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让钱为你工作——《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让钱为你工作——《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文/hjmjhon
大部分人辛苦工作一辈子,都是在“为钱而工作”。
“是呀,所有人都是在为钱而工作的,你这么讲太装了吧!”也许这是你看到上面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先不要着急反驳嘛,我还真的不是在装。
1.“为钱工作”是穷人思维
"为钱工作"指的是收入除了工资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没有让钱给你带来额外收入。收入除了支付日常开销和账单外,所剩无几。
也许你会说,有的人月薪10万,在目前生活水平下,不管在哪个城市都生活地很舒心。对,是这样的。但你说的是“有的人”,你目前还没达到这个水平吧。况且能达到这个工资水平的人,相对于广大的工薪族来说,实在九牛一毛。
有人说,平时把钱都放在银行,或者某宝了,有利息收入。但这几乎跑不赢通胀。关于我国每年真实的通胀率,其实不需要很精准的数据就能切身感受到,大家都懂的,我就不多说了。
有人说,我平时靠工资也够吃够喝呀。你如此与世无争,也挺幸福的,毕竟这也是你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就怕一辈子碌碌无为,还说平凡难能可贵。
说了这么多,还没解释为什么“为钱工作”是穷人思维。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换个思路看。看看富人是怎么挣钱的。
先看看常年霸占世界首富宝座的比尔·盖茨吧。他仅仅靠工资就能霸占世界首富宝座?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他持有微软公司的股票。公开资料显示他持有微软超过8%的普通股,同时他还有很多其他投资。
接着看看“股神”巴菲特吧。他是靠工资常年排在全球富豪榜前几位的嘛?当然不是了,看看他在江湖的称号“股神”就明白,他主要是做投资,实现财富积累的!
最后再看看我们熟悉的国内的大佬马云和马化腾,他们也主要是因为分别持有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和腾讯的股票而实现财富暴涨的。
这就是富人的思维——通过投资实现财富的增长。也就是以钱生钱的方式,是钱在为你工作,而不是你在为钱工作。
2.让钱为你工作
金钱是一种观念,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钱,你需要改变你的观念。
富人之所以成为富人,当然有超越常人的思维和格局。你需要学习富人的思维和格局。你要相信,即使你现在没钱,将来你一定会有钱的。所以投资理财应该从现在开始。
要想像富人那样,“让钱为你工作”,你应该拿出工资的一部分去投资。这样你就能在工资外获得的收入。并且你有了这个收入之后,还可以继续投入进去,让更多的钱为你工作。这是复利,随着年期增长,复利效应引发的倍数增长会越来越显著。给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感受下复利效应的威力:
假如你本金1元,在年利率10%的基础上,8年后你的本金与利息之和是2.14元。
是的,不止翻了一倍!
可能你会觉得,投资风险太大了。但富爸爸和穷爸爸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大部分人在财务上不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的做法过于安全”。
可能你会觉得,年利率10%太高了,不可能。讲真,你是真的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可能你还会觉得,8年时间翻倍,时间太长。但在年化10%下,就需要这么长时间。你想缩短时间,只能提高年化收益率。在年化收益15%下,5年就可以翻倍。而年华收益15%也没你想的那么难。
3.如何让钱为你工作
可选方式有很多,这里仅介绍两种:基金和股票。
下面是我在某宝按照业绩,分别选择了3年期和5年期的基金
从上面可以看出,10%的年化利率,真的不难。
还有股票。如果你会炒股,收益比买基金高。但是这个比买基金难,它更需要专业性。当然你如果只是以碰运气的方式选股,那没什么难的。收益的话,当然也是靠运气了。一个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该这么做。
可能你还不会炒股。但没有人天生就是会的。人是有学习能力的,就看你的有没有学习的意愿了。其实是看你有没有赚钱的意愿了。如果连赚钱的意愿都没有,那“股神”巴菲特也帮不了你呀!
可能你还会觉得,这两个都挺难,并且都不赚钱,尤其是炒股。也许是因为你听了很多股民的抱怨了。不可否认,确实大部分人炒股买基金亏了,但这这就是投资,风险肯定有的。并且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
如果你要因噎废食,这是你的选择,但其实是逃避。
风险总是无处不在,要学会驾驭风险,而别总想回避风险。
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炒股和买基金亏的人,大部分都是短线操作者,可以认为是投机者。他们没有耐心,企图在短时间内能获取高额回报。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市场有周期,在低价买进有价值的股票或基金后,你要做的就是等待。期间任它涨跌,跟你没关系,你仍要要专注于你的本职工作。你要做的是在股价达到一定高点后卖出,然后继续进行下一轮。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耐心,他们几乎每天盯着账面上的资金。然而我要告诉你的是,在你没有卖出之前,都是浮盈或浮亏,你并没有真正地赚钱或亏钱。只有当你卖出了,那才是赚了或亏了。所以你有必要每天提心吊胆吗?
