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潘晓婷: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
潘晓婷: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
潘晓婷,职业台球选手,被媒体誉为“90球天后”。16岁即获1998年“欧立欧杯”全国女子9球公开赛冠军,其后又获2002年首届亚洲区“球王杯”男女9球混合赛冠军和日本大阪第35届世界女子9球公开赛冠军、2004年度世界女子9球“世界杯”季军、2005年全日本(9球)锦标赛女子组冠军等奖项。
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
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面的人接触,这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赢自己比赢别人更重要
前不久,我在美国打公开赛期间,和爱里森·费舍尔打的那场球,令我终生难忘。
我曾经和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交过两次手,过往一胜一负的战绩,让我在比赛中得以轻装上阵。比赛进行到决胜盘8比8平时,局势对我来说是有利的,可我没把握好机会。再者,比赛主场在美国,美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选手能赢,所以在我击关键一杆时,主办方突然广播通知,说观众可以换票离场了,结果有些观众就开始在场上走动,这种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最终输掉了本来可以胜利的比赛。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要重要许多。
吃苦是为了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我15岁开始在父亲的球馆里练球,一呆就是4年。球馆里有个小屋子,里面的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就是我全部的财产。那4年里,父亲给我做了硬性规定,每天练球8至12小时,没有周末,一个礼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医院打点滴,下午回到球馆还是要补足当天的练球时间。
以前,家里经济拮据,父亲陪我到北京参加比赛,我们就从山东济宁乘火车一路站到北京。在北京,因为没钱,我和父亲只能住18元钱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推门就能闻到刺鼻的霉味儿。第一次拿了全国冠军,奖金只有4000元,为了能细水长流,我和父亲在全聚德只点了半份烤鸭。看着那半份香气扑鼻的烤鸭,我却痛哭不止。所有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为,我15岁开始摸球杆时,父亲就说过,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牺牲更多。父亲当过国家级的足球运动员、篮球裁判,后来改行当厨师,又被评为鲁菜特一级厨师。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人家练3个小时的球,我要多练好几个小时,这样才可能赶超别人。所以,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趁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是,一旦选择了这条道,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准备。就看人有没有对苦难的耐受力,耐受力强的人早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潘晓婷:不是天后,是风一样的女子
潘晓婷:不是天后,是风一样的女子
成长史,天后初长成
“我坐在那个椅子上感觉椅子好像三条腿一样,整个人仿佛一直在晃,随时会倒。里面冷气开得很强,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控制自己,我特别怕我会突然打一个冷颤被摄像机镜头拍到… …”
潘晓婷对16年前那场比赛记忆犹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很多细节——包括一些幼稚得有点好笑的细节。
那是1998年,16岁的潘晓婷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台球比赛,她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选手。从1997年底开始正式练习,到1998年夏天参赛只打了半年多。
她的父亲潘健,同时也是她的教练,比她更紧张。“当时是在中央电视台第八演播室,我爸已经紧张得不行了。我和对手比分胶着,抢九,打了两个多小时,我爸一直跑出去抽烟。我爸下来还问我,‘你紧张吗?我看你好像一点都不紧张?’”
