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闭嘴是教养,懂得聊天是修养
知道闭嘴是教养,懂得聊天是修养
文/炉叔
《礼记》有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意思是君子说话小心谨慎,小人说话妄言妄语。生活里总会有人,打着各种幌子口无遮拦尖酸刻薄。你买件衣服,ta说你又矮又胖,买来浪费穿着显土;你吃顿饭,ta说你“三高“”体弱,缺乏锻炼迟早脑梗;你谈个对象,ta都能扯出你俩不合适的一千个理由,你约会ta说你秀,你发合拍ta咒你们死得快。这种人说白了就是没教养,心还坏。
1、讲话有修养是在别人不堪时闭嘴
前段时间去学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旁边挨着两位家长,我暂且称之为小a与小c。
整个家长会,小a一直都坐不住,左顾右盼,四处插嘴。前面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她一脸得意地跟别人家长说“那就有点差劲了,我家孩子比你家孩子强多了。”后面的孩子数学考得一般,她又酸别人“孩子反应慢,再怎么补课也没有办法,天生的。”
周围的家长都想离着她远远地,但她并没有适可而止,主动闭嘴。反而又向我和小c探过头来,我赶紧转过了身子。“你们家孩子这次考的怎么样?”小c回答说孩子比上次退步了一点。已经透露出不想细谈的意思,但是小a仍旧不肯停止对小c的追问,只听见小c很从容地回复了句“孩子这次语文没考好,落成第二了。”小a一听就再也没说话,因为她们家孩子只是全班第九。
鲁迅先生很早就提到“弱者,抽刀向更弱者”,很多时候,像小a这样不懂交谈艺术的人,其实根本不是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只是他们不愿意在乎别人的感受,他们追求的是让比自己差的人低头,那种咄咄逼人的快感。有教养的聊天应该是善意的,懂得分寸,知道给别人留有余地,明白别人的尴尬就及时止步,而不是利用别人的尴尬变本加厉。
2、讲话有修养是不知道的不乱说
有次在火车上,中途上来一个男性乘客坐在我旁边,打扮挺得体,手上还握着一串佛珠,应该是位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刚坐下不久,他便主动与我打起招呼,然而聊了没几句,我便没了与他继续谈话的兴趣。
他询问我的职业,我说自己是做新媒体的,平时常在网上写写文章,谁知他突然义愤填膺地向我怒斥“网上这些写文章的都是些人渣,事不关己,到处造谣。”
听完他说的我直接有种想要站起来拍桌子的冲动,为什么要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你懂我的职业么?你说的是无良狗仔,我的职业并没有让我蒙羞!但一想别人可能只是了解不够,无知者无罪,还是憋住了到嘴的话。结果他的话越来越让人恼火。
你跟他谈哪哪的小吃不错,他就说“不安全,不卫生,穷人去的地方,饭还难吃的要死”;再一说哪哪的风景不错,有时间去看看,他直接一脸鄙视的回复你“还是外国的海滩好”……我很惊讶地问他我说的你都体验过么?他说没有。
我已经记不清我是怎么和他一起坐完几个小时的火车,只记得这个人给人的感觉很低级。当一个人事业有成,你可以活得高贵,但别活得那么高傲;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拒绝,但别诋毁。学会在该沉默的时候闭嘴,不懂得时候少说,尤其是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东西,不要妄加评论,这就是一种教养。
3、讲话有修养是兜得住别人的隐私
单位以前有个同事小艾也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聚会上,同事们围着新婚的小丽开玩笑,说她人美老公还有本事,好事者起哄让小丽直接打电话拉老公过来。这时平日里与小丽无话不谈的小艾,突然说了句“小丽老公是农村的,还要挣钱养活父母,哪有时间来我们这。”小丽一听便甩下手中的酒杯愤然离去,整个房间瞬间跟掉进南极的冰窖一样冷,同事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小艾看出了场面的尴尬,急忙解释道:“我就是性子直,瞎说话,大家千万别介意。”从那以后,大家都有意疏远了她,随便说出别人隐私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修养,谁也不愿意她哪天突然说出自己的什么隐私。
