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有效的高三复习方法
最有效的高三复习方法
高三的学习,有它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高一、高二新课的学习。它更加侧重的是学科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高考,就是这样一种检阅,学科问题解决了多少,学科问题解决的如何。所以,学科问题解决的好和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的高和低。
高三,这样复习最有效
当我写下“高三,这样复习最有效”这个标题时,心里不免忐忑和不安。在长期的教育生涯中,我们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方法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是的,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学生,就好像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医治所有疾病一样。
高三的学习,有它的特殊性。这样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高一、高二新课的学习。它更加侧重的是学科问题的解决。从某种意义上讲,高三复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https://)高考,就是这样一种检阅,学科问题解决了多少,学科问题解决的如何,但这一切的主体都是学生。所以,学科问题解决的好和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的高和低。
这里就涉及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学科的问题解决呢?在高三,几乎没有人不提倡要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解决复习问题。但事实的情形又是如何呢?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基本现实,绝大数学生制定的计划,没有完成或者中途变更。就其原因,是学生的执行力不行?还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时,我想起五年前的一个小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国庆节长假,刚好轮到我值班。学校有个规定,值班必须巡视校园。作为分管高三的一位老师,就情不自禁地来到高三的教学楼,期待有一定的发现。当我巡视到高三(9)班教室时,看到一位男同学正专心致志的埋头作业。我走到他的跟前,他都没有发现。但我忍不住一种好奇,与这位同学交谈。
“同学,你好!我想打扰你几分钟可以吗?”我问道。
此时,他才抬头,看到我,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注意到你。”
“没关系,国庆期间,你怎么不在家看书?”
“家里学习的环境不是太好,学校比较清静,比较容易静下心来。”
“国庆期间,你是怎样复习的呀?”
“我主要是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作业。”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你还有其它的复习计划吗?”
“我没有订计划。我认为,计划对我来说基本没用。”
“那,你多余的时间在做什么?你又是如何复习的呢?”
“我多余的时间,也是用来复习的。而我复习的内容主要是我的问题。”
“那你的问题又来自哪里呢?”
“老师,我跟你说,我的问题主要来自平时,只要碰到不会的,只要不理解的,只要碰到遗忘的,我都将这些问题在问题本上专门记录下来,当我将老师布置的作业处理完毕后,我就投入这些问题的解决之中。每当我解决一个问题时,就在问题本上打一个大大的勾,以示自己的解决。此时,特有成就感,感觉到高三的生活很充实。别人所谓的高三单调、枯燥、乏味,我感觉不到。因为,对我来讲,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的问题,所以自我感觉进步很大!”
“同学,你的这番话对我很有启发,颠覆了我对计划的认识。”
国庆过后,我问了这位学生的班主任,班主任说,这位同学很有主见,学习方法也很特别,进入高三成绩进步很大。于是,我就一直在跟踪这位学生成绩的变化情况。事实上,这位学生的成绩曲线一直是呈趋势,高考成绩也是非常优异的,最终考入南京大学。
这个故事,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有这样一个隐喻,高三的学习应该立足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而且是随时都可发生,因此,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能说是学生的执行力不够,应该这样认为,学习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影响的因素相当之多。学生只能先将眼门前的事情(问题)先解决,这样的事情(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最为紧迫的,也最为现实的,而且又是学生自己的,这样的事情(问题)解决,不是最好的复习过程吗?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学生到哪里发现问题呢?或者,对后进学生而言,我处处是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对于前一个问题,在哪里发现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哪里遇到了困难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都是你的问题,随时将他们记录在自己的问题本中,今后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https://)以此类推,当你每天都在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的时侯,长期下来,我们会解决若干个问题。此时,我们再想一想,高中又有多少个问题呢?其实也没有多少个问题啊!还有一个小窍门,每天晚上睡觉前,先想一想,今天我解决了哪些问题?打勾!今天我又发现了哪些问题?记录!