是时候改变你只有工作才能赚钱的观念了。
2、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一)
在《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作者指出人存在的两者感情-恐惧和欲望,而这两种感情很容易让人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在物价急速上涨尤其是房价高不可攀的现代,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加入了“老鼠赛跑”的整列中。人们总是希望过上好的生活,而畏惧没有钱的生活。努力工作换来比较小的报酬,然而并不能彻底解决财务上的问题,于是埋怨工作,讨厌老板。得到一点点加薪就会暗自高兴。就像别人经常说的那句话,靠拿薪水是不可能真正的致富,不可能真正的变得富有。进入“老鼠赛跑”圈圈的人们总是工作-得到报酬-支出-继续工作-报酬-支出。或许曾今也有想过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这念想却一次次被淡忘了,而是习惯了现在这样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尽管有时候会念叨自己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奴隶主,但是还是天亮了就一如既往的上班,时间到了就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忘记了自己的兴趣,忘记了曾今的念想。最可悲的是,他们的目标就是房贷,每天辛苦上班,被老板压榨之后,还有被银行拿去一部分。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为何不跳出让生活摆布的圈子,做一个与生活抗争的人呢?真正能驾驭生活之后,就会成一个充满智慧、快乐而富有的人。抵挡不了周围人的影响,也过着跟大家一样的生活。工作——供房贷。其实吧,很多时候,要有自己的思想,不管周围人怎么做,永远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追求是什么。不能用感情代替思想。恐惧和欲望是天生就有的情感,战胜自己的恐惧,直面内心的弱点、贪婪、缺陷。对自己狠一点,才能彻底跳出这个圈圈。
生活着社会中的人,完全不受情感或他人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女生,我似乎骨子里面就存过安逸与稳定生活的思想,不喜欢跟陌生的人打交道。然而作为一个审计工作者,我需要经常跟不同企业的人打交道,很多时候,是逼着自己去打交道的。尤其是刚刚接触一个ipo项目的时候,遇见都是以前没有打过交道的人。问他们问题,他们总是喜欢推给另外的人,叫你直接找另外的人。我开始抱怨,我干嘛要非得去问呢。我了解清楚了又有意义呢?于是我的脑子中会有很多很多可以理由,可以说服着不再继续追查到底。等我彻底明白自己这点不足之后,我需要学会用什么方式跟别人打交道会好些,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企业;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当我一次一次挑战成功的时候,或许我会从中获取另一种快乐。
在我生活的城市,不会骑自行车是一件非常少见的事情。而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尽管知道我工作的这个城市,会骑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持着观望的态度。说到底,还是因为恐惧。实话吧,每次看到别人骑车,总是羡慕不已,也很想学会。但是我总是问别人你学车的时候有没有摔过?很少人的回答是没有。每次想到这个,我就打消了那个念头,于是知道我参加工作两年了,还是不会骑车。要知道的是,摔倒是学会骑车必须的过程,不经历这个过程,永远也学不会。就像害怕失败,就不敢尝试一样。那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小我就会念。但却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大多数的人,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被教育着好好学习,不能落伍,将来找份好工作。大学毕业的时候,才是真正迷茫的时候,似乎一下子没有了要好好学习的目标,找不到方向了。习惯了生活在象牙塔里面,走出这座象牙塔,就意味要独立面对很多事情。这个时候,也就是说不可能永远靠别人为你指明前方的路。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行走的能力。在摸索的过程中,就像破茧的蝴蝶,过程很痛苦。可始终要经历的事情,就勇敢面对,不可回避。要是选择不闻不问,选择逃避的话,生活将一直迷茫着……在这个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在静静的时候,才有灵感,才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像《穷爸爸富爸爸》最后告诉我们的一样,上帝赐予我们每个人两样伟大的礼物:思想和时间。我们需要用着两件礼物去做愿意做的事情。让经常思考变成一种习惯,走出迷茫的困境。在坚持自己的道路上,也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生活的圈子不一样,或许会有大相径庭的想法,这个时候最需要定力。很多人总是抱怨,总是害怕,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种懒惰在作怪,思想上的懒惰比行为上的懒惰更加可怕。没有思想的人将永远为那些有思想的人辛苦的干活。
有了思想,还要有执行力。这个时候,又会将是再次挑战自己,生活就是这样,敌人永远是自己。每一次的战胜自己,就是向目标靠近了一大步。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二)
