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文/柯玉升
冯绪泉出生于江西省铜鼓县一个世代以编织为业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篾匠,十里八乡的人,都愿意买他编的竹器产品。
说来也怪,冯绪泉小时候也能像模像样地编出小提篮,还有活灵活现的蝴蝶、蜈蚣,惹得同伴们眼馋馋的。大人们都很看好冯绪泉,认为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能工巧匠。
深受编织之苦的父亲,不愿儿子重走世代人沿袭下来的编织之路,只希望冯绪泉将来能有出息——凭着读书,跳出农门。因此,父亲一看到冯绪泉放学后拿着竹子编玩具就发脾气。
当着父亲的面编不成,冯绪泉就躲进柴房里偷偷地编。当然,他要把当天的作业完成了才能去编。
初中毕业的冯绪泉,遂了父亲的心愿——考取了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如果乐于现状的话,冯绪泉现在顶多是个衣食无忧的教师。但他那种天生叛逆的性格,再次表现出来。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其他的出路。2005年2月,冯绪泉辞了职,和妻子来到深圳一家竹地板厂打工。
放着好好的铁饭碗工作不干,硬要去过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冯绪泉的举动,招来父母、好友和同事的异议和反对。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面对好友同事的质疑,冯绪泉回答得十分肯定。
辞职打工,一切没有冯绪泉想象的那么顺利。现实告诉他,打工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是挫折和失败。多年来,他进过厂,做过苦工,摆过地摊,甚至有时候一连几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被迫在街头卖过报,蹬过三轮车。
这种没着落的生活,妻子动摇了,曾劝过他:我们回去吧!尽管你工作辞了,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如果在家里,日子不会过得这般苦。
他摇摇头说: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周末,冯绪泉与在深圳一家电脑科技公司做开发设计员的同学张建军在路上偶遇。闲聊时,张建军向冯绪泉诉苦说,老板嫌他开发设计的电脑键盘、音箱等不够创新,工作压力很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冯绪泉突然想到家中亲手制作的竹椅和竹席,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用竹子来做电脑键盘如何?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冯绪泉觉得:开发竹键盘,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商机。
当晚,冯绪泉把搁在出租房角落里那布满灰尘的旧键盘拆开,仔细研究其原理。半夜睡醒后,他又爬起来推敲。
妻子看到冯绪泉这么辛苦,就劝他:用竹子做键盘不靠谱,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吧。后来,张建军也听说了,很诚恳地劝说他:这肯定不行。即使做成了,这样的键盘也太笨重了。也有人说:冯绪泉是想钱想疯了。用竹子做键盘,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于别人的议论,冯绪泉哪里听得进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十几个晚上制作出一个长46厘米、宽17厘米的键盘框架。不料,辛苦制作的这个键盘框架根本不经摔,反复实验多次得到的就是这个结果,冯绪泉很是伤心。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面对困难,不能打退堂鼓。”几个月后,冯绪泉作出一个惊人决定:回老家专攻竹键盘。转眼半年过去,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为了竹键盘的研发,他与县城一家竹业公司联手攻关。
冯绪泉开始了对竹键盘的反复“摔打”实验,摔一次改进一次。经过9个月的不懈努力,在摔坏1000多个竹键盘模型后,他终于研制成了一种稳固性和坚硬度都能与塑料键盘相媲美的竹键盘。
成本低又环保的竹键盘一上市,立即受到顾客的喜爱,产品甚至畅销国外。随着竹键盘的畅销,竹鼠标、竹u盘,竹子做的电脑主机、显示器的外壳等系列产品相继开发出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冯绪泉个人净资产就有500多万元。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没有退路的困境下,往往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风平浪静的生活,注定是创造不出奇迹来的。
2、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文/风雅颂
谁都不可否认,人在本质上都是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的。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这时,选择自断退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式。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被“逼”出来的。记者细问究竟,金庸才说了自己主动被“逼”自断退路的事。原来,他在写作《连城诀》时,一度产生了厌倦懈怠的心理,有时一天也写不出1000字。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主动与报社签订了连载的合同,合同规定他每天必须得完成多少字,违约就得赔偿。这样一“逼”,他只好控制了自己的心理,让自己静了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每天以5000字的速度抢写,最后竟提前完成了小说。后来,他在写作其他小说时也这样与报社签约后再写,不断尝到了给自己断退路后的丰硕成果。
