个性格面,但谁又敢断言他认识的是一个完整的凯恩呢,就如同没有人敢说他眼中的哈姆雷特是真正的哈姆雷特一样。但是有这么一句评价正符合了我心中的凯恩形象,“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英雄,在极度膨胀的欲望中走向了毁灭……”

公民凯恩影评(三)

这是一部由年轻的电影天才奥逊·威尔斯在25岁时自编自导的电影,119分钟的黑白影片着实不能稳住台下面的观众,几年前,我十分不喜欢这种电影,觉得冗长又平淡无奇,再加上黑白除此之外再也不能给予我们视觉冲击力的影响。最近又看了几遍,阅历的增长让我重拾经典,这不愧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威尔斯不愧是一位电影奇才!

《公民凯恩》拍摄于1941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值美国资本主义兴盛阶段,期间经历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虽遭受重创,但在罗斯福总统的统治下重又恢复并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影片是虚构的一个资本家凯恩,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巨头的现状,甚至可以说是多个形象的重组构成的,通过叙述凯恩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资本主义神话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复杂真相。从这部电影,我们看到了权力和财富下的自我毁灭。首先,我认为这是一部探索性质的电影。届时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势良好,西方其他发达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世人的眼中,资本主义永远是光辉灿烂的一面。()《公民凯恩》中,制作者试图扭转我们片面的观点,影片一开始就是通过一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铁栅栏上挂着的一块路牌:不准非法进入。而此地正是报业大亨凯恩的出版帝国。看完整部影片,在结尾处又用了一个特写镜头重新回到那块牌子上,这样首尾呼应,试图让镜头带着观众违背“不准非法进入”的条款,走进凯恩的出版帝国,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自己去探索资本家内心的隐秘和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样,影片就带有了探索性质。

在电影的开始部分,镜头带着我们走进凯恩的私人寓所,在昏暗沉闷的房间里,伴随着一声“罗斯班”,一个漂亮的水晶球从凯恩的手中滑落,散成一地的碎片,继而护士走进来。这里,凯恩先就死了,影片通过一位新闻记者追查凯恩临终的遗言“罗斯班”到底为何人何物而前去采访凯恩身边的人,以闪回的镜头展示了凯恩的一生。影片中的五个闪回均是凯恩的监护人撒切尔、助理波斯丁、好友李兰德、妻子苏珊以及管家雷蒙对凯恩生前的回忆。到最后,“罗斯班”的搜索本无意义,凯恩身边的人对于他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是一个内心复杂和充满着矛盾的凯恩。影片中在苏珊离开他之后,又一个镜头是凯恩含着眼泪,拿着水晶球,慢慢从卧室走出来,走廊两旁的镜子中出现了很多凯恩的形象,他们步伐一致地走过去,似乎有一刻,我又觉得每一扇镜中的凯恩的神情都是不一样的,觉得每张表情应该都不一样。这是一个内心矛盾的人,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凯恩性格的多个面,将不同的方面这样赤裸裸地展现给观众。这个镜头很震撼人心!

凯恩的妻子苏珊将要离开他时,她说:你不会给我真正想要的东西。凯恩同身边的同事发生矛盾时,他总是用一句话来威吓:我是凯恩!“我是凯恩”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反映了当时美国一代资本家孤傲、目中无人、善于用权来控制一切。而苏珊的走似乎让他终于清醒,正如汤普逊最后所总结的“凯恩先得到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但又失去了。可能罗斯班就是唯一他不能得到跟失去的,罗斯班只是拼图里的一块,丢失的一块。”

他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而最终,他又失去了这一切。他自认为,权力和财富能让他拥有一起,可正是这些,让他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童年时那可爱的雪橇已成回忆。

2、地球公民观后感

地球公民观后感(一)

昨天下午,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做《地球公民》。首先介绍一下这个题目,什么叫做地球公民呢?就地球上的每一位生命,温血或冷血动物,哺乳动物,脊椎动物或非脊椎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人类。