终于把《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给看完了,应该说这本书记得没错的话,第一次自己被书中的现金流表给吸引了,但其他的一些观点倒没能让自己有足够的认识。第二次拿起这本书,让我震动的不是里面的现金流表而是下面的一些观点:穷人为钱而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为了财务安全,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围绕着的是自己的资产,而不是你的收入。没有基本的财务知识,分不清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一美元落进了自己的资产项它就成为你的雇员。记住:做个努力工作的雇员。确保你的工作,但不能忘记构筑自己的资产项。
大多数人只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妥的挣钱。他们很少有挣钱,然而却一直处于没钱的恐惧之中。
财富就是支持一个人生活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雇员挣钱、纳税,并靠剩下来的东西为生;—个企业挣钱,花掉它的钱,而只对剩下来的东西缴税、这是富人钻的最大的法律空子。
其实书中对受过教育有专业特长的中产阶级和穷人的一辈子生活的描述,自己的印象是及其深刻的。()大多数人通过打工挣钱和银行贷款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然后再通过努力工作来消除自己的帐单和生存恐惧,终其一身一直在为公司、银行、政府打工。
自己说不上自己挣过多少钱,但高中毕业后来到大学自己的收入,可支配的资金绝对会让所有人不敢相信,但是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呢?全部通过消费性的支出把原本可以转变为资产的资金给溜走了。让他们为自己工作了吗?哪怕是一元钱!或许这原本就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背景的中产阶级,一个穷人的生活。记得在过年的时候,想在网上做生意,自己想过啊!只是没有付之行动!我们又回到了穷人的花钱方式,生活方式。
将来的生活何去何从?是为钱工作?还是让钱为自己工作?在我看来得尽量缩短为钱工作的时间!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三)
书的故事主要是讲两个爸爸——穷爸爸与富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受过全面的高等教育,拥有体面的工作(美国某州的教育厅厅长),收入颇丰,却终身面临财务困境。而富爸爸是他朋友的父亲,中学就缀学了,却因为有正确的金钱观念和超人的理财技能、商业才干,最后,成为了一个乐观的亿万富翁。这位富爸爸仿佛现实生活中的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他们虽然没有接受或未完成高等教育,却是现实社会的成功者。尽管两个爸爸的事业都非常的成功,但他们对金钱、财务、职业、事业的看法却截然相反。,最终决定了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而另一个身后留下了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也许在某一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富人的观念与穷人的观念的差别吧。
虽然两个爸爸工作都很努力,但是当遇到钱的问题时,富爸爸总会去想办法解决,而穷爸爸总是习惯于顺其自然。这与我们中国许多收入中低阶层的人都有相似之处,每每遇到金钱困扰时,只会一味的想在自己岗位上再努力一点,加薪,在努力一点,再加薪,殊不知,加薪的道路是如此的漫长与艰难,又怎能解决当前财务问题呢?尽管如此,还是不会跳出牢笼寻找其他解决之道,只是一味地顺其自然吧。就像我前面所说的,穷爸爸与富爸爸在观念上有很多差异:第一,穷爸爸认为在经济上政府会关心你,满足你的要求,所以总是很关心加薪,退休政策这类事情。而富爸爸则信奉完全的经济独立,他反对人们“理所当然”的心理,并认为正是这种心理造就了一批虚弱的,经济上依赖他人的人。
另一方面,比如:一,穷爸爸要么很重视教育,要么很忽视教育。重视教育的,认为学校教育就是一切。教育子女“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别人给什么书,就念什么书。学校毕业了,以为教育就结束了;忽视教育的,一根筋认为,“教育没有用用,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呢,人家没念书的还当老板呢”。这些都是无知,有可能意外发财,但不会系统的发财,把目前让他发财的门路去掉,他就很难再发财;富爸爸却是非常重视教育,不同的是教育不一定是学校教育。去参加炒房的培训班,上网学习财务知识,去义务市场观察商人如何待人接物,去拜访某个富翁问他是如何赚钱,读一本有助于跟人打交道的心理学的书等等。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用的教育。而且教育是一生不断的。还有:穷爸爸认为儿女好好念书以后找份安稳的工作。跟儿女对话是“工作找到了没有?”“工资多少?包吃包住吗?”,“好好干,要让老板看重,加薪”等等;富爸爸却是认为为别人工作从长期来看解决不了财力问题,不要为钱工作,要让钱为你工作。除非你真的很喜欢某个特定的职业,如果念书不能让钱为自己工作,说明念书方向错了。
当我看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触就是:生活中我们都是穷爸爸。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生活中的我们每天都在为金钱而烦恼。处在困境的我们却不愿打破现状,应为我们都喜欢“稳稳当当”,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公务员在中国如此热门的原因之一吧。
尽管思想的力量从不能被测量或评估,但我认为富爸爸的金钱观对我们有更大的启发性和借鉴之处。了解钱,运用钱,即使不能拥有很多的钱,但至少不要被金钱困扰一生。
3、《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一)