而且这不是她第一次“耍性子”,之前有次部门例会,大家都在反映经费紧张,希望领导增加资金。她却在会议上脱口而出“小张你上次不是还和我说你出差捞了600的外快。”害的最后不仅提议被否决,连小张的当月奖金都被取消,还交了2000元罚款。讲话有修养还是懂得分辨说话的场合,知道哪些场合应该沉默,不该说的话别说。
总有人会标榜做最真实的自己,然后就以为自我的缺点也是真实的一部分,这种人通常自以为是,口无遮拦,无视规则,拒绝让步,说到底是他们活得自私,修养不够。人要活得真实,也要活得有灵性,要做真实的自己麻烦回家做,成年人的场合自有成年人的规则。
说话有教养不是放弃本真,而是让自己变得可爱。学会善良,懂得换位,能把握恰当的时机说出恰到好处的话,避免让人尴尬,让彼此的友谊更加持久坚固。这不是作,更不是假,是你愿不愿意让自己成为一股春风,温暖别人,而不是一道冰刃,到处伤人。有时候,一句话说岔了,你们的人生便没了交集。(微信公众号/围炉夜读,id/weiluyedu_)
2、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
文/小灿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恰当的时候说话是智慧,沉默的恰当也是一种智慧。
说话,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为人处世的基本。
1、不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教养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有分寸是一种教养,不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等人把话说完,是社交礼仪中的基本素养。
当与朋友谈论某个话题,对方正在阐述自己的想法,却被人从中拦截发表新的见解;或是当你兴冲冲说着某件事情,他人突然阻止你说自己听过时。应该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如鲠在喉的感觉,让人不舒服。
我们应该推己及人,耐心的听别人说话,听完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再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说话的人,也知道如何闭嘴,不打断别人的表达,是一种教养。
2、不知道的事情不乱说,是一种涵养
“流言止于智者”,三人成虎的事情并不少见,在这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许多荒诞的故事都是从胡乱制造、胡乱传播开始的。舆论不知道伤害了多少无辜的人,我们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或是受害者。
去克制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说,体现的不仅是人的涵养,也体现了我们对外物的辨别力,不知道的事情还纵容自己乱说的,是不负责、无事生非的人。
做一个有辨别力的人,不轻易被影响,遇事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不确定的事物,多去怀疑,但是保留看法,不胡说不乱传。
言多必失,说得越多,说错的机会也就越多,对于我们不了解,不知道的事情,不去乱说是一种涵养。
3、说话周到将心比心,是一种修养
当他人处于困境或低谷时,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觉温暖;而一句讽刺、挖苦、打击的话,哪怕是出于无心,也是对自尊心、自信心的摧毁和伤害,让人羞愧和痛苦。
会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言语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小觑,不要觉得自己随口说出来的话无伤大雅。尤其是对亲人朋友,伤人的话杀伤力更是翻倍,常常无意间伤害到他们,与亲密的人相处,更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
说话先过脑再出口,伤人的话别说,警醒的话圆润的说,暖心的话多说。能够考虑他人的感受,好好说话,不仅是为人处世时的精明,也是一种善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别让嘴巴成为伤人的利器,把握好与人相处说话时的分寸,做一个能说会说的人。
