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这10个“网络神回复”,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式人生

1、读懂这10个“网络神回复”,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式人生

读懂这10个“网络神回复”,才知道什么是中国式人生

能当得起“网络神回复”的,必是当下叫人眼前一亮,事后回味意味无穷。比如下面精选出的这10个。读懂了,就知道那即是人生。

问: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答:把你自己变得更美好。

佛语说:万法唯心造;心净则国土净;境随心转。改变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干净美好,眼中的世界也会干净美好。你是怎样的人,看到的就是怎样的世界。

问: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答: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颜真卿《劝学》诗中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人生不曾努力过,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这才是最大的悔恨,和痛苦。

问:哪些技能,经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帮助?

答:夸奖他人。

明代谚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都是喜欢被人夸的,人都会喜欢夸自己的人。会夸奖别人,因讨人喜,处世在其中;因心存善,喜乐在其中。

问:你心中的完美生活是怎样的?

答:可以有不完美。

《道德经》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真正的完美,是包容;越包容,心就越大;还有比这更好的完美吗?不是这世界不够完美,是你的心不够宽容。

问:你遇到过哪些让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顶的观念?

答: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华罗庚有首诗说: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有人讨论智商,有人讨论起点,有人讨论条件,就是没人讨论,自己有没有这个讨论的资格。

问:什么叫见过大世面?

答: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坏的。

这说的就是两个字,格局。最大的格局,叫做“宠辱不惊”。这样的人胸中有天地,哪有比这更大的世面?世俗所谓最好与最坏,惊动不了他的心如海,如石入深水,不生波澜。

问:科学和迷信的分界点在哪里?

答:“我错了。”

道言万物周流,佛说万法因缘,世间哪有一定的东西。承认错了,其实是把心打开,让一切无常自然流动,便得自在通达。越是死守硬扛的人,离大道越远。

问:你是如何走出人生阴霾的?

答:多走几步。

世间有两大天道,一个叫“物极必反”,一个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越是无路可走、越要挣扎着走的人,越能走得出来。

问:为什么成功学书籍看了很多,却没起到多少励志的作用?

答:志励了,事没做。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人与人差别最大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问:你听过最落寞的一句话或诗句是什么?

答: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

又如何?唯有深深体味了这种落寞,才能放下、不求。

2、中国式家教的三大悲哀

中国式家教的三大悲哀

 悲哀一:为何孩子心胸狭小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今天的家庭教育已不是传统“围墙式”的家庭教育,校园也不是传统物理意义上的校园,孩子们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的师资以及硬件设备。

      但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孩子的心胸却变得狭小了?只会关心自己身边的事,过去那种“煮酒论英雄”式的气魄,为国家前途、为人类理想奋斗的抱负,在今天的年轻一代身上已难觅踪迹。

      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将过多的精力集中在知识的增长上,已经无暇将英雄式的理想灌输给孩子。

      在国际上,中国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高度支持是得到公认的,可这种对知识的高度注意,也是孩子的心胸变得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悲哀二:为何教孩子学“乖”

      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教孩子学“乖”。评价孩子时,动不动就说“你真乖”或者“你不乖”,将“乖”当成了教育标杆,具体就是听话,按师长和家长要求做事。但值得一提的是,“乖”在英语当中并没有相应的词语。

      而在塑造这样一批批“好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也剥夺了孩子建立自信和良好自我形象的独立空间,甚至无形中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片面强调孩子社会性的教育理念。

      现在的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为什么十之七八是女孩?在所谓的“优秀生”里,为何永远没有调皮孩子的身影?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比起男孩子的好动,女孩子更容易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不吵不闹、不惹是非,完全符合我们这个社会认可的“乖”孩子标准。

      这样的三好学生固然值得肯定,但我认为,那些不听话的调皮孩子也有可取之处。比如那些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虽然常会被老师教训,但每次挨批后,( https://)都能立刻抖擞精神继续调皮。所以说,他们的抗“击打”能力比起那些“好学生”要好得多,而自我调节心态的承受挫折也是一种能力,能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今后的人生,这对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是大有益处的。

专家视点:“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情

      其实,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幼儿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悲哀三:为何孩子不愿回家

      大部分父母的言谈间还是把“儿童”的概念缩小为“学生”。孩子的生命就是这样被压缩到一个方面,以此来换取成功,代价未免太大。我们应该牢记:“儿童”的概念内涵远大于“学生”,儿童除了在学校要当好一个学生外,在家里、在社会中还有更多形形色色的角色需要“扮演”。

      因此,家庭不止是给孩子创设的“学习家园”,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放假不愿意回家?就是因为在他眼里,家里是一所“文明监狱”,父母成天只知道督促他学习。

      现在有的家长总爱陪着孩子做作业,我觉得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总之,孩子要适合家庭教育,也要让家庭教育适合孩子,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可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大多数家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关系变为单向,只知道家庭教育围着学校转,结果却牺牲掉很多培养孩子品质的机会。其实学校也可以协助家庭教育,优秀的家长应该把握随机的教育机会。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自己有一片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 https://)不要说“不准玩”,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是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推荐阅读:[现代家庭教育父母的九个误区] [为人父母的50条黄金规律]