潘晓婷其实很紧张,但那时候她在场上表现得出奇冷静——后来,很多年以后,观众早已习惯她在赛场上的“招牌冷面”。
在这次全国女子9球公开赛上,初生牛犊的潘晓婷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冠军。这次夺冠也改变了她的命运。
潘晓婷出生在山东兖州,从小喜欢画画,也喜欢运动。回想小时候,她对自己的描述是“动静皆宜”,既能一动不动趴着画一天画,也能跑步、跳高、跳远样样行。“我柔韧性特别好,爆发力也不错,手随随便便可以掰来掰去,胳膊可以从这边绕一圈到那边… …腿可以这样往后弯… …”潘晓婷边讲边手舞足蹈演示。
父亲最初想培养她练体操,但妈妈舍不得女儿受苦,觉得还是学画画好。
阴差阳错,最后她还是走上了台球这条路。没能考入美术学校,潘晓婷读了一所中专,课程不紧的时候,台球爱好者父亲教她打球,一开始是作为业余爱好。如果说之前半年的练习还带着点试验性质,1998夺冠之后,她的职业之路就正式敲定了。
之前边打边玩的轻松状态被彻底改变。“那次以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了。我爸说争冠军容易保冠军难。从没压力一下到了百分之五百的压力。”
为了达成这个转变,潘健对女儿进行了煞费苦心的引导,效果奇佳。
“我爸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他先给我培养了一个偶像,那个时候是亨得利,亨得利最巅峰的时候是1995年。我爸给我找他最巅峰的录影带让我看,我觉得这个人简直就是神啊!我爸问我,你想不想打成这个样子?我说想啊,我可以吗?我爸说,可以啊,但是你知道他每天要练几个小时?12个小时!他每天练12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球。你如果要追上他你得练几个小时?我说那我也练12个小时的话一辈子也追不上啊!我爸说,但是你如果每天再多练1小时,你就能离他更近一点,你自己看着办吧。”
受偶像激励,潘晓婷也开始刻苦练习,像亨得利一样“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多年,其间,她先后拿下世锦赛、wpa、wpba、亚洲杯、亚运会、全国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桂冠,实现了职业生涯的大满贯,也赢得“九球天后”的美誉。
我不是天后
“九球天后”最初叫响的时候,潘晓婷并不太接受,但被叫得多了,也就慢慢习惯了,觉得总归代表别人对自己的认可。
在2007、2008年连续拿到几个重要冠军之后,潘晓婷经历了人生必经的起伏,事业进入低潮,在2009年的几次重要赛事中只拿到亚军、季军。而此时另一个对她而言非常重要的赛事——2010广州亚运会已横亘在眼前。
2006年,多哈亚运会首次增设女子八球、九球项目,夺冠心切的潘晓婷只拿到铜牌。4年后的广州亚运会很可能是潘晓婷最后的机会——广州之战不久后,将于2014年举办的仁川亚运会果然确定取消了台球项目。“那时候到了人生低谷,对比赛丧失信心了,去打亚运会真的是心里没底,我那一组签抽的又特别难,第一场是2007年世锦赛跟我争冠军的菲律宾的艾米,她是2008年10号球锦标赛冠军,第二场是跟车侑蓝,第三场是跟台北的林沅君——2008世锦赛冠军,决赛是跟周婕妤——2009年的冠军… …”
当时的亚运会女子台球比赛高手云集,十几个世界冠军角逐,低潮期的潘晓婷没有信心,总觉得自己打完一场就得走人,或者打完下一场就走,“可能‘天后’给了我光环,也给我很大压力。”
她不敢看新闻,不敢接受采访,怕被人问拿冠军的把握大不大,“那次如果没拿到冠军,应该会退役吧。”潘晓婷若有所思。
压力重重的潘晓婷逆风而起越战越强,一路过关斩将,直至登顶。
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亚运冠军,潘晓婷如释重负,很开心,却又隐隐觉得这开心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烈。也许因为这个过程太艰辛,其中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她坦言更羡慕薇薇安·维拉利尔、凯莉·费舍等人那种洒脱的性格,输就输,赢就赢,依然无忧无虑。
不过,此时潘晓婷的台球职业生涯已堪称圆满。2011年,她出版了个人自传《我不是天后》,讲述了自己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圈中事,拍电影是为推广台球
身为“台球界第一美女”,潘晓婷也面对过许多来自演艺界的机会和诱惑。“很早的时候,大概20出头,就有人找我问有没有想要进娱乐圈?但是作为一个运动员来讲,我那时给自己设了一个小框框,觉得我就要在呆在这个里面,外面的事不接触,就说‘不会不会’。”
如今的潘晓婷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排斥娱乐圈。2008年她首次涉足电影,在陈小春、范冰冰主演的《精舞门》中客串了一个出镜时间很短的台球教练角色。2013年,她在《爱上九号球》中获得了比较多的戏份。这部电影由五月天乐团团长兼吉他手怪兽以本名温尚翊出演男主角,由于电影还未公映,潘晓婷表示不能剧透,只透露自己在片中与王识贤有对手戏,和怪兽倒没有。跟怪兽的交流基本限于打台球,因为剧情需要,怪兽练了一段时间台球,“嗯,他打得很不错!”
