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几刀就足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
几刀就足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
文/茉莉
他是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人,也是国内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还擅长脱口秀,精通多种方言。然而如今稳坐湖南卫视主持一哥宝座的他,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成名史。
他1974年出生在苏州,自幼随父母到湖南生活。他小时候身体很不好,经常发高烧,而当时非常迷《少林寺》的他,想到了为自己点穴治病。有一天他在邻居家看到一本《少林点穴功》,认为这是一本武林秘籍,就赶紧偷偷拿回去练。有天上午他就给自己点了穴,下午突然感觉嗓子微微发咸,咳了一口血。之后经常大口大口地吐血,之后就休学了,那年他读初三。
1996年他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之后在湖南经济电视台做了两年剧务。当年的他什么事都敢干,没有学过任何摄像技术,他就敢扛着摄像机去探班《还珠格格》,“当时范冰冰、赵薇都只有十几岁,我看见人就冲上去了,那是我第一次扛摄像机,回来一看拍糊了,根本看不出谁是谁。”
刚进湖南电视台的他在湖南台做了两三年的剧务,主要负责给录制现场观众发发矿泉水、讲讲笑话,说白了就是勤杂工。第一次在电视上露脸,还是在一个节目的插片里面演了一回“宁采臣”.提起这段经历,他没有丝毫掩饰,说:“现在看起来样子好傻的。”
他后来给湖南台的一档节目《真情》做剧务,这也成为了他命运的最大转折点,那时候领导正在考虑让谁担任男主持,是《真情》的主持人仇晓说可以让他试试,“这男孩子还不错。”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管盒饭的小弟到台前主持人,他没用多长时间,24岁就在湖南经视有了自己的节目。而且,几档节目都红了。当时在全国范围内,他还没多少名气,但“走在长沙大街上,谁都认识了”.但真正让他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一线主持人,要拜湖南卫视的几档选秀节目所赐。2005年,他因主持《超级女声》而成为湖南卫视的当家小生,他的大方而又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被亿万观众接受和喜欢。最鼎盛的时候,他一周主持接近10档节目,经常累的三天才能睡不到10个小时,只要湖南卫视有重大活动就能看见他的身影。
在那之后,他上了一个新台阶,从做副咖变成了带副咖。《天天向上》火得一塌糊涂,节目里出现全场痛哭的时候,他不能再像和何老师搭档时一样放松,得绷着把场面圆过去。下了节目,导演给他发了条信息,“我不敢相信这是你做的事情,在那种情况下你还能说得出话。”汪涵回复他,“我是一个主持人,我的工作要求我在台上要观察所有的情况,我不能痛哭出声。”
没错,他就是汪涵。原名叫“汪建刚”.除非是“骨灰级”的汪涵粉丝,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知道。他原来的名字是爷爷取的,这个名字他用了21年,直到1995年顺利应聘成为客座主持人。那时,长沙电台的主持人名字都流行用两个字,而汪涵的“汪建刚”太土气,不容易让听众留下记忆。恰巧当时天气比较寒冷,汪涵一气之下把名字改成了汪寒。不过,朋友都说名字太冷了,不如再改改。于是,“汪寒”就成了透着一股子文化味的“汪涵”.
汪涵最近几年频频得奖,更在《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夺得年度节目主持人和最佳选秀主持人两项大奖。主持红透半边天后,找汪涵代言的商家也是一家接着一家,除此之外汪涵还拥有湖南省消防形象大使、湖南省博物馆代言人、献血大使等多个公益头衔。
很多年前,汪涵用“令狐冲”自况。“令狐冲”有两大特点:天资高,一学就会;运气好,一到后山就碰到了风清扬。而且,令狐冲学了九招,就打遍天下无敌手。汪涵现在也还是喜欢自比“令狐冲”,他说:“你来什么我化什么,招数就该越简单越好。只要实实在在地用到位,用到力度上,几刀就足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
2、你必须足够强大,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公平
你必须足够强大,这个世界才会更加公平
文/用时间酿酒
1
年初时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年轻人该如何提高眼界,摆脱思维局限?》
那时候,我认为比起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广度,“眼界”更应该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深度。
当时,我把这样的本领称为“眼界”,但现在,我更愿意用“认知”一次去概括。
前几天读蔡垒磊的《认知突围》,书里一共收录了33个颠覆认知的现实真相,每一个都让人眼前一亮,读完此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就如同在一位困在浓雾中行走的迷路人,突然窥探到一点光亮,让人喜悦。
最近可能压力太大,写得文章也有点颓。
偶尔的吐槽、倾诉可以帮助我们抖掉不少压力,继续轻松上阵;
但长远来看,就必须从认知高度去俯视当下,从源头理清这复杂的社会。
2
熟悉阿酒的朋友知道,我曾不止一次的推荐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著作。
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苦难耿耿于怀了。
当我们看清本质,从思想上接受一件事时,我们对要面临的问题就多了一分坦然,从而避免了过度焦虑。
如果说斯科特的《少有人走的路》属于宏观层面,菜垒磊所写的《认知突围》便更加微观,更具实操性,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现实中遇到的诸多疑团。
3
有人说,一个人80%的烦恼源于没钱,这话足够扎心,但最近更让不少人扎心的则是煎饼摊大妈月入3w的新闻。
原来那位看起来生活品质粗糙,毫不起眼的大妈竟然比我工资还高出数倍,不少人调侃准备辞职去卖煎饼,也有不少人愈发焦虑,想要一夜暴富。
关于挣钱,我一直认为的“真理”就是能力多高拥有的财富就越多。
这个观念有错吗?
