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那盏灯读后感

1、深夜那盏灯读后感

深夜那盏灯读后感(一)

《深夜,那盏灯》读完以后,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不幸被一场飞来车祸扎断了双腿,作者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自暴自弃。作者的姐姐为了使作者勇敢的生活下去,编了一个瘫痪女孩的故事,使作者拿出了勇气和自信,勇敢的生活了下去。可是,天嫉英才,作者的姐姐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竟不幸牺牲了。直到姐姐死后,作者才知道那是姐姐编得一个“美丽的谎言”。

“弟弟,拿出勇气来呀!”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句平凡的话,可是,它里面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弟弟,拿出勇气来呀!”这句话激励着作者,鞭策着作者,使作者勇敢的生活了下去。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一样,但相同的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一帆风顺。就拿我来说吧,在暑假初的时候,因为贪玩,把脸都给摔破了,留下了一大块疤。我十分悲伤,整个暑假都没有怎么出去。而在这时,我的堂姐却给予了我鼓励和安慰。那是一天下午,外面阳光灿烂,我望着窗外,看见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在外面玩,心里面十分羡慕。这时,堂姐走过来对我说:“出去玩吧,他们是不会笑话你的。”我无言以对,堂姐还没有等我说出话来,就拉着我的手带我出去了。看到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无法控制住自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在此,我十分感谢堂姐,是她让我找回了自信,勇敢地走出了家门。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认为天地间不仅有如山的父爱和如海的母爱,还有那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

深夜那盏灯读后感(二)

今天我做了《窦桂梅教你阅读》里的一篇阅读练习,题目是《深夜,那盏灯》。

这个故事讲道:作者被一场飞来车祸轧断了双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在作者很失望时,他的姐姐给他送来了书,他把书撒了一地,一天夜里,姐姐告诉了他另一个病房里一个瘫痪姑娘和她的盲人母亲相依为命的故事。姐姐时不时鼓励他:“弟弟,拿出勇气来啊!”有一天姐姐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了,之后他去了瘫痪姑娘的病房,他才明白,姐姐为了鼓励他,让一个老奶奶在晚上把灯打开,白天关上。

我觉得这位姐姐很善良,很爱他的弟弟,能通过这件事来鼓励弟弟。那盏灯代表姐姐对弟弟的鼓励。

深夜那盏灯读后感(三)

《深夜那盏灯》这篇短文,我始终不能忘记那片文章,我反反复复读了好多遍,篇幅不长可情节感人,每读一遍后,内心就有一种冲动,文字中透漏出难以解释的亲情,一种动力;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动,看过后总是让人难以释怀。

文章的主人公在一场飞来的车祸中轧断了双腿,医生说,治愈的希望很渺茫。他对生活失去了勇气和信心。姐姐给他拿来的高中课本,他一股脑的扔了一地。姐姐告诉他,对面楼上晚上亮灯的那家窗户,住着一个全身瘫痪的姑娘和一名双目失明的母亲,她们相依为命,姑娘白天糊鞋盒,晚上拼命读书学习。看到那扇亮灯的窗户,他重新燃起了学习的动力。从那时候起,每天晚上对面楼上的那家灯光伴随他之孜孜不倦地学习。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我自己。不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中,我也是时常懒惰,经常依赖于家人,帮我拿这个,拿那个。学习上看到拦路虎就想打退堂鼓,总想着少写点作业,图个清闲,能多玩一会儿是一会儿,与他相比更是差之千里。在接下来的短文中,内容更是一波三折。()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姐姐为了救一名落水儿童,竟然不幸牺牲了,全家人更是悲痛欲绝。事后,他想见见对面楼上那名姑娘,把姐姐的故事告诉她。他拄着双拐,敲开了那扇房门,开门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晚上亮灯的那间屋是个空房,老太太告诉他:“小伙子,两个月前一个长辫的姑娘租下了这间屋,可令我奇怪的是,姑娘并不在这里住,只是告诉她,晚上把灯打开,早上再关掉。”

