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读后感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读后感
最近看了南康的《我等你到三十五岁》,这是南康在他同性男友结婚后撰以寄情的一篇文章。很无奈细腻的文字,如果没有南康后面的自杀,也许这份初看的细腻便不会无端这般沉重而不可承受。看完南康的文章,我不禁思索起一个问题来:人的一辈子究竟能多爱一个人,甚至能够为爱去死?在小说里,爱与死向来是很高的境界,然而在真实的生活中出现这种事带给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
爱情是否是生活的全部,当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会给予否定的答案。生命那么短暂,要做的事情那么多,爱情那么虚渺的东西填不饱肚子。退一步来讲,人真的能够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吗?爱过的人或许会知道,把真心真正交到另一个人手上,任由别人去揉捏,他留他走都无法控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本质上来讲,人最爱的还是自己。
然而这只是我们一部分人的看法,我们没有这个权利用自己的框框架架作为衡量别人的标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害怕付出太多没有结果,我们害怕陷得太深无法自拔,所以我们畏缩不前,甚至失去爱人的能力,然而在南康的世界里不是这样子的。他爱一个人,虽然只能在世俗偏见下小心翼翼而无可奈何地爱,但是他赌上了自己全部的心神。爱,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人放弃了无数的岔道口一直走到现在,面前只有一条登上山顶的路,但他还是继续走下去,哪怕巅峰之后就是断崖深渊。
可是,向来情深,奈何缘浅。难过也好心痛也罢,终究是一场不得善终的爱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南康在送给男友的结婚礼物中写道。这是放下,也是不得不放下,更是放不下后无奈的祝福。在男友搬走后,南康彻夜难眠,“明明很累,躺在床上会陷入半睡半醒,昏昏沉沉的。偶尔听到一点大的声音,或是突然想起他,想起以前,整个人马上警醒过来,不可自抑地想东想西,再也睡不着,一直睁眼到天亮。”不知是否有人能够体会因为失去一样东西而深夜心悸惊醒的感觉,似乎什么都没有,又似乎满满的都是悲寂,仿佛与生俱来。在看到这一段话时,我忽然有点明白了南康当时那种茫然无助的心情。
“死生契阔,与子说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张爱玲说,这是最悲哀的一首诗,在生死离别之前,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却偏要说:“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好像自己做得了主似的。求而不得,得而复失,我们做不得主的事太多太多,认准了便爱到底,这样的反噬只会把自己燃烧殆尽。所以才会有一边新婚燕尔,一边江中冰冷。我从未有太过鲜明的爱或憎,()对于强烈的感情,是食髓知味,是烧火自焚,或者是万劫不复都无从得知。所以对于南康的自杀抱着一份不甘,死亡除了带来遗忘还会有什么?你从这个世界消失后,或许有人伤心,有人惋惜,有人愧疚,但总有一天会遗忘。就算是南康深爱的那个他,也总有一天会悄然放下的。
很想对南康说,“既然你比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更加热切地盼望他能幸福,为何又要以死来让他痛苦愧疚?这个世界就真的非他不可吗,真的宁愿死亡也无法重新接纳另一个人吗?这个世界谁离开了谁就活不下去,究竟是怎样的执念爱他到如斯地步?在还遇到那个人之前,不是照样活得好好的吗?如今那人离开,就当从未出现可好?继续满怀希望地去寻找可好?不祈求你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爱过一次失去一次,总以为你对有些事不那么介意了。”
情深不寿。过于执着的感情不会长久,用情太深的易有心病以致早亡,想必说的就是南康吧。他说:“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后又说:“想起以后,也许还要这样过很多年,就使人觉得恐惧,所以会害怕,也许不可能坚持到三十五岁了。”果真一语成谶。他在寒风料峭的三月纵身一跃,把自己埋入滚滚东去的江水中。从长沙的湘江到岳阳湘阴,一个人静静地走了那么多天。
