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十二猴子》观后感700字
多年后的世界,人类经历病毒的浩劫,劫后余生的人类科学家试图使用时光机力挽狂澜,主人公被送往过去,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主人公却疯了,最后,真相出乎意料,放病毒的竟然是……主人公竟成为了恶梦中的死者。一切都成了一个圆圈,但事情似乎又有了新的转机……
有些凌乱的剧情,灰暗的未来,不可更改的宿命,这便是《十二猴子》这部影片,有些文不对题,整部影片虽然有关于一个“十二猴子”里团的描写,但却是清描淡写,只能称之为点缀而已。
剧情开始于未来世界的牢房,一个犯人正做着曾无数次做过的梦,他梦见他在机场,正准备和父母去加州旅行,这时,机场中出现了惊人的一幕:一个男子拔枪正准备向另外一个人开枪,而正在他要扣动扳机的时候,警察打死了他……正在这时,他被叫醒了,未来的科学家把他叫去,要他去做时空侦探,查出并阻止过去放出指名病毒的元凶,这样便可以赦免他的罪行作文,他接收了……
以后遇见的,则是恶梦,口中声称要阻止元凶的他被关进了精神病院,被拯救回未来的他又被送去了一站,然后又被送进了病毒出现的前一段时间,到此,主人公被整疯了,无法区分现实与未来,完全忘了他的使命,只想活在当下,当他与恋人准备去过新生活时,他在机场看到了元凶,突然记起使命,他拔枪准备杀元凶,但被警察打死,病毒最终无法被制止,儿时的恶梦出现在了自己的身上……
仔细一想,“十二猴子”却是一个非常适合的名字,“十二”是一个轮回,暗合了整个影片的剧情,细看该片,不难发现有许多命运的“圆”,一切都是注定,看似自由的主人公成了历史中的人物,本片其实就是一个大圆套小圆的过程,而在这命运之圆上,似乎有一只猴子,嘻嘻哈哈地嘲笑着人们,嘲笑人类的渺小,这也许就是本片的主题吧!
时钟之上,是否真的有一只可笑的猴子嘲笑着更加可笑的人类呢?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沈明亮 | 作者年龄 | 12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常为小事动感情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剪纸 | 平均成绩 | 114分 |
指导老师 | 云社区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2、为奴十二年观后感1200字 为奴十二年观后感
不扯任何与奥斯卡相关的东西,直面电影本身,《为奴十二年》有足够的理由让你发自内心的对它竖起大拇指。多多少少的会有人在观影过程中会感到必须程度的压抑,甚至会有一种可能从未经历过,但却又为之感到难受甚至恶心的感觉。这些感觉不会让你产生厌恶情绪,反而会让你更加富有深度的对其肃然起敬。
史蒂夫·麦奎因用近乎真实的手法再现了一个残酷时代下的悲情个体,并用一系列近似冷漠的“旁观式长镜头”来制造一种冷酷氛围,以致于让观影者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分明的感受到一种压抑、难受甚至恶心。固定的机位,漫长的镜头,残酷的鞭打,毫不回避的表现伤痕,这是《为奴十二年》震撼人心的镜头之一。与之类似的镜头还出此刻所罗门被吊在树干上,双脚需要不断的点踩才能保障不被吊死的桥段。闷热的天气,无情的绳索,克制又不回避的长镜头,让发生在十九世纪美国南方的残酷一展无遗。尽管文化的差异和历史的不同,让我们很难真正的产生某种共鸣,但电影所营造的压迫式氛围还是能让我们感受得到失去自由的痛苦是多么令人难受。
《为奴十二年》没打算靠恶心别人来成全自己,而是透过直逼内心的拷问来引出对自由,对尊严,对生活的思考。没有刻意的夸张,没有顾虑的回避,基于真实的去表现,是这部电影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之一。
而这样一部在故事情节上并不那么跌宕起伏甚至自始至终平淡无奇的电影之所以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靠的也不仅仅仅是那些令人震撼的真实。而是由这股真实所延伸出来的关于自由与生活的思考好处。一个人在失去自由之后,所余下的期望往往就是对生活的渴望。正如影片主人公所罗门发自肺腑地呐喊所抒发的那样,在失去自由之后,所要的并不仅仅仅是生存,而是生活。如果说,个体的命运在时代背景下只能表现出一种对生存的基本条件孜孜不倦时,就已经说明这个时代的悲哀已到了某种恐怖的地步。当人们丧失了对自由的渴望、对生活的追求时,一种冷酷就已然构成。好在还有像所罗门、帕特茜、巴斯这样的人还保留着对自由和生活的渴求,并在追逐自由与生活的过程中具备着堪称伟大的勇气。十二年,对于一个以前享受着自由,拥抱着幸福生活的人而言,其所背负的失去自由所带来的痛苦以及远离生活所带来的绝望,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失去自由的痛苦与远离生活的绝望是那么的真实,才凸显了追逐自由的勇气是多么可贵,追求生活的坚韧是多么可敬。失去才会懂得珍惜,影片也透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告诫人们,拥有自由与生活是多么珍贵。很多人看完电影之后会先长吁一口气,进而又有一股莫名的庆幸,是因为,没有自由与生活叫人压抑得难受,而拥有自由与生活又是那么的幸福。《为奴十二年》也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带给了一种警示与思考,让人们得以有机会重新认识到自由与生活的珍贵。这是这部电影在影片结束之后还能熠熠生辉的地方,也是它足以叫人肃人起敬之处。
