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溺爱是孩子的灾难
父母的溺爱是孩子的灾难
文/艾小羊
路遇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一次事故,过后就忘记了,而对于那个孩子来说,却可能是一生的灾难,现在她在娇惯中尝到蜜,生活终将以加倍的苦来归还于她。
女童不过三岁,穿一件浅粉红色的公主裙,被父亲高高地扛在肩上。
海洋公园的白鲸馆里,驯兽师正在指引白鲸表演跳舞。人流如花瓣一般,在水池周围围了一圈又一圈。没有站进内层的,就把孩子扛在肩上,远远地站在外面,只要孩子能看到就行了。
男人来得较晚,从我的身边奋力挤过,像一个奋勇向前的饺子。那样人声鼎沸的时刻,人们表达不满的方式,唯有眼神,不过,看到他肩上的孩子,眼神里已多了一层温柔。
女童手里拿了一支泡泡枪。泡泡枪几乎是来海洋馆游玩的孩子们的标配,女孩是粉红色的人鱼公主,男孩是蓝色的小海豚。只是,大多数孩子都只是将它拿在手里,或者在露天的地方玩。女童却不断地按着泡泡枪的发射机关,泡泡一片一片地涌出来,涌到了她前排游客的头上,飘到了她左边游客的脸上。
一支新泡泡枪,不舍得藏着掖着,每个孩子都是如此吧。那些没有在这里玩泡泡枪的孩子,是被父母告知,这样的地方不宜玩泡泡枪,因为泡泡是碱性液体,那些皮肤与头发中彩的人,会感觉不舒服。或者如果他们的孩子太过顽劣,至少可以编一个童话故事,告诉他们,白鲸不喜欢泡泡,看到它就不会再跳舞了。孩子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生物,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方法不对或根本不想办法的父母。
那位父亲与旁边站立着的母亲,却似乎完全没有发现女儿制造出来的泡泡已经给旁人带来了不快。泡泡继续大量涌出来,方圆十平方米内的游客都不得不边看白鲸,边扇动右手,赶走这些不速之客。
向这一家三口行注目礼的人越来越多,女童显得非常得意。当孩子无法从父母处获得正确的信息,便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果然,她压低了泡泡枪的枪口,向距离她最近的一位女士的脸开火了。女士惊叫,忽然被一串泡泡封住了口鼻的感觉,我猜并不比被高压水枪爆头舒服太多。
同行的人掏出纸巾为她擦脸,“人这么多,要玩出去玩嘛。”女士小声说,显然,这是一个好脾气的人。周围的气氛有些压抑,大家都在期待那对年轻的父母能够就此事说点什么,即使不道歉,至少应该阻止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令人吃惊的是,那对父母什么也没说,甚至依然盯着跳舞的白鲸,连目光都没有转换一次。
泡泡继续在白鲸馆上空飘移。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与女童以及她的父母保持距离。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刚进来,并不明白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兴冲冲地挤进了刚让出来的空当。
“啊!”很快,她便有了与之前那位女士同样的遭遇,甚至更惨。女童用泡泡枪直接对准了她的眼睛,她不断地揉着眼睛,眼线与睫毛膏迅速化开。
“谁家孩子,有娘生没娘教吗?”女孩一天的好心情大约都被毁了,她怒气冲冲地质问,试图盯着肇事者,可因为太不舒服,她不得不很快地又开始揉眼睛。女童的父母一言不发地挤出了人群,像三只吐着泡沫的横行的螃蟹,去祸害旁边海豚馆的游客去了。
他们经过我的身边时,女孩原本平庸却并不算丑陋的脸,在我的眼里竟然十分狰狞,如同日系恐怖片中的怨毒的小鬼。
路遇一个没有教养的孩子,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一次事故,过后就忘记了,而对于那个孩子来说,却可能是一生的灾难,现在她在娇惯中尝到蜜,生活终将以加倍的苦来归还于她。为人父母,最大的误会常常是自己子女的一切行为都是可爱的。在他们眼里,的确如此。
然而,如果男人当了爹,女人当了妈,却依然不知道人类社会是一个紧密的整体,其中成员只有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生存,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帮助,做他们的孩子,真是前世修得不好。而最令人心痛的是,所有的孩子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女孩子可以养得像豌豆公主一样娇,在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只有这样,她们长大之后,才不会过于含辛茹苦地追求一份感情,过分失去自我地对待一个男人。然而,娇气与没教养是两回事。如果一个女孩,无法明确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特别令人讨厌的,更不知道巧妙地掩饰她那不受人欢迎的一面,而是真的自认为是公主,她最终,不会变成公主,只能是公主的脾气,丫鬟的命。
2、溺爱孩子的可怕后果,早点觉悟吧!