这部影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宠物。

人为什么要养宠物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原因:独自一个人,太闷得慌,想找一个玩伴,打发时间;喜欢动物,要想了解动物;拿出来炫耀,相互攀比,看谁的种族更高贵、更稀有;出于怜悯,收养流浪的小动物;家里的剩菜无法处理,找动物来帮自己解决。但不管是哪种理由,有没有考虑到动物自身的想法呢?到底自由对动物重不重要呢?何况人吧动物找来也没少欺负它。要知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不是属于某一个东西的,人们更不应该像一个救世主一样,把流浪的动物带回家饲养,自由永远是最重要的。

第二部分是——食物。

在用动物做食物的时候,其加工过程是非常残忍的,会给家禽去喙,家畜放在开水里去毛。而且有很多程序是不为生的-。再说,吃肉对身体并不很好,没有必要杀太多动物来吃。

第三部分是——衣服。

人们为了穿衣服,即便是把牛当做神物的印度也会把牛杀掉做衣服,他们为了让牛一直走,不让它睡着,甚至会把辣椒粉揉进牛的眼睛。动物皮做的衣服究竟有设么好的?比棉衣暖和么?穿着像一只动物,毛绒绒的,更谈不上什么好看了。

第四个,那就更没意思了——娱乐。

在马戏团里,所有动物除了表演节目和训练外,95%的时间都被铁链桎捁着。马戏团里,驯兽师甚至还会告诉观众们说:“我们并没有对动物实施暴力:”但在这背后,不管什么样的酷刑,都被他们使用着。

第五部分——科学。

人们会用动物做核辐射实验、撞击试验,还会用烈火烧他们。但是在动物身上做实验,不仅危险,而且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通过这一部影片,我体会到每一个生物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应当任意残害,要善待动物,与动物友好相处。

地球公民观后感(二)

小时候养过一条哈巴狗,很怀念……在我孤独的时候给了我莫大的陪伴。很伤心,它最后死于疾病。在它闭上眼时的最后一刻,我读出了安详和平静。因为它很感恩在我们家生活的日子,最后的死亡也算顺应自然。妈妈说,哈巴狗的生命也仅有四五年吧。

看了《地球公民》之后,在那些动物眼神里只有强加恐惧,变态的人类行为。这个世界有三部分组成:自然,动物,人类。这些都是地球的公民,公民本是生来平等的。在人类“文明”的世界中有尊重这么一说,人类的生命是生命,动物的生命就不是了吗?我见过每年就有的杀年猪活动,当时看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场面时,周围的人都会有一阵欢呼“刀法真好”,小孩子则会把眼睛蒙上不敢看,我读出了生命的恐惧与挣扎。在那个小型屠杀场里就上演着这样残忍的一幕幕……

对于我们那样的小村庄,看到这些还不足以令人害怕。当看完电影后,一下子那个规模就壮大了,恐惧更庞大了。想想天天吃的都是动物的尸体,不得不让我心惊胆跳。对于生命我们理应给予互相的尊重,但这样的食物来源,人人无法接受。

把动物拿去做医学实验,对比抗战时日本人拿中国做实验一样残忍啊。马戏团用恐惧压制动物的训练,来取悦人类的喜悦,人类也往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哪里有屠场哪里就有战场,人类的恶劣行为最终会葬送了我们自己。看完电影,希望大家都能改变。

地球公民观后感(三)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闭着眼睛,但是内心很不平静。我们有没有发现,记录片的主题基本只有那么一个——残酷,欲望的残酷。而人的真善美却只能在电影里见到(而且大多都是虚构的)。我们可以说自己对此一无所知,但是无可否认这些残酷的人欲时时刻刻在发生着,而且我们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参与着这些血腥的屠杀。

我们没有直接参与杀戮,但是谁又能说自己没有间接地参与屠杀?是不是只有残害同族才能被称之为惨无人寰?我们不是都在冠冕堂皇地求和平吗?而其它物种和族群生存的全部意义难道就仅仅是来满足人类的娱乐、食用、穿着、医疗实验、军事和所有任意的践踏与屠杀?……我们一刻也离不开动物,但是我们却真的在“恩将仇报”!

