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之美作文800字_古典之美作文700字

1、古典之美作文800字

古典的美丽,怎样才能够用言语表达呢?

冷雨敲窗的深夜,一盏残灯,煮字疗饥。翻开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茶香在唇齿间游弋,一不小心你就跌入了一个美的世界。美,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那种豪壮;美,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那种悠闲;美,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那种婉约。徜徉于唐风宋韵,醉心于汉赋元曲,美便悄然从心底漫溢而出。

初秋的黄昏,微醺的斜阳将沉未沉,树影筛出的阳光顺着薄纱窗帘倾泻而下,微风吹拂送来野花悠悠的香气。推开临水而居的窗,群山的剪影在逆光中显得更加清晰。远处古寺檐角下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着……

信步而行,田埂边开着雏菊,牧童拾起散落的吆喝,一抬手,甩成了一道柔软的鞭痕,小牛犊不甘愿地踏上了归程。不用捕捉,美就从心底里冒出来了,且一首《野望》便在心里浅吟低唱了:“树树皆秋色,山山落余晖。”此情此境,岂不美哉?

抑或是在浅秋的夜里,残月如刀,辗转反侧时翻古籍以入作文眠:“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边想,千年之前的一个深夜,南唐雕栏玉砌的宫苑里,被俘的李煜披头散发坐在冰冷的囚牢里。月光透过一方小小的窗户洒在地面上。他站起身,南望故国,是山,也只有山。不见旧时楼台宫阙,烟花歌舞。突兀的只是蜃景,眨眼间,就灰飞烟灭。昏庸的国君,杰出的词家,乱世中的美,更多了一份凄凉。

在悠悠古韵间,我的思绪随意地飘扬。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迷人胜景,感“秋月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萧瑟孤寂。品“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不屈不挠,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在如豆灯光下读绵绵爱情,于烟波湖畔看渔歌唱晚。美,可以随时随地,美,无处不在。

新时代的崛起让我们加快了步伐,忽略了不可或缺的美。不妨慢下脚步,让逼仄的生活充满美的滋润!

古典之美,并非词藻雕琢的华丽,而是意境之美,意韵之美。品读经典,如饮陈年佳酿,愈品愈醇,爽爽然清香盈怀。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万旭 作者年龄17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拉萨市第二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2班
性格特点贤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板 平均成绩99分
指导老师刘浩林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2、古典之美作文700字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美是少不了的。也许美就是商朝人民用一生心血铸造的大鼎;也许美就是唐朝人民至爱的瓷器;也许美就是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怎样,这美就如一座大楼赏也赏不完,看也看不尽。

纵阅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现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人们都喜欢器皿,既便是没有这种造瓷技术的王朝,也要用石头或青铜作一个。到了唐代瓷器已经出现,到了宋代又有许多种类。江南地区的制瓷业超出常人想象的发达。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宫廷中的瓷器,恐怕已经不计其数了。就连人们用的碗都多数是用瓷做出的。听说山西也曾出土过乾隆时的瓷碗。做工精细,形状优美,很是令人拍手叫好。

看完瓷器就来联想一下身边的饰物――玉。玉在商朝就已经出现,只不过是石头打磨后的,并没有经过严格加工。但在春秋战国时,秦国与赵国要和氏璧的事情,早已赫赫有名。这和氏璧从此也变作文得格外充满神秘色彩。在唐朝这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身上的玉器是少不了的。玉佩、玉簪都是种类齐全,还有玉手镯更是象征着富贵。到了明清时期玉已经有很多了。玉佩、玉牌层出不穷,都已经做工精细,经过层层打磨。做出的玉光润、亮泽,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喜爱。

接着就是古代的书画,毛笔在秦朝就已经出现,秦朝大将蒙恬,发明了毛笔而纸到东汉也已经普及于人群。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行云流水,流畅自如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他自成一派的书体令人感叹。而明朝董其昌的书法吸取颜赵之精华,自创一体,也是地位显赫。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许多事物都充满了美,每一份美都各有不同,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种古典之美,是我们要学习的,因为在这美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苦难,要向他们学习这种勇敢面对的精神。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诸瑛 作者年龄13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乌鲁木齐126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8班
性格特点害羞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旅游 平均成绩103分
指导老师宋昰昀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3、品读古典作文800字

曾几何时,我欣赏唐诗的精炼深邃、豪迈奔放;欣赏宋词的清新淡雅、情愫悠长;欣赏元曲的意境深远、雅俗共赏。虽是如此,却因古典名著的生涩难懂每每远望,却不敢企及。

一直以来总羡慕那些文人墨客能写下千古流传的美文诗词,就连班里的同学所作之文也是让人赞不绝口。但我也深知,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佳作的,于是就在某一天拾起了书橱角落的文学古籍。

亦记不太清是何时了,也许,那是一个雾霭氤氲的清晨,冰凉的风沿思绪纷飞,云烟缭绕,思意阑珊;也许,那是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漫天的云随心所欲时卷时舒,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翩跹浮动;也许,那是一个寂静幽远的深夜,一地残红在露水中沁出了凄凉,竹影斑驳,亦生忧愁。那时,一切未央,茗香悠悠,墨香淡淡,就这样,我静静地走入了平仄相间的诗词。