当我们在抱怨生活的各种人艰不拆时,我们其实也是部分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要明白,那些被拐骗至黑砖窑的人,那些被迫每一天上街乞讨的人,以及其他被控制了自由的人,他们对自由与生活的渴求,是否也能坚持个十二年?这很难想象,因为太过残酷。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就是好好的珍惜掌控在自己手中的那份自由,好好的珍惜或咸或淡的生活,好好的,把握每一个新的一天。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朱宸辉 | 作者年龄 | 12岁零2个月 |
---|---|---|---|
在读学校 | 胥江实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爱交际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游泳 | 平均成绩 | 120分 |
指导老师 | 于昕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3、十二生肖观后感600字 十二生肖观后感
这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十二生肖》,它是成龙电影中最后一部,也是到达最顶峰的一部电影。
故事讲的是当年火烧圆明园,致使大批文物流落海外,其中十二生肖兽首最引人关注,期间不乏奸邪的文物贩子,试图透过偷盗的手段获取宝贝。以此为契机,正在度假的国际大盗jc和他的专业团队一同远赴巴黎,寻求国宝鉴定专家的帮忙。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后一同踏上了寻宝之路。而在这过程中,jc以前被利益和金钱泯灭的爱国之心渐渐苏醒了。
电影中动作戏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如360度轮滑服,等其他高科技设备实在太给力了,还有成龙的一系列动作都是绝对的难点。但戏中却从未失去对语言的表达,片中超多法语和英语的对白,如孤岛上来自西班牙等地的海盗和伯爵的杀手。将文戏和武戏很好的融入在一齐,动作与言语交错相融,妙趣横生。不仅仅要打还要吵,这更加强了主角的表现力。如此电影在动作设计上追求极致、动作表演又绝对搏命,同时又将动作表演的肢体语言做到当世无双,堪称到达巅峰。
而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动作片还是一部很好的爱国教育片。
以前的中国闭关锁国,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很多国宝,很多中华五千年来的璀璨结晶流失海外,被其他国家收在博物馆里,当成自己的文物,但是真正能为了这些国宝奉献自己力量的人实在是不多。本片其实从侧面强烈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时代的恶行,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伤害,对埃及等古国文化掠夺的谴责。如果十二生肖兽首真能那么圆满的回归圆明园要是每个国家都能够诚恳的承认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那就好了!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巴弗洛 | 作者年龄 | 13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大连33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勤劳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滑旱冰 | 平均成绩 | 103分 |
指导老师 | 毛粗大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4、十二公民观后感1500字
明朝王阳明说:“心即理,我心即为宇宙。”没错,心之所念,意之所动,即为情之所发,我们的心决定了我们看世界的角度,由此观之,心即理确实不假。可我认为心不仅是理,它却更像一把尺子,衡量善恶,丈量尺度,规范行为。看完《十二公民》,我对其中的社会现象产生了深深的思考,我们的“尺子”怎么被折断了?