我不可能再睡得着,我满脑海里都是一幕幕的血腥场面,是那些无辜、可爱而又无助的生命在流血、在挣扎,在撕咬、在悲鸣和吼叫……

地球从来就不是仅仅是人类的,当人类把自己定位于高于其他生命体的时候,毁灭和屠杀产生了。当人类把自己定位于地球的主人和拥有者时,环境污染和过渡开发产生了。当人类把自己分成不同的阶段是,种族主义产生了。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都是地球公民。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掩耳盗铃,每个人都视而不见。可是现实总是现实,真想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那天残酷的告诉我们真相。正如影片中所言,“我们在高档的餐馆里优雅地吃着牛排,屠宰场则非常默契地座落在数十公里之外”。郊区屠宰场和优雅餐桌之间的那一抹默契,是我们无视的结果,并且,我们是故意无视的。我们在实践这种无视的时候,是能看见而不想看见,是能想明白但不愿去想。提倡让动物痛苦最少的死去,维持健康状态前提下最少量的摄入肉食,负责任的选择宠物,包括慎重考虑是否养宠物和一旦领养就绝不抛弃它,控制其生育,越多的生育,就意味着越多的流浪猫狗;少穿动物皮毛制衣,不在别人看我们昂贵的皮毛制衣的眼光中寻求满足感,得到满足感的途径有很多;不怀着猎奇心态胡乱食用海洋生物,越是珍贵的东西,越会有市场潜规则,海豚肉鲸肉鱼翅…我们永远不知道铅在增加重量上发挥多么戏剧性的作用,同时,越是食物链的顶端,重金属的含量就越多;吃自然应季便宜而又健康的食品,为了我们父母的健康,把过多食用肉类的坏处告诉他们,再也不要戏言“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肉活到一百岁有什么意思”,能看这个世界,就很好,不是吗?一个还能无痛苦的感受生活的人,是不会选择被癌症折磨后英年早逝的,不是吗?“即使每个人都希望去天堂,他们也不愿通过‘死’而到达。再也不要戏言”癌症不是病,是命运“,我们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健康做些事,让命运做他想做的,让我们做我们该做的。当有人企图揭示事物背后的故事时,()这样的反映在我们中司空见惯。即使有人意识到,传统的家庭是农场已经被大企业的利益所取代,意识到他们的服饰来自被屠杀的牛群,意识到他们的消遣意味着成千上万只动物的痛苦与死亡,意识到人类的实验室里正进行着某些可疑的实验。他们仍然坚持他们那似是而非的信念:情况还不算太坏,或者相信政府或动物保护协会已经采取了某种措施。我们没有缺乏发现真相的能力,而是我们不愿了解这些事实,我们怕这些事实会造成我们良心的负担,我们宁愿让良知昏迷,继续嚣张犯罪。

马克吐温说:”上帝所造一切生命里,人类最为可恶。。“这话说的没错。人性的恶能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你的认识深度能到达什么程度。也就是说,你想象的到的所有的最恶毒的事情,那些都在人类身上发生过。

有人说如此激烈血腥的一部影片,并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正是它恰到好处的地方,行为导向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我们能看到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我们能理解正在发生什么。不经过思考和心里挣扎的选择不会持续太久,因此影片在鼓励我们思考,让我们选出对得起自己内心的行为方式、消费倾向,或者,仅仅作为一个趋利避害的生灵,选出最有利于我们健康,最有利于我们生存状态改善的道路。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多关心动物,它们也是可爱的生命。我可能不是素食者,但我尽力做一个少吃肉类的人,毕竟我们也生不由己啊。

我不愿去想,直到有一天,人类醒悟了,我们痛心疾首,但我们已经把自己带进万劫不复的地狱深渊。人类自以为聪明,但我们已经喝不上洁净无毒的水,呼吸不到氧份充足无污染的空气,更加吃不到源头纯净又香甜的食物。而这一切,仅仅才是19世纪以来的事情。太快了,太快了呀!人类不是狞笑着为自己的死亡助跑又是什么?