他突然扔掉双拐,跌倒在门口,失声痛哭起来,他明白了发生的一切。姐姐的声音不断回响在他的耳边:“弟弟,拿出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看到故文章结束的时候,我又一次流出了眼泪,姐姐是那样的爱他,为了换取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勇气,可以说用心良苦。那是怎样的一种亲情呀!那是无法割舍的亲情;那是无私的亲情;那是善意欺骗的亲情,他的姐姐走了,他会坚强的活下去。我也会像文章中描述的那样,努力学习,心中也想着那样一盏灯。

2、不要在深夜做任何决定

不要在深夜做任何决定

1

生活累吗?累!生活苦吗?苦!生活难吗?难!想哭吗?想!

好像越长大,幸福指数就越低,因为越长大就越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就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晚上,我和朋友吃过饭,打车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位特别能聊的司机师傅,他说:今年的钱可真难赚啊!

我本来在低头看手机的,听到司机师傅这么说,就礼貌性地回了一声:对呀,是啊。

司机大抵是一个健谈的人,自顾自地开始感慨生活的不易。我在他的言辞间听出了满满的怨气,心里想着,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些事,憋着难受,说了又矫情,所以只能说给陌生人听。

一路上,我认真地听着司机的倾诉,我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工作有工作上的不如意,感情有感情上的烦心事。可是,无论生活再怎么艰辛,当下的苦痛再怎么难熬,我们也只能靠自己撑下去。

2

年龄越大,越喜欢安静,因为心里有些话越来越说不出口。加班越久,越喜欢一个人走,因为想知道自己还能忍受多久。当初都是一群人上路,后来都想要一个人独处。也曾希望任何人给自己发短信,如今拿起手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但只有经过了这么一段孤独的时光,我们才会慢慢变得更加坚强。

也许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故事,无法向外人述说,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对自己倾诉。

我还记得当初失业又失恋的自己,处在人生的低谷期,脆弱得像个瓷娃娃,一碰就碎。

那段时间,总是魂不守舍没精打采,即使白天像个没事人一样,该工作工作,该吃饭吃饭,但是晚上回到房间,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卸下那层伪装的面具,坚强的外表下只剩一颗柔软而又脆弱的心。

所以,无数个深夜,我也曾孤独无依,我也曾泣不成声,我也曾绝望至极,我也以为自己是熬不到清晨的曙光了。

很多时候,也那么渴望陪伴,渴望倾诉,可是却始终找不到可以打扰的人。于是,告诉自己,与其如此,不如坚强面对,因为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

3

害怕孤独,却一直都是一个人;渴望爱情,却总是遇人不淑;难过至极,却不知道该和谁说。不在人前哭,不是自己有多坚强,而是深知自己的眼泪只能自己擦掉,所以才选择了不让它流出来。

一直以来,我们愿意和一个人倾诉,是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可如果倾诉不能得到回应,也难为了安慰自己的人,不如就渐渐学会把一些事藏在心里。

有时候,我们宁愿找个陌生人互道衷肠,也不愿意在熟人面前表露分毫。大抵是自己也觉得没有说的必要了,所以渐渐也学会了伪装坚强。

虽然难过总是让人觉得脆弱,而脆弱的时候眼泪总是不争气,可即使再难过,你也要学会隐忍。我们在成长的路途中,终将学会和自己对话,学会自己消化坏情绪。

毕竟,一个人总要学会坚强。眼泪不能解决问题,有些路终究要自己走。

4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在深夜里做任何决定,睡一觉吧,明天醒来再说。

晚上,是一个人心灵最脆弱的时候,也是思念最疯狂的时候。在无数个失眠的晚上,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地闭上眼睛,安静地想一些事,想一个人。有时候不想习惯,却无力更改。所以,我们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去克制那一瞬间的冲动,不然第二天一定会后悔。