这两部电影都和台球有关,潘晓婷很乐意通过这些方式来推广台球。“我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台球。大家给了我太多关注、支持和厚爱,我认为是台球给我了这样一个平台,是台球让我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也希望大家知道台球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潘晓婷,也希望大家通过别的途径知道潘晓婷的时候也知道她是台球运动员,从而关注到台球。”
唱快歌遗憾不会跳舞
除了演电影,近些年,潘晓婷还参与录制过《风雨操场》、《看见》、《中华豪情》、《爱地球》等公益歌曲,2013年初,又发表了一首单曲——唱给天下父母的《冬天》。目前,计划收录三四首歌的潘晓婷首张个人ep正在录制。这张ep将突破以往潘晓婷只唱公益性歌曲的限制,内容上更加流行化。
“刚刚录完的这首歌叫《独立包装》,跟以前感觉不一样,因为它是一首快歌,要唱出那种时代感。崔恕写的词,他太太帮我找感觉找了很久。她说,这首歌你要唱得洋气一点,不要拖尾音,因为我喜欢尾巴时候‘kua’甩一下,她说你不要甩,你要怎么样怎么样唱… …教了我一些技巧。最有用的是,她让我想象那个画面,她说你想象歌词的意境,你是里面的主人翁,于是我一下子就进去了,因为我是属于想象力比较发达的那种嘛。”
至于歌是讲什么的,潘晓婷觉得很难解释清楚,干脆现场背起了歌词,“躲在透明的橱窗,从来不张扬,华丽的包装裹着温柔的心房,人们匆匆忙忙,谁来欣赏我的执着与坚强… …大概就是这种,她说你想象,一个人偶,橱窗里的那种人偶,服装店的人给她穿上很漂亮的衣服,供路人欣赏,但是是在橱窗里面… …这首歌节奏很轻快,第一次听我就给抓进去了,很现代,我很少唱这种歌。”
由于少女时代是在球房度过,潘晓婷错过了很多那个年纪的乐趣,现在仍然觉得遗憾,甚至觉得这也影响了现在的唱歌。“我那时候在练球,其他的女生去滑旱冰、去迪厅。那个时候我认为滑旱冰是最好玩的东西,我滑得相当好,但是没办法,要练球。我非常遗憾小时候没多学点东西,比如我现在很想学跳舞。其实我喜欢快歌,现在录的这首新歌就是快节奏的,你不能说就杵在那儿一动不动地光嘴巴动吧?音乐的一种力量感出来的时候我身上的细胞很想动,但如果跟前有面镜子我就不敢动了,我知道我动起来肯定不好看,因为小时候没学过嘛,人家去迪厅我都没去过。所以现在觉得小的时候如果学过的话,现在我多轻松啊。还有就是小的时候学什么都不觉得累,现在学什么都觉得很辛苦,有的时候我特别能理解大人跟小孩说你现在多学一点,不然以后会后悔什么的,我现在觉得应该对他们说,你现在多学一点,长大就轻松了。”现在的潘晓婷在事业上仍然以台球为主,而演艺圈的工作也渐渐多了,她也坦言父母并不支持,“山东人嘛,比较保守,一想到娱乐圈,第一印象就觉得是不好的。现在不是要出一首新歌吗?我就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唱歌归唱歌,打球还是会打球,唱唱歌其实对我的紧张的职业生涯是一种缓冲,不会像你们想象的那种… …’”
对于正式专辑的计划,潘晓婷说,“这要问他们(指公司人员),嗯,我是人偶。”
生活记,看《爸爸去哪儿》有心得
生活中的潘晓婷其实和赛场上的冷面天后判若两人,她也像同龄人一样,热衷网购、研究星座,最近又迷上了手相,平时也和朋友讲鬼故事,追着看《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让她对父母甚至包括对未来子女的教育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想法。
可以说潘晓婷的父亲为她的人生之路设计了开头,护送她抵达了一个高度。以后自己有了子女,会不会也这样教育,潘晓婷说:“其实这样做他也累我也累,但是到时会不会这样做,当了父母才知道吧,现在很难想象。看了《爸爸去哪儿》以后,我觉得对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了一些想法,因为我是属于父母花了很多精力在我身上、教育我,所以我也会结合《爸爸去哪儿》里面那些爸爸们的做法去想,如果我以后有了孩子我应该怎么做。首先我觉得父母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太过强势,强势方面包括控制、完全控制孩子,我觉得不是特别好。另外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无所不能、我捅了多大的娄子父母都能能帮我摆平,这样不行。小时候我父母教育我的时候,他们很强势,其实我觉得父母有的时候也是可以示弱。如果你对孩子说‘你过来帮帮我,我一个人做不好’,孩子会更有存在感,他会觉得你需要我帮忙,我做好了会很有成就感。”
溜达吧,之前走得太匆匆
2月25日是潘晓婷的生日,她却说,不想过生日,“其实我自己的生日都比较随意,反而是对爸妈的生日比自己的更上心。因为我觉得生日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出去吃顿饭,我也不指望爸妈送礼物给我,哈哈,我送礼物给他们多一点。父母已经付出太多了。也是看了《爸爸去哪儿》觉得父母特别不容易,教走路,教说话,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工作婚嫁… …只要有了孩子就有操不完的心。更别说我爸那个时候把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放在一边专门培养我。”