木心说:“常以为人是一个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导管只是导管。”但是像南康那样一股劲走到底的性子,怕是导管也会被堵塞。所以最后在此希望南康和他的爱人,如果不能携手终老,与子同袍,下辈子还是不要相遇的好。
2、十五岁少年:不许嘲笑,我有我梦与想
十五岁少年:不许嘲笑,我有我梦与想
昨晚和表弟谈到了他最近的成绩还有在校操守的问题。
这个读高一,十五岁,已经高178,却只有110斤的男孩子,他抗拒地抱着他的吉他,坐在电脑桌前蜷缩着背部,以为我看不见他皱着眉头,翻着白眼,不耐烦地板着脸色,尽管他暑假跑了一趟海南岛,再加上十天军训,接受灿烂日光的洗礼,把自己晒得黑到可以直接奔向非洲人民的怀抱。
我和他隔了七年的年龄差,我七岁那年,刚刚上小学,他出生,家里全是添了新生命的喜悦。外公绞尽脑汁要翻烂了我那本新华字典的节奏,给他起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名字中有一个龙字,寓意他日后能够飞龙腾达,生龙活虎,寄予了很大的希冀。
我看着他会爬会走,会跟在我的身后叫姐姐。他由一个巧克力色的小团子,变成了煤球色的长竹竿。时光蹉跎岁月,他长大了,我老了。
昨晚如果不是舅妈打电话给我,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我诉苦,说表弟在学校晚自习中违反纪律,顶撞老师,结果被遣回家,惩罚是两个星期不许上晚自习,等他在家反省好了再回去,我几乎不知道他竟然变成了这样,不过也在我意料之中。
表弟读的是市里的重点高中,课业在高一就抓得很紧,两个星期不上晚自习,舅妈怕他落下课程,以后跟不上。虽然舅妈很着急,但当事人却偏偏很淡定,很不以为然,于是我就变成了游说的红白脸。
我十八岁之后,去了挺远的地方读大学,就寒暑假回来,我们一家人还是会在外公家吃饭,但也是匆匆一聚,家族庞大,三姑六婆七嘴八舌话多,有时候我连话都难和他说上两句,就算说,也是不痛不痒的。
我来到表弟家的时候,舅妈在做饭,在厨房剁排骨,砰砰作响,舅母眼神示意表弟在房间里,让我好好跟他谈谈。
我敲门进去,第一眼就看见了那个横贯了整个墙角,有成年人长,小孩儿高的架子鼓,电贝司,吉他……占了房间大部分的空间。我不由得惊叹:
——哇,你哪里买了这么多乐器,你是要组一个band吗?
——你管我!(典型中二病叛逆青少年的标准答复)
我踱步到他跟前,电脑正在播放一个自学吉他的视频,我瞅了一眼,不走心地回答他。
——好,我不管,那你说说,你还读不读大学?
——当然读啊。他理所当然地回答。
——你读?就你现在这个吊儿郎当的状态,还想读大学喔?
——不行吗!
——听说你被老师遣回家了?
——什么遣回家这么难听,是xxx(他班主任名字)看我不顺眼,才让我回来的,回来正好,我也不想去上晚自习。
——啥?你还不想上了,高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你现在不努力学,高三的时候会很辛苦的……balabala……老师是为你好的,你就这个态度,老师见到你怪不得烦你喔……都打电话让家长领人了,丢不丢人啊……balabala……想当年你姐我也是这么过来的,你又要步我后尘……
(不知道为什么说着说着我就开始以过来人姿态自居,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最讨厌就是那些以长辈经验来劝告别后辈的人,真是越长大就不知不觉成为了年少时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模样)
——还是你比较喜欢读技校?如果考不上,读技校,学一门手艺也不错,至少可以养活自己。
——你好烦啊,跟我妈似的,我又没说不学习,又没说不考大学,我高三努力一下就好了,以我的……(他支吾了一下)
——以你的什么?聪明才智吗?你就那么一点点的小聪明,总是自以为是,以后是要撞南墙的!你以为知识积累是天掉下来的啊,等你高三再努力就晚了,别人都跑远了,你现在抱着侥幸的心理,高考的时候你就要后悔。(这段我高二上课时看小说被班主任抓到,被她带到办公室训了一个小时的话,我又原封不动地搬出来……)
——我不想当那些书呆子一样的高中生。
——那你想干嘛?当艺术生吗?不过这也是一条出路,当艺术生很辛苦,你熬得住吗,当你一旦成为了艺术生,专业课成绩就要补上来,文化课成绩肯定就要掉了。(表弟文化课成绩不错,我知道他不愿意放弃。)
——我干嘛不要你们管,反正最后我可以考得上就好了。
——是不是你没有受过挫折,所以才那么有恃无恐?
