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_高三家长日志: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

1、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中国式教育充满了典型代表性,有人说,中国家长是世界上最累的家长,然而累的背后往往成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中国,家长们普遍存在以下的一些错误观念。

1、认为父母的爱可以是对子女任何不合理要求的借口。男女之间,爱并不是为一切所欲为的借口。或许因为电视剧演太多了。很多人以为爱就可以当一切的借口。很多父母常对子女说的一句话:我们这样做,也是因为爱你,为你好啊。想用这句话堵住子女的反驳。这简直荒谬。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别把爱扯进来当挡箭牌。父母的要求应该要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

2、让保姆,爷爷奶奶带孩子。不自己亲自照顾。很多中国父母以为孩子只要身边有人看著,没有生命危险就好。其实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和别人交流。我们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没有关注的环境下长大。脑子会变得怪异呆滞。然后永远缺乏爱的安全感。

3、 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当子女长大回想起童年,尽是不快乐的回忆。的确是些愚蠢父母的作为。

4、认为养孩子是坚苦的义务,不是享受。中国父母,经过传统的教育,习惯把养育儿女当成艰苦的义务。也因为这个苦,而常常暗示或明示子女要回报,孝顺。比较正确的态度是养孩子是一种上天赐予的享受。应该享受和子女相处的时光。享受看著他成长的乐趣。

5、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很多父母抱著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认为子女是属于父母的。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导致个人和社会的很多不良的后果。( https://)这种尊重的精神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6、把学校成绩当成一切表现的指标。认为越用功越好。很多父母愚蠢地以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人生的目标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父母剩下的工作,就是用一切威逼利诱苦肉哀求,来达到这个目的。学校的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面的能力,活力,毅力,性格,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

7、认为孩子不应该做家事,应该把时间拿来学习。社会学家调查的结果,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将来生活比较幸福。可能是因为处理事情的能力比较强。所以长大以后比较不容易有挫折。或者比较能面对挫折。中国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学习,剥夺了一切孩子做家事的机会。剥夺了他学习工作,学习分担责任,学习面对问题的机会。教养出一个个只会解几题数学(又解不好、的傻孩子。

8、认为早起很好。睡觉就是懒惰。成长中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睡不足会影响发育。脑力会减退。我们的孩子需要充分的睡眠。全国违法让孩子在周末学习或晚睡觉的教育人士应该用严厉的法律措施来禁止。

9、把孩子当炫耀比较的对象。中国人一方面爱面子,一方面想鼓励孩子上进。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绩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奖。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别人比,只带给他多一份不满和痛苦。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这种比较和竞争的心里,也导致中国人团体比较无法和谐合作做事。喜欢互斗。否则中国人的团队合作永远不如人。

10、 缺乏幽默感和轻松的一面。或许因为各种压力,家庭的基本气氛就是逼孩子学习。父母因为生活压力,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轻松。一切都是逼,都是赶,都是高考。实在不知道人活著是为什么。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以下文章:

[高考期间家长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家长易陷的十大志愿误区]

2、高三家长日志: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

高三家长日志: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

 

      上周某一天电话同学,问他女儿校考成绩,说是过了重大、海大,现在基本肯定海大没问题,我又问孩子二模成绩怎样,他说不知道,他说他从来不问女儿的成绩。如果考得好,你不问,孩子自己都会跟主动跟你说,以此类推,孩子不说,显然是考得不理想不如意。

      他的这番话给我很独特的启示,因为据我所知,大多数家长都像我一样,急于知道孩子的成绩,依次判定孩子是不是在努力。从来没想到孩子心里有多大的压力。记得我上高中时,曾经联名跟同学一起要求班主任取消排列名次,因为实在受不了成绩浮动带来的压力。将心比心,孩子也应该如此。

      家长会上,班主任一再要求,短信通知每次成绩之后都是相同的几句抚慰话语:考试是对前段时间学习的总结,请耐心帮孩子总结经验教训。叮嘱家长冷静面对孩子不如意的成绩,好好帮孩子总结。

      刚才给儿子电话,还是忍不住问他的成绩、名次,他首先说数学考得不好,具体多少也没说,我也没问。语文还是110,英语答题卡没出问题,但是单选题中的定语从句部分出现很多辨析不清的问题。理综160,比上次有了进步,主要是物理小有进步考了50,但是化学中的有机化学部分20分的题才得了二三分,物理实验题丢分也很严重,还有语文中的诗歌鉴赏,语文阅读的最后一题8分的题,总是才得2、3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儿子希望我帮他搜集一下相关知识,打印出来,我很欣喜,高一高二,早能够面对自己的知识缺陷,认真对待,及时弥补,也不至如此。以前怎么说让他准备纠错本,认真对待每份试卷上的错题,将错误原因,补救措施,还有相关知识点,一一具体落实,他总是听不进去。( https://)记得高一时候,我帮他整理好各科试卷,送给河师大一个朋友,让他从卷子上分析儿子的错题,之后再约一个时间,给儿子补充相关的知识,可是朋友打了几次电话,儿子就是不去。还有暑假,我也联系好一个办班的朋友,想给儿子好好补补物理,也是苦口婆心好多天,儿子就是不去,坚持自己在家里学习,我问他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他说上网搜一下,看看人家的步骤就知道了。我一直觉得是虚荣是懦弱,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过失。