作者简介:小灿,一个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情感作者,致力于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的文字。治愈每个流浪的心灵,倾听你的每一个故事,微信公众号:阳光灿烂的你(isong01)。
3、少说话是教养,会说话是修养
少说话是教养,会说话是修养
文/陈阿咪
我们总说,人和人的相处,关键是要“三观相合”。
但是,当我们结交过很多人,也在岁月里“丢失”很多人之后才发现:
三观相合,能走到一起。
但是相处过程中,唯有做到“三戒”,才能真正建立属于你的人格魅力,并经营好你和身边人的感情。
1
戒多话
戒多话,即“适时沉默”。
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倾诉相比,学会适度沉默的人,更具有人格魅力。
有一次我和一朋友去参加一场活动,遇见了一陌生人。
活动休息的间隙,大家便闲聊起来。
知道了我们的行业后,对方开始大谈特谈,言语间夹杂着各种偏见。
当我想要开口反驳一二,拆穿他的自大,从始至终没有说话的他,使眼色拦住了我。
活动结束后,我私底下问他为什么不据理力争。
他笑了笑:“但凡不同意的,就用沉默保留意见。对方有错,不妨留个台阶。聊天,不要太较真。”
细细想来,我们常常做这样的事:
一旦被误解,便迫不及待地与之辩驳;一遭遇偏见,就挽起袖子打算争个高低。
和他人相处,发现别人的过失,习惯性想去纠正和拆穿,眼里容不得任何沙子……
但最后你会发现,那些习惯倾听,不爱说话的人,会越来越收获别人的信任;
而那些挖空心思想去纠正别人,帮别人“改正错误”的人,反而让人敬而远之。
蔡康永在他的《说话之道》里说过:
“把无谓的胜利留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会说话。”
所以,和人相处,不在说话上争高低,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修养。
2
戒妄言
戒妄言,即“不传私事”。
如果说懂得沉默是高情商,而不乱说,就体现一个人的内在素养了。
我有个闺蜜,最近就和她隔壁桌的同事闹得很不愉快。
其实两个人一直以来志趣相投,所以一开始相处得十分融洽,甚至以姐妹相称。
但是有一次,闺蜜和她的丈夫吵架了,于是向隔壁桌的同事倾诉了来龙去脉。
结果没几天,其他部门的两个人跑来问她:
“是不是已经离婚了?”
她大惊,什么时候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么快就传到别人耳朵里了?
自己也只是很私密地向朋友倾诉下,怎么这么快就散播成八卦谣言?
一忖度,就猜到是隔壁桌的“好姐妹”说出去的。
自此以后,有什么话,闺蜜也就避她三分,感情也就慢慢地和她生分了。
其实很多人在向我们倾诉时,往往是带着情绪的,并不能代表他们的真实想法。
然而很多人快人快语,张嘴不考虑后果,误把别人一时的情绪化当结论,转身就传了出去。
最怕的是,说到得意处,分分钟就忘了形。
一不小心用错词,就让听者会错意,也就铸造了一段新的谣言。
所以,以前有人就打过一个比方,他说做人最好就像个瓶子:
口子小,肚子大。
听到的都吞进去肚子里,吐出来的时候,把口子缩小了说。
听了别人的私事,不去乱传。能坚守住自己,做一个瓶子一样的人,方能收获更多的信赖。
会说话的人想着说,不会说话的人,才抢着说。
3
戒狂语
戒狂语,即“控制情绪”。
其实,说话重在把握“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是话讲到适可而止就好。不带个人情绪化,不过度贬损,不添油加醋。
你一定听过一个故事:
一个文人为一老妇祝寿,儿女欢天喜地,邀请他为之写祝词。
这个文人也不推辞,提笔写到:“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脸现怒色。
“九天仙女下凡尘”,由怒变喜。
“生儿个个都是贼”,儿女皆惊,开始咬牙切齿了。
“偷来蟠桃献至亲”,结语一出,众人欢娱。
所以说,你用什么措辞,如何去形容一件事,会直接地挑动他人的情绪。
一个聪明人,惯用的说话方式,是“陈述事实,不带情绪。”
比如家长教育孩子:
聪明的家长,会注重循循善诱,说服孩子;
但有的家长会顾着发泄个人情绪,粗暴地指责孩子,而忘了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比如夫妻因为家庭琐事吵架:
有的丈夫,懂得跳出吵架这件事,理解妻子心理上的真正需求,从而化解危机;
而一个不会说话的丈夫,就会和妻子在琐事上,硬争高下;
所以,能做到圆润,不意气用事,不盲目不妄语,不轻言不轻狂。
控制情绪,好好说话,还有什么事理不清楚?