最后,让她为刚刚过去的2013年和刚刚到来的2014年各选择一个年度个人关键词,潘晓婷为2013年选的是“及格”,“拿了个冠军(cbsa美式台球冠中冠女子精英赛),算是及格了,虽然过年也不能回家,但是一个冠军也让我开心不少。”这一年里,最让她开心难忘的是和奥沙利文的那场对决。
至于2014,她给出的是一个有点让人意外的“溜达”,理由是“2014又回到了起点,希望溜溜达达地过去,散散步,因为之前走得太匆匆。”
3、你以为的小事,也许对别人很重要
你以为的小事,也许对别人很重要
文/郜艺帆
我在银行担任房贷审核的专员。在主要业务之外,公司还要求员工兼销售寿险。一次,我在处理某位客户的房贷业务时,顺便询问对方要不要也顺便办理寿险,对方一句话就拒绝了。当然,推销保险这件事本来就非常容易遭到拒绝,加上又不是我的本业,被拒绝之后也就算了,并没有想要积极说明,更不用说去说服对方。
没想到几个月后,这位客户就去世了,而且完全没有买过任何保险。当我看到对方遗孀来处理后续房贷解约事宜时,不只是震惊而已,那种“如果我当初积极一点”的遗憾,让我有种深深的懊悔。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每天例行的工作,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对某个人产生关键性的重大影响。
大家都知道,对自己的工作抱持热情,才能取得杰出的成果,但要维系热情,不能只靠自身利益来驱动,更重要的是成就感的激励。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当你发现自己的每天例行工作,原来可以对别人造成多大的影响,你就能从每天例行工作甚至挫折中,找到持续下去的动力与热情,以及自己工作的真正价值。挫折是每个工作者在职场上一定都会遇到的事,因此“能否自我激励”是一个人能不能表现杰出的关键。而自我激励中,最重要的就是“给予意义”,如果没办法给予自己工作的意义,或是主管没办法给予员工工作的意义,怎么谈激励都不会有效果。
每个工作一定都有它的意义,如何发现意义,是一个人对自己,也是主管对部属最重要的工作。唯有为自己找出投入的热情所在,才能持续努力、付出与热情,朝积极、正面的方向走。
4、比赢更重要的,是输得起
比赢更重要的,是输得起
文/炉叔
1
不久前一位亲戚联系我,说想让他孩子来我这玩儿几天。亲戚无奈地说:“他状态一直不好,让他换个环境、换个心情,说不定就想通了。”
了解后才得知,原来侄子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一两年间几经波折,最后还是失败了,然后整个人一蹶不振,每天待在家里喝酒睡觉,已经一两个月了,家人怎么劝他都听不进去。
其实很多人和侄子一样,都有敢于放弃安稳来挑战未知的勇气,却都输不起,不能接受挫折和失败,一经打击,不断消沉。
最遗憾的人生,不是没有赢,而是输不起。
2
我的同学老周,曾经也是一个有一颗创业梦的热血青年。家里人希望他回家乡考公务员,但老周却不喜欢体制内的安稳和平淡,想要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去闯荡一番的念头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
每次幻想未来时,都热血沸腾,眼睛里像有光似的;但一提到路应该怎么走、如何规划、如何开始,老周便悻悻地垂下头,问:“要是失败了该怎么办?”
一次,老周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加了一个创业项目,要向别人推销他们的产品。老周整个人提心吊胆,总担心被别人拒绝。后来,也的确如他所料,第一天就吃了很多闭门羹,受了许多白眼。
老周特别焦虑,垂头丧气地找到我,和我说他要退出这个项目,因为他觉得肯定不会成功的,继续下去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羞辱和嘲笑。
很快,老周就退出了,他的创业梦也戛然而止。
人生最怕的,不是“我输了”这个事实,而是不敢面对输、甚至因为害怕输而拒绝参与。没有人喜欢失败,但想要继续行走,就必然面临着“输赢”两个结果。害怕失败,输不起,就意味着只能原地踏步,即便前方风景如画,也只看得到眼前的阴霾和黯淡。
只有输得起的人,才敢于不断尝试和挑战,才有超越自我的可能。
3
在一次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女团半决赛当中,中国队成功晋级决赛。打第一场的丁宁赛前扭伤了脚,上场之后,本来慢热的她还没进入状态,又遭遇对手激烈地搏杀,很快输掉了第一局。后面两局也都不顺利,丁宁最终以0-3输掉了第一场。
丁宁再次上场的时候,一开始表现依旧没有很大起色。此时,前国乒主帅刘国梁点评说:“丁宁现在就要从零开始,输就输了,已经过去了……作为领军人物,你要告诉人家,你可以输球,但你不会被打垮。”
人生亦如赛场,可以输,但是不能被输打垮。
北大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一位老师在致辞中说:“也许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课,是学会输得起……祝你们成功,如果你们不甚成功,甚或落败,那么,输得起就好。”
输不起的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输得起的人,不拘得失,洒脱勇敢。
输得起,是一种比赢更重要的能力。
这是一种自信,输了就输了,跌倒了爬起来,依旧充满勇气重头来过;也是一种坦然,输赢并不是人生全部的意义,何苦争得头破血流,让输赢成为人生的枷锁呢?
来源:围炉夜读(id:weiluyedu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