当我们在做决定时,如果有一个人反对你,那是质疑;如果有一些人反对你,那是抗议;而如果是所有人反对你,那么这是社会潮流,会说这是“大势所趋”,可坚持自己的观点,独立自主在这中有那么难吗?8号陪审员和法院的行为给了我们答案:在媒体上,法院对富二代杀人案存疑不诉,于是各大舆论都以法官不正,法院堕落为主流;在狭小的讨论室中,8号陪审员以怀疑的态度谨慎思考,可招来的却是侮辱,谩骂。是这复杂的社会环境,让我们的“尺子”被“折断”。在电影中,一个个敏感而又尖锐的话题被摆在了台面上:10号陪审员一边轻描淡写的扇着扇子,一边痛斥河南人的地域歧视,4号地产大亨被指资本家的仇富心理等等,我坐在下面观看时,感到了两个字:偏见。而有些偏见,就是社会的“定势思维”:当本地人只有通过谩骂,挖苦那些靠自己努力争取机会的“河南人”来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却获得了大城市人的认可,有的只是媒体过分强调社会黑暗为了点击率却被群众所接受。我们显得迷茫,无所事从,最终被同化,愚弄,被操控,从而失去了那把可以丈量尺度,独立自主的尺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的社会精神的家园,留下了荒芜。冰冷的心灵,被“郭美美”般的炫耀,“表叔”的小官巨贪打得体无完肤。我们只能这样吗?我们应该这样吗?不,我们应该从我做起,用敬佩努力来代替“笑贫不笑娼”,用诗和远方来取缔人性的苟且,这样“尺子”才不会被模糊了刻度,失去了实体。
虽有大势所挟,个人之恶亦不可抹,佛曰:“心若不动,风又奈何”。电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就是7号作文小卖部老板在痛诉其他人忽视自己的情节:花衬衫圆帽,不算西装革履,搬水,凑人数,足见其地位低下,可他却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你们都要我配合你们,你们配合过我吗?”人微言轻,已所下得,他人也无的皇权,意识折断了尺子。导演用这个小人物打了现实一记清脆的耳光。我们总是对地位比我们高的人低眉顺眼,可内心却又愤恨无奈,于是我们把我们的愤怒全部发泄在地位比我们低的人身上,如同皇帝唯我独尊。现实生活中键盘侠便是如此,站在道德的至高点,用道德肆意去宣判有罪,无罪,仿佛只有与他们站在一边才是对的。可就是这种个人情感的宣泄却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人性终究有恶,懦弱的一面,用道德来满足自己的自卑,用别人的痛苦来麻痹自己不愿去面对生活中的失败,空虚。十二公民,十二身份,却也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他们心中的“尺子”被拧弯扭曲了,可我们呢?朋友们,别让“皇权”意识折断“尺子”,可别满口仁义,却面目狰狞!
