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一)
读了《人本教练模式》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九点领导力:激情、承诺、负责任、欣赏、付出、信任、共赢、感召、可能性。这九点看似简单,但内涵很深。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当一个人相信他的理想后,就会有激情,然后承诺于自己的理想,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欣赏身边的一切,不断付出,信任周围的人,有共赢的心态,从而更有激情,感召更多的人参与游戏,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这九点属于信念和心态方面的内容,教练认为个人的信念和心态非常重要,因为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命运,行之所达必定是心之所向,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了,才能行之有效,行中有乐。九点领导力模型是让人们从各种自我设置的局限中脱颖而出,增强调适性领导力,创造可能性,身心自如地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激情是九点领导力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一点。激情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透过空气而感觉到,可以通过言行而触摸到。激情的原因是真我价值,激情的出发点是自由选择,激情的外在表现是活出自我。感召力是团队实现共赢的牵引力,是团队向一个方向前进的聚光灯,领导者就是发动机,执掌灯光的人。感召力不仅利于团队建设还利于销售。感召的做法是挖掘对方的理想,而自己的产品是帮助对方实现理想的有效工具。你要做的是找出你的产品和他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二)
《人本教练模式》是企业实施教练技术的重要理念工具。
《人本教练模式》一书主要讲了一切要以人为本,并激发你的潜能及领导力。此书教给我不是教练别人,是教练自己。由人本概念出发,讲解了九点领导力的因道素,之后进入教练技巧,教练能力,最后讲诉九种领导技巧。先是开宗明义,之后从道和术两方面阐述,最后到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这个步骤也有些类似我们学习的教练课程。ct1是道的开启,ct2是术的方法令到自己做到,ta是应用。而应用中,这本书是最大的指南针和催化剂。目前针对的学习主要是在九点领导力。针对激情,承诺,负责任,欣赏,付出,信任,共赢,感召,可能性九个领导力,从因道素的阐述,结合中国古典文明的泱泱智慧,给我强的震撼和感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读书是日益的过程,充满了力量,能量,一切正面的光芒的自己。读后感觉对我帮助很大,更深层次的思考人性认识自己。本书把人的精神分成内在的道(即内在的素质:如负责任、共赢心胸、欣赏人才)和外在的术(设定目标、沟通方法、激励与挑战)让我们思路更清晰。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三)
此书教给我不是教练别人,是教练自己。读那本书我都好和自己对照,那点是自己做到的,那点是自己没做到的。那点是自己需要追求的。我们已知过去,从来没有办法去已知未来,我们有自己的经验,有别人的说教,有自己的脑子去过滤,用自己的嘴巴去演绎,都是真的吗?未必。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看不到的不一定就是假的。人生才有那么多名词:智者、高人、境界、仁者、圣人、等等。从他们的经验里给了我们一点点地启发和预知。人都知自己来自哪里,又去向哪里。()只是在来去的过程里,没有同样的模板去复制自己人生的格局。探究和探讨是勤者的双翼,是愚者的误区。我们有怎能把一群乞讨者一夜之间让他成为富翁呢?
读完这本书,感觉到它是一部有价值且有一套独特技巧的书。书中先从“人”讲起,人是根本,是本源。当我们人了解人之后,也就是非常人啦。单纯的一个“人”就包含了无穷的东西故事。世间之事,皆因人起,事物变迁,也因人异。道不尽人之精华,渗透了世间人之奥秘和人之本性。借于人,而总结了一套套管理人的方法和模式,从而引发了许多许多通过人的本性来得到许多东西,此书的章章节节又使我们回到了我们的经历,历历在目,什么九点领导力。教练四部曲(理清目标反应真相心态迁善行动计划)和教练能力(聆听发问区分回应)及领导技巧。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太有用了,让我们熟悉自己了解自己并了解他人和熟悉他人。真乃是《老子》语的反版“是故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阿米巴模式读后感
阿米巴模式读后感(一)
学习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一书后,我了解到,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以神话般的传奇,在40年中创建了京瓷公司和第二电电两家世界500强企业,阿米巴式管理解决了很多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
阿米巴经营的精髓就是“销售额最大化、经费最小化”,这一原则是单位时间核算制的基础,经营的根本就是在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时,必须防止浪费、削减开支。该观点与中国兵器北化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推行的“三化”工作具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全员参与,关注细节,开源节流的方式实现企业经营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阿米巴经营的核心方法是把企业划分为一个个独立核算、自我经营的成本、利润核算单元,运用单位时间核算的管理会计模式,便于贯彻公司的经营目标,指明发展方向,使各“阿米巴”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调节经营管理策略,培养员工的经营竞争意识,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提高营业收入,减少支出和浪费,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创造较高的收益。作为公司员工,我从这一经营方式中领悟到的是,作为个体的员工是企业这个集体的小“阿米巴”,员工个人创造的价值与企业的最大化收益密切相关,这需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技术水平与素养,进而提升个体这个小阿米巴的价值创造能力。