      现在好了,今天能够跟我对每门功课的得分点,谈得这么认真,这么仔细,说明儿子已经意识到曾经跌倒的地方,只要能找出石头所在地,并想办法将他移开,扫清障碍,这条道路一定会走的更加顺利。粗粗的一算,这些知识点能够弥补上,至少可以再提50分。我说儿子还不晚,妈妈会将这些知识细细搜寻归纳,也会向有关老师咨询学习,甚至可以回去请个化学老师,将有有机化学部分补一补,将基础夯的更坚实。儿子这次没有拒绝,言语间还很渴望尽快找个老师,可以想见儿子进步的迫切。

      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就是,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样的错误犯多次,甚至是屡教不改。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理所当然想做聪明人,但是现实中却总不乏屡教不改,同样的错误犯很多次的愚蠢人,好在儿子正在聪明起来。

      放电话的时候,我告诉他昨天博客的文章名字,给他念了叔叔阿姨的激励话语,临了,没有忘记再次殷切喊一声:加油,儿子!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高三家长日志:等待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三家长日志:高考倒计时100天]

3、中国家长四种错误教育方法

中国家长四种错误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对人的成长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以下一些误区:

1、包办型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认真读书,包办了孩子应该自己做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于是,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以致初中三年级的姑娘还得奶奶替她洗衣服。日久天长,孩子要求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越来越多,而且心安理得。

2、溺爱型

这是在包办型基础上向极端发展的家教方式。家长视孩子为心肝宝贝,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违背社会公德而满足孩子的不正当要求。于是,有的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出气而去邻居打架;孩子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公益劳动,家长就给孩子写“病假条”……一批自私任性的小皇帝、小霸王正在成长。

3、放任型

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家教方式。家长认为孩子是“成人不用管,管死不成人”,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做买卖赚钱;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举爱好、学业交龙等一概不闻不问,甚至在孩子面前不检点自己的行为。(名人名言  )于是,出现了孩子抽烟、打架、逃学……直到孩子被公安机关拘留,家长才大吃一惊。

4、粗暴型

这是一种只靠高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愚蠢而简单的家教方式。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或犯了过错,乃至对家长稍有不从,就发火、训斥,甚至大打出手。久而久之,孩子在家长面前不敢敞开心扉,心情总是处于压抑状态。

4、中国家长常犯的八大错误

中国家长常犯的八大错误

 

1、互相抱怨

      孩子出了问题,夫妻互相抱怨,家长老师互相抱怨,甚至抱怨孩子。无数实例证明: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最重要的人。当我们能抱怨着“孩子教育,我的责任。我改变了,孩子一定会改变”的态度去思考,你会发现问题好解决了。你可以自己掌控局面。

2、限制性信息太多

      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用得最多的字是“不”字。比如:不能、不行、不许等语言。这些带“不”字的命令好像许多条条框框禁锢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根据调查,初中学生中有34%的学生想离家出走,两个初一男生扒火车离家出走,一周后,身上的钱花光了,当父母找到他们时,以为他们一定很想家,没想到,他们说如果捡到能卖的东西,还不想回家。中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他们要求被尊重。

      大人有时真的很不讲理,平时我们不给孩子思考和选择的机会,孩子没有得到锻炼。遇事时,我们大人又说孩子这不行,那不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能力差?因为没有锻炼机会。给孩子尝试犯错的机会,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让他们自己成长。

3、生逆反心理的三个因素:说教、唠叨、比较

      有些家长问,为什么孩子跟母亲作对?有的母亲为一件小事唠叨没完没了,上纲上线,引古论今。唠叨说教不如去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孩子。另外,孩子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总是拿别人与他比较。

4、四过分:过分的爱、过分关照、过分干涉、过分严厉

      过分的爱,已经使孩子不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是关心,什么是感谢。过分关照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存能力,能干的母亲培养出不能干的孩子。过分严厉使得孩子的人格扭曲。“你再踢球就打断你的腿!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人家?( https://)人家考试能考前三名,你为什么不能?期末考不到前十名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没关系┉┉”这话是被自己亲生儿子打死的母亲在临死前对儿子说的话,正是这些话使得一个17岁的好学生拿起榔头砸向了母亲。

5、亲子关系错位

      主仆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警察和犯人的关系、经济合伙人的关系、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等,而比较适宜孩子成长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父母应该是孩子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和充电电器。

6、缺少童心

      孩子为什么不和你说心里话?因为许多朋友用量大人的尺子量孩子。你不理解他,他当然不会和你说心里话。想一想如果我们10岁或17岁,我们会怎么做?

7、只问分数

      家长最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爱学习,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爱学习?因为学习有痛苦,所以不爱学习。如果学习有快乐,就爱学习。

      我们要把他的心调动起来,让学习有动力和快乐。学习动力来自于:信念、目标、兴趣、爱好、好奇心、被承认、被赞赏、成功的体验、责任感等等。所以家长应当好充电器的角色,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兴趣、爱好产生的原因是对某一事情的成就感,而成就感的产生源于被肯定、被欣赏。

8、忽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

      有多大的胸怀做多大的事情,不但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品德和心理健康更要好,这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因素。现在的孩子耐挫力差,一点小事就会发生暴力行为。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忽视了做人的教育,比如,好习惯的培养和人格塑造等内容。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父母常见的十个错误] [家长们:你们犯了这些错误吗?]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