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白云

1、沈从文:白云

沈从文:白云

“求你将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我念诵着《雅歌》来希望你,我的好人。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但这只小雀它愿意常常在弓弦响声下惊惊惶惶乱窜,从惊乱中它已找到更多的舒适快活了。

在青玉色的中天里,那些闪闪烁烁的星群,有你的眼睛存在:因你的眼睛也正是这样闪烁不定,且不要风吹。

在山谷中的溪涧里,那些清莹透明的出山泉,也有你的眼睛存在:你眼睛我记着比这水还清莹透明,流动不止。

我侥幸又见到你一度微笑了,是在那晚风为散放的盆莲旁边。这笑里有清香,我一点都不奇怪,本来你笑时是有种比清香还能沁人心脾的东西!

我见到你笑了,还找不出你的泪来。当我从一面篱笆前过身,见到那些嫩紫色牵牛花上负着的露珠,便想:倘若是她有什么不快事缠上了心,泪珠不是正同这露珠一样美丽,在凉月下会起虹彩吗?

我是那么想着,最后便把那朵牵牛花上的露珠用舌子舔干了。

“怎么这人哪,不将我泪珠穿起?”你必不会这样来怪我,我实在没有这种本领。我头发白得太多了,纵使我能,也找不到穿它的东西!

病渴的人,每日里身上疼痛,心中悲哀,你当真愿意不愿给渴了的人一点甘露喝?

这如象做好事的善人一样:可怜路人的渴涸,济以茶汤,恩惠将附在这路人心上,做好事的人将蒙福至于永远。

我日里要做工,没有空闲。在夜里得了休息时,便沿着山涧去找你。我不怕虎狼,也不怕伸着两把钳子来吓我的蝎子,只想在月下见你一面。

碰到许多打起小小火把夜游的萤火,问它们,“朋友朋友,你曾见过一个人吗?”

“你找寻的那个人是个什么样子呢?”

我指那些闪闪烁烁的群星,“哪,这是眼睛。”

我指那些飘忽的白云,“哪,这是衣裳。”

我要它们静心去听那些涧泉和音,“哪,她声音同这一样。”

我末了把刚从花园内摘来那朵粉红玫瑰在它们眼前晃了一下,“哪,这是脸。”

这些小东西,虽不知道什么叫做骄傲,还老老实实听我的话,但当我问它们听清白没有?只把头摇了摇就想跑。

“怎么,究竟见不见到呢?”——我赶着追问。

“我这灯笼照我自己全身还不够!先生,放我吧。不然,我会又要绊倒在那些不忠厚的蜘蛛设就的圈套里……虽然它们也不能奈何我,但我不愿意同它麻烦。先生,你还是问别个吧,再扯着我会赶不上它们了。”——它跑去了。

我行步迟钝,不能同它们一起遍山遍野去找你——但凡是山上有月色流注到的地方我都到了,不见你的踪迹。

回过头去,听那边山下有歌声飘扬过来,这歌声出于日光只能在垣外徘徊的狱中。我跑去为他们祝福:你那些强健无知的公绵羊啊!

神给了你强健却吝了知识:

每日和平守分地咀嚼主人给你们的窝窝头,疾病与忧愁永不凭附于身;你们是有福了——阿们!

你那些懦弱无知的母绵羊啊!

神给了你温柔却吝了知识:

每日和平守分地咀嚼主人给你们的窝窝头,失望与忧愁永不凭附于身;你们也是有福了——阿们!

世界之霉一时侵不到你们身上,

你们但和平守分的生息在圈牢里:

能证明你主人底恩惠——

同时证明了你主人底富有;

你们都是有福了——阿们!