书中的富爸爸、穷爸爸都是聪明能干的人,但两人对金钱、财务、职业、事业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一个终生为财务问题所困扰,而另一个身后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巨额财产。
一个有钱,另一个没钱。作者给这两个爸爸写的一穷一富,并不仅仅指拥有金钱的数额,也包含了指他们对金钱教育认识的多与少,富爸爸虽然没有穷爸爸那么有文化,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和一个优秀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把这两个人进行比较,谁都会说高材生更完美,但是在真实世界中,在金钱面前,却并不是这样定夺的,而事实也证明了前者更为优秀,正因为前者掌握了比后者更多的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应了解的财务知识,让这些财务知识为他所用,为他致富,所以富爸爸会如此的富有,以致超过了名牌大学毕业的人。在这一节中有一首诗《末选之路》,这首诗是讲一个人在林中选择了两个不同的道路,而每一条路对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影响,最后使得自己的命运也完全不同。
现在的社会并不是你读到了最高的学历就结束了,而是要把这学历作为自己新的生活事业的起点。时间上会有两种意愿—恐惧和欲望,这会使你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如果你让他们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一生就会生活在恐惧中,从不探求你的梦想,这是残酷的。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也是残酷的。我们都应该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以工资的高低来安排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这些话都很真实的反映了现在很多家庭的困扰。然而要真正摆脱这个处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那以根深蒂固的观念,“让钱来支配生活”。这个古老的观念是绝对错误的。学校教学生认识钱,让学生明白钱的真正价值,让我们不要为了钱而放弃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这才是可贵的。
富爸爸为了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赚钱,空讲大道理肯定是是行不通的,只有让他们不断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去体会,并让他们接触了很多已掉入“老鼠赛跑”里的人,所以效果很明显
整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一些事物的可贵,希望我们可以人穷志不穷。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二)
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我们知道作者罗伯特·清崎通过从小在富爸爸(作者最好的朋友的爸爸)的教育下一步一步学会投资,学会使自己的资产增值,富爸爸告诉他生活中大多数陷入了“老鼠赛跑”,努力工作却最终仍未能免于负资产的结局,即使是受过多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点作者在自己的穷爸爸(亲爸爸)身上看得很清楚,作为一位大学教授,仍然日子拮据。富爸爸教会作者如何通过合理途径免除税收,鼓励作者进行投资,应学会“首先支付自己”。穷爸爸却要求作者认真学习,找份稳定的工作。在这两位理财观念截然相反的爸爸的教育下,作者成长为了成功人士。
社会生活中的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钱而努力工作,而富人却是让钱为他们工作。在创业的初期,我们不能只看重工作报酬,而应考虑到工作可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宝贵的经验,这些才是无价的。也许你是一名业务员,可能一年的推销你拉不到多少单子,但是你却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总结出他们的心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积累经验,这会为你以后再次与之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为了财富奋斗终身而无所得,因为他们在学校中学到各种专业知识,但却从未真正学习到关于金钱的知识,结果就是他们只知道为了钱而拼命工作,而从不思索如何让钱为他们工作。因为懒得动用头脑发掘商机,最终也没能过上悠闲自在的日子,有些人还为了偿还贷款终其一生。大多数穷人或中产阶级财务保守的基本原因在于不能承担风险,这意味着他们的财务知识匮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财务知识对我们的重要性,学会理财,掌握相应的理财知识。
有时我们会有损失金钱的畏惧心理。在我们有所计划时,这种可怕的恐惧让我们无法将此付诸行动,无法向前迈进,因为我们想守着那些安全的东西,而机会却从身边溜掉了。眼睁睁地看着时光流逝,心中的结使我们无所作为。愤世嫉俗者抱怨现实,成功者分析现实,进行分析使他们看到那些愤世嫉俗者无法看到的东西,也能发现被其他人都忽视了的机会,这正是取得成功的机会。《富爸爸穷爸爸》不仅仅告诉我们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更告诉我们的是做人的很多道理。我们不能后悔,在争取了财务独立后,做能够让自己有意义的事,不能一直为别人付出,别人眼中好的成绩、好的工作,不能是我们为别人付出很多的“账单”,最后什么资产也没有留下,为何一开始不为自己付出?为自己结账?