另外一个世界级的法国大作家雨果也曾这样自断退路。1830年,雨果和一家出版商签订了合约,半年内要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出身贵族的雨果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参加各种宴会晚会等活动。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太影响写作了,于是想了一个绝招:把身上所穿的内衣和毛衣以外的其他华贵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小湖的深处!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埋头写作,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就完成了。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巨著《巴黎圣母院》。
其实,自断退路的事在古代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当属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秦将章邯决战时的“破釜沉舟”之举:他让士兵将渡河的船沉入河里,将吃饭的大锅也砸烂了,表示出不战胜敌人就不回去的决心,最后以少胜多,大败章邯。不久,与赵国交战的韩信也运用了类似的方式,来了一个“背水一战”,将军队背河布阵,让士兵断绝了回去的想法,绝地反击,同样取得了大获全胜的结果。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话确实是至理箴言。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时,为了锻炼自己的演说能力,经常躲在一个地下室里练习发音以及演说技巧。20多岁正是爱玩的时候,他由于耐不住寂寞,练一会儿就想出去溜达一下,心里总也静不下来,所以练习的效果不佳。为了控制自己,他一狠心,亲自动手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变成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发型怪异让他羞于见人,只好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专心练习。就这样一连数月,他足不出户,天天苦练,演讲水平突飞猛进,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大家。
自断退路,当然显示了决心之大、信心之强。而有时,别人对你的一逼、一压,尽管并非你所愿,却往往在客观上断了你的退路,同样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有一个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刚刚小有名气时,从来没有写过交响曲。有一次,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著名指挥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盛情地邀请他为交响乐团写一部交响曲。格什温虽然深受感动,可是由于他对交响乐一窍不通,怕写不好丢面子,就一口拒绝了。指挥家一再劝他写,他仍执意不肯。这位指挥家见他如此固执,也来了固执的劲儿,竟然不经格什温的允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20天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最新作品——交响乐《蓝色狂想曲》!这份报纸发行量非常大,一下子让满世界都知道了消息。不知就里的格什温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大惊失色,慌忙来质问指挥家为什么让他难堪出丑。
指挥家微笑着对他说:“反正这件事全城人都知道了,你就看着办吧。”
格什温见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了人生第一部交响乐的创作。()这一逼不要紧,他硬是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他自己也未料到,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格什温的名气也迅速传遍美国,后来一跃成为美国好莱坞最著名的作曲家。
无独有偶,与格什温同时代的美国钢琴演奏家、后来被称为“抒情爵士歌王”的黑人男中音歌手纳京高的成功也是被别人“逼”出来的。那时,他还是一名年轻无名的钢琴演奏员,以在酒吧演奏为业。由于他的琴艺不错,有许多客人慕名而来。一天晚上他正在演奏,突然有一个客人别出心裁,要求他不要再弹琴,就想听他唱一首歌。他一再说:“我不会唱歌。”可是,这个客人的“无理”要求却得到了其他客人的起哄支持!他有些腼腆而恐惧地一再解释说:“我从小就学习钢琴,从来没有学过唱歌,恐怕会唱得很难听。”但没有人听他解释。酒吧老板知道后,只对纳京高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不想失业的话,就唱一首歌。”
