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去
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去
文/古尔浪洼
初入工厂,我们会接受一些专业方面的训练。这些训练,包括基础常识,观念理念,以及专业工具、使用技巧等等。而后,就会被送入车间开始工作。
我仔细观察过这些新人的成长过程。大部分运用得好的人,并非是一开始就显得聪明,接受程度高、成长速度快的人。而是那些先总是有很多疑问,问东问西,喜欢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的人,是那些一旦理解,就会打心眼里接受,并身体力行去做的人。这些人,做一段时间后,往往都能提出新的建议,推陈出新,持续改进,成长上来。而那些看似聪明的人,大部分流于表面,难以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去,而后,竟然会慢慢被淘汰出来,或者主动流失掉。越是重复性程度高的岗位,这种现象越明显。
关于这种奇怪的现象,我们也曾多次讨论过。大部分人的观点,是觉得聪明的人接受程度高,嫌挑战性不足,觉得枯燥,所以不愿深入下去,因此才会流于表面。起初,我也持同样的观念。后来,经过深入观察,我发现,这似乎跟聪明无关,而是跟我们认知新东西,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态度和方法有关。
抛开其它领域不讲,仅就工厂而言,大部分岗位是日复一日、时复一时,不断重复相同的工作。
这就首先需要我们有耐心,如果你第二眼看到相同的东西就烦躁,所谓的学习和接受,基本无从谈起。
其次,在重复中,还需要不断发现差异的能力,如果你只看到了重复,枯燥,而没有发现每次重复中的细微差异与不同,那你的成长或者超越,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发现了重复中的不同,你还需要提炼总结出来,如果提炼总结不出来,所谓的发现便毫无价值。
第四,总结出来后,你要尝试提升、改变、精简或者增加,总之,你要优化,若不优化,则总结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价值。
第五,你要立即行动,不行动,不身体力行执行,以上的所有,等于白做,一切等于零。
如果你要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成长,那么,你就得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如果你能一直重复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需要多久,你就会变成这个岗位上出色的人,乃至这个工段、部门、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
虽然,做什么事,都跟我们的禀赋有关。但当我们踏入社会,踏上岗位后,在我们不能改变先天禀赋的情况下,则就跟这种态度和方法有关了。类似的态度和方法坚持得越彻底,成长的速度就越快,成才的几率就越高。如果要把我的这个观察和发现提炼一下,我总结成了一句话:“将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深入到骨髓里去。”
是的,深入到骨髓里。
我们接受新东西,先有明确的认知和意识,也就是显意识。比如,通过交流和学习,知道它是对的,还是错的。但知道了对的技巧和方法,并不代表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做对。特别是紧张和突发状态出现时,靠的是本能的操作,也就是潜意识。你在显意识里知道是对的,你的潜意识未必认为是对的,或者能做对。如果之前形成的潜意识不对,则所谓本能的反应就不会是对的。比如,桌子上的杯子掉下来,我们本能会伸手接住。这时候,如果靠观察、思考,而后想到玻璃杯掉下来会碎掉,所以要接住它,是来不及的。来不及,你就不会产生接杯子的动作,如果你自动产生了接杯子的动作,说明你的潜意识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经验,能自动作出正确的反应。
那么,在工作上,也一样。一些正确的理念和方法,你必须要真心接受,并彻底去执行。久而久之,它才会沉淀入你的潜意识,变成你的本能。要将正确的理念和方法沉淀到潜意识里,你就要从知道,不断的训练和强化,变成跟思维同步,甚至比思维速度还快的反应能力。在从显意识训练到潜意识的过程中,你有丝毫的怀疑,或者不尽力,都很难灌输并沉淀进去,变成本能。
另外一类,是同事,或者上司告诉你对的理念和方法。在传达或者传递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认为对方讲的是对的,但是,因为对方的态度不好,或者语气不好,乃至对方的职位比你低等等的因素,你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所以不改变,或者不肯彻底改变。这时候,无论对方的经验和观念多正确,都没有意义。如果你不能从心底里接受,就难以从心底里,不留余力地去执行。你不能彻底执行,并从心底里认可,就难以将这些正确的东西,沉淀到潜意识里,变成本能。如果你不能将之变成本能,只是在问题发生后,分析时,或者别人提醒后才知道如何处理,那么你知道与否,对你就没有任何意义。
在很多时候,对我们的行动和行为产生决定性因素的,是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本能的对应和应变。所以,我们要尝试并锻炼自己,将一些经过分析筛选和验证后正确的观念和方法,要彻底并毫不怀疑地沉淀入心里,深入到骨髓里去执行。只有这样,久而久之,我们才会有对的本能反应。当你不用思考,本能会做出正确的反应的时候,你想不出色、出类拔萃,都难。
2、深入人心的句子
深入人心的句子
1、其它星星都换了方位,北极星依然会在原地,当别人不了解你、不原谅你,甚至离开你,只要我守在原地,你就不会迷路。
2、曾经以为,伤心是会流很多眼泪的,原来,真正的伤心,是流不出一滴眼泪。什么事情都会过去,我们是这样活过来的。
3、虽然四叶草很特别,有着“幸福”的深刻含义。可是有谁注意过遍地都是的三叶草呢,它们很平凡,因为它们只是默默地“爱”而已。
4、取本份之财,戒无名之酒;怀克己之心,闭是非之口。
5、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我不曾摊开伤口,任宰割愈合,就无人晓得。
6、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至慢境界。太多情侣双双,容易相看两厌,将慢字蹉跎成麻木。很多人是不会慢的,急急切切地速战速决,不懂得舞步蹁跹,必须后退。
7、你是你人生的作者,何必把剧本写得苦不堪言。
8、往事若能下酒,回忆便是一场宿醉。
9、岁月带不走记忆,只会让我更加想念。时间并不可以冲淡一切,只会在我心里生根发芽,开出思念的花。
10、在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恐惧。可偏偏是你的温柔,让我害怕。
11、我们在时间里验证爱情,也在时间里把爱情碾得粉碎。爱情里有很多虚情假义,可我们的痛苦、心碎、绝望却总是真的。
12、人生就是要和对的人,以大家都舒服的方式,一起度过。