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向目标前进的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有所收获,打开我们充满可能性的快乐和梦想之门。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三)
读这本书很久了,第一次读就受了很大的震撼,可是总也说不清,这本书教给我的究竟是怎样一种财务自由的方法。我也曾经在书里扒过作者那些投资事例,也曾想问问作者,我要怎么做?也曾听到身边人说:这本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我始终觉得我还是没有读懂这本书,我还没有找到本书告诉我的答案。直到今天,我在早晨安静的又读了一遍这本书,终于发现了这本书的真正秘密,他是如此的美妙,直到如此,我才明白这部书的真谛。
这本书一开始,富爸爸就反复的告诉了作者,不要为钱而工作,并且设计了一个小的生活经历,让他切身的感受到为何不要为钱而工作。这个小生活经历,我仔细思考了富爸爸的用意,富爸爸当时只是给作者很低的工钱,之后并没有加薪。显然,富爸爸并非让作者体验“普通工薪阶层的一生”。他刻意忽略了“普通工薪阶层的一生”要求加薪之后获得加薪的情景。只是口述,而并非通过实际的生活经历让作者感受要求加薪之后获得加薪的情景。这显然是害怕作者落入“欲望,得到满足,欲望,得到满足”的陷阱!为何呢?因为若是让作者体验“普通工薪阶层的一生”要求加薪之后获得加薪的情景。那么作者或许内心深处就会生出一种“这种感觉还不错,我付出了,而且得到了奖赏。”若是作者产生了这种思想,那么很明显就无法再教授“富人之道”了。
之后第二个生活经历,富爸爸的设计下,作者开始免费为富爸爸工作。这个生活经历的用意是,告诉作者:嘿,小家伙,其实工作真的不能解决你的财务问题!这个生活经历模拟了一种情况,也就是,当你独自面临财务问题的时候,你要怎么办,是啊,依靠老板?抱歉老板不会给你薪水。(其实就相当于老板不会为你加薪)。那么我们要怎么办?作者疑惑的问富爸爸:如果我不抱怨老板,不靠老板加薪来解决财务问题,我要安心接受过贫穷的生活吗?富爸爸笑了:靠这儿,你两只耳朵中间的家伙!
生活,再一次推动了作者,()其实生活不也在推动着我们吗?你想赚好多钱,想在人面前风光,想娶白富美,想……但是,我们很多人拒绝接受生活的善意提醒,我们只是去抱怨薪水低,抱怨老板,或者我们总是麻木的安心接受。或者我们想努力一点,这样就能获得加薪了……但是,这些都无法根本解决这个问题。而富人们总是靠这儿,两只耳朵中间的家伙!
但是,我们的脑袋总是装满了各种贪婪,恐惧。懒惰……我们总是难以相信,依靠头脑就能真正解决财务问题,我们总是想问:我要如何做呢?