目前来看,我认为它还算正确,但,离真相还存在一些距离。
《认知突围》里蔡老师讲了一个名词:“门槛”。
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工作都是有门槛的,即使看起来相对简单的扫地,擦桌子也是有门槛的,但它仍然需要你行动自如。
但是这样的门槛达到的人太多,所以,它的劳动价值量就偏低。
因此,想要提高我们的劳动价值,比起长时间的努力打磨,提高自己门槛便是一个捷径。
而我们熟知的斜杠青年,本质上讲,就是一个这样一个过程。
4
上周末,参加行动派的线下活动,见到了男神彭小六。
小六哥就是一位典型的斜杠青年,毕业于一所普普通通的三本院校,本职工作是程序员,为了更好地与客户沟通开始画思维导图,擅长阅读拆书,目前简书的粉丝量位居第一,出版了2本书,本本畅销,而这样的成绩,它仅仅用了不到2年。
我们经常说好的组合会产生1+1>2的效果。
而斜杠青年,我觉得就是一次0.5+0.5>1的投入。
编码、思维导图、阅读写作,这些领域小六哥都不敢说居于前列,但是,会拆书、又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单易懂地阐述出自己的观点,小六哥就是一位佼佼者。
这里面的每一项技能,从赚钱的角度上来理解,本质上都是一个门槛。
当这些不同的门槛叠加以后便会形成一个大的门槛,这时候,市场供给便是急速减少,我们个人的单位劳动价值也就自然水涨船高了。
赚钱靠能力不假,但是如何打造自己核心的能力去赚钱便可以用提高门槛的方式快速构建。
赚钱靠能力不假,但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便可以用提高门槛的方式快速构。
5
回过头再去想,“门槛”这个名词很难理解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很多认知其实就是一点就透的事情,可正因为受个人经验,所处环境,认识水平的限制,很多道理我们自己很难去参悟。
这时候,阅读、适当体验,从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便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好方法。
有时候,成功是有捷径的,而这样的捷径,考得不是你够不够努力,只是认知水平的高低,对事情本质思考的透彻程度。
6
最近各个学校都在忙综合测评的事情,不少人大喊不公平。
小a便是其中之一,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过去的一年,我放弃了社团活动,放弃了无效的社交,把更多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我的成绩全班第二,但是综合测评连一等奖都不是,全都被那些从不学习,只会拍马屁的学生给挤下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公平?呵呵。”
努力就有回报,直到现在我仍认为它是真理,但是努力不一定能达到你预期的回报。
这位朋友一定是一位努力的学生,但也很可能是一位认知低下的人。
通常,认知低下的人更喜欢做一锤子买卖,认为一个人好,不管对方怎样做都是完美的,即使出轨依旧是为了真爱的勇敢。
而讨厌一个人,即使对方做的再好也是错的,即使打心里承认他的观点,嘴上还会说出几句反驳的言论。
凭心而论,很多地方都存在的不公平,但是,也千万不要被愤怒蒙蔽了双眼,有时候,别人的努力你未必看得见。
当你在认真复习课本的时候,他可能抽出了一部分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甚至就如你所言,在拍老师的马屁,鞍前马后的做一些跑腿的工作。
但,既然愿意去争取一等奖,遵守它的规则便是前提,通常而言,综合测评上就有社会服务和集体活动的评分,他们可能只是比你更懂规则。
7
书的副标题非常有吸引力,《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看到这个标题时,我想起了一幅画。
整幅画被分为三个空间,每一个空间里都站着一个人,在他们的脚下垫着不同厚度的书籍,
画的底部是一片小花园,充满了阳光和鲜花;而画的中间则是一片黑暗与混沌,乌云密布,十分压抑;画的顶部是朝阳,充满了活力。
这幅画的本意理解起来并不难,重在强调阅读的价值。
同理,和阅读一样,当我们的认知不断升级,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就更加公平、美好。
尽管那些不美好的依旧存在,但那时候,我们已经有能力去坦然接受,去积极地面对。
书中说:一切的认知都从认识自己开始,只有对自己的各类行为有了清晰的认知,对自己的局限性有了明确的界限感,我们才能够敞开胸怀,去接纳更好的东西。
在通往认知的这条道路上,我们都是初学者,接下来的每一天,一起努力,迎接一个更好的自己。
用时间酿酒,简书签约作者,专注个人成长、时间管理类文章分享。新书《丢掉玻璃心:别让坏情绪控制了你》已上市。微博、微信公众号:用时间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