我不再食肉和任何的乳制品;我不穿皮草,不买真皮制物;我不养宠物,不看马戏,我也不去动物园;我要从此远离西医和西药,我会好好研习我们博大的中医。除了购买日常所需,我不会去逛超市,那里不过是史无前例的化合物大卖场和尸体展览台。我也不会再听信保险业的谗言,什么难免遇上大病大灾,求个平安。我心自安,何来祸端?

清心寡欲、无欲则刚——和励志无关,这是我今后的生活态度。如果我影响不了更多的人,我至少可以影响我的家人,教育好我的孩子。

在心灵拷问和满眼泪光中,我感到自己获得了重生!

这个地球上有三种生命力:自然,动物,和人类。我们都是地球公民。愿我们彼此相通,彼此关爱。

3、公民道德格言

公民道德格言

1、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2、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咱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查尔斯·达尔文

3、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培根(英国)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盛我荣,国衰我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我的祖国致以可被理解的敬礼。——卢梭

6、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澜《古谣谚》

7、我认为,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有道德,虽然我不钟爱问。我知道我有。但我宁可天天教别人道德,而不愿自我实践道德。“把道德交给别人去吧”,这是我的座右铭。把道德送完了。你就永远用不着了。——马克吐温

8、咱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透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9、只有在不仅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恩格斯

10、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咱们在这个人的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车尔尼雪夫斯基

11、进行道德教育要认真。——苏霍姆林斯基

12、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出自:唐·骆宾王《萤火赋》类:类似,好象。道:正当的事理。有道德的人,即令在没有看到之处,也不做欺心的事。——骆宾王

13、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14、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愉悦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15、天地万物,互养共荣,自然生态,贵在平衡。

16、无私是稀有的道德,正因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布莱希特

17、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感情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凯洛夫

18、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咱们有可能来创造自我的新的道德。劳动和科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两种力量。——高尔基

19、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20、与人为黄。以求引善。成人之美真君子,嫉贤妒能是小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21、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22、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23、两心相印,共偕白首;志同道合,天长地久。红花还需绿叶扶,夫妻相互要支持,世无完人莫奢求,理解体谅长厮守。如对婚姻不负责任,必被良心追究责任。

24、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斯的性格,在无论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在巴黎,真正的道德,跟一颗大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巴尔扎克

25、一切有生之物,都有一种“寻求愉悦的本性”,那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血肉之躯都要受过它的支配,好像毫无办法的海草都要跟着潮水的涨落而摆动一般,这种力量不是议论社会道德的空洞文章所能管得了的。——哈代

26、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逾越咱们自我的本性,而溶于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格中存在的美。——雪莱

27、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库申

28、正因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

29、道德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

30、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31、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谚语

32、有真道德,必生真胆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宣永光

33、咱们有无产阶级道德,咱们就应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加里宁

34、自立才能自主,靠人更须靠己。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5、自知则明,自胜则强。见贤思齐,闻恶自警。律己当严,待人宜宽。满招损,谦受益。

36、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魏晋)嵇康

37、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咱们会其乐无穷。——加尔多斯

38、清清白白处世,堂堂正正做人。欲人爱己先自爱,欲人尊己先自尊。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39、儿好,女好,有为就好;女亲,儿亲,能孝都亲。莫愧家贫,应教儿女早立志;莫恃家富,须防骄奢出败儿。望子成龙,切莫拔苗助长;志趣各异,还领因势利导。教子德为先,身教胜言传。

40、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无诚不合、无信难行。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

41、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雪莱

42、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出自:清·杜文澜《古谣谚》有道德的人不损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杜文澜

43、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爱国心。——拿破仑

44、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乌申斯基

45、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因此慎独。——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46、人要珍惜生命,莫让自然得病。污染破坏一朝易,治理恢复十年难。珍稀物种,灭绝堪忧,关心爱护,德在千秋。

47、我认为,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才是唯一的自由。自由不仅仅要同制度和道德并存,而且还须臾缺不了它们。——伯克