另一个原因是冷漠,对社会公德的冷漠,对生命的冷漠,让我们折断了“尺子”。因为道德有罪,法律上一定有罪。“在这个案子中把富二代先斩后查一定不会出现冤案。”3号出租车司机挥舞着拳头,愤怒地说。这赤裸裸地表现了对生命的漠视。其实这有很长的历史渊源: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治乱史,治——乱——治——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可无人顾及,朝堂之上,何人在乎百姓;江湖之远,顺从才有可能。长期的封建时代留下的皇权意识让我们“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让我们置身事外而无故审判他人。“没有足够的证据,没有人可以定他有罪”。“疑罪从无”体现了对人命的重视,才有了聂树斌案的平反。珍视生命,追求真实,这样才能不让我们那衡量善恶的尺子被折断。
“心即尺”,心之所念,尺之所量。我心光明,不惧黑暗;我心如镜,不骄不泰;我心如火,不存冷漠。尺子,莫让它被折断。“十二公民”,警钟长鸣!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花九卿 | 作者年龄 | 12岁零6个月 |
---|---|---|---|
在读学校 | 二实验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8班 |
性格特点 | 容忍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十字绣 | 平均成绩 | 97分 |
指导老师 | 黄文津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5、十二公民观后感1000字
真理与偏见
微观其实就是宏观的缩影。
——题记
一桩证据确凿的血案,一个法院存疑停审的决定,却正提供了一份机缘让十二个素不相识且身份各异的人共聚一堂,开展了一次关于凶手的讨论。
楼下老大爷的证词,街对面女人的目击,与被害者的复杂关系,蹩脚的不在场证明,一切似乎都将凶手指向了富二代,然而,真相真的是这样?
举手表决“富二代是否有罪”,十一个人赞成“有罪”,一人投”无罪“,到底是一个人的错误,还是十一个人的偏见?
答案总是毋庸置疑,真相却常常出人意料。
这世上有人风光无限,挥金如土,却也有人从来无人关怀与在意,还穿着胳肢窝处开线的衣服。所以当他第一次可以上电视时,一直夹着自己的手臂,生怕被人看出自己的窘迫;第一次受人瞩目时,一直努力地使自己瘸了的腿显得不那么瘸,而别扭地走路;第一次自己的话受人重视,甚至要被人印到报纸上时,不自觉地便歪曲了本不是如此的事实,而坑害了一个无辜的孩子。
这世上的人们,同样的两只胳膊两条腿,同样的血肉,同样的灵魂,却似乎从来不存在平等之说,凭什么是河南人就天生狡诈多计,凭什么富人违法背德而不能勤劳致富,凭什么从牢狱中出来的人就都是罪大恶极而不可能是被冤入狱,在阴冷潮湿的狱中煎心日日复夜夜后终于得以释放,可迎来的却只有数不尽的白眼和唾骂,就好像一颗心被千刀万剐后还要扔进冰窟。
也许作文是这世上的人们都太忙太忙,a有他的店铺要开,b有他的房租要收,哪来的时间讨论什么真凶是谁呢?你看网上人人都那么说,你看证据证人都那样摆在那里了,你看那凶手是个富二代肯定从小就骄奢蛮横,这便是真相有什么好怀疑的呢?但世上根本不会有百分之百的事,而是人们理所当然地四舍五入,可真相往往在那些细枝末节中,万分之一的错误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啊!劳碌而冷漠的人们怎会懂一个人在狱中用指甲盖划墙数着过日子,整整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地煎熬后被告知自己是被冤枉时那种世界崩塌的感受,怎会懂一个人无辜被安上一个滔天罪名,万人唾骂,人人指责的绝望?几年前聂树斌案,呼格案血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即使最后终于真相大白,但终究人死不能复生啊!
所幸正义总是存在,在八号先生的引导下,人们终于渐渐认识到此案的疑点重重,渐渐摒弃了个人偏见和彼此矛盾,团结在一起共同揭开了层层迷雾,最终以十二比零一致通过”富二代无罪“。法院最终也还了富二代一个清白。其实在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温暖,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陡峭的树,比如那些充满爱的心。也像文革中那位可敬可爱的姑娘安慰老大爷所说,忍忍吧,会过去的,终究能迎来柳暗花明。
最后,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谬误难免,只希望人类可以用爱与希望融化冰雪,使得一切,为时不晚。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柴云振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松江区新桥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9班 |
性格特点 | 不善言谈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杂志 | 平均成绩 | 98分 |
指导老师 | 张双南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