——是,你受过很多挫折,你很成功,你读大学了,你很快就毕业了,可你实习都没有找到,你有什么资格说我,你说你读大学有什么用?!
我竟无言以对。(谁告诉他这个的?!)为了不输了气势,保持一个姐姐辈的尊严,于是我又反问他。
——你不读大学有什么用?!
——我有,我梦与想!
——好,那你的梦与想是什么,说来听听?
——不告诉你,反正你们也不懂。
——……
我沉默,他也沉默了。我开始觉得舅妈找我来劝说他的决定是个错误,因为我无法推敲出他现在的想法,我已经是半个社会人的思维,我考虑的事情都在如何更好地存活下去的范围,而他或许还在有梦想就一路狂奔走到黑夜也不怕的阶段,我知道我和他的谈论已经崩裂了。
都说要想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必须要走进他们的世界,明明很多人都是从个世界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可是我们长大了却忘记如何回去那个世界的道路。
我深呼吸了几口,怕我的驴脾气和他的驴脾气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毕竟他已经不是小时候,要打架的话,我肯定不是他的对手。我尝试从别的方面入手。
——什么时候开始玩吉它的?
——初三。
——怪不得中考考砸了。
——又来,要是这样我就不说了。
——好好,我不说了,你说你的。
他慢慢地说为了买吉他这些乐器花了他好多零用钱的事情,我聊起我大一三下乡在半夜和着队长和几个队友在天台自弹自唱的情景,我们的对话又向着一个诡异和谐的方向进发。
我又再一次问到了他刚刚说的梦与想是什么。他还是犹豫了一会,但是态度没有刚才的决绝,和我商量条件。
——好,我说,但是不许笑,也不许告诉别人,包括我爸我妈。
我点头,为表示我的诚意,还三指发誓。
——我喜欢音乐。
——嗯。
——我想去当歌手,在酒吧驻唱或者流浪的那种。
——嗯。
——我想走遍中国,我想出去去看看,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环游世界。
——嗯。
我又一次无言以对,他十五岁已经对自己的将来有确定的目标和追求,并且开始规划,他那么有想法。而我十五岁的时候在干嘛,在看脑残的青春小说,看脑残的偶像剧?奋力地准备中考?我忘记了,反正没有那么大的目标,估计最大的目标就是考上高中,考上高中之后,最大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现在我大学又快要毕业了,我变得没有了目标。
十五岁的他自学了吉它和电贝司,架子鼓是最近才弄来的,还不太熟练,而且比较扰民,因为他家在小区里面还住在七楼,所以他打算搬到他那些同样爱好音乐的同学家里的旧仓库去。他竟然喜欢那些在我看来枯燥得可以让人昏昏欲睡的吉它贝斯架子鼓的教学视频,他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我知道他会打篮球,而且对着篮球也有狂热的喜爱,经常在周末约班上的男生去打篮球。也喜欢游泳,所以才黑得那么均匀。学习成绩不差,有点倔,话不多,在他这个年纪的女生看来可能是酷。他还长得高,按照这个节奏,我想他在班上人气不差,还可能很受欢迎。
最后我颇为八卦,朝房间门口瞅了眼,舅妈并没有在偷听,才贱兮兮地问他:
——哎,有没有女生暗恋你,或者给你递情书,还是已经在拍拖了?