首先,便是不要为钱工作,不要被自己的贪婪和恐惧而主宰。当有一天你自己不再为了钱而工作的时候,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在富爸爸的观念中,富人是财务健康心灵富足的人。也就是一个没有贪欲,不是为了贪婪和恐惧而工作的人。这才是富爸爸想告诉我们的。
这是多么的熟悉啊,巴菲特说过赚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他不断的用正确的投资来奖励自己,而非用名车,豪宅来奖励自己,而我们呢,我们总是赚钱,为了房子,为了车子,为了家具,为了面子……为了孩子……我们过得多么不快乐啊,我们不断用自己最宝贵的资源“时间”来换取金钱,然后买入负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月薪800,月薪2000,月薪5000,月薪10000.我们什么时候满足过?我们什么时候投资过资产?如果我们有一块钱,我们就用来投资,而不是去买根冰棍,如果我们慢慢的用一块钱一块钱积累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投资水平和眼光,那么今天我们有了多么丰富的投资经验?如果我们没有了那些欲望,而是简朴的生活,不断买入资产,四处寻找机会,不断提高财商,我们要多久才能像巴菲特那样说道:赚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富爸爸是一个节俭的人,()他主张用利润来奖励自己。这个观点很棒,为何是奖励自己?其实奖励的不是自己的贪欲,而是自己投资正确的奖励,这个奖励能够加强财商。而不是让自己贪欲膨胀。通过不断的奖励,强化,慢慢的财商就越来越强,富人们的财商便是如此锻炼出来的。
原来富爸爸教给我们的,并不是赚钱的方法,而是让心灵富足起来,不在被恐惧和贪婪所摆布的方法……然而,当我们真正达到那一步了,我们便有了一双慧眼,不被世俗所左右,真正快乐的投资。
4、《富爸爸穷爸爸》——富人不为钱工作读后感
《富爸爸穷爸爸》——富人不为钱工作读后感
文/黑
“人生实际上是在无知和幻觉之间的一场争斗。”
每个人都有可以打败的弱点,也有一种强大无法用金钱收买的精神。
欲望和恐惧是不变的话题,无论钱是多还是少。穷人被没有钱的生活所控制,富人恐惧失去上等的生活。而当能赚的钱越来越多,他们会想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被欲望支配。绝大多数人认为是钱不够,多点钱可以解决问题,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缺乏财务知识和思维,才是他们真正的问题所在。
绝大多数人不会思考,又或者他们的内心深处不愿意思考,被钱操控难过,支配金钱更难。而且很少有挣钱的激情,于是只好有没钱的恐惧。他们做出了反应,但不是用他们的头脑。
大多数人认为世界上除了自己外,其他人都应该改变,但改变自己,比改变他人更容易,不要拿自己的毛病去责备别人,觉得问题都是别人的,而生活对自己不公平。比如不要为自己的能力“穷”抱怨,觉得老板是剥削自己,而事实上是自己剥削自己。
人需要有感情,真实感情这个词表达着行动的能力,强大的能力。真实的看待你的感情,以你喜欢的方式运用你的头脑和感情,而不是与自己作对。同时不要让感情代替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感情,必须学会独立思考,控制自己的感情,利用自己的感情。学会支配感情,而不是抵抗它,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害怕它。
大多数人被感情和无知所支配。绝大多数是因为恐惧和贪婪生活在挣工资、加薪、劳动保护之中,而不问这种感情支配思想的生活之路通向哪里。这就像一幅图:驴子在拼命拉车,因为车夫在它鼻子行面放了个胡萝卜。车夫知道该把车驶到哪里,而驴却只是在追寻一个幻觉。但第二天驴依旧会去拉车,因为又有胡萝卜放在驴的面前。钱就是胡萝卜是幻想,如果驴子能看到整幅图像,他可能会重新想想是否还要去追求胡萝卜?汽车大房子都是这样的胡萝卜,恐惧把你推出门外,欲望又召唤你进去。一个人停止寻求知识和信息就会变得无知,绝大多数人把大学当做是终止,而不是开端。无知和恐惧,贪婪相联,举例:医生想挣更多钱来养活家人,于是提高收费,使的每个人的医疗支出增加,无情的损害了穷人的利益,所以穷人的医疗状况比富人差,而医生收费了,律师也提高收费,由于律师提高收费,政府被迫提高税收,一环套一环,在穷人和富人之间有了鸿沟,混乱爆发。历史上发生了很多次,而我们只记住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名称,却没有记住教训,又或者说我们还是被恐惧和贪婪支配。
而感情和理智的区别在于,“每个人都应该工作”、“富人是骗子”、“我要换份工作”、“我想要加薪”,而不是想“我失去了什么东西”。富人知道钱是虚幻的东西,就像驴子鼻子上的萝卜一样,正是由于恐惧和贪婪使无数的人抱着这个幻觉,觉得他是真实的。但事实上钱的出现是作为一种交换介质,例如想用一头羊换鸡蛋,中间需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钱并不是真正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萝卜都比钱有价值。而绝大多数人在关注钱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却不看看“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