无奈之下,纳京高红着脸怯生生地唱了一首《蒙娜丽莎》。不料,歌声一起,居然赢得了满堂喝彩!从此,他开始一边演奏一边歌唱。后来,他唱歌的名声远远超过了钢琴演奏,成为风靡全球的“爵士歌王”。
想来,纳京高真得感谢那个客人和老板,如果没有他们死命的一“逼”,他还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人性是有天生的弱点的。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事实证明:不论是自断退路,还是他断退路,只要是断了退路,不留退路,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就更可能获得成功。
3、出路与退路
出路与退路
一个山里人赶着一辆拉满原木的牛车去一百里外的县城去卖。
走到半途,一条一丈来宽的小河横在前面。
他四下观察了一下,没有桥,也没有船。
他想掉转车头回家,但是想起家里盼望着他的亲人,他又有些不甘心。
坐在河边,他苦思冥想。
突然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在河面上目测了一会儿,又用胳膊量了量车上原木的长度。
他把原木卸下来,用绳子系好,放到河里,骑着这根漂在水里的木头,他把其他原木一一放在河里,然后又吃力地把它们搭在河上。
只用了小半天功()夫,一座临时的桥就搭建起来了。
赶着空车,他从这座桥上顺利通过了! 这车木头在市场上卖了个很好的价钱,山里人兴冲冲地赶着车回家。
来到河边已经是深夜,借着皎洁的月光,他才发现来时的那座木桥不见了! 这个故事提示的道理有两个,第一,千万不要灰心,即使身陷绝境也会找到出路;第二,成功时千万不要张狂,还应给自己留些退路。
4、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
没有退路,就是最好的出路
文/空空
1
朋友娟子的工作室赶在年前开张了。
从一无所有到小有成就,真的很不容易。
两年前,娟子结束了自己的婚姻,因为遭遇了背叛,她心灰因意冷,没有考虑房子、车子和钱,毅然决然地跟前夫分开了。
一夜间,娟子什么都没有了。没钱没工作,连同两人一同创办的画室都被前夫一个人侵占了。
现实容不得她花太多的时间去悲愤,吃饭问题迫在眉睫。
娟子利用之前的客户资源,开始一对一辅导孩子画画。没有画室,她就借钱租了一间车库,收拾干净,白天当作课堂,晚上当作卧室。
因为专业精湛,娟子的客源渐渐多了起来,一个人忙不过来,便请了两个女同学一起加入。
三个姑娘在车库忙活了一整年,攒够了开工作室的钱,娟子名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娟子常说,人活着,只能拼着劲儿向前看。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困难或是不幸,都万念俱灰,认为这世界上已无路可走。其实,我们认为的路,只是在境遇下退而求其次的路。而真正的路,在前方,是可以走出去的路。
没有退路,便是最好的出路。
2
《三国演义》中的徐晃是曹魏集团里文武兼备的将才,被称为曹家的“五子良将”之一。在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之役中,曹操命徐晃为先锋,与蜀军决战。
徐晃引军至汉水,仿效昔日韩信背水为阵,令前军渡水列阵,又怕军若渡水,需要急退,于是搭起了浮桥。
浮桥在身后保障,士兵见有路可退,并没有激起斗志,全身心投入到决战中去。他们抱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心态必输无疑。
当年韩信背水列阵,孤军深入,没有退而求生的侥幸心理,拼死奋战,结果大获全胜。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中写道:投之亡地然而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是说,到了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
人在退无可退的境地,更能爆发出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因为,在你孤注一掷,奋力一博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前行的出口。
没有退路,才能出自本能的往前走。
3
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诸多坎坷,遇到不少困难,每当这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自己被逼到了一个死胡同。
当你走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仔细想想,让你突破重围的,都是那些让你无路可走的死胡同。
十年前,表姐为了争取一份离家更近的工作,报名参加了一家银行的招聘考试。
面试通过后,表姐利索地办理了前一份工作的离职手续,哪知,在上岗培训的第一堂课上,她才知道,只有通过培训结业考试,才能正式入职。
表姐骑虎难下,前一份工作已辞,如果通过不了培训结业考试,她就失业了!
她别无选择,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复习培训课程,白天的训练结束后,晚上就自己在家里练习点钞和打字,常常到半夜是十一二点才收工。
培训结业考试中,表姐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基本的银行操作技能已不输单位的老员工。
没有退路,反而能赢得更好的出路。
有时候,无路可退未尝不是一件幸事。当我们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便有一往无前的动力。
因为无路可走,我们才能逼迫自己去突破。而山穷水尽的那一头,往往都是柳暗花明。
假如,生活断了你的退路,不要气馁,带着这份考验,勇往直前,走出你的广阔天地。
要知道,无退之处都是路。
来源:猫姐能量圈(id:tqq1214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