这就是我明天及以后我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后一个问题,当一个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到处处是漏洞的时侯,比较简单的办法,现将简单的、基础的问题记录下来,当他/她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事实上,他也不能大部分完成,此时,只需要完成基础和简单的习题即可,但要确保正确率,以及这些基础性问题搞懂),将这些简单的问题加以解决,此时需要一定的记忆和背诵,哪怕是死记硬背。有些时候,技能或者作业,必须要一定的重复和巩固,“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只有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高三的学习,不复杂。高三的学习,很简单。高三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于是,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哲学存在其中。问题哲学的一面就是,“有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少;没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这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会越来越少;反之在认知过程中没有更多的思考、思索,提不出问题,那么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哲学的另一面就是,“有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没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少。”这就是说在认知过程中,你有问题,你一旦进入了问题领域,你就会发现需要研究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反之,你如果没有更多的思考、思索,提不出更多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没有进入认知问题领域,那么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当我们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侯,这样的高三复习最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高三复习三境界 ] [高三整个复习计划]
2、激励自己最有效的10个方法
激励自己最有效的10个方法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那么,怎样鼓励自己向前追上去呢?专家提出了下面几个自我激励的方法,不论你是否顺心,都来读一读学一学吧。
人很容易后悔当初。以下方法能使你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转而向前看。
塑造自我: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我们思想上的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
清晰地规划: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塑造自我却不仅限于规划目标。要真正塑造自我和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必须奋起行动。莎士比亚说得好:“行动胜过雄辩。”
自我激励:一旦掌握自我激励,自我塑造的过程也就随即开始。以下方法可以帮你塑造自我,塑造那个你一直梦寐以求的自我。
树立远景:迈向自我塑造的第一步,要有一个你每天早晨醒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它应是你人生的目标。远景必须即刻着手建立,而不要往后拖。你随时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做些改变,但不能一刻没有远景。
离开舒适区:不断寻求挑战激励自己。提防自己,不要躺倒在舒适区。舒适区只是避风港,不是安乐窝。它只是你心中准备迎接下次挑战之前刻意放松自己和恢复元气的地方。
把握好情绪:人开心的时候,体内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获得新的动力和力量。但是,不要总想在自身之外寻开心。令你开心的事不在别处,就在你身上。因此,找出自身的情绪高涨期用来不断激励自己。
调高目标: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要目标不能激发你的想象力,目标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
加强紧迫感:20世纪作者anais nin(阿耐斯)曾写道:“沉溺生活的人没有死的恐惧”。自以为长命百岁无益于你享受人生。然而,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假装自己的生命会绵延无绝。( https://)惟有心血来潮的那天,我们才会筹划大事业,将我们的目标和梦想寄托在denis waitley(丹尼斯)称之为“虚幻岛”的汪洋大海之中。其实,直面死亡未必要等到生命耗尽时的临终一刻。事实上,如果能****真地想象我们的弥留之际,会物极必反产生一种再生的感觉,这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
撇开朋友:对于那些不支持你目标的“朋友”,要敬而远之。你所交往的人会改变你的生活。与愤世嫉俗的人为伍,他们就会拉你沉沦。结交那些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乐和成功的路上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对生活的热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乐观的人为伴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
迎接恐惧:世上最秘而不宣的秘密是,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是某种安全有益的东西。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惧,也会增强你对创造自己生活能力的信心。如果一味想避开恐惧,它们会象疯狗一样对我们穷追不舍。此时,最可怕的莫过于双眼一闭假装它们不存在。做好调整计划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休整点。事先看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出一大段时间让自己隐退一下,即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