13、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
14、我不知道这世界上会有多少人,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但我知道,如果你还不曾做出任何努力,只是假想将会遇到的困难,便会茫然,那么,这份感情一定不够真挚。
15、有些事注定成为故事,有些事注定成为故人,不必挂念,不必留恋,偶尔记起。
16、天空不宽容日月,它便一无所有;大地不宽容山川草木,不过是一个丑陋的、千疮百孔的骷髅头。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信非虚言。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着生命的美丽。
17、曾经有许多地方,许多食物,许多气味,是不可以回忆的。一挨着就会有隐痛,眼睛会胀,会发怔。而如今却像隔着玻璃匣子看它们,觉得有情,依然是美的。
18、人就像个陀螺,擦肩而过的人越多,转得越洒脱。只怕之后,无法控制旋转的惯性,遇见了谁,又是习惯性的错过。
19、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20、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这件事物还在。
21、有些人,才遇见一下子,就好像认识了很久似的,什么事都想和他说。
22、做不了你要的那种女子,给不了你要的爱情,看不到你要的细水长流,走不到你要的白头,只能给你,此生难忘的倾慕。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
23、有些事,你把它藏到心里,也许还更好,等时间长了,也就变成了故事。
24、选爱人,要选那个情绪稳定的,波澜不惊的。这样你才不会因为他的大喜或大怒,沮丧或生气而失去自己,把难过长长久久留在心里。
25、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欢你的人不会相信。
26、有一种爱,就是像我对你这样,远远地,用一点微弱的想象,张望。给这暗下去的岁月,涂一抹口红。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我是在用想象维持对你的爱情,还是在用你维持想象的能力。
27、终于知道有很多事情,不是丢掉、送走、分手、不再联络,就可以解决的。有了牵挂,一切就输了。
28、只有你尽力了,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29、总有些事放不下,让人忘了时间。总有些事必须放下,因为还有明天。
30、有时候,你问的问题,对方一直在闪躲,就是在委婉的告诉你,真实的回答很残忍。
31、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淡心境才会秀丽,()看开心情才会明媚。累时歇一歇,随清风漫舞,烦时静一静,与花草凝眸,急时缓一缓,和自己微笑。
32、最美的爱情不是天荒也不是地老,只是在一起而已。
33、你应该想办法跑得快,而不能老是琢磨怎么让别人慢下来。
34、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
35、生活,每天都需要清晰的方向和前行的速度。同时,不要忘记去获得宁静的惬意与悠然的怀想。
36、我只是希望向你伸出双手,去触碰你的寂寞。
37、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38、学着尊重每个人每个生物,就如向日葵喜欢面对太阳才会微笑。
39、原谅我的贪心,总是想留住身边每个对我好的人。最后才发现,有些人,无论怎样也留不住。
40、只是因为太年轻,所以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显得那么深刻,轻轻一碰就惊天动地。
3、父母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方法
父母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方法
只如同大多数习惯一样,时间观念的养成与小朋友的发展密不可分,并有其阶段性的目标,家长应善用孩子所能理解的事物,将时间观念带进生活中。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时间观念的启蒙,该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龄及发展来进行:
2岁前以活动区分时间的段落性
出生没多久的宝宝,一切依照生理本能来表现,如饿了就知道要喝奶,想睡的时候就睡,时间的概念相当混乱。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刻意要去调整他的作息,尽量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
到一岁左右,孩子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活动的时间逐渐增长,生活中不再只有吃、睡,还多了玩耍、活动的时间。这时家长可以开始着手调整他的作息,如约略固定白天玩耍、睡午觉的时间,( https://)晚上则陪着他进行较为静态的活动,作为睡眠前的预告,让孩子知道大概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直至他能自然而然地遵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有了规律作息后,相信对日后学习、人际关系会更有帮助,爸爸妈妈也不用因他作息颠倒而整日操烦
在两岁前,孩子都是活在当下的,大部份的学习都来自具体的经验,不建议进行抽象认知。家长若想教他分清白天、夜晚,可带着他看看屋外的天候或是影像资料,分析两者的不同,来告诉他时间的变化与当中该做的事情。
2~3岁:以顺序概念延伸至时间流逝
每当小朋友要找爸爸妈妈时,家长如手边正在进行其他的事情,常对孩子说“等一下”,却发现孩子仍旧在追问哭闹,手忙脚乱之余,不免有些心烦。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尚不具备时间流逝的概念,( https://)他不了解“等一下”到底是要多久,只会觉得父母不理解他的要求,所以频频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
2~2.5岁的孩子已有“唱数”的能力,父母可利用数字的顺序,来延伸他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举例来说,在玩躲猫猫时,请他数到20再睁开眼睛,让他了解时间如何在1、2、3……当中经过。随着孩子能力逐渐增强,配合前期作息的养成,孩子会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由一段、一段的事情所组成,且在进行这些事物中流逝,不再只是做了当下的事情后,不知道接下来要干嘛。
本文链接地址:jiatingjiaoyu/20100128156.html
站长为你推荐文章:[把孩子培养成不怕失败的人] [励志教育:培养成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