他以最快的速度给了我一个有点无语,有点不屑,有点窘迫,有点看傻子的眼神,甩下了一句:
——神经病!
“哎……你们两个出来吃饭了。”我们应声,他站起来,放好吉他,自顾自地走向厨房。我跟在他身后,他现在比我高了不止一个半头,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开始长个子,我看着他长高不是一点一点的,好像是一夜之间的,仿佛雨后春笋,而笋最终会变成坚硬竹子。他高得太快,把肉都抽没了,在我记忆中稚嫩圆润肉嘟嘟的脸,也开始有了男人的分明棱角,眼睛变得有神,嘴唇上也有了细小的绒毛,唉,青春,青春多美好。
晚上吃过饭,在洗碗的时候我给舅妈汇报情况,让她不用太紧张,表弟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期的男孩子逼不得,得他自己醒悟。舅妈将信将疑地点头,可能更加好奇我怎么谈了个话之后就和表弟站在了同一阵线。
走的时候与表弟道别,我还得踮着脚尖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好自为之,又装着自己一个过来人的姿态苦口婆心的样子。
下了楼,取了自行车,借着路灯骑车回家,一盏一盏的路灯就像一座一座的孤岛,它们从不相逢和相交,直挺挺地立着,偶尔有几只是不亮的,或者亮出特别奇怪的颜色。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它们依然能够为黑夜带来着光芒,为前行者带来安心。
我以前读初三的时候,班上有一个戴眼镜的小胖,人有点小贱,嘴巴上不饶人,女生都不喜欢他,我闺蜜更是讨厌他到了极致,用她的话说就是恨之入骨。因为他坐在我闺蜜的后面,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总是有事没事地弄她头发衣服,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闺蜜一说起他来总是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他拉去人道毁灭。
然而一年前的暑假,小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hitchhiking(搭车)去了趟西藏,之后他加了我微信,和我聊了一晚上。他说,“你们总是以为我嘴巴毒,那是因为我很自卑,一个胖子,不想被欺负,于是我只好武装自己,让你们不要伤害我。”“那个时候我真的很喜欢xxx(我闺蜜名字),可是我不敢去表白,但是又抑制不住自己想要引起她关注的心情。”
我问他,那你现在还喜欢她不?小胖发了一个贱兮兮的奸笑表情过来,我正想打一段话说我闺蜜现在已经有男朋友了,让他别想太多,可是他打字比我快,接着就又发了一句话,“我有女朋友了。”
加了他之后看他发的朋友圈,小胖已经不是当年的小胖,他长高了,身形修长了,肥肉变成了肌肉,虽然看不出胖了,但绝对是高大壮,而且他现在是一个每年拿着八千块国家奖学金,在学校担任学生联合会会长的人。他微信个性签名一直都是马云给关于大学生创业说的那个演讲上,那一句红遍网络的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韩寒在《2012湖南卫视成人礼盛典——远行》里说:“不要怕被人嘲笑,做好你自己。”十五岁的少年,愿你日后可以梦想成真,以梦为马的日子,厚积薄发。
3、十五从军征读后感
十五从军征读后感(一)
战争,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字眼,。有的人甚至认为它很好玩。真正的战争,充满了杀戮,你不杀敌人,敌人就会杀了你。它带给所有老百姓和士兵以沉重的心理打击。可战争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些政客的一己私利。
《十五从军征》中的一个老兵在80岁时终于能够衣锦还乡。但他的家却早已杂草丛生,满目疮痍。他的亲人也早已逝世,成为了坟头上的一堆泥土。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古代兵役制度给人民所带来的沉重灾难,也揭露了战争的真实面目,使人们都看到了战争的丑恶嘴脸。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渐渐归于平静,不在有战争。可纵观全球,战火仍在燃烧利比亚之战以卡扎菲被击毙告终。美国反恐,也以拉登被射杀宣告结束。近期,伊朗核危机以及叙利亚反对派又再掀风云。可它有又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战争,究竟是有什么魔力?我们人类同处在一条船上,却冲突不断,自相残杀。我希望,在未来的一天,“战争”将会被永载史册。
十五从军征读后感(二)
十五从军征,一个少年的悲歌;八十始得归,一位老人的悲绝。——题记
十五岁的少年,从军。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回家团聚。然而,团聚的希望却如同一个泡泡,让凄凉的坟墓轻松打破。采些野菜来做羹饭,熟了,却不知将饭送予谁。
一个士兵的65年啊!全权交给了野草丛生的战场。15岁风华正茂的年龄;15岁,激情高昂的岁月。可是——他却开始从军打仗。有谁知到他这65年来的苦累辛酸?
