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对孩子的不满,都源于你的自卑

1、所有对孩子的不满,都源于你的自卑

所有对孩子的不满,都源于你的自卑

文/双阳

我还没有机会为人父母,但我已经目睹了太多的父母是如何让孩子痛苦不堪的。这并不是说这些父母是非常残忍或者不爱自己的孩子,相反,很多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并且希望他们有最好的人生。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孩子如此痛苦如此不幸福?joy今天想跟亲爱的朋友你,讨论一下,这个我们为人父母的必修学分—接纳你的孩子。

什么是最好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有对最好人生的定义,比如有些人觉得人活着应该成为一个性格好、有充足的经济来源、有非常宏伟的事业和非常好的伴侣;而另一些人觉得最好的人生就是生活的很幸福,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跟喜欢的人在一起;还有一些人觉得最好的生活是安安稳稳,不受各种艰难险阻和失败的折磨,平淡而安心的活着……这些想法本身都没有问题,毕竟我们早已进入了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可是当我们把自己认为是最好人生的标准,强加给我们的孩子时,问题就出现了。

孩子身上的确在表达着我们的基因,但这并不代表孩子像一样物品般归属于我们,更不代表他们喜欢的东西或者让他们幸福的事情会跟我们一样。当我们强行的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和什么才是最好人生的标准强加给他们时,往往会压抑他们自身天性的发展。但这件事情的确是一件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犯的错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你是倾向于井井有条、做事按部就班的人,可是你恰好就生了一个比较随性、不喜欢整理并且东西乱放的孩子(如果你做过mbti测试的话,你就知道它的最后一个维度是判断和知觉,判断的人多数比较喜欢规则和计划,而知觉的人比较随性、适应性强)。

这时候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不接纳!--“我是一个非常有计划有条理的人,为什么你就不是呢?”我们通常会想法设法去改变孩子,让孩子跟我们一样成为一个有计划、按规则办事的人,但是却忘了他喜欢随性、即兴并且不喜欢被约束的天性。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哪种人生,哪种性格,哪种生活方式,甚至是哪种品格和特质才是“最好的”。你所欣赏并喜欢的那些特质,你的孩子并不一定要拥有。

如果你不接纳孩子,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里我可能会讲几个非常令人心痛的故事。它们其实都发生在我身边。

第一个故事跟我的一个好朋友有关。她是一个不被父母接纳的典型。从小父亲就经常希望她成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希望她能擅长数学,希望她学习成绩好,但是她偏偏就不是很擅长数学,偏偏对于学校里的学习方式不是很喜欢。所以从小就不被父亲接纳的她,一直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甚至很自卑。后来她也来到北京工作,但是因为长期的不自信和不知道自己的优势,一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

我记得最开始她来这边的时候主要是想考研。我慢慢就发现其实考研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因为她很明确的说过不喜欢读书。那么她为什么还要考研呢?因为她父母希望她考研。希望她成为更“有成就”的人。后来她还是没有考上研究生,因为那根本不是她想要的。但这件事情又会被父母用来变成打击她自信的证据:“你看看你,到底能做成什么,考研也没有考上!”但是他们忘了,考研本来就是他们想要的而不是她想要的,所以考不上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她刚刚从自己的公司辞职,然后因为对于未来方向的迷茫而出现了很焦虑的情况。这样的焦虑让她一直失眠、腹泻、流鼻血、口腔发炎等等症状,这些,是她仅仅是看医生无法解决的。就算是到了现在,她父母还是希望她成为他们眼中的那个女儿,还是会不停的劝导她去公务员,虽然他们知道那不是她喜欢的。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我团体咨询小组里的一位姑娘身上。这位姑娘白白净净的看着很让人赏心悦目,但是我没有想到我开始让大家做慈心禅冥想时她会觉得对自己友善或者说祝福自己特别困难。慈心禅中需要我们用祝福语来祝福自己,比如“祝福我健康,祝福我安全,祝福我快乐,祝福我生活无忧无虑。”但是她发现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很困难。后来我就发现了为什么。因为她的父母同样不接纳她。

