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晓梦_李清照:春残

1、李清照:晓梦

 

《晓梦》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注释:

1、疏钟:稀疏的钟声。

2、安期生:秦时仙人。

3、邂逅:不期而遇。

4、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仙女。

5、玉井花: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6、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7、嘲辞:嘲谑之辞。

8、活火:火之焰。

9、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10、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11、咨嗟:叹息。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而记梦诗仅此一首。诗中写了神仙境界中仙人们逍遥自在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全诗写得洒脱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有仙骨神韵,在清照诗作中,可谓独具一格。

2、李清照:春残

《春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春残何事苦思乡,

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

蔷薇风细一帘香。

注释:

1、梁燕语多:指栖于梁头上的燕子不停地喃呢。

赏析:

此诗当作于绍兴二年(1132)春末。作者定居杭州,春季患病,病中愈加思念亡夫故乡而作此诗。

此诗中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写“梁燕语多”的用意是:在残春里,燕子也知道春尽了,不停地喃呢叫唤着自己的主人,家乡是美好的。本是作者自己思乡,却赋予燕子也叫唤着思乡,更加浓厚了思乡的主题和氛围。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着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3、李清照:题八咏楼

《题八咏楼》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1、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2、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3、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赏析:

该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昭避乱流寓金华时,诗人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之情。

4、李清照:钓台

《钓台》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释:

1、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2、巨舰:大船。

3、扁舟:小船。

4、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5、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

赏析: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

5、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