是啊,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但有的时候,熬过去就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要知道,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你以为那些跨不过去的坎儿,一回头,可能就已经跨过去了;你以为等不来的阳光,一回头,才发现,已经度过了漫漫长夜。

所以,请你不要总是在人前哭,也不要在深夜做任何决定。(来源:小北id:kuwoxiaobei)

作者简介:孙小山,伪文艺真青年,九零后傻白甜码字族。爱文字,爱旅行,爱阳光,写自己想写的文字。

3、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一)

在每个人不断前进的道路上,一直有盏明亮耀眼的灯指引你前进,它让你越走越远,越飞越高。那盏灯是什么呢?那就是家。张洁阿姨说:“家,让每个家庭成员无比放松的地方!飞得远远的,再远,还是要回家!”

张洁阿姨《最亮的一盏灯》这本书由《飞翔》、《阳光》、《家园》三个不同的故事组成。我感悟最深的是《家园》,故事中的何小楠有个小小的家,却充满着爱,温馨而愉快的氛围充斥着这个小小的房屋。爸爸专属的窗台,妈妈钟爱的厨房,何小楠独有的小屋,都表明了家里每个人的角色各有不同,但缺一不可。爸爸一心作为小憩的窗台是个小小的天地,电视机向着窗口位置反复的变化,细微动作突显爸爸的爱;妈妈热爱的厨房属于女主人为家人努力的角落,厨房光线柔和,温暖和令人舒服的感觉都是妈妈对家满满的爱;何小楠深爱着自己的小房间,用心装饰着自己的空间,认真学习回报着父母的爱。

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着爱我的爸爸和妈妈。爸爸是我学习上的好“老师”,十分关心我的学习。我是个“小粗心”,每次做完作业,爸爸都要一丝不苟地检查,一点点小小的错误都逃不过他锐利的眼睛。每次他发现了错误,就耐心地帮助我分析做错的原因,以免以后再错。有一次,一道数学题目把我难住了,我冥思苦想都找不到头绪,爸爸孜孜不倦地教我,举例子帮助我理解。灯光下,我看见爸爸头上又增添了几许银色的华发。

妈妈是我生活的“管理员”,对我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记得我第一次独自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害怕,半夜里老是使劲地蹬被子,幸亏妈妈三番五次地起来看我,一次又一次地给我盖好被子,我才没有感冒。早晨起来的时候,看见妈妈无精打采的模样,我心里很难过。这是妈妈默默无闻付出的爱,仿佛一瓶陈年的老酒,散发着浓浓的醇香。我深知,这点点滴滴都是家给予我的温暖,都是爸爸妈妈给予我的爱。

无论家是宽敞的还是狭窄的,无论家是置身于城市中,还是在大山里的……只要有亲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家,永远那么的可爱,永远那么的温暖。家,是每个人的心灯,一盏最亮的灯,为我们带来坚定地信念和希望的曙光。家,是最温暖的港湾!我爱我的亲人,我更爱我的“家”。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二)

在这个欢庆又充满五颜六色的假期里,书成为了我在闲暇时最好的伙伴。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苹果树上的外婆》使我充满无限的遐想。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奶奶和外婆。可安迪却没有,这件事让安迪很伤心。

他几乎每一秒,每一分都在想:我要是有一个外婆那该多好呀!谁也没料到有一天,他的外婆从天而降,来到了安迪家的苹果树上。从此安迪不在寂寞了,外婆陪安迪一起游乐场、去骑马、去海上冒险……外婆是一位很酷的老太太,爱穿奇装异服;还总有一些大胆新鲜的怪注意,就算遇到警察处罚也不在乎,总是嘿!!很“另类”。