推荐阅读:[激励孩子的几句话] [一个高三学生自我激励格言]
3、高三复习三境界
高三复习三境界
大家都知道王国维有个“人生三境界说”,是借用三句古词来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珊处。)这里是借用了毛主席的三句诗词。 第一境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主席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诗句。词作的背景是:遵义会议刚刚结束,接过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指挥红军在娄山关打了一个胜仗,歼敌二个师,是自从惨败湘江,损失一半人马以来的长征途上的第一个大胜利。
因此,从头越,就是遵义会议,就是涅槃重生。从头越,就是否定之否定后的新开始。高四如此,高三也如此。高三复习,是崭新的冲刺。
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个小和尚叫虚竹,最后成为功力最强的人。其发端就是从化去少林内功开始的。金庸先生情节的安排,包含了人生的辩证与智慧。从头越,就是一次否定,一次卸载,而后一种新的开始。
高三一年复习路,雄关林立,漫道曲折,把道路看清楚,把攻克各个关隘的计划制定完善,从容迈步,不管风吹浪打,抱元守一,坚忍不拔,直到最后胜利,是一种必然的境界。
我们看张春风的材料,知道他在高二暑假里,成熟了一个高三复习的“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肯定包含了心态的定位,冲刺的计划,科学而个性的方法,从而促使了他在进入高三的时候,虽然还是个“差生”,但从奋斗精神,自信的心态,高效的方法等整体衡量,他已经是个很优秀的学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创造奇迹”,实在是因为优秀而成功。从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进入了高三的复习,考入北大,是情理中的必然。张春风,就是一个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典范。
虽然,我们进入复习已经时日不短,虽然,四百天的倒计时已过大半。但我知道,我们许多同学,尤其是高三应届的同学,依然没有一个“一揽子计划”,依然是课程表、上课、考试,被老师的复习进度拽得跌跌撞撞地向前走,从而,心理焦虑,效率低下,在“从头越”的起始处,缺乏了应有的踏实、稳重与从容。对他们而言,需要刹住脚步,做个理性的观察、自省与调整,然后,从容“迈步”。
第二境界: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句诗,取自毛主席1963年10月作的《满江红》。
“只争朝夕”是种什么精神呢?毛主席作词的63年,正是国家内外交困、经济条件极差的时期,但是,一年后的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久氢弹试爆、卫星上天,定格为伟大的“两弹一星”民族精神。
当一年一度的高考潮汐回落,不论是重新站在高三起点处的高四,还是新加入这支队伍的高三,都需要重新反思,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在众多的选项中选准航向,需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复习,不能有太久的观望,不需要追求一步达到完美,它需要的是在正确的规划与部署之后,三个字:就是做、做、做;用六个字表述:就是行动、行动、行动。
当我像陀螺高速旋转时,就摆脱了一切的外在干扰。
当我进入忘时,忘物,忘我的顿觉时,就会领略效率的如影随形。
当我每天枕着沉甸甸的收获感入梦时,就会感受到自信的回归与快乐的降临。
只争朝夕,是种精神,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时间上的“天地转,光阴迫”。但是,这种紧迫,不是体现在心态上,而是体现在计划的周密,学习的高效,和生活细节的习惯化上。每个班内都挂有倒计时牌,但是这种紧迫,不是时时用倒计时牌上锐减的数字来吓唬自己,徒增焦虑,而是做好手边清楚的事,做好每个时刻的选择,在时时计划落实到位的踏实感和任务完成的收获感中,获得和积累越来越凝重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临战“静气”,足以战胜高考的“底气”和“欲与天公试比高”舍我其谁的“豪气”。
只争朝夕,确保的是复习的高效率。而攻克一个个难关,一路呼啸前行,需要战胜自我的强大的自信力。从多年的实践中看,自信有个天敌,就是自我动摇与怀疑。在考试成绩暂时出现负相关的时候,在名次出现波动的时候,在遇到各种大大小小挫折的时候,自信往往会让位于自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计划,怀疑自己的方向,进而某一个时期内,在低效与焦虑中徘徊。究其实,坚定地相信自己了,义无反顾地向前了,前面不远,就完全是柳暗花明。
有个材料,曾给我以深深的回味,可能有的同学也看到过。它是这样说的:
一班初中生参加军训,翻越障碍墙,因为个子都太矮小,教官在障碍墙前的起跳处摞起了两块砖,又在上面盖了一块帆布。其他学生相继翻了过去。只有一个学生没过去。
第二次,还没过去,第三次,仍没过去。他仰面躺在地上,泄气极了。眼前那两米高的障碍墙,俨然已是一座高山,无法翻越。
“再来一次”。教官喝令着,“能加一块砖吗?”他试探着请求。教官沉思片刻,点头应允。教官摆放第三块砖时,他已重新站在起跑处,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跳,搭手,抬臂,跨腿……终于站到障碍墙的另一面。
“就差一块砖”,过去的他嘀咕着。教官一脸严肃地把他叫到障碍墙前,让他揭去覆盖砖块的帆布,那一刻,他惊呆了,布下面,摞着的依然只是两块砖,第三块砖,平放在后面。
“其实,第三块砖,就在你心里。”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常常希望借助外力的帮助。而一个人躺倒之前,总是信心先躺倒的。
我以为,没有坚定而顽强的自信与向往,患得患失,不曾有专注的状态,决不会有“只争朝夕”的境界。
一个农村母亲曾用一句话教出了三个优秀的儿子:“一个人连心里的杂草都拔不掉,怎么能种出饱满的庄稼呢?”谁能说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不是一位智者呢?