3、中国式秘书读后感

中国式秘书读后感(一)

寒假在老家过年,没有网络、没有城市的浮华,静下心来看了几本小说,其中一本是现在网络点击率比较高的《中国式秘书》。该书讲述的是一个副市长的秘书黄一平,如何参与到领导的权利斗争中的故事。

正如很多青年学生一样,黄一平是一个骨子里清高,痛恨送礼行贿、阿谀奉承的热血青年,曾一度告诫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参与送礼。命运的发展总是充满着偶然性,黄一平意外的成为民众呼声很高的副市长冯开岭的秘书,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化,黄一平内心不再是鄙视秘书这个岗位,而是暗自窃喜,并宣称秘书与领导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这也给以后他不顾一切为领导的错误行为付出埋下了伏笔,也是黄一平从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开始转变的开始。接下来的故事黄一平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不管领导对与错,他皆是义无反顾的执行操作。在市长的人选竞争中,黄一平更是把秘书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请客吃饭、走亲访友、拉帮结派、驾驭权术……运用的炉火纯青,熟不知这也是将自己推向犯罪边缘的过程。故事最后,市长如愿的调动,而黄一平却成为一个无辜的替罪羔羊被下放到后勤处。

黄一平的下场看起来有些可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最终的错误还是因为自身没有把握正确的方向,一味的顺着错误的方向发展造成的结果。现在很多大学生很是钟爱官场小说,模仿书中的阿谀奉承之风,把大好的青春用于请客吃饭、拉拢关系上,并宣称当前社会“关系至上”的说法,白白的消磨时光,最终必将酿成大错。

中国式秘书读后感(二)

《中国式秘书》号称官场教科书,主人公黄一平出身寒门,自父母上数多少代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普通农民,他是家里的老小,就读于省里知名的n大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在阳城第五中学做历史老师。大千世界,事物的变化总是出人意料,而且任何一种变化又都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黄一平结婚不久,就被借调到市教育局编教材,半年后又调到市府办做秘书。在开始的四年里,黄一平跟着北京下来挂职的魏副市长,后来,魏副市长离开了阳成,市府常务副市长冯开龄看上了黄一平,从此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而发生。读完此书后,我的感悟有三。

一是正确看待秘书工作。秘书工作并不像人们理解的那样狭隘、猥琐与不堪,领导与秘书之间,不单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的从属关系,也绝不是主与仆、指使与服从这样庸俗的解读,秘书这个称呼更不是伺候人、拍马屁、逢迎献媚之类的代名词。唇与齿,亲密而不失独立、尊严,形象且饱含无限深情,领导与秘书之间由此而提升到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因子期而断琴的境界。当别的领导问起冯副市长小黄表现怎样,冯副市长就会开怀一笑答到,小黄这个人是“相当不错,关键是不俗”。因此,“不俗”一词日后便成为黄一平的代名词。冯副市长也是当秘书出身,他凭借手中一支笔,一举奠定了从政生涯的基石,并构成其日后不断晋升的重要阶梯,与此同时,他借助同一支笔,首先征服了岳父大人,而后俘获了夫人朱洁的芳心,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因此,能得到冯副市长这样高度的评价,可见黄一平对秘书工作中的潜规则已烂熟于心了。

二是正确选择人生的坐标。当今官场,不论多大的机关,但凡秘书跟领导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便是你跟了谁就算是谁的人了,将来基本上是要与领导荣辱与共、进退同步的。按照这样的逻辑,不同的秘书便有了不同的命运,关键是看各人自己的的造化了。在市长的人选竞争中,黄一平更是把秘书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请客吃饭、走亲访友、拉帮结派、驾驭权术……运用的炉火纯青,熟不知这也是将自己推向犯罪边缘的过程。故事最后,市长如愿的调动,()而黄一平却成为一个无辜的替罪羔羊,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离开市政府,下放到党校后勤处工作。

三是正确驾驭自己的欲望。黄一平本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借调到教育局工作后,他要求平不高,只希望先在教研室帮助编编教材,一边照顾家庭把女儿扶养大,一边在机关积下点人脉,将来能留在局里做个公务员更好,即使还回到原来的学校,至少也可以混个教学组长之类的职务,好歹课少上点补贴多拿点,但随着市府来教育局挑秘书,就偏偏选中了他,令他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又上了一个台阶,一致到最后期望化为泡影。

4、中国式过马路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一)

过这样一张图片:马路对面的信号灯上显示着红色,而斑马线上却 热闹 非凡,有年事已高的老人、抱着小孩的妇女、西装革履的男人 全赶在了这时过马路。

后来才了解到,这就是 中国式过马路 ,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没关系,只看人不看灯。

我不禁皱眉,难道红绿灯成了大马路上的摆设吗?到底是什么让中国的民众 开创 了 中国式过马路 呢?

