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人等待机会、二流的人抓住机会、一流的人创造机会

1、三流的人等待机会、二流的人抓住机会、一流的人创造机会

三流的人等待机会、二流的人抓住机会、一流的人创造机会

1、机会,靠自己创造

有一种鸟能成功的飞越太平洋,靠的却是一小截树枝。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在嘴里,累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试想一下,如果他带上鸟巢和足够的食物,还能飞的动?飞的远吗?可见,成功不在与条件好坏,而在于对待机会的态度。弱者在优越的条件中错失机会,强者却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机会,就像飞越太平洋的小鸟,仅仅依靠一小截树枝就能立足,飞翔,成就自己的事业。

2、目标,决定命运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跳骚放在广口瓶中,用透明的盖子盖上。跳骚在瓶子里不停的跳动,并撞到了盖子。经过数次的撞盖子后,跳骚不再跳到足以撞到盖子的高度了。实验人员拿掉盖子,虽然跳骚继续在跳,但不会跳出广口瓶以外。因为跳骚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这种情况,不再改变。人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尽管许多人都明白自己该做些什么,但是目标的局限性束缚了他的才能。还有就是安于现状,缺少了奋斗和进取的精神。

3、生活,是一只杯子

一位教授往一个空杯子里填满石块后,又拿出一盒小鹅卵石倒进杯子,并轻轻晃动杯子,好让小鹅卵石滚进石块之间的空当,然后教授拿出一盒沙子倒进杯子,晃动杯子,使沙子填满所有的缝隙,最后又倒进水,直到水渗透沙子溢出杯沿。做完这些,教授对学生们说道:“现在,我想让大家把这个杯子理解为生活。里面的石块代表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家庭、伴侣、健康、孩子等,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都至关重要,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弥补;鹅卵石代表生命中较为重要的东西,如工作、房子、车等;沙子代表生命中的日常琐事;水代表烦恼、忧郁。如果我们首先把水和沙子装进杯子,那就没有空间去装石块和鹅卵石了。”

4、工作,是一种态度

多尔在试着解一道数学题之后,又试着解第2道数学题,经过几天的推算,他终于解开了2道数学题。次日,多尔把作业交给了教授。周末早上,一阵敲门声把多尔吵醒,敲门的竟然是教授。教授一见到他就喊道:“多尔,你解出来了!”多尔说:“是的,那不是我的作业吗?”教授告诉他,这2道数学题是数学界2道着名的难题,许多年来很多着名的数学家都未能解开它。可见,不局限自己,抛开内心的恐惧,以高度乐观的态度,集中精力去迎接各种挑战,那么,每个人都能取得非凡的业绩。

5、社交,成功的平台

有个男孩儿跟着妈妈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他很可爱,就打开一罐糖果,要他自己拿一把。但是男孩却没有拿,老板就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放进男孩的口袋中。回到家中,妈妈好奇的问男孩,为什么自己不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男孩说:“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更难得的是,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当凡事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要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谦卑其实就是一种聪明。

6、减压,快乐人生

一只小老鼠认为自己很渺小,总是自卑的羡慕别人。它看到放射着万丈光芒的太阳,便由衷的赞美太阳的伟大,太阳说:“乌云出来,你就看不见我了。”一会,乌云出来遮住了太阳。小老鼠又赞美乌云的伟大,乌云说:“风一来你就明白谁最伟大了。”一阵狂风吹过,云消雾散。小老鼠又情不自禁地赞美风的伟大,风却说:“你看前面那堵墙,我都吹不过呀!”小老鼠爬到墙边十分景仰的赞美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墙说:“你却能站在我的肩头,你自己才是最伟大的!”可见,这个世界上,所以只要摆脱自卑和抑郁,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对自己充满自信,就能轻松的面对一切。个人看法:要想获得财富和幸福,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个性因素。简而言之,你希望生命中出现彩虹,就必须接受雨水的洗礼;你想获得人生的金子,就必须淘尽生活中的沙烁。