终于,回家了。不料却看到长青的松柏下,对着累累的“冢”。老兵的苦啊,到底该向谁哭诉?老兵的泪啊,到底谁能轻拭?残酷的兵役制度啊,何苦要将一个个少年放入打仗的军队中?何苦要将一个个老兵的团聚愿望打破?
诗中,带给了我无限凄凉的心境;诗中,启发了我的另一看法。
希望和平,不再有战争,是每一个人的最大心愿。但是,即使有这样的念头,也不能看着国家被外侵。老兵啊,敬佩你有“国比家重”的精神。
与家人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是每个士兵的愿望。但是我想;即使士兵迫切团圆,厌倦打仗,但如果祖国国土被侵略,他们一定会立马穿上战服,与外族抗衡。
虽然诗中凸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不平等的兵役制度下,充满不平和痛苦。但我想,应该还有赞颂老兵舍家为国的意思吧。
所以我想对老兵说;谢谢你,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比家重”的含义,我也相信,你的“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定会成为后人渴望和平的根基。
十五从军征读后感(三)
学习了七单元的课文后,我对战争有许多感想,想起从前的抗日战争,想起那残暴的伤害犹太人的纳粹,又想起在边关抗击匈奴的士兵,战争是多么可怕呀!《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就让我有了很多感想。
《十五从军征》讲了一个老兵十五岁去打仗,八十岁才能回家,当他急迫地回到家时,只见丘坟垒垒,一片荒芜。他只好采野谷野葵来做饭做菜,他那悲伤无奈的泪落在自己的衣服上。
我知道了这个老兵悲惨的一生后,感到十分伤心,当初被-迫去当兵,一去就是六十五年。在这六十五年里,他在战场上经历过悲欢离合,挨过天寒地荒、刀光剑影,家中亲人也会遭遇天灾人祸。老兵在战场上整整漂泊了六十五年,苦苦思想的感情,正是他返乡的精神支柱,是他最大的心愿。
可回家后,一切期望化为泡影,家中没有双亲的迎接,没有妻子的关心,也没有孩子的拥抱,只有家破人亡的现实。原本温馨的家,变成了伤痛的无底洞。饭菜熟了,“不知贻阿谁”,老兵还幻想着和家人一起吃饭,这又让我想起我们一家一起吃饭时的热闹与欢乐——我夸爸爸菜炒得好吃,爸爸不停为我夹菜,还说:“多吃点!”妈妈给我们讲有趣的事,都得我们哈哈大笑……老兵从幻想中清醒过来,又陷入了无尽的空虚与寂寞。是啊,老兵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他也希望老年时期能享受天伦之乐,可这沉痛的打击早已让他绝望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悲凉的处境让他老泪纵横,这,就是老兵绝望的眼泪。读到这里,我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衣衫褴褛、手拄拐杖、白发苍苍的老人茫然地、无助地站在荒芜的家门前,望着东方,不知不觉留下了眼泪……()
这首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却总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苦难,它还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要珍惜和平幸福的生活!当战争拆散了幸福的家庭后,只会有无尽的悲伤,这样的悲剧不仅仅只发生在老兵身上,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军刀》中的侯万山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跪在宋哲元脚下,说:“如果我壮烈了了,希望妻子和孩子能得到军长的体恤。”最终,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裕中。
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给人们一个又一个启示,那些只为利益不为他人的战争发动者们,一定要记住,战争给你们带来的伤痛比利益更多。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让和平之花开满每一个角落!
