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已死作文1000字
你们是否听说过那个疯子,他大白天点着灯笼,跑到市上不停地喊叫:
“我寻找人类!我寻找人类!”
他引起了一阵哄然嘲笑。“怎么搞得!他失魂了吗?”其中一个说到。“他是不是像小孩子一样走错了路?”另一个说。“还是他迷失了自己?他害怕我们吧?他在梦游吗?”人们议论纷纷,哄然大笑。这个疯子突然闯入人群之中,并张大双眼瞪着大家。
“人类到哪里去了?”他大声喊叫
“我要对你们说出真相!我们把他杀死了——你们和我!我们都是凶手!”
数百年前,尼采高呼着“上帝已死”,基督徒们燃起熊熊烈火将异端者的思想化为灰烬。23世纪,联合国大厦为中心,我只听得到一句话:
人类已死。
我是21世纪ba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时空穿梭机”是由我领导的项目,它似乎出了什么问题,数次试验员均以失败告终——公司高层对外封锁了信息,他们告诉我,这不可行。…。一生的心血伴随着仓库巨大的轰鸣声,我不甘心,在对数据进行数万次重新校验之后,我选择亲自一试,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人类已死?
不,这不可能。你们知道的,我所在已是人类最高端的领域,科学家们对未来的蓝图有清晰明了的构想,即使奇点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悬在人类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上,以现代人类对于已掌握科技水平的自信态度,也未有人会悲观地认为人类会遭遇灭绝。可我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脑海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回响着那句冰冷的,如死神般的宣判,人类已死。发生了什么?这一切?毫无目的的行走困扰了我许久,也许是作文几个小时,也许只有几分钟,我感受到熟悉的热气扑面而来——是一家商店。长相甜美的导购小姐向我鞠躬问候。
人类已死?
我本能的后退一大步,或许这个伪命题已经在我脑海中打上了某种神奇的钢印,又或许即使是出于固有的戒备,是她们?还是它们?在我们那个时代,最前沿的科技已经似的ai通过“图灵测试”,以假乱真。长期接受教育的严密逻辑使我架构着预想中的推理,可能人工智能已经攻陷了人类的城市,取代了人类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吞噬了人类的意识,劳役着人类的形体,窃取了人类文明最高的成果,登堂入室。我的工作本来就是日复一日地与人工智能打交道,我知道,也深深坚信,在未来高级人工智能的面前,人类弱小得如同蝼蚁,每一步算法和思维都能被预判,思想近乎透明,毫无胜算。我们的思维模式过于局限,而人工智能则伟大得多,它们不会受价值观和同情心的影响和束缚,自然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击败具有致命弱点的人性。
人类已死。
我应该怎么做才拯救?改造人类?是的,为了不让这一切发生,人类应该变得更强大,才能统治人工智能。对,对,人类就应该头一个舍弃所谓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像人工智能一样思考。我早该和那些老古董说了,他们就是不相信,现在我该写篇论文出来,把这可能会发生的未来告诉所有人……他们一定会赞成我的,只有这样,我感觉到一部宏图伟略在我心中酝酿,名垂青史般的激动和快感涌上心头,是的,谁说未来不能被颠覆?……
22世纪,首部《人类ai改造计划》正式出台。
人类已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蔚州 | 作者年龄 | 13岁零10个月 |
---|---|---|---|
在读学校 | 石家庄第六十一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2班 |
性格特点 | 严守秩序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跳舞 | 平均成绩 | 104分 |
指导老师 | 韩露 | 老师职务 | 班主任 |
2、只有一群人类作文1000字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然到来。从扫地机、智能冰箱、到围棋世界第一的机器人,人工智能已悄然从那些使人类生活跟便捷的呆板工具,变成了思维能力能与人类匹敌、甚至超越人类的新物种。
许多人都在提醒,各类公司都在卖力研发着更高性能的人工智能时,难道不应担心,在数百年后,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成为世界新的霸主。而届时,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会倒置,人类会沦为人工智能的生活工具,更有甚者,会被抹杀干净。
但那些人或许未曾想过,有另一种可能,比他们所担忧的更为恐怖。试想,若几百年后,你们与机器人共处一室,它们会自己写文作诗,会主动照顾你家的猫,即使它们不再为你所用,这样的生活也不会令你感到疲乏厌倦。但如果几百年后,与你共处一室的仍是人类,但他们只会转述自己所听到的,会直接从你的猫身上无情踏过,不眨一下眼睛。他们仍被称作人类,却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这难道不比拥有人类思想的人工智能来得更为恐怖?