48、就应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好空谈道德——(希腊)德谟克里特

49、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愉悦的生活。——(希腊)亚里士多德

50、胜不骄,败不馁。名利求之须有道,得之欣然失莫悲。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竞争为乐,恬淡为乐,各得其所,各有其乐。

51、树立道德信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

52、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5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愉悦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54、道德活动既受政府长官支配,又受良心的制约。——洛克

55、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正因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罗素

56、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凯洛夫

57、人生就是那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干净,今日所谓道德,但是是这么一点。——巴尔扎克

58、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59、懒惰是死海,会吞没一切道德——欧洲

60、不守时刻就是没有道德。——蒙森

61、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

62、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胡志明

63、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

64、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明白社会理想到构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1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65、教育务必立足于道德和智慧,道德是为了支撑美德,智慧是为了防止自我遭到不道德的侵凌。——尚福尔

66、只有道德上的矮子才会要求得到应有的体面的对待。——佚名

67、爱劳动是共产主义道德主要成分之一。但只有在工人阶级获得胜利以后,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才不会是沉重而可耻的负担,而成为荣誉和英勇的事业。——加里宁

68、劳动的崇高道德好处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钟爱和把自我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苏霍姆林斯基

69、道德教育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应同步进行。——苏霍姆林斯基

70、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喝酒上了瘾的,是正因做了错事而受到良心的呵责的人。人人能够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我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71、要记住,你不仅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72、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

73、金钱与贪欲,是最无道德的恶魔——意大利()

74、智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

75、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生命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乌申斯基

76、生我育我,父母恩深;寸草春晖,铭记于心。孝敬父母,可望儿女孝敬我;虐待父母,怎教儿女孝敬我。儿女不肖,父母之羞;父母失赡,儿女之羞。

77、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机谋,而是斗争和艰难,激情和痛苦。——托马斯·曼(保护环境公益广告)

78、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马克·吐温

79、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就应是清白的,身体上就应是洁净的。——契诃夫

80、骄傲道德导致丰盈,然后导致贫困,最后导致声誉扫地。——(美国)富兰克林

4、守法公民影评

守法公民影评(一)

片子打着杰拉德·巴特勒vs杰米·福克斯的噱头大张旗鼓的宣传,这类针锋相对的两强性格巨星银幕pk戏有相当成功的经典电影,自然也有失败的案例,很可惜的是《守》明显属于后者。刚看了相关资料,原来该剧中途换导演,这就不奇怪了。这样情节紧张,扣人心弦的斗智报复类剧情片,往往结构的失衡还有不能自圆其谎就一定成为败笔。想到某某影评说的杰拉德·巴特勒本年度最强之作——不绝真的觉得很搞笑!

杰拉德饰演的谢尔顿一个好好先生由于家庭灭口一跃成为第一暗杀高手,还打着只有不想杀,没有杀不掉的旗号,这转行相当的成功啊。可既然有这样的功力又何必入狱玩公开抵抗呢,学学坚锯玩玩游戏收收徒弟多好,起码后继有人啊,这样强的本事政府都要请你帮忙暗杀,难道不可以台底交易,把仇家弄个生不如死启不更好。

杰米福克斯这会算是陪跑了,表演平平看不出什么亮点,这位黑人影帝老兄,近来鲜有佳作啊。

本片开局还是相当不错的,由于零时换导演的问题,后面就相当散乱,还很不合理,最后的结局不绝认为是最大的败笔,前一刻杰米一众还在市政大楼拆弹,后一刻就先行回到了监狱安排最后让杰拉德自行毁灭,先不说打通监狱这样的大手笔是否可行,如此有效率的速度,真的很不可思议。还有杰米最后那句不再同杀人犯做交易了,相当搞笑。就这样把监狱炸个窟窿,若造成集体劫狱怎么办!