第三境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取自毛主席晚年代表作《卜算子。咏梅》。较之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增添的是雍容和大气。
我们说:什么笑最美,什么笑最摄人魂魄,什么笑述说人生?睫毛挑着泪珠的笑。
没有“从头越”方向的正确,没有“只争朝夕”的拼搏,就可能只有泪珠而没有笑。
高考复习,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经历与体验,当我们用达观的心态,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它时,它才能涵养出人生的宝藏,而分数只是它的一种必须。
高考不是分数,高考是一个结果,分数只是结果中的众星捧月、冰山之颠。失去了众星,月本无色;失去了水下冰体,颠峰就只是水面浮标。如果说,高三的分数,得之艰难,那就是说,你还没有读懂高三这本大书中包含的辩证。
当距高考还有一百多天的时候,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许多同学的身上还残存着诸多的恶习,甚至有些还很严重而自己不以为然,甚至还在挑衅学校的管理和纪律。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汤阴一中的文化底蕴、特色、精神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身处其中、已是高三的各位作何回答?
两年前,大家入校的时候,分数最高段上够得上市一中录取线的只有五个人,换句话说,大家都是市一中的落选生,再有一百多天,我们和他们将就同一场考试展开竞争,而且,在本科层次上,人数要拼过他们,靠什么?
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汤阴一中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蕴、特色、精神,或者说这几年崛起的秘诀,只有二个字:严格。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考核,让纪律生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我们去赢得那场改写人生的考试,是我们学校以及学校的每一届同学拼过别人所依靠的唯一资本。
从外部行为内化到心理,到精神,自觉而愉悦地接受管理中的一切规范,就是作为汤阴一中学生赢得改写人生所需分数的最大智慧。
相反,归寝说话,自习课做小动作,上课分心,课间嬉戏无度,玩手机,进网吧,甚至抽烟打架,逆学校纪律而行,我以为,以此在一中的环境中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十七、八岁,这才是最大的愚蠢。因为他拒绝了学校为他提供的最好资源,丢弃了学校给予他的最宝贵的成长财富。
人的聪明才智,不在于改造环境,而在于对环境的顺应,并从中借得它的文化所包含的固有的推动力量。用智慧去战胜对手,赢得高考,为自己的人生四十岁奠基,绝不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号。
取得高考理想成绩,需要才智、习惯、心态、方法等各方面做得优秀产生的合力,而才智、习惯、心态、方法等,无论哪个方面出了问题,都足以在那场考式中使你一败涂地,而不论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得更好。
托尔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页上写着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我以为:赢得高考的经验都是相似的,输掉高考的人各有各的致命缺陷。只是,这缺陷可能只是微不足道、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生活细节。只是,每年的那些落榜者,在反思自己的时候,都毫不例外地看到那个学科基础不好、那些题没做好、哪部分内容没有复习好,而忽略查找自己身上哪种习惯是那个“马蹄钉”,是那个“小石块”(骆驼之死),于是这些人即使进入高四,习题多做了几本,书多学了几册,再和高考狭路相遇,依然要走“麦城”,依然铩羽而归。
良好的个性习惯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这句老话是我再次送给大家的最重要真理。看名人传记,读成功学著作,阅励志故事,听成才报告,你可以什么都不记住,但这一句话,一定要刻入你的思想,输入你的血液,成为你一切行为的金科玉律。
许多同学倒下,不是倒在试卷上,而是倒在各种不同的习惯上,倒在那些习惯的不以为然、积重难返上。
我给大家演讲,很少讲如何取得好分数,因为我认为,第一,没有绝对诀窍,虽然,也有一些技术上的原则。第二,就成绩说成绩,无异是拔着自己的头发使自己离开地面一样荒诞。
拒绝个性习惯的磨炼,等于是拒绝了成功与成才。
拒绝了个性习惯的矫正和培植,等于拒绝了高考伸向你的橄榄枝。
一个人是否成长为有用之才,不取决于其他的,完全取决于拥有什么样个性习惯的他自己。
一个学生能否赢得高考,不取决于其他东西,完全取决他拥有了什么样的个性习惯。个性习惯如何,取决于拥有了什么样的心态。
2006年8月12日,《中国教育报》以通栏标题“健康心态让他们在高考中胜出”报道了河南部分高分考生。文章指出:在人生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健康的心态在相当程度上左右人生健康的走向。高考成绩中,心态的作用应提到与学习训练并列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才行。它把好的心态归结为这几个方面:吃苦、关心别人,善于和周围的人交流,负责任,善良。其中写到濮阳油田一中的王琳琼,这位高考成绩可以随便选学校和专业的女孩,在老师眼中是:乐观向上,善于苦中作乐。在她身上,看不到苦的影子,她把自己每一天的学习,调节得像一首欢快的歌,是哼唱着这支欢快的歌享受着自己艰苦的高中生活的每一天。这位在今年文综普遍反映较难的情况下,选择题只错了一个的女孩,高二时成绩在班上仅仅算个中等,几位老师一致认为,得益于她一个好的心态:善于和老师沟通,经常和同学讨论,课堂上注意听讲,加上刻苦的钻研。文章中这样介绍她的心态:王琳琼同学之所以能“龙门一跳”,首先是胜在心态。她波澜不惊,总是气定神闲。她总能为自己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她不像有些同学,考好了或考差了都要拿出目标来端详一番,或大喜大悲,在无数次的自我精神折磨中,那目标离自己却是渐行渐远以致于无影无踪了。王琳琼是一旦目标明确,就把它放在心底的最深处,只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有条不紊,胜败不惊。就像蚌把那粒沙子结结实实裹在腹中,然后就是全心全意地孕育,直至把它变成珍珠的那一刻。