价值观,是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所独有的,是一个人的核心,是其全部思想的体现。价值观帮助一个人判断黑白,这才有了思维的碰撞。但当一个人失去了价值观,那即使作文你告诉他,天是白的,云是黑的,他也不会去验证你说的是真是假,只是机械性地输入大脑,再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下一个人,这样的人类,该是多么呆板而无趣!
同情心,是一个人生来就有的本性,它是人类经过生活的磨砺后,存有的最后一份善良。没有同情心的人,仍被称作是人,却枉为人。他们傲慢,自大,蔑视一切弱小和无辜,这样的人类,该有多么的冷酷而残暴?
如果数百年后,统治世界的是这样一群人类,他们有着千篇一律的灵魂和颗颗冰封的心,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宁愿统治者是一群机器,虽然外表冰冷,却有着有趣的灵魂和温暖的心。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一边推动着它发展,一边又抑制着它过快成长。或许终有一天,这样的平衡会被打破,人类与人工智能终有一战。但请记住,人类始终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机器人也会学会写文作诗,却永远写不出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洒脱,即使机器人也有人类的思维,却永远无法产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思维碰撞。但如果你主动抛弃了独属于你的价值观与同情心,那以此为基础的所有思想与情感将全部崩塌,而那时,人类终将被这群自己创造出的,智商远高于其的新生物取而代之。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孟小冬 | 作者年龄 | 12岁零4个月 |
---|---|---|---|
在读学校 | 怀仁县云东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1班 |
性格特点 | 无畏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看电影 | 平均成绩 | 116分 |
指导老师 | 吴勇治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3、什么叫人类作文1000字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你或许看到过诸如“人工智能代替人类”的故事,但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因为它和人类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人类拥有完整的自我价值观体系,可以依据这套体系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决定是否要做一件事。假如我们将一个起始点a和一个目标b同时交给人类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毫不犹豫地从a出发前往b,而人类则会判断b的性质之后再决定行动。对于人工智能而言,不论这个目标b是开个空调还是杀一个人,它都会去执行。
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他的《理性,真理与历史》中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思维假设,据说这个假设的起源之一是《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故事:这个叫做“缸中之脑”的思维悖论假设了一台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外界一切的感官转化为电信号输入一个在神经末梢处被链接上电极的大脑,使得这个大脑“认为”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你到底能不能分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被浸没在培养液中插满电极的大脑呢?
悖论之所以被称为悖论,必然有其不合理之处。我们先暂且抛开人类技术是否能开发出如此发达的超级计算机的问题,人类的脑中存在着无法被人工智能所计算和替代的东西——心绪,也有人称它为“人类的模糊意识”。
同情心就是模糊意识的一个典型代表。假如一个人在街上走,路边有一个乞丐正咿咿呀呀诉说着自己的不幸,这个人很有可能因此给乞丐一些施舍;而若是人工智能走在街上——如果它可以的话——同样是有乞丐在哭诉,人工智能就会径直走过,不带任何犹豫:因为它根本不知道“可怜”到底是一种什么样作文的情感。同样的,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尽相同的模糊意识,“人类意识共同体”才永远无法诞生:即使是同一件事,处于不同的时间、空间、自然、感情环境中,人类对此持有的模糊意识都是不同的——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支电极可以模拟的。
人工智能与人类还有一个重大的区别:我们再次引用上文的例子,将起始点a和目标b同时给予一个人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所生成的思维图像是一根过a、b两点的线段,而人类的思维图像却是过a、b的一条直线。数学知识告诉我们,线段有起点有终点,而直线则是沿着坐标轴的方向无限延伸的,这就代表了人类和人工智能思维方式的不同。没有一个人可以预言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同时也没有人知道人类究竟会前瞻后瞩到什么程度试图去预言未来。