我记得有一次她眼睛里闪烁着点点泪光的对我们说:“我一直让别人践踏着我的生活。我让我的父母得寸进尺了,我一直在过他们希望我过的人生,一再退让,却忘了自己需要什么。我前后换了几次工作都是我爸爸的安排,而我无法容忍的是我每次都还是照做了,但我真的很痛苦。我觉得他们无法接纳最真实的我,所以我一直不能做我自己……”

最后一个故事是我昨天早上跟一位想要找我咨询的来访者告诉我的。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我能够从她给我打电话的声音中听出来,她十分的焦虑。她告诉我,她特别害怕因为自己的焦虑和易怒而让自己的宝宝也受到影响。然后她就给我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她说母亲在几年前一直让她相亲,并且觉得只要对方条件好,那么她就应该考虑嫁给对方,而性格和人品则很少考虑。那个时候她的一个相亲交往对象,她说从第一眼她就十分的不喜欢,但是因为家里人觉得对方“条件很好”,所以被迫跟对方交往。

在最开始认识的时候,相亲对象就在她家里对她动手动脚,但是她因为比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并没有反抗。在母亲回家的时候,她大喊了一声:“妈!”想让母亲注意到现在自己正在被侵犯。但是母亲不仅没有注意到她的痛苦,反而斥责她在相亲对象面前说话声音太大,从此她再也没有在母亲面前提过这个事情。

后来她在长期的被否定中,在自我价值感最低的时候嫁给了自己的前夫,用她自己的话说:“把自己当成了处理品处理掉了”。因为没有爱情和彼此欣赏的基础,最终她还是走向了离婚。而这一切,都源于父母对她的不接纳和不欣赏。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不能做自己更痛苦了。当我们不接纳自己的孩子时,他们会因为爱我们而顺从我们的想法,但把我们的标准和价值观内化了之后的孩子,会因为这些标准和价值观跟他们内心最本真的自己的强烈冲突,日复一日的体验着痛苦、迷茫、沮丧、愤怒等等情绪。当一个人的全部精力都被用来去调节这些矛盾时,还哪里有精力去成长,去绽放,去成为最好可能的自己呢?

我的宝贝,我只需要你成为你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不接纳自己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我们往往不接纳自己或者不容许自己拥有不一样的一面。

举个例子。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注重打扮的人,每次出门之前你都会从头到脚的把自己收拾的干净漂亮。这个时候你走出家门,在上班路上你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你带着欣赏的眼光(因为他们跟你一样干净整洁漂亮),而另一些人则让你心生厌恶—他们邋里邋遢,头发乱七八糟,穿着拖鞋和大裤衩就出来吓人。你发现自己很难接纳他们对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你从来都不容许自己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邋遢的人!你内心里对自己形象的苛刻,造就了你无法接纳他人如此的不注意形象。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非常讲究实际非常务实的人,你做事情喜欢有确凿的证据并且完全以结果为导向。而跟你一起合作的一位同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她充满创造性并且有点天马行空。跟她合作让你有点痛苦,为什么?因为她的思维方式跟你完全不同,而你更希望她变得更你一样务实,着眼于当下的任务而不是经常在脑海中勾勒出未来的更多可能性。你非常想改变她,但是你知道她不会被你改变,所以你们的相处经常变得非常紧张。你会发现,因为你不容许自己有理想主义的一面,所以你会很难接纳别人的理想主义。

最后一个例子。你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并且你非常讨厌自己这样的内向性格,而你的孩子恰好也是这样的内向性格。因为你并不喜欢自己的内向性格,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更外向一些。从小你就鼓励他:“去,跟叔叔阿姨打招呼去!”或者“你去跟那个叔叔问路,看看我们怎么走”,虽然你知道你的孩子真的很害羞。但是你发现,孩子他因为你的不接纳反而变得更害羞了,你每次勉强他变得外向时,他都会更加躲在你身后不愿意说话。