另一位考生叫张超杰,高考数学满分,河南理科状元。家住新郑市龙王乡田王村。他的秘诀是:一个好的环境,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自信而不张扬,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得失,独立而不依赖,放松而大胆。年前郑州市第一次模拟,全市亚军,春节后,又参加考试,却只考了个班内第五名。班主任找他谈话,他只是很平淡地说“正常”,因为假期看《周恩来传》《爱因斯坦传》等课外书,生疏了书本知识,只是分析原因时的那份冷静是同龄人很难做到的,甚而让老师惊讶。
南非总统曼德拉说过:心是身体最强壮的部分。内心已经战胜自己的人是不会失败的。
喜欢围棋的人都知道有个叫李昌镐的,当他被誉为“世界围棋第一人”时,这位二十九岁的韩国小伙子,已称霸世界棋坛十余年。他下棋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管形势好坏,不管结果是赢是输,始终心神笃定,面无表情,如同木雕泥塑一般,得绰号:“石佛”。他之所以如此沉稳,主要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特好,不管是多么重大的比赛,面临多么大的压力,都能沉着应对,毫不紧张,这源于他一以贯之,从不动摇的自信。他在战胜老师曹薰铉,实现棋圣挑战赛十一连冠,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昌镐竟不知道这是连续第六次在棋圣挑战赛中战胜恩师,更对十一连霸浑然不知。他说:“我从没有特意去记住在哪里,和谁下,或者几次夺冠,我只知道把棋下好。”论天份,很多棋手与李不相上下,论棋艺,也有不少棋手与之难分伯仲,为什么其他棋手总是输给他呢?所差的是棋外功夫。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我们不是对成功魂牵梦绕吗?健全的心态也就是成功的心态。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陈安之说:“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愿意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把一般人不愿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到的事做了,也就说明你具有了成功者的心态,当然,你也就从一般人中脱颖而出。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是活在当下。一位西方哲学无意间在古罗马城的废墟中发现一尊“双面神”,感到奇怪,问:“你为什么有两副面孔呢?”双面神说:“这两副面孔,一副用来察看过去,一副用来展望未来。”“可是,你用哪副面孔来注视现在呢?”哲学家问,双面神语塞。
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现在,罗马城才被敌人攻陷,而双面神也被人视为敝屣,丢在历史的废墟中。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背负千年的智慧,对未来充满渴望,非北大清华不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是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谓。”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震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成功的心态是什么?是对责任自觉的承担而不成为负担。一个小姐姐背着胖乎乎的小弟弟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一位朝圣者十分同情地问:“孩子,你背得这么重,累坏了吧?”没料到小女孩气呼呼地说:“我背的是我的亲弟弟,不是一个重量。”是啊,做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做儿女有儿女的责任,人生阶段不同,责任也不同,但不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中,生命都应该因为责任的承担而大放光彩。人生不仅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使命。生命有了使命才会升华。
曾有同学问我,您老是说心态,到底心态是什么?我给他打过一个比方。我从南校回家,经常采用的一般有三种方式,坐汽车,骑自行车,步行。你们认为,在我的感觉中,哪种方式速度最快,哪种方式速度最慢?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感觉最快的是汽车,感觉最慢的是自行车。为什么不是步行呢?有事要办或要赶时间,如果没有汽车,当然首选是自行车,但因为心中有事,所以总嫌自行车走得慢,用的时间太长。而步行呢?一般就是没有什么事,顺便锻炼一下,因为心中无事,也就脚步轻松,还没感觉到什么,就走到了,挺快的。我说,这就是心态。