溺爱孩子的可怕后果,早点觉悟吧!
作为父母,宠溺孩子的心理当然可以理解,自已的孩子谁又能真的狠下心来打骂批评,有时候道理也懂,可人是感性的,涉及到自已的孩子,毕竟是亲骨肉怎能做到不宠不溺?
不过人也得有理性的一面,为了孩子的将来,作父母的有时还真的必须恨下心来理性一点,适当地宠爱孩子是应该,但不能过度,要把握其中的分寸,毫无原则的过度宠溺,对孩子有百害无一利,对此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不成器了才后悔莫及。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会有些什么后果?
一、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不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又自利。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就应该自私一点,这样才不会吃亏,实在是大错特错,自私也许能谋一时之利,但自私之人的事业必定迟早会失败,感情生活也一样,所以孩子可以学习不够好,或者不够聪明,但绝对不能过于自私自利,否则将来后果难以设想。
二、孩子性格骄横乖张
孩子被宠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骄横,由于父母一切让步,也满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无理要求,其骨子里就养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听他的,敢于骑在父母头上说话做事,不懂得让步,不懂得宽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骄横目中无人,行为乖张专横。
三、孩子做事懒散无纪律
在父母的眼里,他就是老大,谁也管不了他,而且吃喝拉撒行食住行都有父母代办,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变得懒散,偶尔做一点事也是丢三拉四,更没有纪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四、孩子不懂礼节目无长辈
由于父母的过度宠溺,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不礼貌行为也没有阻止,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礼貌,目无长辈,口无遮拦,更没有基本的做人礼节,因为他压根儿不知道礼节礼貌为何物。
五、孩子懦弱不能经受困难
长期生活在父母的呵护宠溺下,从小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因为一切有父母代为解决,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手足无措,性格变得懦弱,根本无法行大器,成不了大事业,经受不了任何一点小小的困难,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旦开温室就必然被暴风雨摧毁。
六、孩子人际关系障碍
由于自私自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行事专横无纪律,目中无人,自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与他人的交流也变得障碍,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和互利的交流,而被过度宠溺的孩子总以为自已是皇帝老大,不肯委屈自已,不肯为人着想,总站在不平等的角度来行事,自然没人愿意和他交往,其人际关系必然一塌糊涂,必然成了孤家寡人,学习就业以及爱情婚姻可能都变得困难。
七、孩子健康状况不良
孩子被宠溺过度一个最直接的后果也许就是对孩子身体的损害,要么过于挑食,营养不良,要么就是任性暴饮暴食,过于肥胖,两者都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懒惰,更不会去锻炼身体,于是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从小就落下病根子,对今后一辈子的身体状况都会有影响。
3、家庭教育:溺爱是在扼杀孩子的未来
家庭教育:溺爱是在扼杀孩子的未来