神奇的是外婆从苹果树上消失的同时安迪家隔壁又搬来了一位新奶奶。而安迪在两位老人的爱护中懂得了许多许多。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在外婆爱的陪伴下,在外婆爱的教导、熏陶下安迪从一个调皮的小孩变的有爱心,懂礼貌了许多。小安迪从邻居新奶奶的到来中可以充分的体现。新奶奶家有许多家具,和生活用品。虽然新奶奶有一位搬运工叔叔,可安迪还是主动的帮新奶奶把家具挪到想要的位置。搬运工叔叔搬一件大的,安迪就搬一件小的,比如:一个桶,一个扫帚,一个花盆等等。安迪还帮新奶奶把炒锅,煎锅,和碗放进餐具柜。“再见啦!”安迪站在门口说。“再见!非常感谢你的帮助。”老奶奶弯下腰想吧最下面的抽屉拉出来,但她没拉出抽屉,呻吟着又直起身子。安迪从门口又跑回来蹲在抽屉柜前帮奶奶把最下面抽屉里的物品一件一件整理好才开心地离开了奶奶家。

这本书是我懂得了助人为乐,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快乐了自己。我要向小安迪学习。

最亮的一盏灯读后感(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盲人点灯的故事。

在漆黑的路上,一个盲人正打着灯笼前行。因为这盏灯光的照耀,夜行的人们看清了道路和方向。有人好奇地问,既然自己看不到一丝光亮,为什么还要打着灯笼呢?这位盲人说道:我在黑夜里行走,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盲人点亮的这盏灯,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

吴非老师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一书,收录了十多个省市各学段教师的六十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他们用自己的真情,讲述了自己从教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一节课、一个案例、一段经历。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仿佛就看到一盏盏的灯在逐次点亮,温暖着人们的心灵,让人感受着教育工作的幸福。

一盏灯,温暖人心

教师像什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蜡烛,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赞美老师的这众多比喻之中,吴非老师认为“灯”这个比喻最为贴切。

当我们在黑夜里前行,如果有一盏灯在前方隐约地点亮,我们就会看到希望;当我们在辛勤的劳作之后返回家中,看到窗口那柔和的灯光,立刻就会品味到幸福的滋味……而教师,就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那盏灯,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温馨,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温暖。

不拖堂,应该成为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黄雅芸老师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而且还是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她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黄老师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和是否获奖相比,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更加重要。

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儿童节,班级里有一个合唱节目,班主任袁媛要求大家统一服装,女孩子们都换上亮闪闪的七彩裙。一位女同学从来不穿裙子,其他女同学都已经换好了装,她仍然穿着那条洗的发白的牛仔裤。耐心地说服,没用;当着全班同学们发脾气,没用;将她拉到办公室逼着换,孩子无奈换上了裙子。这时袁老师惊讶地发现,女孩子的腿上有一大块黑色的胎记……合唱的时候,这个女孩是穿着牛仔裤上场的,虽然站在最后一排,但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午休时间,一个电话让周键老师睡意全无。“你是周老师吗?你的学生王露在我们超市偷东西,被我们抓住了。”赶紧跑过去,看到王露站在保安办公室的一角,面前放着一个叫不出名字的塑料玩具。看着保安气愤的样子,周老师赶紧说:“这玩具多少钱,我来付吧。”两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学校,周老师满肚子的怒气也慢慢地消失了,该怎么教育这个孩子呢?周老师一下子还没有想好,只好盯着王露看。过了几分钟,王露憋不住了:“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偷超市里的东西。”听到孩子嘴里说出“偷”字,周老师心里一震:“你……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东西带出超市的时候竟没有付钱。”王露低着的头一下子抬了起来,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后在这些地方一定要小心谨慎,快上课了,你去吧。”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周老师再也没有提起过。直到毕业典礼之后,王露过来,将一支钢笔郑重地送到周老师的办公室,说了一声:“老师,谢谢您!”