亲爱的你,请你接纳自己身上的所有力量和阴影,并容许自己拥有人生的多面。

也只有你对自己敞开心扉了,你才能开始对自己的孩子也敞开心扉。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阅读的人而你的孩子恰好不喜欢阅读,请不要强迫她成为一个跟你一样每天阅读的人,因为也许虽然她不擅长阅读,却很喜欢绘画。而你能给她的最好的,就是鼓励她用她喜欢的绘画更好的表达自己,并且成为她自己;

如果你对赚钱特别感兴趣但你的孩子却对做公益分外热情,请不要强迫他去赚钱去成为你喜欢的人,你甚至应该帮助他更好的去做公益,因为你,在帮助他成为他自己;

如果你对好工作的定义是一份公务员的工作和朝九晚五清闲的生活,而你的孩子却渴望去冒险去承担责任去尝试有创造性和更多自主性的工作,也请你无条件的支持她。也许她想做的就是创业,而你说的公务员永远给不了她幸福。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清闲一定会让她更幸福,你难道看不到吗,她在冒险和创造时脸上洋溢着的幸福?

如果你对幸福婚姻的解读是30岁之前结婚生子并且对方有房有车、满当户对,而你的女儿却觉得她想找的是一个在精神上更契合、跟她有共同语言并且相同追求的人,那么也请你不要再逼她跟不喜欢的人相亲了。放下你所有的“应该”和不接纳,你无条件的爱,才能给予她去爱别人的能力,而这样的能力,会比你给她攒的30万块的嫁妆要更有价值的多;

甚至如果你认为婚姻就应该发生在两个异性之间,而你的儿子恰好喜欢的是男人,也请你尝试着放下你的一切判断和不接纳。他也许跟你不同,但请你相信并容许他有幸福的能力。你也许可以强迫他跟不喜欢的异性结婚,但你无法让他幸福快乐。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能做到最好的,就是接纳他跟你不同的性取向,并且鼓励他成为他自己。

我亲爱的孩子,现在妈妈还没有跟你见面,也许还要好几年我们才能相见。

但是妈妈想提前告诉你,妈妈每天都在修炼着如何更好地自我接纳。因为妈妈知道,只有我更好地自我接纳,更充分的探索了自己生命的各种可能性,我才能更好地接纳你。

我知道这并不容易做到。甚至妈妈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因为你跟我的不同,而想着去把你变成我希望的样子,而不是你最本真的模样。但妈妈会非常努力的尊重你,欣赏你,并且在忘记了尊重和欣赏最真实的你的时候跟你道歉。

我只想让你知道,你不需要成为任何其他人。你最大的人生使命,就是成为你自己!

因为我知道,对你来说,成为你自己就是你,最好的人生!

【作者:joy(双阳),壹心理专栏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临床所博士研究生,中国积极心理协会,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会员。】

2、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

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

文/韩逸萌

我想送自卑的孩子一杯酒。

不是红酒,那样的醇厚浓郁会让你原本黯淡的心事发酵;不是鸡尾酒,那种明艳活跃会将你孤单的影子拉得更长;不是辛辣的白酒,那种浓烈太容易触痛你敏感的神经;也不是酸涩的啤酒,太多的泡沫只是空想,它会让你陷入更加不切实际的幻境。

我想送给你的酒叫做“贵腐酒”.

这杯色泽金黄的酒,口味甜美清冽,香气沁心,像桂花、蜂蜜,又像杏或者芒果,请你含一口,让所有的馨香在唇齿间撞击。

波尔多的9月,深秋的凉风吹落了满园的葡萄叶,成熟的果实缀满枝头,像一颗颗晶莹的紫玛瑙,在秋日的阳光下耀眼夺目。斑驳的阴影里,有些葡萄却显得不那么美丽,它们灰暗、粗糙、干瘪,卑微地瑟缩在枝头,像丧气的孩子。这些葡萄感染了霉菌,一种叫“贵腐霉”的霉菌侵蚀了葡萄的表皮,使得新鲜的汁液蒸发殆尽,却没有腐烂,留下的是一粒粒发皱的葡萄干。果农看到这些丑陋的葡萄,抱着随意的态度,把它们装进了和那些饱满的果粒一样的橡木桶。不曾想,这些被贵腐霉侵蚀了的葡萄竟创造了一个奇迹,酿成了独一无二的珍品。这种色泽金黄,有着独特香气和丰富口感的葡萄酒成了名副其实的液体黄金。