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一是民众的安全意识淡薄,更多的,或许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崇。人们往往寄希望于 运气 二字,总是认为自己不会成为那几万分之一的 倒霉蛋 。殊不知,灾难总在无意间降临。试想,假如有一辆车正高速驶来,刹车不及,那这些人的生命 我不敢想象,相信如此过马路的群众也不曾想像。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

其二,交通部门疏于管理。这般 声势浩大 的过马路,竟无一交警阻止。是交警们正忙着 偷菜 ,还是形象不够 威武 ,以致无人听从劝告?个中原因我无从知晓。但交通部门执法不严,却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无从辩白。

第三,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其实安全教育对应的恰是民众的安全意识,由此事件,反映出我国推行安全教育的程度,均存在着巨大的缺陷。比如:近年来,各电视台播放的安全教育宣传片越来越少,安全标语也日渐式微;学校几乎是不存在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

综上所述, 中国式过马路 的产生,这责任要均分到民众自身和有关部门的身上。对此,必须要加强安全教育,通过电视、报纸、宣传单等媒介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交通部门也应加强执法,安排交警在各大路口进行监督。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井然有序的过马路队伍,让 中国式过马路 成为文明的代名词。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二)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 现象的一种调侃,即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说白了就是组团过马路。

其实对于我来说中国式过马路实在是太平常了。对于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经过两个红灯的我来说,看见闯红灯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

其实这也怨不得行人闯红灯,有时候绿灯时间真的很少。在我们肇庆马路都非常的宽,车流量也大,可是绿灯的时间又非常少。我可是深有体会呀。每一次我上学,首先都要过一条大马路。可是绿灯时间实在太少了,那么一大条的马路才给十几秒的时间。我每次走过去都要大步大步的迈步。有时候实在走不及了,又只能等下一轮绿灯了。这红灯是绿灯的好几倍,长达一分多钟。本来我家里学校就远,就光光是等绿灯就花了不少时间。连我一个小学生过马路都吃力了,何况是老人呢?那些老伯伯,老奶奶只能选择铤而走险了,趁着车子不多的时候连忙过马路,从来没发现现在还没到绿灯

我一般放学都是和几个同学搭伴的,我身边的朋友也会闯红灯。有时候小汽车会来个紧急刹车。难道为了争取那么一点点时间,而不顾生命?

在于韩国,美国这些国家对比之下,我不得不说我们中国逊色很多。就比如在美国这个快节奏的国家,虽然时间过的是很快,可是从不会有人闯红灯。不能说我们中国人没有素质,只是在这些小事上大家都太斤斤计较罢了。

我只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多加强管理,让中国式过马路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三)

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我对我的祖国----中国,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14年来,风风雨雨,祖国一直陪伴着我同行,可是,在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时代,中国人民的道德素养却停步不前,这使我,使许多中国人都大跌眼镜!

昨天我在看新闻,新闻里的一幕让我触目惊心:在一次交警在斑马线边站岗时(此时仍是红灯),几个行人不顾红灯的警示,一然而然地闯了红灯,交警马上拦住几个闯红灯的行人,给他们进行素质教育,自知理亏的几个行人这时候也认认真真的听着,交警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起到了效果,便“放走”了这几个理应受罚的“囚犯”,可一个“囚犯”认错态度很好,非要交了罚款,看在他们的认错态度上,交警最终还是没有罚,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交警的大度了(对于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可以处以5到50元不等的罚款)。

正当交警放走他们时,又一波闯红灯的人来了,正当交警放走他们的时候,又一个行人顶着“风头”闯了过来,于是交警转头又开始对他进行教育了。

交警:“嘿,小姐,闯红灯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您闯红灯事小,可造成的后果却是令人无法想像的,多少人都是为了一时的舒坦,而葬送了自己的一辈子,您……”

这位小姐听的不耐烦了,看了看手表,有斜眼看了看交警,终于忍受不住了,怒火中烧,“不就是要罚款嘛,给你就是了,哪来那么多废话”,随即从包里拿出一百元,甩到地上“不用找了!”

交警见此情形,当然是没有发火,捡起地上的钱,决定将多余的50块还给这位女士,谁知行人就是不愿意收下,弄得交警十分难堪,哪知这时,记者从旁边的树后走了出来,用摄像机拍下了一切,行人自知丢脸了,用包遮住自己的脸匆忙离去。交警追上他,将50块还给了她。

交警感叹:“现在这样的行人其实并不少见,这样的情形就这么3天我已经见到第4次了,但你也拿他没有办法,我总不能打他吧。”现在人们的道德素养,跟过去抗战时那股精神已经截然不同啦!

这就是被大家“尊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这不是骄傲,这是我们的悲剧,是我们落后欧美国家的地方,许多欧美国家人民已经开始反抗中国公民出国旅游,若不是我们中国是他们最大的经济来源国,想必现在的许多人已经无法走出中国了!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泱泱大国,即使在美国面前也能挺胸抬头,可是,如果人们的道德素养再继续这样下去,我想没有多久,祖先拼搏下来的这份河山,就该毁在我们的手里了。我的中国梦,希望身边的人们从我做起,改变我们在别人眼中的地位,真正体现出我们泱泱大国的气质来,告诉欧()美,告诉世界,我们中国人,也是高素质,高品德的人,要想从我们手中夺走中国,不可能!

我的中国梦,做个有素养的少年,感染他人,做祖国的花朵!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