4、三十五岁之后
三十五岁之后
文/和菜头
三十五岁是条界限,没到界的还是三十露头的年轻人,过了界的则属奔四的中年人。
事情不是这样的:你获得了经验,拥有了头衔,甚至都有几分睿智了,可以轻松一点过活,游刃有余地行走在社会里,开始感受成熟带来的福利。真的不是这样,三十五岁之后的感受更像是结束了适应性训练,生活要给你来点真格的。
它的重量在短短几年里翻着跟头往上涨,世界也并没有安宁下来,而是日甚一日的疯狂旋转。除了继续挺下去,似乎你也没有别的选择。只是在这重压之下,难免会隐隐有些担忧,觉得自己会在某一刻终究承受不住,就那么一下子倒下来。
二十多岁的时候,感觉是自己张开双臂迎上世界。三十多岁的时候,情况则是整个世界向你倾倒过来,听得见自己身上骨节噼啪做响,一口气屏住不敢有丝毫松懈。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却不再耗费你的体力,甚至无需动用你的智力,它只是简单地耗神,好叫白头发顺着两鬓疯长。
我觉得在这个人生阶段应该持有一种坦诚的态度,正如此刻去接受生命变化带来的这一系列重量。如果自己已经被生活之锤反复锻造成一块通红的铜,那么就应该像块铜的样子。不要解释为自己内心火热,也不应承诺自己还将坚固。靠坚固和锋利可以走到今天,但我猜想接下去需要的只会是坚韧。
怎么理解这种变化呢?当自己还是个愣头青的时候,世界由门组成。缓缓推开也好,飞腿踹开也罢,那时是暴力破解的年月。世界有无限多扇门,你可以打开无限多种可能。但是探索到一定的时间,你终将明白一点:一生不可能全然在不断开门里度过。一定有某扇门,或者某几扇门,打开之后自己可以走进更深远的世界。
把自己托付给智慧也好,纯粹的欲望也罢,你会一路这么走下去,那是属于你的一部分。你可以为之努力,在自己的沙漏清空之前走到你认定的处所。并且,因此不再羡慕别人选择的门,和别人走过的路。知道自己能力所能达成的极限,这是狂心消歇的开始,但是并不会让人感觉到多少快乐。
因为许多东西会因此崩坏掉。有些你曾经认定是坚固的,甚至是美好的东西,很快会因此而破碎。当你仔细地领悟到人人时间都有限这一点后,就会很快看明白大家都在舞台上为了什么而急切。许多漂亮的大词都会因此而支撑不住,许多漂亮的人物也都会因此而原形毕露,你看见其实只有生存法则在起着作用,无非是在它驱动下的行为中有些更具迷惑性,而另外一些容易图穷匕见。
凡事问一句:他/它指着什么吃呢?“以何为生”是把锐利的刀子,用来做现象和实质的切割再合适不过。一地零碎之后,会发现可以称之为真正问题的不多,可以称之为纯粹观念的东西也不多。往昔自己曾追逐的热闹就像万花筒,炫目的幻相之下只有三棱镜面和一些碎纸屑而已,它们对现实无能为力。
我个人的现实又是什么?