纽约葡萄酒商扎奇斯和洛杉矶沃利斯共同举办的葡萄酒拍卖会上,单瓶1847年的伊甘贵腐酒拍卖额达71675美元,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白葡萄酒。

那些曾在寒冷的深秋,独自瑟缩在枝头的、风干的、发皱的、险些被遗弃的葡萄,正如自卑的孩子,孤独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你认为自己贫穷、低微、不美丽,用重重的心事把自己层层裹起,悲悲切切地将自己遗弃。

你不似红酒高贵典雅,却必须真实,不能勾兑,或许不那么深沉厚重,却唇齿留香,保持本色也是难能可贵;你没有鸡尾酒的鲜艳明丽,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瑰丽的人生;你不似白酒浓郁绵延,必是经历了岁月的积淀,每一步都脚踏实地,唯有将急躁与功利尘封,才能将内心的浮华转化为沁人的香气;你没有啤酒那般洒脱豪迈,但再细微的理想也能发芽,再卑微的人生也会开花,将自卑的心绪暂时收起,年轻的心需要一些泡沫带你沸腾,不要在意短暂的碰撞和散落。

喝过这杯贵腐酒,你该相信,不是所有的命运都已注定。

3、所有不满的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

所有不满的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

所有不满的后面,都有一个你认为的应该

“应该”是痛苦之源。没有人会完全按照你的标准行动。

有一种深渊叫“应该”。如果仅仅因为对方是你的父母、孩子、姐妹兄弟、叔舅姨姑、朋友、爱人,你就认为他们应该为你做什么,就必须对你负责任,因为他们没有满足你的期望,就得背负理所当然的谴责,也就是所有和你有关系的人,就自然而然地欠了你一生还不清也说不清的债务一样。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对方是谁,得到过帮助就应该学会感恩戴德,没得到帮助,理所应当自己担当,没有人欠你。

当现实和你的预期不同时,先别急着抱怨,而是怀着好奇,问为什么?然后再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不会经常跟自己过不去,跟别人过不去了。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感到疲惫不堪,这关系一定有了问题。

而且问题是:你用了太多的时间对抗、逃避、纠结;你想了太多的应该、不应该、公平、不公平、谁对谁错;你用了太多的精力想让对方按你的标准和方式说话、做事。

但事实上,每个人骨子里都希望随心所欲,所以人与人之间会有矛盾,而健康的关系是在自律和任性之间找到平衡。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传递出了一种气息: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观察对方当下的样子,关注他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陪伴。可我们经常的做法是,只要自己认为好的,就要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去做;或是违背他人的意愿,以爱之名做伤害ta的事。

例如,妈妈觉得天冷,就让孩子穿羽绒服,但是孩子不想穿,妈妈坚持要他穿。孩子去学校后,同学问:“这么热的天,你竟然穿羽绒服?”

孩子回答道:“有一种冷叫作‘你妈觉得你冷’。”

生活中还有一种饿叫作“你妈觉得你饿”,以此类推,还有“你爸觉得……老婆觉得……爷爷奶奶觉得……”

殊不知,最深厚的爱是尊重对方的意愿。最大的伤害是违背对方的意愿。

只有“助人自助”才能最有效地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没有人真正听别人的道理,人实际上听的都是自己的道理,即便听别人的道理,也是他认同的道理。

人,其实真正听的道理是自己的道理。在任何关系中,我们永远应该要求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对于他人,我们可以邀请、请求,但最有效的还是通过要求自己、改变自己从而去影响他人。如果一味地对他人提出要求,那就只会出现一个结果:你会常常失望和痛苦。

未知才是生命中的精彩

我们总以为幸福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实幸福是终于知道:人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如果能在变幻无常的生活中,学会遇到苦难和不如意时,不对抗、不逃避、不抱怨,改变能够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那么人生不管如何跌宕起伏,我们都能活得宁静和谐。

人生的苦乐是我们一系列选择的结果,要相信,你可以决定和把控的,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只是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没有选择。很多人都非常希望有个算命先生告诉自己这一生会是什么样子。在我看来,如果未来的每一天都清晰可见,这一生该是多么无聊无趣!