溺爱是扼杀孩子的未来。
溺爱是给孩子明天生活设置障碍。
请看中国家长和外国家长教育孩子的不同: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原本是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做母亲的赶紧上去又吹又拍又按摩,而且泪水盈眶。(励志名言 )如果是外国家长会告诉孩子,没有事的自己慢慢站起来,以后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自己解决,不要总依靠别人。
不少单亲妈妈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一切,其结果导致孩子缺乏爱心,丧失自信,形成依赖、懒散和懦弱的不良个性。
溺爱孩子危害:
孩子容易变的无情。一味的索取,没有付出,人人为我,我为我我。
孩子容易变的无能。父母帮他做了原本他该做的事情.过度的照顾使孩子品德、智力和身体发育停滞不前。家长可以给予孩子生命,却无法担负孩子的一生,孩子迟早要独自面对他自己的事情。
失去了自强的精神。缺乏自立的能力,承受不了任何风雨,,心理的抗挫能力极差,甚至精神疾患。主要表现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行为怪异;不能控制食欲;在活动中不守秩序,别人不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玩就大吵大闹;不考虑别人;不能与别人分享成果,沟通能力差。
不能适应社会。家庭可能会包容骄横的孩子,社会却不会容忍成年‘皇帝’游走。由于过分娇宠,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骄傲、易发脾气、不遵守规则、没有公德、没有真才实学的品行和状况。溺爱的结果造成,孩子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孩子学习能力很差,一再要求家长提供帮助,最后必然对家长非常不满。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走上社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肯定失败。
单亲妈妈由于经济负担沉重,天天忙于工作,感到自己对孩子没有给予足够时间的关心与照顾。为了弥补损失,她们就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很多东西,让孩子生活舒适,尽情享受,从而影响他们的自然成长。更有单亲妈妈通过溺爱孩子来弥补自己在感情上的缺憾。如果在婚姻上不幸,就更想通过溺爱孩子来弥补。对于她们来说,溺爱孩子是一种需要。这种溺爱的后果只能培养出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庸才。
4、溺爱孩子将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
溺爱孩子将会成为你一生的负担
孩子对父母的妨碍产生逆反心理后,不利于他自身的独立成长。逆反心理让他迷失了方向,孩子不仅对父母没有感激之情,反而会对父母充满埋怨。最终,孩子会因为无法自立而一直依赖父母。
野生动物出生一段时间后便能学会独立生活。但是,如果把家养的动物重新放回大自然,它便无法生存,最终还是回到家中,赶都赶不走,因为它没有生存的本领。
人亦如此,如果一味地呵护、溺爱孩子,孩子将会成为父母一生的负担。所以,孩子小时候,很听话或缺少主体意识,不一定是好事。作为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一点。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父母应该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并要与之对话,将对话作为说服的手段,而不是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不喜欢学习?”
“对啊!”
“爸爸妈妈那个时候也讨厌学习啊!”
“真的吗?”
“当然了!”
其实,大人都理解,所有的应试学习都是索然无味的。父母应该回想自己小时候,理解孩子并和他沟通。
“那想上大学吗?”
“不想。”
“那你想做什么呢?”
孩子如果有自己的梦想,就应该创造环境,帮他实现理想。如果想上大学,那就跟他聊聊应该怎么做才能进入大学。
“是想进名牌大学,还是一般的大学啊?”