我有了间书房,书架上放了三盆绿色植物。因为烟熏的缘故,它们都羸弱不堪,叶子总是无法垂下来,按照当初设计的那样遮住书架的最上一层。书桌上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边上总是摞着几本书。看完一本就撤掉一本,有新书来就继续码上去。在书和电脑之间,则是无数的转接线、连接线、充电器以及各种小型电子产品。
中间有一只蓝色的塑料盒子分外醒目,里面是一个塑胶的半透明牙套,叫做“止鼾器”,据说可以防止呼吸暂停。没有人会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担忧呼吸暂停症,但是在我这个年岁,就得开始像个拳击手一样咬着牙套,连睡梦都变成了致命的拳台。以前总希望自己能在人生路上“武装到了牙齿”,我却不知道竟然是以这样一种武装方式。
书桌是既有之物的陈列,笼罩贪婪的光辉。止鼾器则是对于死亡的恐惧,那暗影已经渐渐逼近。35岁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平均寿数,考虑到数百万年的时光,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更小一些。这也就是说,即便现代社会里的人能够活到七、八十岁,但是有些恐惧已经写进了dna里。远离了天花、肺结核,人到了这个均数的年龄之后,还是会无端端地觉得恐慌。加上所谓本命年的存在,如果你又恰好在事业上选择了较为艰难的路线,那么总是会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又不知道为了什么。
而与此同时,你的朋友熟人家里在添丁,自己的父母却垂垂老去,生命的潮汐涨落带来秋日的萧瑟。人们这时去繁衍后代,与其说是赋予孩子生命,倒不如说是因为新生儿点亮自己的生命驱散开死亡的阴影。我看到朋友们情深入许,为孩子写下深深浅浅的文字,其实也都是为了自己,给自己中年的生命一次重新赋值,似乎和更为遥远的未来扯上了什么关系,自己因为责任而拥有了某种价值。
为别人活着或许是令人烦恼的,但是若无需如此,则需要更大的重量避免自己的灵魂随风飞去。就这样,少年人一路远奔,此时却渐渐回返原路。有的人说: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变成了年轻时所厌恶的那一类人。也许吧,只不过那时候生命还没有多少重量而已。
我已经觉察到很多变化,包括夜里额外多出的一次起夜,包括案头常备的胃药。以前会相信一切不适都是暂时的,一觉起来也许都会好起来。即便一时不是如此,也有信心认为会有那么一天。现在我不那么想了,我开始相信可能从此要带着这些不适一路走下去。
这固然让人觉得不那么愉快,但也只能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接受下来,就像树木带着节疤继续成长。继续长下去,带着所有不适的人物和事情。树就站在那里,似乎除了这么继续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别的选择。在追寻一个美好的世界如此之久以后,试着和一个不那么完美的世界并存。当我再次看到这世界的黑暗创口时,想得更多的是自己身上对应着的疮疤,想着我们彼此映射,想着自己不可能飞升到纯粹的光明里去。
本命年里会有许多选择,黄历上却写着诸事不宜。带着这样的压力、疲惫、创痛和恐惧,为什么还要走下去,又要走向哪里?()几天前和老友们喝酒聊天,我的一位老哥哥说到他生意上的事情。他说他费尽千辛万苦,终于中标签合同。可刚到工地的时候,就被甲方一个小他二十几岁的姑娘恶骂凌辱。
他坦诚地说,在那一刹那,他很想计算一下这些年赚了多少钱,如果达到自己心里那根保底的线,他想立即退出,什么都不做了。也正是在那样一闪念之间,他被自己的这种念头所震惊,“我怎么会变成这种人了?”
老哥哥一下子就崩溃了,羞愧让他泪流满面。和压力相比,更可怕的是自己背叛了自己。而困难之处在于,到了这样的年岁,即便你这么做了,也没有人能指责你什么。反而可能会赞扬你务实,懂得进退之道。
我倒宁可继续活得虚无一些,看不清楚十年之后会是怎样。始终留存有一夜之间一切不复存在的可能,这让人能够走得更快一点,更远一些。就像我的老哥哥他们一样,坦诚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坚定地扞卫自己的审美,然后严厉地对待自己的怯懦。当初是自己选的这扇门,那就要一路走到底。我们是那样的不完美,却又是如此的坚韧。软弱有时,脆弱有时,但总是要开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