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巴,真暖作文550字_那个早晨真暖作文600字

1、锅巴,真暖作文550字

每次回乡下外婆家,我都会向外婆讨吃锅巴。这锅巴,那可是乡下农村独有的一道美味哦。外婆说,只有咱农村的柴火灶才做得出如此喷香,城里的电饭煲可是做不出来的。

随着堂前的广播声响起,外婆就开始张罗晚饭了。外婆做饭绝对技术一流,一会儿灶前,一会儿灶后。看着忙碌的外婆,我忍不住跑到灶洞前,想帮外婆添把柴。可外婆说:“乖阿囡,不用添柴了,你看,锅子上面已经热气腾腾呢,你再听听,咯吱咯吱声,那是在结锅巴哩,这时候,就不用添柴了,靠余火就够,否则锅巴就会烧焦的。”外婆边说边擦了擦额头的汗。

不一会儿,可以开锅啦!我立即随外婆跑到灶台上。外婆用作文锅铲盛出多余的饭后,锅巴就露出身姿了,就像一顶向上的“大黄帽”。瞧,这锅巴白中带着焦黄,外面还粘着一层薄薄的透明膜,一颗颗米粒就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有序,似乎在进行列队演戏呢。闻着锅巴散发出的浓浓米香,我忍不住流起了口水。“馋嘴了吧?乖阿囡!”外婆接着从盐罐子里抓了点细盐,均匀撒在“大黄帽”上,随后铲子铲了一块给我。我立马将它裹在掌心,大口大口吃起来。“咯嘣咯嘣”,咬着这脆生生的锅巴,那味道,别提有多滋味了!

从此,每次去外婆家,锅巴就成了我最爱的美食,我称之为“外婆饼”,因为那是外婆特意做给我吃的。锅巴真暖呀!暖在舌尖,更暖在心中。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乌柏 作者年龄10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建兰路小学 在读班级五年级5班
性格特点健谈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养鱼 平均成绩113分
指导老师张予馨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2、那个早晨真暖作文600字

深秋的早晨,刚下过雨,还有些湿冷,我们开始了最后半天的军训生活——室外攀岩课,内心有些期待。

雨停了,我们来到了攀岩场地,一堵六米高的绿色攀岩墙耸立面前。我们依次站立墙下,老师开始授课。我细细打量着那六米高墙,心中忍不住打鼓:我该不会掉下来吧……

没过多久,便开始了攀爬体验。这时的天空灰灰的,好像又快要下雨了。

很快轮到我了,我犹豫地穿上安全装备,走向那堵墙,像是用尽了力。站在墙下,教官似乎看出了我的胆怯,问道:“你可以吗?”“我,可以吗?”我自问。突然,我想到了什么,仰头,八个红色的大字“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和上方在云层中挣扎的太阳映入我的眼帘。是啊,我的目标是超越自我,那为什么我不勇敢尝试呢?我点了点头,果断地攀上了墙。

一开始,教官在下面拉着安全绳,我有些不适应这样作文的快节奏。几次手滑,差点掉下来,还甚至向后仰到脚都快站不住了,我的内心很紧张,幸好我的手仍然紧紧扣住了岩点,马上将自己拉了回来。教官干脆放松了安全绳,让我自己攀爬。我攀了好久,久得好像过去了大半天,久到我的内心开始煎熬,怀疑自己该不该坚持下去。然而,当我抬头看到离终点只有几步之遥时,顿时我又来了精神,努力向上攀去。还差一小步了,上方的阳光渐渐明朗,好像在同我一起努力。可是命运似乎喜欢捉弄人,在我迈出最后一步时,突然脚底下一滑,双脚离开了岩点,那一刻,我以为迎接我的是快速下降,却没有想到教官用力拉住了安全绳,而我的双脚也及时地回到了岩点上,过了终点。那一瞬间,千万束阳光从云层中迸射而出,洒满了我的眼、温暖了我的心……

那个早晨,没有想象中的冷,有的只是挑战自我的激情与被明媚阳光温暖了的心房。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周阿雨 作者年龄14岁零5个月
在读学校励才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1班
性格特点有条理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唱歌 平均成绩110分
指导老师庞承泽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锅巴 舌尖上的家乡1200字

家乡的上空又该是炊烟袅袅了,这是一年中最馨柔和暖的季节。临近年关,家乡的家家户户拉起风箱烧起大锅,开始蒸过年的馒头了。

每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像一尾幸福的鱼儿游弋在无边的春光里,心若潮起。有风夹着青蓝色的炊烟轻柔地抚摸我,这如约而至的气息,朴素而淡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的风尘,让我幸福如水。