当我起身时,有两行眼泪挂在脸上。为别人流还是为自己流呢?我自己还要问他人。但这时除了中天那轮凉月外,没有能做证明的人。

我要在你眼波中去洗我的手,摩到你的眼睛,太冷了。

倘若你的眼睛真是这样冷,在你鉴照下,有个人的心会结成冰。

这也是我游香山时找得()的一篇文章,找得的地方是半山亭。似乎是什么人遗落忘记的稿子。文章虽不及古文高雅,但半夜里能一个人跑上半山亭来望月,本身已就是个妙人了。

当我刚发见这稿子念过前几段时,心想不知是谁个女人来消受他这郁闷的热情,未免起了点妒羡心。到末了使我了然,因最后一行写的是“待人承领的爱”这六个字令我失望,故把它圈掉了。为保存原文起见,乃在这里声明一句。

若有某个人能切实证明这招贴文章是寄她的,只要把地点告知,我也愿把原稿寄她,左右留在我身边也是无用东西。至于我,不经过别人许可,就在这里把别人文章发表了,不合理的地方,特在此致一声歉,不过想来既然是招贴类文章,擅自发表出来,也不算十分无道德心吧。

一九二五年九月一日作

2、白居易:白云泉

《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翻译: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

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

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

何要奔冲山下去,

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公元825-826年(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3、羊群和白云绕口令

羊群和白云绕口令

羊群和白云

蓝天上是片片白云,

草原上是银色的羊群,

近处看,这是羊群,那是白云,

远处看,分不清,哪是羊群?!哪是白云?!

其它绕口令:

1、哥哥捏泥鹅坐核桃壳过河

哥哥拿个圆核桃,

磕成两半核桃壳;

哥哥用泥捏了两只鹅,

鹅坐壳儿漂过河。

泥鹅伸着脖:“我们不坐核桃壳,也能游过河!”

哥哥笑着说:“没有核桃壳,你泥鹅怎过河?

2、爷爷奶奶下棋和看戏

爷爷让奶奶一同来下棋,

奶奶让爷爷—同去看戏。

爷爷奶奶争来争去,

小喜和小齐出个好主意。

小喜和爷爷下棋,

小齐和奶奶看戏,

爷爷、奶奶、小喜、小齐笑嘻嘻。

3、同同和多多

同同和多多,

打鼓敲锣。

同同打铜鼓,

多多敲铜锣,

同同打鼓咚咚响,

多多咚咚敲着锣。

4、风、松、钟、弓

走如风,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

风、松、钟、弓,弓、钟、松、风,

连念七遍口齿清。()

4、用白云苍狗造句

用白云苍狗造句

1、回忆前尘,往事如白云苍狗般,不禁令人歔欷!

2、如今局势变化有如白云苍狗,谁能说得準明儿会是怎样?

3、最近股市行情有如白云苍狗般,分秒便变个样,真是拿它没辙。

4、人生世事如白云苍狗,白驹过隙,稍不把握,便失之所有。

5、人世间的事恰如白云苍狗多变化。

6、乱世相逢,已属不易;过去的恩怨,白云苍狗,今夜休提。

7、离开家乡没几年,但许多事情的变化已让人有白云苍狗之嘆。

8、少小离家老大回,除了乡音未改外,白云苍狗,人事已非。

9、世事皆为白云苍狗,仅仅是一瞬息,往日便烟消云散而不再。

10、两个老朋友碰面,难免聊起儿时种种,才惊觉白云苍狗,人事全非了。

11、我总是站在原地,看白云苍狗,千变万化的是世界风景,()难以忘怀的还是心底最深的角落里,那不曾遗忘的执着。

12、回到客栈,坐在窗前看云朵幻化成小狗模样。白云苍狗的一天,就这么落幕了。

13、近来国际形势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

14、他的脾气如白云苍狗一样,总让人琢磨不定。

15、 乱世中的人们总是慌乱无章,社会局势总是白云苍狗,动荡不堪。

16、近期股市行情犹如白云苍狗一般,分秒便变个样,真让人捉摸不定。

17、岁月漫长,世事如白云苍狗。

18、世事沧桑多变;犹如白云苍狗,令人莫测。

19、  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的存在。

20、魏晋时期,天下板荡,人事乖变,白云苍狗,生命无常。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