阿米巴经营的核算思路类似家庭收支,让员工更容易理解,采用的收付方式是用总收入扣除花销得出利润,再除以总的劳动时间,作为衡量核算的指标,让员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每小时创造的附加价值,从而反映经营状况,准确评判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企业以直观的方式将经营盈亏呈现给员工,使员工更方便、更善于衡量出自己工作的效率及优缺点,了解自己的工作付出是否真正实现了对应的价值,发现问题点,持续改善。工作中有人创造出高额的收益,有人碌碌无为,有的人消耗了时间、物质,却让企业蒙亏。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可以看得见的收益,作为员工通过直观评估,自我定位,优者可以更优,有差距者可以及时改善,每一位员工的提升都有益于企业的发展。面对2012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我们必须不懈努力,树立危机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先行的观念,携手共进,共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前景。
《阿米巴经营》一书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树立主人翁意识,不满于现状,寻求更有效、更切实的,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工作方法,以及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为公司贡献力量的精神境界和行动力。
阿米巴模式读后感(二)
管理层了解到哲学是《阿米巴经营》这本书的的基础,因此决定从贯彻经营哲学开始,试图让员工们先从认识上提升,达到“哲学共有”。一时间,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的相关书籍、资料人手一份。
每天下班前后的一个小时,安排成“经营哲学讲座”学习分享时间。
每天晨会,成了经营哲学的“考试”时间,对前一天大家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稻盛哲学的根基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确非常符合中国员工的口味。
起初,员工的积极性很高,每次学习过后,还会做交流与分享,进行热烈的讨论,有人甚至把书中的重点理论倒背如流。半年过去了,每天的学习活动还在继续进行着,可是公司的效益并没有上来,公司仍然在困境中挣扎,这与稻盛哲学里面讲的“员工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似乎不是一码事,每天的学习转变成沉重负担。员工开始抱怨不断:“饭都吃不上了,天天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公司领导困惑不已,明明大家每天都说已经理解了“敬天爱人”、“利他之心”,每天都在分享自己所做的努力,为什么企业状况还是如此窘迫呢?
这个案例向我们呈现了阿米巴经营的误区之一——饿着肚子谈哲学共有。饿着肚子,即企业无法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如工资水平比同行业低,员工觉得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经营者的吝啬,可能是企业确实效益不佳,但结果只有一个:员工不满。毕竟员工为企业工作不是义务劳动,理所应当获取应得的薪酬。哲学,是抽象的理念,属于精神层面。哲学共有,是将抽象的理念让人们理解、认同,进而运用到工作中去,让思想真正影响行为。饿着肚子谈哲学共有,就是在员工物质生活得不到改善的情况下,一味地从精神上灌输哲学理论。
一、哲学贯彻以物质提升为基础才持久那么,物质和精神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当我们把物质看做金钱、生活资料时,物质与精神是相辅相成的。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铺垫,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没有人可以把这两种生活分离开来。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也不可能只拥有完全的精神生活或是单纯的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的支持,物质生活就是枯燥的;没有物质的支持,精神生活也没有存在基础。
所以,好的企业中,精神与物质是双丰富的。
现在,我们就能找出案例中的主要矛盾了,员工迫切想要提高物质水平,而a公司的“哲学共有”过程无法让员工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
无法指导企业实践的经营理论是没有用的理论,同样,不能够落地的经营理念也是没有用的经营理念。只谈理论不去实践,再有用的哲学思想也只能成为挂在墙上的装饰品,无法为企业成长提供应有的推动力。
只有理念在经营活动中得到运用并且真正产生业绩成果了,员工才会逐步相信“原来哲学真这么管用,老总的话没错”。这样一来,在哲学学习和实践运用中产生正向作用的循环提升,相互促进。而纯粹学习哲学很容易会走入误区,开始员工觉得新鲜,时间一久大家就疲倦了,也不相信了。
a公司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空谈理论,每天只组织学习哲学、分享哲学甚至要求员工背诵,违背了“精神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哲学原理。公司本来就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其员工学习m“稻盛哲学”半年之后业绩仍无任何起色,员工感受不到学习哲学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员工连正常生活都无法维持时,自然没有耐性再听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哲学理论。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严重失衡,“哲学共有”的成功几率必然不高。
二、空洞的理念对企业经营毫无价值稻盛和夫创办的企业在日本不是最大、最赚钱的,员工的工资水平在日本也并不是最高的,但他们的员工仍然为企业全心全意的服务。其实物质上的满足并非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让员工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正是因为始终怀着“利他之心”去努力工作,才使自己获得生活的富足。而生活富足会更坚定员工对企业经营理念的信任,深信不疑“这样做人、这样工作”是对的,并继续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循环往复,形成良性发展。这也就是稻盛和夫一直所追求的“让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的幸福”。