我的一位物理老师说,其实所有的科学都是由古代哲学衍生而来,只是这些哲学家们后来分别专注于不同的领域:有些专注于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成了物理学家,有些专注于研究植物体成了植物学家,有些专注于研究动物和人类成了生物学家或医学家……在我看来,这种观点的正确性,正是在于人类不同于人工智能,他们会从一个领域像辐射一样引申出许多不同的领域——如果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取代人类,那么世界上恐怕只剩下了一群除了谈天说地什么也不会的“哲学家”了。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说到:“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他为“什么才是人类”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恰当的答案:
能够以自身价值观做出价值选择、拥有诸如“同情”一样的模糊意识、前瞻后瞩地设想事件可能性的生物,才叫做人类。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莫塔 | 作者年龄 | 13岁零7个月 |
---|---|---|---|
在读学校 | 双江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3班 |
性格特点 | 好交际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唱歌 | 平均成绩 | 98分 |
指导老师 | 朱翊钧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
4、像人类一样思考作文1000字
几根电线,一堆金属,几十年人类呕出的心血,搭建起了这个智慧史上最强大的人造仪器——计算机。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的时代,它能够携带人类大脑成千上万倍的信息量,它处理信息的速度远超无数天才算数师全力以赴。它甚至只需要两行简单的代码,就能永无休止地运行下去,永不疲乏。毫无疑问,社会对于计算机的担忧从不消弭,在计算机超常的强大面前,人类又究竟该害怕什么呢?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习编程,老师总站在讲台前说一些我怎么也听不懂的理论,但我至今仍记得,计算机如何思考。它的逻辑只有与门,是门,非门三种,它只会简单又可笑的判断:当两件东西相同,那就是“是”,不同便是“非”。儿时的我很快将这件事付诸实践,我的同桌抢了我的橡皮,所以他是坏人,所以我抢了他的铅笔等价交换。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我委屈地对她解释我的逻辑,换来的只是更严厉的批评。小小的我,那时第一次知道人类的思考与计算机不同,人类还有情感和更复杂的价值判断。
成长的每一点每一滴,计算机和人类的区别都在我脑中加深。我懂得了当人类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哲学思考时,就会做出许多违反逻辑因而超越逻辑的事情。母亲会让出器官拯救自己的孩子,医药研究员会冒着自身危险只为一只疫苗挽救生命,两个勾心斗角的仇敌会为了一件恩情一笑泯恩仇。计算机的逻辑里,这样做是正确的吗?不,这样做并未有一丝一毫扩大自身的利益。可在人类的思考中,利益并非为最终的驱动力,人类的心中还保有良知和同情。
我常常觉得当今的社会作文像一个巨大的齿轮,就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那个经典的镜头,急切地张着大口将人类的思考和感情全都吞进去,逼迫着我们成为只知道追寻利益的重复的机器。为了一点无用的私利,贪官会罔顾千百人的生命安危私吞赈灾的物资;为自身前景名利,多少人在网络上曝光竞争对手的隐私以此贬损他人?人类的思考在哪里,价值在哪里,作为一个人类那仅有的人格尊严又在哪里?
回到我之前的问题,当今社会我们究竟该害怕计算机的什么呢?我用搜索引擎找遍整个网络,也搜不到那个我想要的答案。是的,我的答案是我们应该害怕计算机,但并非担忧它会取代人类的地位。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曾经说过:“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在这个计算机所构建的快速而又功利,逻辑简单而又残酷的社会中,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成了一个如同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手头的利益,而捡起心中的人格。计算机固然强大,但我更期慕像个人类一样思考,有那人类的快乐哭泣坚决和冲动。
我们要时刻记住生命为什么而存在,并不是因为那像金属一样冷冰冰的利益,而是作为人类独有的,高尚的价值思维与情感。我们要时刻记住生命因我们血液里翻滚的,心脏里跳动的人格而变得鲜活,不同于一堆血肉的搭砌。我们要时刻记住,不为一点在面孔前张牙舞爪的利益,就把这颗心脏忘记了,剖出来了,扔在土地里了,踩在脚底了。
我们要时刻记住,像人类一样思考。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焦英霞 | 作者年龄 | 12岁零5个月 |
---|---|---|---|
在读学校 | 康洁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4班 |
性格特点 | 自立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养鱼 | 平均成绩 | 96分 |
指导老师 | 水锦树 | 老师职务 | 副班主任 |
5、人类已死?作文1000字
十九世纪时曾有一位哲人尼采发出过振聋发聩之音,他庄严宣告:上帝已死。这一声如平地惊雷,让宗教神学逐渐黯然失色。几百年后,随着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一个新的问题被理所当然地提出:是否人类已死?