生命的精彩恰恰在于未知,如果把生命的未知当作一个礼物,每天都会是新的世界,等待我们去探索、发现、感受和创建。

人生,是一次可以选择的旅程,我们无法把控环境和他人,但我们始终都可以把控自己。

不管经历过多么惨烈的事,只要学习、向内探索,都能够放下过去、少忧未来、感受当下,重获心灵的自由。

4、写给所有自卑的人

写给所有自卑的人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2017年2月12日23点55分,我收到了一位读者朋友发来的私信,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韩大爷,你好。我这个人,以前不努力,不争气,没什么用,一事无成,家境也不好。所以我很自卑,也比较内向。

上了大学之后,我醒悟了,很认真的学习,很努力的生活,自己目前在专业都是前几名,每次都拿一等奖学金。

我在我如今的同学面前,在如今的环境里,都很自信地与别人交流,沟通。

我以为我变了,我以为以后和那些以前自己比较“恐惧”的人相处,能够很自信地表达自己,能够很自信地对很多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他们面前,我依旧自卑,依旧觉得没有什么改变。

真的觉得好无助。其实我自己也总是会看一些鸡汤文,很多道理也懂,但就是还是做不到,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以上,是读者朋友发送给我的全部信息与观点;以下,我想通过文字的形式,向这位读者朋友做个简单的回复,顺带也和大家聊一聊,关于“自信”的问题。

2

首先,这位读者朋友,你好。

我称你为读者朋友,并且对你说了句“你好”,所有人都不难看出,我对你的尊重。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尊重你?我尊重的人为什么是你?

是因为你长得很美丽漂亮或者威猛帅气?是因为你的穿衣搭配看起来很有品?不是的,你没有交代你的外貌情况,也没透露性别信息,我们见都没见过。

是因为你的职业?头衔?身份?也不是,目前我只知道你是名大学生,中国大学生有很多,大学也有很多,我也曾读过大学,并不觉得有多么神圣或稀奇。

还是因为,你很努力,很“有用”,或者……品德高尚,拾金不昧?不。努力当然是好事,但努力也分很多种形式很多个方面,好好学习算努力,照顾家人也算努力,栽花种草算努力,吃饭睡觉发呆都算努力,只不过投射的领域不同罢了。

至于“有用没用”,更是说不清,这世界上没有谁是特别有用的,离开谁都行;也没有谁是百分百的废物,之所以还没被需要,那是这个世界或者社会机器中的某一部分群体暂时还没有用到你。

至于品德高尚与否,首先,我没有与你相处的经历,你高尚还是猥琐,我做不出准确判断;其次,道德是概念,不能脱离具体的人与情境而孤立存在,所以我没法一言以蔽之你是有道德的,还是没有道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也许你是感动众生的年度人物,也许你是尚未落网的杀人真凶,以上,我统统不确定。

但最终,我还是称你为“读者朋友”,向你问好,并对所有人说,我尊重你。

3

导致我产生“尊重你”这个决定和行为的原因,不来自于你的外貌,家境,品味,社会地位,甚至不来自于你的“努力程度”与“道德水平”。

你好像也没给我打赏过吧,那更好了,咱俩的关系更干净了,我对你的尊重,也不源自于经济利益。

那是源自于基本礼貌和社交礼仪?别扯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对这方面甚是烦腻。

那是来自于“恐惧”与“潜在的压力”?可我干嘛要怕你呢?我也没必要在这装个绅士,玩一些沽名钓誉的人心把戏,我叫你一声粉丝也可,谁也不能上纲上线把我推河里,我有笔杆帮撕逼,有法律做武器。

排除个遍,那么归根结底,我为啥还是会尊重你呢?