4
有人曾经对我们的五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解释:
我们为什么都长着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呢?
因为啊,神要我们多听,多看,少说话。
墨子也曾经对学生子禽说过这样一段话:
话说个没完没了有什么好处呢?
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却从来没有人注意它。
但是雄鸡,只在天亮时叫两三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
关于说话这件事,说得多,不如说得对。
少说话是教养,会说话是修养。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4、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文/尹惟楚
前几天和朋友去一家自助餐厅吃饭。
中途的时候,邻桌来了两位三十多岁的女士,带着两个六七岁的小朋友。
落座之后,大人对小朋友随意交代几句,便去挑选东西。可她们前脚刚走,两个小朋友后脚便不安分起来,两人拿着玩具气锤隔着桌子过起招来。
我和朋友相视一笑,并没有多加在意。毕竟小朋友嘛,稍微活泼顽皮点很正常。
直到两位母亲端着盘子回来,制止了他们的吵闹,一桌人终于坐下来吃起了东西。
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大人边吃边交流一些家庭琐事,而小孩子则是嘴巴吃着,虽然行为上也还算安分,但两人还是不停地拌嘴。
大概十几分钟后,估计是吃的差不多了,也或许是压抑地太难受了,两个小家伙终于露出了恶魔的本性。
两人人手一个面包,然后撕成一团团地互相试探性攻击,大人稍加呵斥了几句。见没什么效果,便也不再搭理,继续聊着她们的琐事。
后来愈演愈烈,攻击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大,有一块甚至飞到了我们桌上。
坐他们后面的一位中年男士站了起来,走到她们桌前说:“请对自家的孩子稍加管束,可以么?”
其中一位女士立马杏目圆睁,“碍着你了还是怎么?”
或许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回答,中年男人拿起自家桌上一块面包团,往她们面前一放,“小孩把面包都扔我们桌上了,你说碍没碍着?”
女人没有回答,头都没抬,只是黑着脸对小朋友呵斥道:“别扔这么远!”
听得我和朋友面面相觑,中年男人更是无奈地摇摇头便回桌了。
果然,两位小朋友不再大范围攻击了。可或许是刚才的争吵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也可能是小孩父母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公愤。
一位老大爷又站了起来,指着她们说:“那两位女同志,粮食多可贵,小孩子这样糟蹋你们也不管,他们不懂事,你们也不懂事?”
或许刚才就已经觉得自己憋了火,开始那位母亲立马回击:“浪费你家的了?我交钱了不随我?多管闲事!”
这下不但惹恼了老人家一家人,周围所有人都开始窃窃私语。
不一会,服务员走了过来,在打听好情况后,指着墙上的请勿浪费粮食字样,表示要对她们进行罚款处理。
两位母亲听了立马急了,一蹦老高。“拿出证据来!”
服务员微笑着指了指墙上的摄像头,“如果您有异议,那可以和我们去监控室调取录像。”
两人终于不再言语,黑着脸坐下来不再吭声。
02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首先离不开的便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我曾在《真正的修养,与贫富无关》中说过。
修养与教养不同,教养注重的是先天的家庭教育,而修养更多的是强调后天的自我完善。
可以这么说,教养可以用来评价一个未成年人的言行举止。而成年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法律上,都已经具备了自主的行为意识,所以在衡量他的行为规范时,用修养更为恰当。
如果把原声家庭当成一块土壤,那么父母的修养就是养料,而孩子的教养则是培育在土壤里的果实。果实长成什么样,与土地有关,但更多的是与提供的养料有关。
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外界信息的吸收缺乏最基本的甄别能力。
所以,这时候便需要周围的成人为他们提前做好遴选,将最优质纯净的信息灌输过去。因为这些信息,很大可能就会成为他以后三观与人格的一部分。
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蛮横霸道、自私无理的熊孩子背后,绝对有一群于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
比如自助餐厅遇到的那两个顽皮孩子,从家长后来的言行举止便可窥见端倪。平时的放纵宠溺,再加上自身修养的不足,才造成了孩子教养上的欠缺。而且这种恶劣的教养会一直发展下去,甚至直到成年以后,彻底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
前几年网络上兴起一个词语:坑爹。
而大部分爹之所以能被坑,与他们自己屁股本身就不干净也有很大关系。而且孩子的行为,本身就与其从小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搬石头最终砸到了自己的脚。
这里可以反转一下,现在很多家长,难道就不是在坑儿?