元旦前夕,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到学校里来看望袁佳老师,让袁老师很感意外。这是一个自己中途接班的高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给他们上课的时间不长,对这个同学也没有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想到来看我?这位同学说,不如意的时候,会想起您的笑容,那是一种温暖的动力。“我的笑容竟有这等魔力?”那年您不是动了一次手术吗?但你只休息了两天就来给我们上课了,更奇怪的是,你始终微笑着,脸上丝毫看不出半点病容,全班同学都很佩服您!袁老师听了非常的感慨,一个小小的微笑竟有如此的魅力,并在若干年之后积淀成了一股催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在成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一盏灯,指引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这种榜样是照耀青年一代生活道路的强大的光源。让学生在刚刚开始认识生活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位可敬爱的老师,这种学校才会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

每个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孩子就能走的远一点;如果你过于暗淡,孩子可能就不得不徘徊。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光源,坚持正确的教育观,恪守教育常识,具有人道精神,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教师要有文化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在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方面明辨是非,用自己挺直的腰杆和教育的光辉,照耀孩子人生的道路。

魏洁老师接手这个小学毕业班的之后,发现班级里有一个留过三级的15岁的孩子,数学成绩极差,应用题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魏老师找他聊天,他的一句话让老师格外酸楚:“老师,我笨,我学不会应用题。”魏老师去家访,才知道该同学的父母在菜场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面店,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正帮着父母算账收钱。顾客报出所消费的类型,他很快就通过心算报出钱数,而且正确无误。能连续做出如此复杂的运算,为什么不会算应用题?魏老师有了办法,从孩子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给他编制作业,让他尝试着做。孩子逐渐有了兴趣,后来遇到难题的时候自己还知道先转换成“卖面条”的情境,在给出答案……终于有一天,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老师,原来应用题并不难啊。”

我想起了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因为知道跟着妈妈去买菜有好吃的,所以总是逃学。但在观察妈妈买菜的过程中,也学到了很多计算菜价的方法。回到学校老师编一些题目考我,我都能够对答如流,老师也就不管我了,让我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多吃了不少烧饼和丸子汤。对一个知识的理解,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作出解释的过程,这其中的经验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教师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储备,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知识确定性的意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这是学生智力生活中的第一盏、继而也是主要的一盏指路灯;是他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会他们尊重科学、文化和教育。”

周五放学的路上,李刚老师看到一个学生站在路边在翻自己的口袋,还原地打转,好像在找什么。李老师过去询问才知道,这位同学掉了一元钱,无法乘车回家。李老师给了他一元钱,让他早点回家,他非常感激地说,老师,我会还你的。一个多星期之后,李老师在校园里再次看到了这个学生,但他丝毫也没有还钱的意思。找到一个没有他人的地方,李老师问他是否忘记了什么事情,提问了几次,他才说忘了还老师的一元钱了。李老师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不在意这一元钱,老师也不在乎,但自己既然承诺要还,就一定要说话算数……

读李老师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心里很有感触。一个老师追着学生去讨一元钱,是否显得太小家子气?恰恰相反,这正是对孩子爱的表现,是在给孩子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我们都在痛斥今天的社会缺乏诚信、很多商家违背诺言等等,为什么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就让他们保有诚信的品格,让他们能庄重地履行自己的诺言呢。当我们将一盏盏灯点亮,讲诚信、守德的光辉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的时候,我们还会为未来的社会担心吗?

一盏灯,照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这行职业和劳动工艺的精神基础和哲学基础就是这样:为了在学生眼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吴非先生也说:教师比学生善于学习,他才有资格“教”,因而才可能是“师”;也只有比学生更清楚学习的作用,他的“教”才可能是有价值的。