看到很多影迷大呼本片过瘾,敢于挑战美国司法制度,以一种极端的报复方式展开的该剧不绝认为是相当的不痛不痒。这样有失水准的电影就像掷一小石头于湖泊没激起任何浪花就尸沉湖底咯。

守法公民影评(二)

这片子看了有半个月了,看得很爽,当时就想写点什么,后来病了就一直没写。现在想起写写《守法公民》,仅凭印象随便说说,文字码得不好,各位朋友就当看个乐呵。

现在想起这部片子,脑海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以为踩着了牛粪,其实你踩着了地雷”,踩着牛粪的感觉和踩着地雷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一个会脏了你的鞋,一个会要了你的命。片中的混混“达比”就是那个踩着地雷的家伙,原本上门抢劫杀人的快感在5年之后瞬间演变成了被肢解的痛苦噩梦。而杰米。福克斯扮演的律师“赖斯”则是另一个踩着地雷的家伙,被杰拉德。巴特勒扮演的苦主父亲耍得团团转,还杀光了他身边所有的人----除了他的家人。

如果不是看演员表,我还真没注意刮了胡子的杰拉德。巴特勒就是《300》中带领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痛宰波斯人的斯巴达国王,这回我们的国王痛宰了总共十一个不同层次的人:一个变态的混混、一个为凶手辩护的律师、一个腐败的法官(女)、六个冤死的律师、两个冤死的保镖和一个腐败的检察官以及他们乘坐的雪弗兰suv,后来还准备在市议会大厅引爆炸弹。从杀人的逐步升级来看,巴特勒从为家人报仇逐步升级到了以杀人为筹码来威胁社会的程度。相比之下,我更欣赏《飓风营救》里连姆。尼森为救女儿,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勇敢,与《飓风营救》相比,《守法公民》不仅仅是为家人报仇,而是想偏执地改变政坛现状,所以《守法公民》用的招数太损、受害者无辜也是必然。

最后说说《守法公民》里不合情理的地方。首先是杰拉德。巴特勒作为擅长刺杀和破坏的专家,他的家却毫无安防系统,对治安也太放心了吧,还不如安个“欢迎寻仇”的牌子在家门口;其次是剧中所安放的炸弹、使用的武器系统,太强悍了,如果在5年时间里采购这么些个重型武器,fbi不早就盯死他了,编剧要是设计一个或几个人来帮助他可能更合理些。

守法公民影评(三)

应该说,《守法公民》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框架,妻女被奸杀的丈夫克莱德因司法系统的私下交易和裁决不公而愤恨难安,十年后卷土重来,用其擅长的智谋与布局,惩戒司法系统的漏洞百出的腐败……这是一个堪比《七宗罪》和《电锯惊魂》的设置,失意的一介人类代上帝履行惩罚,手段之异想天开亦堪比行业天才。

一部影片的框架立起来后,自是需要往里面铺砖添瓦,盖成房子后再精心装修,而情节就是砖瓦,细节就像装修。从砖瓦上来看,质量足可保证,推举两个情节:

第一个,一切推断都指向克莱德就是达比和阿米的杀人凶手,克莱德本人也同意认罪,而法官在接受贿赂、没有直接证据指证、以及克莱德本人还没有认罪的情况下,只能接受其保释的请求。岂料克莱德本人却态度一转,指出法官的态度正中他的下怀,并且责骂法官为什么放了他这个显而易见的凶手,就是因为司法系统的无能。

另一个例子是克莱德手握众多身家的性命,司法系统只能被迫和他、和一个“穷凶极恶的危险杀人犯”一次次的做交易,最初只是给他一张床和一顿美食,但是后面在他凶残地杀了同室犯人之后,司法系统仍然对他无可奈何,只能听任他提出一项又一项的交易,司法系统的腐败受到了最致命的打击。

若是该片一直以这样的思路走到最后,用这样的砖瓦堆砌大屋,可以说这会成为一部具有相当震撼力的作品。大概后面有点江郎才尽,情节也没有再在司法系统的漏洞上深入做文章,片中的检察院停止了与克莱德的交易,克莱德的报复可谓疯狂失控,一下炸死监察机构的六人,再用高科技轰掉检察长,最后甚至策划炸死市长及其他政府官员,斗争对象已经指向不明,也起不到任何探讨意义,只能表现这个男人从理智的复仇变为疯狂的反社会,极大损害之前刻画的下棋人形象。