且与坑爹不同,孩子真的是一张纯净的白纸。
03
记得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
郑州一位老大爷因为司机未能在十字路口停车,被他赶上后猛砸车门,后来在车门打开后又堵在门口,对着司机破口大骂。
等过了红灯,公交车进站后。老人堵着上车口,不顾后面乘客的劝阻,对司机破口大骂!
后来越骂越凶,甚至还要动手打人,虽然车内的乘客都在埋怨他,而老人还是不依不饶,摆出非常有理的架势,怎么也不肯放过司机。
老人的孙女拉住他,并义正言辞地指责他的过错,可他仍是不依不饶。
女孩子的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句是:“爷爷!是你的不对!车没进站不能拦门上车!你再这样以后不用来接我了!”
第二句便是小孙女走到司机旁边,对司机说:“阿姨,对不起,是我爷爷不对。”
小姑娘的一句道歉让司机瞬间掉下了眼泪。
看完新闻,除了和司机一样涌出一阵感动外,更从心底腾升起一种侥幸与忧虑。
对于孩子来说,教育无外乎两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而两者之中,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塑造,所起到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
如果小姑娘的父母也如同爷爷一般蛮横无理,奉行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那成长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此感到遗憾与担忧。
无论学校教育多么好,多么努力,但是在负面的家庭教育下,谁又能保证小孩子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端正的是非观?
04
现在社会,从来就不缺锦衣玉食的富贵人家,缺的是一种高贵得体的家庭教养。
很多父母竭尽全力,只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却疏忽了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家庭教育。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周围时刻发生。
公交车上,母亲和孩子占用两个位置,一个老人站在旁边紧抓扶手,孩子母亲对此视若无睹。
超市里,家长一手提着东西,一手牵着孩子,寻到机会便立马两眼放光,趁乱插进了队伍。
走在路上,遇到老人或者残疾人拦路行乞,家长对之嗤之以鼻、甚至破口大骂,完全没有注意到孩子眸子里所流露出的恻隐之心。
……
甚至很多父母在争取物质利益的时候,轻易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抛弃了最基本的道德与修养。争取了一点物质的同时,却在不觉中为孩子作出了最差的榜样。
其实,这何尝不是舍本逐末,杀鸡取卵。
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又怎么比得上为他塑造一个端正的三观,良好的教养才是他以后立足社会的有力根本。
05
没有自然就彬彬有礼的乖宝宝,更没有天生就胡作非为的熊孩子。
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你孩子的人格塑造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你的现在,很可能就是你孩子的未来。
如果说身材长相是人类的第一基因,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与修养就是人的第二基因。
你不能给自己孩子较好的外在条件,那也可以教会他最优雅得体的为人处事方式;如果你已经给了孩子一副好的皮囊,那为什么不继续锦上添花,给他表里如一的素质与教养。
同样,如果说金钱物资是父母给予子女的一种财富,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素质与教养就是父母赋予孩子的另一种财富,而且尤为重要。
无论你是富可敌国,还是贫穷到一无所有,都不妨碍你对自身素质与修养的严格要求,因为这是你能给予孩子的所有东西里,最低成本、也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有修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物质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
无论怎样,不要做那个坑儿的大人可好?(来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