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清照:失调名
《失调名》
作者:李清照
原文:
条脱闲揎系五丝。
赏析: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着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着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宋·陈元靓撰《岁时广记》(卷二十一)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杂色线织条脱,缠于臂上。沂公作《夫人阁端午帖》云:‘绕臂双条达,红纱昼梦惊。’易安居士词云:‘条脱闲揎系五丝。’其中所引“易安居士词”句,未注明原词调,原词已佚失,只存此句。
2、李清照:钓台
《钓台》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注释:
1、钓台:相传为汉·严子陵垂钓之地,在桐庐(今属浙江)县东南。西汉末年,严光(字子陵)与刘秀是朋友,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后请严江做官,光拒绝,隐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钓之所后人为钓,亦名严滩。
2、巨舰:大船。
3、扁舟:小船。
4、先生德:先生,指严光。宋·范仲淹守桐庐时,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并为之作记,其中云:“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5、通宵过钓台:严光不为名利所动,隐居不出,后人每每自愧不如,故过钓台者,常于夜间往来。
赏析:
此诗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诗人承认自己挣脱不开名缰利索,同时也是不愿为名缰利索所羁。
黄墨谷认为: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辙”。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怒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出卖人民的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
3、李清照:题八咏楼
《题八咏楼》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注释:
1、八咏楼:在宋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同为婺州临观胜地。
2、南国:泛指中国南方。
3、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统称十四州。
赏析:
该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或五年,李清昭避乱流寓金华时,诗人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强烈的忧国之情。
4、李清照:失调名·瑞脑烟残
《失调名·瑞脑烟残》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瑞脑烟残,沉香火冷。
赏析:
这句词是李清照写的与沉香相关的一首词,调名已失。
宋代陈元靓撰《岁时广记》(卷四十)中《风俗通》载:“唐贞观初,天下平安,百姓富赡。时属除夜,太宗盛饰宫掖,明设灯烛。殿内诸房,莫不绮丽。盛奏歌乐,乃延萧后观之。乐阕,帝问萧后曰:‘朕设施孰愈隋主。’萧后笑而答曰:‘彼乃亡国之君,陛下开基之主,奢俭之事,固不同年。’帝曰:‘隋主何如?’萧后曰:‘隋主享国十有余年,妾常侍从,见其淫,每二除夜,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夜,山皆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以甲煎沃之,焰起数丈。沉香甲煎之香,旁闻数十里,一夜之中用沉香二百余乘,甲煎过二百石。’欧阳公诗云:‘隋宫守夜沉香火,楚俗驱神爆竹声。’李易安《元旦》词云:‘瑞脑烟残,沉香火冷。’”其中所引“李易安《元旦》词”句,未注明原词调,原词已佚失。只余此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