不妨让我们驾着时光机,去探访人类的发展历程。一万年前左右,人类进入农业革命。但由于在这之后的日复一日之中,人类相信这个世界的运行秩序是“零和博弈”,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整体发展极为缓慢。这段时间里,宗教神学常常掌握着生杀大权。直到十五世纪,身处于西欧的人类首先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并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科学革命。也正是在那之后,人类形成了在今天习以为常的“珍宝”:相信世界增长趋势不会停止的世界观,较为健全而先进的法律、道德体系和人类的自由意志,再加上人类长期保有的“情感”,共同构成人类引以为傲与自大的资本。甚至可以说,当人类失却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是人类灭亡的那一天-——并非是肉体上的灭亡,而是精神上的彻底摧毁。
人类本可以安然而和平地生活下去,但人工智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宁静。人类惊恐地意识到,不仅只是“深蓝”和“alphago”分别在各自棋坛上独领风骚,也不只是诗人“小冰”写出的作品“人机莫辨”,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已把触手伸及了人类一直认为是人类独有的领域。它们开始参与,甚至主导公司决策、国家政策,它们甚至隐隐约约间偷偷摸摸地产生了“自由意志”与“情感”的雏形。
所幸,生物学的研究让我们挽回了一丝颜面。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自由意识”或许不过是人类大脑生化反应后顺从于自身欲望的某种行为,它的独特性也只是人类的自我标榜而已。古时的尼安德特人,今日的人工智能,只要能够重复生化反应,就有机会像现在的智人种族一样。包括人类的价值观以及情感,都有极大可能在将来被认定是人类由于意外的不断叠加而形成的。人类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人类的大多数成果都是可以被模仿的,也就是说,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的大势是不可作文逆转的。我们不必顽抗于最后一隅,因为那样只会在人工智能的炮火猛击下遍体鳞伤;同时,停止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不现实,也违背了我们相信世界永远发展的世界观。
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类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了吗?恰恰不是。人类更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人工智能只能“像”人类,却终究不能做到“是”人类。人工智能行事有两大风格:一是注重相关性而非因果性;二是追求效率。人类在过去的几万年中,无时无刻不在探寻“因果性”,因为我们想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创造了神话、宗教;因为我们想明白自己身处这个世界应当如何存活,我们创造了人文主义。让人们倾听自己的内心而行事。人类探寻上帝粒子,也是来源于对因果性的挖掘。人类最不应该遵从于实用主义的魅影,整日只思考飓风天气和婴幼儿用品销量的关联性,那样就剥夺了我们的价值,剥夺了我们身而为人的骄傲。
同时,一味地追求效率也会违背于我们的信念。美国的最高法院在作出审理时,遵从的从来都不是效率,而是平等和自由、个人与国家的利益高低。倘若某天地球发生饥荒,人工智能给出的最高效率的做法是剥夺几百万人的生命,这世上还有哪个统治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吗?除此以外,人工智能遵从于算法行事,而当人类开始像人工智能一样行事后,人类的差异性也就被泯灭了,因为同一种算法在同一种情况下必定得出同一种结论。退一步来说,这样的统一算法也必定导致全球资源分配不均;而倘若考虑算法的进步,一个更为恐怖的结论将被得出:富有而有权势的人掌握先进的算法,而穷人只有落后的算法。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那时唯一的结局,甚至不是精神上的“人类已死”,而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死亡。
人类已死?至少在今天看来,人类还可以坦然地否定。但当人类放弃了我们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时,人类将会像?黑客帝国?中一样被人工智能所统治。不同的是,这次的人类不会有救世主尼克的出现。所以,请别让“人类已死”的问号变成沉痛的句号。
本文作者简介 |
---|
作者姓名 | 罗森文 | 作者年龄 | 12岁零8个月 |
---|---|---|---|
在读学校 | 安徽省明光市第三中学 | 在读班级 | 初一8班 |
性格特点 | 容忍 | 家庭成员 | 爸爸、妈妈 |
平时爱好 | 旅游 | 平均成绩 | 110分 |
指导老师 | 顾南衣 | 老师职务 | 任课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