哲学不是“谈”出来的。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企业想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领导们聚在一起一商量,弄出一个理念,比如“自由、平等、博爱”,但是理念提出之后企业情况一切照旧:员工并不自由,层级观念依然很鲜明,同事之间勾心斗角。这个时候的“自由、平等、博爱”仅仅成了一句口号,毫无实际意义。只有当企业采取具体措施改善这种状况,让员工真正感受到“自由、平等、博爱”的企业氛围,员工才会变被动为主动,由被动地执行任务,到主动地思考企业文化的意义并探究完善的方法。同理,当员工通过贯彻经营哲学后看到成果,看到企业的改变,看到高层的改变,看到自己也能够从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收获之后,才会自愿把这些理念植入自己的价值观,并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行动中。
综上所述,只有在满足员工物质生活的前提下,才有基础谈哲学共有;只有将经营哲学真正贯彻到生产生活中,让员工看到它的正向作用,才能让员工信服;只有将哲学的空谈变为实际举措,才能使员工从被动到主动。物质和精神要双丰富,空谈哲学必定不能长久!
阿米巴模式读后感(三)
阿米巴是每天有听马丁在读。然后也听马丁解释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特点,自己也有大略的看一遍。
马丁觉得,我们曦蕾国际将来有一天也可以运用阿米巴的模式,但是目前,可能还不行。我对阿米巴模式的了解是这样的
1.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核算,包括支出和收入,都是独立计算的。
2.并且每个部门都可以独立完成部门的业务,和独立寻找业务,来赚钱。
3.每个部门可以实施企业的理想和方针,和企业共同发展。()
就像马丁说的,目前我们的公司只靠销售部在赚钱,那其他部门可不可以赚钱呢?我想一想,是可以,无论是技术部,还是培训部,将来有一天都是可以出来赚钱的,技术部,可以为我们公司创造利益的同时,也一样可以为其他公司创造。培训部为我们公司进行培训的同时,其实也可以招纳其他的公司和我们公司的员工一起培训,但是这些是需要整个架构模式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子。
不过这本书里面,稻盛先生对这些年轻的员工说过一翻话,我是受益匪浅的,他是这么说的:“你们如果有勇气离开公司,那为什么没有勇气相信我呢?我用我的生命作赌注,为了大家我会去维护好这个公司。如果我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杂念经营公司,你们可以砍死我”非常佩服稻盛先生的承诺,最终稻盛先生也没有令这些青年失望,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老大问过的一句话:你打算跟着我多久?”然后我就说:“我打算跟一辈子。”其实当时说这句话,我是真心发自内心,我觉得,我是那种,其实我有勇气离开公司,但是我更加有勇气相信老大!
所以,老大,你要加油,一定要将自己的事业做到发光发亮,完成你的3年,5年的目标,相信你可以的!
3、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
请关闭你的等死模式
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我问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
她说她去年每天大概用4个小时,学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烦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
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烦死了。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这位女生花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小时。而去年她差3分就过的考研,每天用4小时,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算每天20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h×3×30)+(20h×7)=500h
等待成本:5h×6×30=900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在一个聚会时谈到了等死模式。听完我这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走出去,十分钟后满脸喜色地回来告诉我们,yeah!成了!
什么成了?原来这几天,她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打了,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公司刚创业,对自己印象减分;如果不打,这个单子肯定就没有下文了。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她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和家人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她听完故事,迅速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等待成本:身心俱疲;拿不到单;影响自己其他业务。
穿越成本:身心愉快;还有成功的可能;实在不成功,集中精力应付新的单子。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她走到洗手间,心跳加速,打通电话,惊喜地听到对方爽快地答应自己,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找别人了呢。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进入穿越模式!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所以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全面检查自己是否在哪个方面进入了“等死模式”,如果有,那就赶快进入穿越模式吧,加油!