看见炊烟,使我想到儿时倚门唤我回家的母亲。离家的时候,我不敢回首,我怕有关炊烟的往事锁住我欲飞的翅膀。这些年行走在炊烟的牵扯里,除了母亲,谁又能把它拧成一股时时牵动我心帆的缆绳呢?炊烟在我所居的那个城市已经灭绝了。找它,只有在梦中,在童年的记忆里。长久置身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中,我常常迷失了自己。只有在家乡那袅娜地上升的炊烟,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才能帮我找回真实的感觉。那一缕缕炊烟,那一声声呼唤,属于我,属于我的童年,是我记忆和梦境最鲜活的一部分。炊烟连结着我和母亲,也寄托着我对爷爷的思念。

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去逝了,他留给我的记忆是模糊的,惟有与炊烟联系起来才清晰可闻。爷爷是一个木匠,大名陈广居,人称陈木匠,远近闻名,不是因为他像李春那样设计修建了赵州桥,而是他将手中的那把斧子抡得飞转,挥舞出一个儿子上大学。多少年后,家乡人口普查,全乡只有一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那就是父亲。那个贫穷饥饿的年代,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爷爷没日没夜的劳作,手累假了,落了个半身不遂。他一生打造过无数的家具和棺材,最后留给自己的只是一把椅子。以后的岁月里,椅子成为爷爷人生的主要道具,每天他全靠那把椅子挪动自己。

姐姐想起的是爷爷宽宽的背:在劳动之余,爷爷总爱背着姐姐四处走动,用他那粗粗的胡须轻扎姐姐稚嫩的小脸;哥哥想起的是爷爷做的木童车:坐在童车上由爷爷推着,嘟嘟嘎,嘟嘟嘎地跑动;我呢?我能想起的便是那炊烟飘过屋顶之后,爷爷手中的那块锅巴了!

吃饭的时候,爷爷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那是母亲特备给爷爷的精肴:一块白面锅巴,几粒酱豆,有时还有辣椒。我和小哥哥的眼睛,不免被那锅巴馋住,爷爷也总是慈爱地给孙儿撕下块块锅巴。眼见爷爷手中的锅巴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是巴巴地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爷爷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后来我有了工作,遍尝人间美味,可总也嚼不出生活的原汁原味。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清晨去上班的路上,又看到了久违的锅巴。以后便成了一种习惯,每天清晨上班都会在青峰的地摊上要上一个锅巴,蘸上酱豆,抹上辣椒,饱尝这一份生活的甜香。

清晨凉凉的风里,这个相伴良久失而复得的锅巴使我真实地感到与家乡紧紧贴在一起。这最地道的味道,便是我贫困的童年、火热的家乡之味啊!欣喜的是现在的孩子不用盯着老人手中的锅巴嘴馋,他们在遍尝各种美味之后不屑于这不起眼的锅巴。而在异地他乡,最能勾我心魂的还是那袅袅的炊烟,那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带焦的锅巴。

--老板,请多放些辣椒,让我在洒满阳光的土地上,辣出眼泪,品尝生活中那些真实而又辛辣的部分,不至忘记我们曾经有过的贫穷。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刘肥 作者年龄18岁零7个月
在读学校宾阳县新宾中学 在读班级高三9班
性格特点表情丰富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做饭 平均成绩93分
指导老师焦菊隐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4、奶奶的锅巴作文800字

我最爱吃的,是奶奶的锅巴,脆而不硬,有嚼劲。

远远地,看到小屋上方炊烟袅袅,我的心里便涌上一阵抑制不住的欣喜。每当这时我会挣脱了姐姐的手,撒野似的冲进小屋,眨着一双挺无辜的而又贪婪的小眼睛,紧盯着纹丝不动的锅盖,并不说话,可眼里的欢喜不容小视。

奶奶瞧见了,总嗔怪道:“馋猫又来了,整日里就想着吃,也不叫人。”我便讪讪地笑,甜甜的补上一句:“奶奶好!”