诗中有披蓑戴笠的钓鱼老翁,有举伞漫步江畔的红颜佳人,有在苍苍蒹葭中停憩的白鹭,还有绚烂于山野之间的灼灼桃花……作文读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仿佛看到西塞山前白鹭纷飞,江中肥美的鳜鱼自由自在的戏水。雨密密的斜织着,好似一层薄烟。一位披蓑衣戴斗笠的老翁静坐在江边垂钓,心无旁骛。又见“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风起,卷桃花瓣瓣,漫天飞舞。风过,花瓣随风飘落,落于他白衣胜雪的衣上。纵观古今痴男怨女万千,白首同倦,实难得见。就如安意如在《世有桃花》中说道:“爱得到,得不到。还未绽放,就凋零。身后残红纷飞若雨,为谁悼未了情缘。情繁如梦,唯花开是真。”

曾有一段时间成绩下滑严重,意志消沉,便随手翻看《李太白诗集》,看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顿时醍醐灌顶一般,奋发图强了。

在以后安闲的生活中,我会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独倚幽窗,捧读千古绝唱,氤氲诗情画意,在浩瀚的经典文学中品古典,韵古风,展诗意。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查银行 作者年龄16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石河子市第十中学 在读班级高一6班
性格特点含蓄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玩网络游戏 平均成绩116分
指导老师杨留星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4、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作文350字

9月1日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电视前收看《开学第一课》。这堂课的主题是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看完之后,我对“文以载道”中的古典诗词之美感悟深刻。

许渊冲老先生把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归纳为“三美”,即“意美、形美、音美”。是啊,中国的古典诗词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是美的享受,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古诗词之作文美。比如,当我们吃饭时,看着香喷喷的饭菜,总能想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我们走在夜色中的长安街,看着五光十色的灯火,你能否想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当我们坐着高铁去旅游,千里之遥却转瞬即至,又是否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感触呢?

只要有心,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古诗词之美随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一起来品味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吧!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李乐薇 作者年龄10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熊官屯镇中心小学 在读班级五年级5班
性格特点顺从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玩网络游戏 平均成绩116分
指导老师张鑫 老师职务班主任

5、享受古典乐器之美作文800字

艺术无处不在,它可以是学习一种乐器;也可以是画画、剪纸;甚至可以是去观赏一件艺术品或是听一场音乐会。只要你能用心发现,认真体会,你就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那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兴冲冲地来到厦门大学大礼堂。今天可是个特别的日子,我师父的师父,换而言之,我的古筝祖师爷——著名古筝弹奏大师王中山先生,要在这里举办一场古筝音乐会。

坐在宽敞的礼堂里,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与喜悦,不停地动来动去,时不时抬头望一眼舞台上那架被无数聚光灯所照射的古筝,我在想,台上的古筝会演奏出怎样的美妙乐曲呢?我的脑海在不断地翻滚。终于,在观众热切的盼望中,随着主持人最后一句“掌声有请”话音的落下,音乐会终于开始了。

灯光一下子聚集在正中央,四周一片寂静。我看着台上的王老师手一动,一串串音符就吹进了我的耳朵,渐渐抚平了我躁动的心,带着我走进一个新的地方。

琴声一个个飘浮过来,好像一只纤细的手,拉着我向前踱步着,远处是一片碧绿的草地,每一株小草都随着这优美的节奏摆动,又像一只蝴蝶,轻轻飞过,拍打着翅膀,在这轻柔的乐曲上停留作文着,盘旋着。

忽然,琴声一弱,变得神秘起来,一声淡淡的刮奏流入我耳中,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清凉的水花溅起,顺着河水向上飞。眼前是一座茂密的森林,林子传出清脆婉转的琴声,像是布谷鸟的鸣叫,呼唤着我前进。

声音越加急促,我在林中慌乱地撞来撞去。突然,随着一声清厉的琴声,豁然开朗,远处是飞落而下的瀑布,水拍击在石头上,飞散成水花,又从四周流入这奔腾的河水。风吹来,我离开了翅膀,伴着逐渐柔和下来的琴声,轻轻坠入了河水。闭上眼,仿佛跟随着河流,飘呀飘,飘呀飘,不知飘向遥远的何方……

雷鸣般的掌声将我从想象的意境中拉回,一曲终了,我仍然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悠扬的乐曲还回荡在我的耳朵,真美,美得让我如痴如醉,不愿离开。

接着,一曲曲的筝乐一次次回荡在礼堂中,有的像夕阳下归家的渔舟,有的似风雷交加的夜晚,有的如翩翩起舞的花蝶,有的像高山上飞奔而下的流水……当最后一个音符在大礼堂划过,观众全体起立鼓掌,依依不舍,久久不愿散去。那一夜的每一首曲子,都让我深深地享受到古典乐器之美,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金俊绵 作者年龄11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厦门市寨上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6班
性格特点友善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登山 平均成绩93分
指导老师郭彩妮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