什么启示呢?一,步行的时间比自行车还是用得多的,这是事实,但这种实际上的慢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浮躁,带来急功近利,关键是有个自然而洒脱的心态,没有把目标看得太重,没有把每个过程看得太功利。二,步行感觉快实际上还有一个因素,也就是可以边走边思考问题。这种收获一点也不小于因步行锻炼而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这是不是可以说,度过最为枯燥的时光,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事可做。生活充实了,节奏加快了,其它的杂七杂八的东西就会被挡在思想之外,保持心态的一种单纯,充实心灵的空虚,克服对于前程的焦虑和恐惧。
一个叫王文静的女孩在《用智慧照亮人生》中说:背《新概念》,背了就忘,是一个苦苦思索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后来知道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虽然你忘了,但是你所花的时间都在那儿,时间花掉了一定有产出。她说:“那个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个道理,直到听了俞洪敏的讲座。老俞说,新概念要背200遍。我明白了为什么背了就忘,因为我没背200遍。从此之后,我就不乱想了,心无杂念,就冲着200遍去背。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不乱想了,正是符合了学习中的一个最高境界,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用心专一。”用心专一是什么?心态也。
佛家说:“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是啊,春天来了,漫山遍野的山花竞相怒放,梅花仍然如故,在山花的簇拥下,笑意盎然,而这笑,因了山花的衬托,更显得灿烂,壮美,不同凡响。因为它的笑不来源于别处,而是孕育于“已是悬崖百丈冰”时的心态。在冰刀雪剑中对信念的坚守,“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何谓高三之“待”?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奇快,尤其是那些个大公司。这引起美国一个叫戴明的成功学家的注意。他专程到日本进行研究,几个月后,带着他的研究成果回到美国,为成功学新增一条定律:每天进步1%。是啊,每天进步1%,一年也就会成长为自身的3.65倍。3.65个自己,打败一个高考,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这是一种“待”法。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在通车庆典上,胡锦涛用八个字概括了“青藏铁路精神”: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用长期施工在一线的建设者的话说,就是“艰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这也是一种“待”法。
用静气的我战胜浮躁的我;用阳光的我战胜阴暗的我;用洒脱的我战胜狭隘的我;用简约的我战胜复杂的我;用有序的我战胜盲打的我;用计划的我战胜低效的我;用不屈的我战胜自卑的我。这七个战胜,促使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因素,转化为分数,也就是高三的“待”法。
因此,高三复习的“三境界说”,从根本上说,依然说的是心态。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定律》一书中把积极的心态称作黄金定律。天才和伟人之所以与众不同,其决定因素不是智商的超常,更不是技能的高超,而是适时调整的积极心态。
“有一种力量辽阔得如草原的胸襟,有一种力量深邃得如灿烂的星空,有一种力量丰腴得如硕美的田野,有一种力量深深地震撼人的心灵。这种力量,源于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信念。它告诉我们,骆驼为什么在沙漠里一直往前走,是想着前面有泉水、有绿洲,这就是一种信念和希望,只要信念不息、希望还在,生命的泉水会汩汩流淌,人生的绿州会生机盎然。”
谨把这段优美的文字,送给我亲爱的充满希望的同学们。
推荐阅读:[高三励志演讲: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 [高三毕业典礼致辞]
4、高三复习四大法宝
高三复习四大法宝
高三的学习,其实主要是对以前知识的再回炉,复习、复习、再复习,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枯燥、倦怠、失落……等不利于复习的感觉。记得好多高三同学说:进了高三才知道高三的苦,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才知道悔不当初多学一点,才知道什么是拼搏,才知道成绩不佳时那种失魂落魄的失落感有多重,才知道……
可无论如何,高三紧张的复习才是弥补自己以前知识缺陷的有力武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即“实、严、静、法”四法宝。
实。落到实处,无论过程多么美丽,如果结果一塌糊涂,则不能称之为实。也可以说落实要好,学习更要扎实。“实”也要有一种沉稳的心态,不浮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内心的务实才能让我们的高三保持充实感和积极的态度。
“实”就要重视一些学习上的“小事”,一道看起来很简单的题目一掠而过,仿佛一件小事,这道简单的题目对你真的没有什么大碍了吗?最好还是认真的做一下,看看自己的掌握情况到底如何了,很可能在简单的题目的背后,隐藏着你一直找不到的漏洞。再如一些容易导致分散精力的不良习惯,事虽小但负面作用大,都需要我们用一种“实”的心态和行动来修正。
“实”的一种检验最直接的就是考试,通过考试来检查自己平时学的是否扎实、落实的最终效果如何?也就是说,如何把自己学会的真实的反映到卷面上,如何正视考试检查出来的问题,一定要用近乎苛刻的目光来审视自己考试的整个过程和答题情况。绝对禁止抱着侥幸的心理,卷面很好,要看是不是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不够全面啊;什么题目丢了一分二分的,该怎么弥补等等?