即使和同类类型影片比较,《七宗罪》制裁悖逆圣经的罪人,《电锯》制裁不爱惜生命的人,《守法公民》从制裁司法系统变成制裁政府机构,目标失准,主题游离,不仅于此,前面两部影片制裁的猎物至少在我们看来还算有理,而《守法公民》除了恶贯满盈的达比,其余人等真的算是无辜,克莱德的性质已经从自诩正义变为恶意报复社会了,而这样的人,不会得到观众的共鸣。

此外,本片设置为两个男人的对手戏,一个设套,一个解套,克莱德的设套疯狂混乱,但是杰米福克斯扮演的检察官尼克这边的解套也不咋地,权靠运气,诸多牵强,破案过程毫无严密线索。第一个案情突破,是他们找了个克莱德的同事,对方吹嘘了一番克莱德上天入地、杀人无形的本事,不仅于案情毫无帮助,反而神化了克莱德,令观众对克莱德的期望没理由的倍增,最后当然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家伙除了像《肖申克》一样挖地道,其实并没什么太大特别。

然后第二个突破,是萨拉的男朋友奇斯特发来克莱德的地产清单,先不说奇斯特这个人物从未露面,简直就是天上掉线索。()就是从线索本身来说,尼克查到克莱德监狱附近的房产,然后再顺利发现地下室,更加顺利地知道克莱德要炸市政大楼,简直就是线索本身,他看到的,就是观众第一次知道的,观众不用思考,跟着线索走就行了,反正这里的线索不是零碎的,而是一条线从头拉到尾,没有任何断裂和波折。

再来看看这个警匪对峙,往往匪徒都会把最好的留到最后,留给自己可敬的对手,就像《七宗罪》里面的史派西把最后的大戏留给彼特,甚至连片中尼克的同事都说,“我觉得他想让你死在最后,尼克,你要想活下去就得走在他前面”。但是,尼克一不小心走得太前了,我们甚至没有看到克莱德为尼克准备了什么,究竟是克莱德就没打算对付尼克,还是克莱德的终极杀手锏没有来得及出手,我们不得而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再从犯案的精致角度来看,克莱德杀掉阿米是前戏,杀掉达比居然就算高潮了,虽然智谋不够,达比也够愚蠢,但是场面却够血腥刺激。之后克莱德把达比的律师活埋也算颇有创意,但是影片后半部却呈现出一派急功近利、气急败坏之势,开始轰炸以后,手段则明显单一,利用地道跑出去,索性一炸百了,这不是复仇的艺术,而是爆破的技术。

该片大处招摇,小处却诸多漏洞,情节设置牵强处很多,譬如检察院与监狱系统过于互相依赖,无法判决达比杀人,但也不能凭达比的一面之词就判阿米死刑,就算达比愚蠢到慌不择路上了克莱德的警车,就任凭克莱德将他拉到荒无人烟的仓库?克莱德也算准达比一定会向他开枪,而不是打昏他?克莱德将每个单人牢房挖洞,万一中间正好有犯人住在单人仓库呢?

若论演员表演,二杰(杰米福克斯,杰拉德巴特勒)倒都是好演员,但是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攻方还是守方,二人都没有很专注自己的角色,杰拉德攻得毫无理性,杰米守得毫无底气。前者看来乐在其中,最初动力源的愤怒毫无踪影,后者看来诺诺缩缩,没有思考,只是跟上杰拉德脚步一路奔忙,看来杰拉德还是更适合血性正气男,而杰米还是更适合出租司机这样的挣扎小人物。

即是说,本片框架虽好,但不管是从情节的设置、侦破的力度,还是从控诉的角度、人物的深度,以及血腥的程度,都虎头蛇尾,导致本片最终只能得个及格分数,而不能掀起《七宗罪》或《电锯》那样的人性思潮。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