“当然想去名牌大学啊。”
“必须认真读书才能上好大学,否则,就只能放弃这个想法哦。”
不能一味地跟孩子强调必须学习,必须上好大学,而应该告诉孩子实现理想的方法,温和地和他沟通。
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自以为是地强调自己的想法,孩子便会拼命反驳,力图挣脱。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主行事尤为重要,父母只需要默默地守护,必要时提出意见就可以了。
孩子长大后,以爱为借口而不给孩子自由,这只能是执迷不悟。小的时候不精心照料,长大后却给予不必要的“关心”,孩子会产生压迫心理,并开始反抗。
所以,在孩子的中学时代,父母应该尽量地让孩子亲自体验,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不管是什么事情,反复三四次之后仍有问题时再给予一定的关注。让孩子在经历失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教训,学会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
爱,按照不同的阶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孩子小时候,无微不至的照料,是无私的爱;第二种,孩子青春期,努力克制强加干涉的心理,默默地守护是爱;第三种,孩子成年后,父母克制自己的内心,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是冷静的爱。
妈妈们都有无私的爱,但却缺少默默守护的爱和冷静的爱。因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常常遭遇挫折。即使孩子已经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岁了,父母仍然要为他们操心,甚至还要操心孙子、孙女的事情。这不是别人的错,都是咎由自取。
现在的父母将孩子进入名牌大学作为最高目标,只让孩子读书学习。事实上,进入名牌大学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连孩子都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父母也无法为子女的人生买单。
该独立的时候应让其独立,就必须从小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自理能力,二十岁之后,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孩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父母就不再干涉子女的人生。
古人说“做长工的儿子会尽孝,父母倾家荡产供他读书成才后反而不孝”.过去,抚养孩子非常艰难,但十五六岁、二十岁后,便能够成为精壮的劳动力,不管是做苦工还是干别的,都会赚钱赡养父母。所以,在过去,孩子越多,父母觉得越可靠。尽管抚养时很困难,但长大后便会成为一笔财富。
如今刚好相反,尽管子女都已经长大,但仍需父母操心,父母一辈子背负着照顾子女的重担。现在若和五六十岁的妈妈或者奶奶聊天,都是在为子女操心。本来年纪大了之后,担心的事情应该更少,如今反而变多了。
“读完本科、硕士后,又要出国学习去,一直供他上学也很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结婚成家。”
孩子是仍在读书的大龄未婚青年,父母既有经济上的负担,又要担心孩子的婚姻问题。二十岁后,便是成年人,“成年”的意义就在于独立。子女有自己的人生,不管怎样父母都不该干涉。是结婚,还是独身,或者出家;是创业还是就业,或是留学,子女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即使是父母,也不可以干涉。父母不该总为子女操心,应该消除满足孩子一切愿望的想法。
当孩子会问妈妈,我该做什么的时候,“孩子,这是你的人生啊,我怎么会知道答案呢?妈妈自己都还在彷徨,怎么能去干涉你的人生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你知道,妈妈是无法回答的。”妈妈应该这样回答,果断地让孩子意识到学会独立刻不容缓。
“儿子都四十岁了还没有结婚。”
很多父母都在为子女的婚姻操心。这个问题也是因为父母干涉孩子恋爱造成的。孩子在青春期,通过与异性交往,经历分手,体会心痛,才懂得如何去爱。但是,那时候父母一味地强调学习,并阻止子女与异性交往,这样孩子便不知如何与人相处。等孩子年龄大了之后,又催着子女赶紧恋爱。
妈妈们都有无私的爱,但却缺少默默守护的爱和冷静的爱。
因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常常遭遇挫折。
孩子不知如何恋爱,替子女找对象最终就成了父母的责任。如果在孩子初高中时期,允许他尝试与异性交往,成年后便知道如何挑选合适的结婚对象,父母同意便可,不需要再操心。反之,子女婚姻的重担将会落到父母肩上。
从孩子的角度看,父母影响他独立的时候便会产生“让父母一辈子对自己负责”的想法,所以不管父母怎么为他付出,子女都会抱怨。这对父母和子女来说都是不幸的。
父母原本是为儿女着想,结果却适得其反。尽管会觉得委屈,但必须知道这都是咎由自取。
让儿子赶紧结婚成家的方法很简单:让他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妈妈总是从吃饭到洗衣把一切都打理好,除了生理需求之外,儿子根本感受不到结婚的必要性。所以,必须让儿子独自生活。离开家后,就不要再操心他洗衣吃饭的问题,挨饿也好,邋遢也罢,一切都听之任之。
这样,他就会感觉到结婚的必要,对配偶的要求也会从幻想落到现实中。妈妈把儿子的生活料理得很安逸,儿子便看不上普通的女孩。这样的孩子被称作“袋鼠族”,这都是由于妈妈们对孩子过度溺爱造成的。就算是女儿也一样,过了二十岁也一定要让她独立生活,最好是断绝经济上的支持。即使给零花钱也最好以借的方式,因为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经济独立的重要性。(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