再简单不过:因为你根本就是个大活人啊!你是我同类,与我同样,有五官有身体,是另外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脆弱又强大,是个独立的、且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

4

你我之间,社会关系的作用力是如此的简单直白:我是我,你是你。你叫我韩大爷,我叫你读者朋友,你跟我说你好,我跟你说你好。

你问问题,我回答问题。回答得好,你可以谢谢我,也可以不谢;回答得不好,你可以抒发自己的看法,说出哪里不好,我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吹自己的想法多么美妙。

你夸我一句,我可以自谦一句,你骂我一声,我可以回骂或沉默不语,你可以冲我吹胡子瞪眼,我可以向你排放尾气,你可以在我耳边打个响指,我可以冲你抛个媚眼,色眯眯。

这一切状况的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你我彼此之间能这样做?为什么你我都“可以”?

因为你和我深知彼此的“外貌家境社会地位努力程度道德水平”吗?统统不是,因为咱俩都是人,自出生的一刻起便有属于自己的尊严与权利。

5

我们的自信,究竟来自于何处?

是什么,让你我敢当众发言,敢于向别人展露自己的想法与思考结果?

是什么,让你我配得上一切的认可与肯定?是什么,让你我在车票出状况时,敢于抬头挺胸,目光平视地跟工作人员说一下?

是什么,让你我不趴着,不跪着,而是笔挺地站着,从容地观看每一张脸,不论是站在金色大厅的豪华红毯上,还是站在一片垃圾与废墟?

是什么,让你我在跟每一个灵魂聊得正嗨时,都可以淡定地伸出手掌,说句“请等下”,然后系好鞋带,或是整理下衣襟?

是因为你好看,或是我好看?

不,审美标准从时间上看前后不一,从空间上看大相径庭。

更何况,人世间除了“长得好看”还有“活得性感”,前者靠先天,后者多半源自于人格魅力,哪怕是做爱,过了新鲜期,也是和脑子做爱,这一点不方便聊得太细。

我们的自信,源自于外部修饰或社会标签?

不,人一旦把内在的品质寄托给外在的东西,就特别容易被架空,你依附于什么东西来拔苗助长地手动自信,当那件易碎品真的碎了的时候,你就特别容易自我嫌弃。

你因为穿的好点所以暂时觉得这下子就比我牛逼,可到了澡堂子,你拿什么跟我谈自信?

你因为是公司老总,而我是卡车司机,我给你干活的时候可能会仰你鼻息,到了西部戈壁,你要搭车,我想怎么宰你就怎么宰你。

你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拿自己所从事的,我不熟悉的职务来唬我,自己洋洋得意,可一旦我知道你们那行有限的操作流程和业务背景,你还拿什么和我吆五喝六,在我家人面前装玉皇大帝?

这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高低,只是不同的问题。谁也不要把谁看扁,同样,更不用觉得谁是你高攀不起。

即便是农民和白领,也仅仅是社会分工导致的差异,喜怒哀乐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发生地点,一个在田间地头,一个守着办公桌和打印机。

听《北京北京》的白领笑话听凤凰传奇的农民,谁又敢说那些看起来高逼格的民谣或摇滚在某些人耳朵里只不过也是翻版的凤凰传奇?

为什么年岁越长,经历的越多的人渐渐就淡化了自卑自信的问题?因为看的多了,体验得深了,知道了更具体的背后运行规律,就会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儿吧,没有谁牛叉,也没有谁容易。

6

有一次,我和一位来自于地球另一端的生命个体聊天(用汉语)。

说着说着,我问他:感觉哈尔滨怎么样?

随口一问的时候,我心里知道:哈尔滨自有它的优缺点,它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无论从经济社会发达程度,还是上升到文化底蕴与精神文明。

面前的生命个体用英文对我说:unique(形容词:独一无二的)

城市如此,人也一样,我们的存在,我们的自信,不源于任何地方,仅仅因为:每个你我,都是unique,都是唯一。(来源:简书)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