土灶的灶台上洁白无瑕的磁砖上已被渲染上了一层黏乎乎的油渍。奶奶看着火,而我则巴巴地,盯着灶台,恨不得飞进锅里去,没法,只得无奈地细数时间如细漏般地在指间缓缓流过,每秒长似千年。

渴望并未随时间而消磨,反而愈来愈盛。我有点规矩地坐在奶奶身边,却有不安分地对奶奶动手动脚。抹一手的灰,然后亲密地捏了捏奶奶只剩下一层皮的皱脸和柔软的耳垂。不经意间,奶奶上上下下就都留满了我的印迹。又在笑闹间,我不时吻着我的“杰作”,假装懂事地拿湿毛巾把她的脸擦成一张花猫脸。于是,我们又相拥而笑。

终于,满锅作文的米饭熟了,我便跑到灶台前站好,不好意思地指着锅沿上的锅巴。于是,满锅的锅巴都成了我的,连姐姐艳羡的神色也被全被忽略。我逐渐成了这口锅和这口锅里的锅巴的常客。我一直以为,这口锅和神话里的一样,盛产取之不竭的锅巴。

可是,后来我再也吃不到锅巴了。家庭变故,奶奶病重,那个老灶台,那口锅,被所有人遗忘。可我却总是忘不了——忘不了那饱含奶奶味道的小屋,忘不了生产源源不断锅巴的那口老锅,忘不了奶奶和我在灶台前的美好时光,当然,最忘不了还是那奶奶为我特制的令我欢欣的、特香特脆的锅巴。

最终,那个说要一辈子为我做锅巴的人还是食言了。在烟火氤氲间,她一撒手,便永远离开了我,还带走了所有曾给我的爱。

再也找不到一个人,任由我在她脸上作画;再也找不到一个人,专心地为我制作锅巴;再也找不到一个人,将对我所有的爱都倾注于我爱的食物上了。

我后来品尝过许多人为我做的锅巴,却总是久违了那份感觉——没了爱的甜美,没了渴望和喜乐。

如果有,那时,只在我的梦里。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欧阳华 作者年龄14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尺八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4班
性格特点无情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上网聊天 平均成绩100分
指导老师冯建刚 老师职务班主任

5、锅巴作文800字

小时候,我常在姥姥家的院中玩耍,总会闻到一股香气,顺着香气,远远望去,便能看到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这时,我便知道:姥姥又在做锅巴了。

那锅巴,刚做出来时,色泽金黄,油光闪闪。咬一口,口感酥脆。瞬间,那小馋猫得到了满足。

姥姥爱做锅巴,我爱吃锅巴。但我不爱在厨房里看姥姥做锅巴。于是每次我都在院子里赶鸭子,捉小蚱蜢……两个人只隔着一扇窗。

隔着窗户,总能看见姥姥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可以想象,她拿着一块抹布,走到这里擦一擦,走到那里擦一擦。时不时掀开那大大的锅盖,看看锅巴怎么样了。其实姥姥心里一直在惦记着我,她时不时抬头望向窗外,我有时正好抬头,便朝她笑笑。当听到“小雨,来吃锅巴了!”的声音时,我便知道,锅巴好了!鸭子、蚱蜢……都不顾了,因为锅巴快好了。我要去吃锅巴了!

每次做锅巴,姥姥做的都很多,得用袋子密封起来。每次吃锅巴的时候,拿一个小袋子装上一点,带在身上。走路的时候,吃锅巴;玩累的时候作文,吃锅巴。最最开心的事就是,跟其他的小朋友比谁的锅巴多。这种较量,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在小巷子里走着,就会碰到一个小伙伴,自然而然地掏出袋子,又自然而然地从袋子里捏起锅巴,便吃起来!那意思就是说,我比你幸福!我的锅巴比你多!我随时随地都能吃上锅巴!如果对方也拿出锅巴,我们就互相问“你还有多少锅巴呀?”毫无疑问,都是我的锅巴多!每当回到姥姥家的院子里,我都会蹦蹦跳跳地跑到姥姥身边,告诉姥姥:“我的锅巴最多了,谢谢姥姥!”姥姥总是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多吃点吧,多吃点吧,再不吃,以后就没得吃了……”现在回想起来,有些淡淡的忧伤。

因为要打造赤山湖风景区,姥姥家拆迁了。厨房没有了,姥姥牌的锅巴也没有了!再也没有那个捉蚱蜢、赶鸭子的身影……虽然到姥姥家,照样能吃上锅巴,但总觉得缺少某些味道,我再也找不到的味道……

现在,我突然明白,那种味道,是童年的味道,是姥姥忙碌的味道。

那种味道,我永远也忘不掉……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陈建真 作者年龄14岁零1个月
在读学校南充第一中学 在读班级初二3班
性格特点不合群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冰 平均成绩118分
指导老师蔡乙嘉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