随着孩子们离开学校,和任课教师渐行渐远,那些所教过的课程会逐渐被学生所淡忘,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对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在教育领域的进取心和学习态度,不断反思的专业习惯等等,都会放射着永恒的光芒,照耀着学子们前行的道路。这是因为,每一盏灯,照亮的首先是自己。教师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因为车祸,王平在六岁的时候就剩下了一条腿。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她有一个梦想挥之不去,那就是做一名教师。她刻苦学习,并积极争取,终于在老校长那里找到了一份代课教师的活儿。课上的很好,学生也爱听,可是右手拄着拐杖,左手往黑板上写字实在是别扭,于是就自己尝试用残下肢压住拐杖,用右胳膊夹住拐杖移动,在身子移动的同时,右手迅速落笔,写出连贯的粉笔字。()先是教英语,后来又教语文、政治,这对一个肢体残疾,又是代课教师的她来说是多大的压力。她经历过在楼梯上摔倒滚下的苦楚,经历过在沼泽地里找寻学生的焦虑,感受着相邻乡亲以及孩子和家长情真意切的问候,品味着一届届学生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她永远直立的姿态,她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和品格,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曾做过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陈日亮老师,在学校里一做就是52年的时光。他以一直不停地学习的姿态和习惯,告诉学生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他一直坚持读书,不仅每天要挤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读,周末还是自己雷打不动的读书日。他还养成了动笔写作的好习惯,通常会在口袋里装着一个本子,随时摘记点什么;外出排队的时候,就拿出来翻看一番;发现了什么新鲜的词语,立刻记录下来。还随时记录读书的心得体会,捕捉住稍纵即逝的灵感。他还注重说话的锻炼,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建言献策更加准确简练、从容得体。

一个好教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他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他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

4、深夜,为我而留的那盏灯

深夜,为我而留的那盏灯

文/大萌子

刚工作的那一年,真的非常拼命。

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因此尽全力也要把它做好。感谢上司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所以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越做越多,怎么也做不完,故而通宵达旦地在公司熬夜……领导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能找到你这样好的员工,真是我的福气”就能换来我投桃报李,无休止地改稿、赶专题。

那年下班,早一些的话就是晚上八九点,那时一般都能喝到妈妈给我炖的鸡汤;晚的话就要到凌晨两三点了。

第一次凌晨两点多回家,是初冬时节。下了出租车,发现院子里的灯都已经熄灭了,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到处一片漆黑寒冷。深夜里,只能看见自己哈出的白气,不断消散在10厘米外的寂静里。在公司里亢奋了一整天的心,突然就掉下来了,觉得特别孤独,特别疲惫。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心想爸爸妈妈肯定都睡了。

但是,走到离家门口还有好一段距离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屋子里透出了灯光,那种暖暖的橘黄色的光!有人在等我!顿时,像是清泉迎面激荡而过,我一下子恢复了元气,快步走到窗户根儿下面,探头看去。

只见窗户没有关,窗帘也没拉上,大冷的天,爸爸穿着厚厚的旧羽绒服,伏在我的写字台上,正戴着老花镜,微皱着眉头看书。

“爸爸!”我低声叫。爸爸听见声音,从书里抬起头,对着窗外笑起来:“闺女回来了!爸爸给你开门,等着哟。”我被爸爸放进去,家里的暖空气紧紧包围着我,连地上的瓷砖都那么温暖舒服。

我问:“爸爸,你怎么不睡啊,是在等我吗?”

爸爸笑着说:“是啊,妈妈明早要上班就先睡了,留我等你回来。”

我一边嗔他“你怎么不关窗户,多冷啊”,一边去握他的手。

爸爸一边关窗户,一边乐呵呵道:“怕你看不见灯光啊。正好咱家暖气热,开着窗户最舒服了。”

爸爸的手果然是暖和的,又大又粗糙,把我的凉手焐得十分舒服。由于是深夜,爸爸的动作比平时要迟缓一点儿,但笑容却特别的和蔼、快乐。

突然,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我说:“爸爸,你下次别等我了。我可能以后时常地加个班,没事的,别耽误你睡觉了。”

接着,不容我再多说什么,爸爸叮嘱我早点儿休息,就轻手轻脚地进他和妈妈的大屋了。只留下我,沐浴在宁静的灯光里。

从那以后,每次加班到深夜,爸爸都会为我留一盏灯。那几年,即使走在深黑不见五指的院子里,我的心却从来不会感到恐惧,反而充满了安稳,以及一丝温暖的歉意。因为我知道,亲爱的老爸,正在窗前等我回来。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