严。从严要求,在高三里面的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提出更严的要求。校规班规的要求再严,那只是表面的东西,关键在于自己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是否“严”。
纪律方面,老师不在的时候自己能不能管住自己?能不能一如既往的集中全部的精力在学习上?有没有肆意的浪费过时间?这些问题,至少还给人一种表面的认识,比如同学、老师给你的评价肯定会包含的。
更隐蔽的短期不容易评价的是内心对自己学习情况的“严”。同样一节自习,内心要求严的同学会很认真的进行学习并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他会为自己充分利用的每一秒时间感到高兴,他能用愈来愈佳的状态冲刺高三。( https://)反之,内心松懈了,一个本来读三遍就能记住的知识点读了十遍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何谈效率呢?而这种松懈,自己可能察觉,外人却几乎观察不出来,尤为可怕!
看来,从严要求自己的高三学习、生活,绝对不是挂在嘴角说说而已。除了自己的内心要求要高之外,还要坚持!要求严了,就会感到苦,那就在苦中求成!在坚持中求成!高三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严要求更不能只热乎一天两天。当从严要求能够贯穿你的高三,你的收获会告诉你一切!
静。要创造一种安静的环境,要学会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做到静心远行!
安静的环境才利于集中思维的力量,才利于我们的大脑深入的发掘自己的潜质。安静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创造,我们不是说什么时候都要静,把静变得死气沉沉。课下该放松的时候还是要放松,但自习和学习的时候,就要静,通过安静的环境排除某些干扰。
更重要的是心境要静。心静了,才能在静中独立思考,在静中反复咀嚼,在静中慢慢升华!据观察,那些在高三成绩得到极大提升的同学,往往都是受高三气氛的影响后,能静下心来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心静了,很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再过多的考虑,能坐得住板凳,吃得起苦,日积月累之后自然见长!
在高一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风吹树叶而遐想联翩,但在高三,更需要有自习时值班老师走到身边都浑然不觉的状态——静。
法。这里泛指应对高三各种情况的方法,包括学习方法、特殊情况应对等等。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三对方法的要求应该更高,事半功倍是我们的追求。有一些同学在高一高二成绩还可以,进入高三却徘徊不前的原因,往往是方法太死,不知变通。高三的时间分秒必争,老一套的方法可能已经不适合,抱着不放只能费时耗力不讨好。这时最需要的,不是起早贪黑,而是自己思考加上咨询老师,看看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到各科需要做何调整才能跟得上高三的节奏。
高三的特殊情况很多,略举几例。如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烦躁感,对学习出现负面影响的时候,不妨把可能烦躁的因素写下来,看看能不能经得起推敲,很可能一分析,轻若鸿毛,烦恼自消了;如天气骤冷感冒袭来,影响到战斗力的时候,能不能提前养成预防意识,或及时的准备一些必须药品;如因为和老师谈话耽误的作业如何弥补,可以抽时间或和老师说明白原因,及时补上,防止出现老师误解批评影响情绪的情况;再如女生的例假、高原现象……凡此种种,要想高三能学的从容、过的充实,贵在及时、正确的预防和应对。
高三是一个需要心智和能力结合,勤奋与反思辅助的相互提高,相互砺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可能还有很多,期望这四法宝,能在高三路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能让那些在高考路上感到吃力、迷茫的同学,多一些自信,多一份拼搏的勇气!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高三复习三境界 ] [高三复习你最好备好三个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