2、耐心创造机会

耐心创造机会

打工皇帝唐骏当年赴日留学颇有一番周折,虽然在考试成绩上是名列前茅,完全可以拿到出国的名额,但是因为他在校期间没有获得过一次三好学生,最后是榜上无名,校方的解释是出国留学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国家。面对如此公正而不公平的决定,唐骏并没有一味的埋怨,而是另辟蹊径去找另外的出国机会。因为当时外语考试非常困难,能及格的人非常少,而出国留学外语非要达到70分以上,因此,肯定会有学校因为学生的外语成绩未能达标而有多余的出国名额,于是他便一个个学校地打电话询问,最后果然在另一所高校争取到了一个名额,而当唐骏好不容易在两所高校之间办好申报资料去教育部办理出国手续时,却被告知审批时间己过,尽管唐骏做了如此这般的解释,最后教育部主管审批李姓司长还是没有给他机会,对于多数人来说可能到此就结束了,教育部的官员都发话了,你还能乍办,然而唐骏仍然没有放弃,没有别的办法,他只好每天站在教育部的门口,看到李司长上班时上前问一声好,下班时再问一声好,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李司长确得好奇怪,便问唐骏是谁,唐骏就告诉李司长自己是前几天找他办出国留学手续的唐骏,当这天李司长再次下班时,便告诉唐骏只要再补一些资料事情还来得及,唐骏于是按要求补齐资料,最后出国手续就这样办好了。如果唐骏当初放弃出国的机会可能就很难有今天身价十亿的唐骏了。

无独有偶,九枚王的董事长林聪颖当初为了九枚王西裤能进北京王府井商场也同样经历了拒绝再拒绝的经过。在被商场的经理拒绝后,林聪颖还是屡拒屡求见,人家最后只好避而不见,万般无奈,林聪颖决定去经理家里,但他并不知道经理住在何处,只好用跟踪的办法,在经理下班的时候,偷偷跟在人家后面,经理当时骑的是自行车,林聪颖在后面跟着跑,跟得汗流浃背,最后还是跟丢了,第一次失败了,就来第二次,这次林聪颖选择的是打的,但最后遇到红绿灯,再一次跟丢了,林聪颖异常懊恼,或许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垂头丧气的回到住处时,林聪颖却意外从一位老乡那里得到了经理的家庭地址。(励志文章  )当晚林聪颖买了一些水果就登门了,本想家里应该好说话的,没想到却被拒绝于门外,进门的机会也没有,并且被告知如果再来,你的产品永远进不了王府井,没办法林聪颖只好天天到经理的办公室外去等,等了半个月,直到王府井商场董事长出差回来,九枚王西裤才获得一个进王府井试卖的机会,最终凭借优良的品质,九枚王西裤在王府井站稳脚跟,为开拓全国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耐是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佛语说的都不只是佛,总还寓意着人生的道理,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少耐心,成小事要有小的耐心,成大事要有大的耐心,没有耐心,就算你的条件再好,最后也可能是一事无成,从上面两位成功人士的遭遇可以得到验证,他们能达成自己的目标靠的并不是机会,他们都是被机会拒绝于门外的人,但是他们能忍耐,忍耐为他们创造了机会,所以,忍耐是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成功首先必须学会忍耐,正所谓大家出自天才,天才在于忍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投稿:qq86426697

3、以前我是一个二流毕业生,现在我是一流企业家

以前我是一个二流毕业生,现在我是一流企业家

文/俞敏洪

北大一直是我的心灵家园。每到春秋两季的雨天,我一定会开车到北大,在未名湖边坐上一两个小时。学生年代我在未名湖畔孤独地转过几千圈,却没有邂逅过一个雨中佳人,所以当我看到北大学生成双成对从我身旁经过,就有一种欣慰感。还有,新东方的办公地点最后选择了中关村最核心的那栋楼,就是为了有时候能看北大一眼,看博雅塔一眼。有关北大的种种美好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这一辈人当时都是背着诗歌长大的,对生命充满了诗意的渴望。我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20名。我背课文背得慢,但背得慢的好处是忘得也慢。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的同学都要重新背课文,我就不用背,因为每篇课文我都能立马背出来。在记忆学上有一个原则:速度与遗忘成正比。一篇课文你如果一天背出来了,一个星期后一定会忘记;但是你如果一个星期背出来,可能一年以后才会忘记。

但实际上,我在北大一直挺自卑的,从进北大到出北大的11年间,我一直生活在自卑里。直到离开北大以后,我才发现,北大是我自卑的原因。但是自卑也有好处,在自卑中我学会了两个本领。第一个是察言观色的能力,自卑就要看人脸色,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总要揣摩别人是怎么想的,因此看到别人的眼神、动作,我就会琢磨他的心理状态是什么。后来我发现,这个用在管理中非常有效,管理中就得揣摩员工想要什么,要揣摩与员工的关系怎么发展。这是在北大11年的自卑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本领。第二个本领是练就了不把自己当人看的心态。就是因为自卑,所以有了这种坦然的心态。到最后就算我做成事情了,也不会太出格。人最怕的就是“飞”起来的感觉,你太把自己当人看了,动辄就会得罪人,动不动就会瞧不起周围的人,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做出格的事情。