4、卡特教练读后感
卡特教练读后感(一)
今天我看了电影《卡特教练》,感触很多。
这是一个教练通过篮球改变一群高中生的命运的故事。是一部经典的团队励志的故事。
卡特教练从最基本的概念、技巧开始,告诉孩子们什么才是正确的篮球运动。事实上,在学习中,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想建成一座高楼,打好地基是最重要的。
在训练中,他经常告诉学生篮球是个团队的游戏,因此他特别注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要求学生先从一些小事做起,例如:装西装,打领带。当他惩罚一名队员时,其他队员站出来说:“我们大家是一个团队,一个人拼命,大家就都需要拼命。”因此,也都陪着一同受罚,从而取得了后来17场连胜的奇迹,还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以及媒体的关注。当他们遇到以前最厉害的对手后,以2分之差输给了对方。卡特教练对他们说:“其实你们已经是冠军了,因为你们从未放弃。”我们最大的对手其实是我们自己,战胜了我们自己就已经赢了。
最喜欢影片中一句对话“你内心恐惧什么?”“是害怕你不够好吗?”是啊,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其实,只要你敢,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啊。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大的。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感悟颇多,冠军也许会输,但永不低头!团队精神的确很重要啊!
卡特教练读后感(二)
今天在沈校长的带领下,我有幸观看了电影《卡特教练》,感触很多。
这是一个教练通过篮球改变一群高中生的命运的故事。当学校及社会各界对这群孩子都不报任何希望的时候,卡特毅然选择了做这群孩子的教练,虽然他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麻烦,但有一点是始终坚持的,就是坚持协定,哪怕因此失去了最好的队员。篮球输赢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超越自己。以下是我从中学习到的道理。
卡特教练从最基本的概念、技巧开始,告诉孩子们什么才是正确的篮球运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尤其是英语学科,要从音标,单词和语法等多方面把学生的基础打牢,才能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在训练中,他经常告诉学生篮球是个团队的游戏,因此他特别注重培养团队的凝聚力。要求学生先从一些小事做起,()例如:装西装,打领带。从后来孩子们发生的变化中,可以看出他成功了,当他惩罚一名队员时,其他队员站出来说:“我们大家是一个团队,一个人拼命,大家就都需要拼命。”因此,也都陪着一同受罚,从而取得了后来17场连胜的奇迹,还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以及媒体的关注。
成长比成功更加重要。正当里士满高中创下惊人的成绩时,他决定暂时关闭体育馆,要求孩子们的学分必须达到标准。他说:“我们实际是输给了我们自己,但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所以一直要等到每个人都合格,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同时,他详细地给学生分析教育的现状及他们将来的出路。鼓励孩子学习并保证会尽全力让学生们上大学,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时刻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并且经常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们的自信。
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及艰巨性,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职业。
卡特教练读后感(三)
一支烂得不能再烂的蓝球队,怎么才能越变越好呢?看完《卡特教练》之后,我知道了答案。
一支很差的篮球队——里士满油井队,在上一年是4胜22负,所以学校的老师为他们找了一个在篮球界中很有威望的人肯尼。雷。卡特,来当他们的教练。因为这些学生太乱,所以老师给出的工资很高,卡特也是因为这才愿意当他们的教练。那里的队员一直说脏话,而且十分冲动。刚到这里时,一个狂妄的男孩克鲁兹出言不逊,卡特把他赶出了体育馆,紧接着两个得分最高的队员,也相继离开了体育馆。队员们十分沮丧,卡特安慰了他们。卡特还让他们都签了一份合同,不过引起了家长的不满。他的儿子也从圣弗朗西斯退学,转到了里士满,他的儿子,要求比其他人训练的更苦,卡特却把儿子的要求又提高了。卡特没有偏向自己的儿子,开始训练他们,卡特还用人的名字来代替许多战术,让课上的更生动、有趣。
卡特的球队越来越棒,儿子也融入了队伍,克鲁兹也来了,但卡特让他在星期五之前做完2500个俯卧撑,1000次自杀,他尽力了,但没做完,在队友们的帮助下克鲁兹重新回来了,卡特让家长们写的学习报告,家长们没有写。卡特想让他们的学习变好,上大学。朱尼尔也来了。油井队又赢了,他们悄悄跑出去玩,被卡特抓住了,但他们的理由让卡特无言以对。卡特为了让他们上大学,锁住了体育馆,让他们去图书室学习,遭到强烈的不满,他说只要打开门他就辞职,然后,门打开了,但他们在体育馆学习,让卡特感动不已……他们的成绩提上去了……他们参加了州级比赛,虽然没有赢,但是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有时候输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是努力和奋斗,学业和专业并不矛盾,应该是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