从北大毕业的时候,我的成绩并不好。毕业以后,我们那一代人不需要担心工作,都是国家分配,只要你能毕业,成绩再差,国家也一定会给你分配工作。当时我期待离开北大,因为在北大从来没好过,同学从来没有重视过我,也找不到对象。我不离开北大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一心一意想要离开北大。我填的工作志愿全都是北大以外的单位,但是最后我被北大留了下来。为什么呢?原来成绩好的同学都去了外交部、新华社、日报社那样的好单位。当时北大刚启动四、六级考试的公共英语培训,从本来只有英语系的人要学英语扩展到全北大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学英语。北大英语老师的缺口很大,最后凡是外面找不到工作的通通留下来在北大当老师,结果我就被留下来了。不过这也是老天安排,如果不被留下来,就没有了我后来做教师的职业生涯,也就没有了新东方的今天。

我留北大的时候心里就比较郁闷,因为同学们找的工作都比我好,但是我也没有气馁。我这个人有一个特大的优点,就是不管是自卑状态也好,成绩差也好,被人瞧不起也好,我从来不气馁,一直在默默地努力。而且我心中总有一股韧劲,这股韧劲也许来自我小时候的经历。我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小时候家里没饭吃啃点野菜也能吃饱。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总能渡过难关的。我讲这些陈年旧事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当你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你为了一个目标愿意慢慢去努力,用时间去争取自己的未来,往往最后你取得的成就比那些跑得快的人还要大。

有时候,越让你着急的事情可能越是大事;越是大事,你越着急越做不好。因此,你要慢慢地做,把事情做细致了,这样才可能把事情做完美。既然人生不是百米冲刺,那就不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也不能用马拉松的速度去跑。我跑过马拉松,但是我没有跑完,因为跑到最后跑不动了。我很喜欢徒步,身上背着十几公斤的包,每天徒步走几十公里。脚上磨出泡了也没有问题,慢慢走嘛。实在累了,就歇一歇,看看周围的风景,目标不变就可以了。这样的话,说不定你走出来的距离会远得多,看到的风景也自然就比别人多了。

4、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练,一流的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中国大多数家长,首先是孩子的保姆。

他们含辛茹苦,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膳食营养、健康保健等生活层面的看照料上,满足于实现孩子在饮食、健康、服饰、玩具、用品、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这些行为构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内容。

在自己的悉心呵护下,孩子吃得饱穿得暖,长得惹人疼爱、干净清爽,当然身体也茁壮结实。

如家中的孩子主要是由老人照看长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几率更大。隔代人似乎更愿意在生活照料的层面上贡献爱心。

这样,对孩子“养育”的职能渐渐变成了单纯的养,“育”的职能就在无尽的关爱中被弱化掉了。

如果父母坚持做孩子的保姆,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责怪、批评、指责都很难将这种差距弥补。

于是他们只能沉重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别人差。似乎一切都难以挽回、难以补救,只能维持现状。

这种保姆式父母,也总是对孩子的成长缺乏长期、系统、全面的规划。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没有摆脱的意识,很容易庸庸碌碌一辈子。

二流的父母做教练

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练。他们会用各种手段,不惜一切代价,逼迫孩子学会各种技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诞生了无数的虎妈、狼爸。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式狼爸”的宣言。

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

“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

狼爸会说:“我这种打可能被大家误会了……打只是辅助的手段。打之前要把道理讲清楚,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怎么错就怎么打。

其实教孩子什么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接受好的规矩,形成好的习惯,树立好的目标,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来这些的,但必须通过打。打和讲道理一样重要。”

时间会证明,这种教练式的教育方式,虽然让孩子看起来比同龄人获得了更多的技能,进入了更好的大学。但很容易扭曲孩子的本性,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偏激。

接受这样的教练式教育,孩子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效果也不好说。

一流的父母做什么?

1. 一流的父母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

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

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在孩子的角度,只能看见一条条的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能让人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以大人的高度,是看不见这些的。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掌握孩子的听觉、视觉与理解特性。

许多爸妈会从大人的角度,和小孩互动,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

其实小孩就是小孩,他身体和思想的高度都还有待成长,如果站在大人的立场,就很难明白孩子的喜怒哀乐。

蹲下来,你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知道在他的高度,能看见什么,才能和孩子有效地沟通和交流。

2. 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管理时间。

为什么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差,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家长,甚至有些老师都会说,智商有高低,努力各不同!

但是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么一点,真正决定孩子学习成绩的,不是智商,而是孩子对时间的管理。

这就是有些人想方设法补课、熬夜,最终也学不过另外一些同学。因为他并没有掌握时间管理的诀窍。

3. 一流的父母教孩子独立思考。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

当孩子遇上困难时,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帮孩子把困难解决了。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

长此以往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在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信息时代”,处在“知识爆炸”时代,客观上对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凡是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

这种能力,使他能够与时俱进,备受社会的欢迎。

针对不同的孩子,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己面对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