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悲喜剧_我的喜剧之路作文700字

1、洞房悲喜剧

闹洞房险些闹出人命案——新婚三日无大小一看新娘手,二看新娘脚,三看新娘腰,新娘要不亲手送,我们就要伸手掏……

——明朝四川某地流行的《新房曲》

清康熙年间,上海宝山县令接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原告是前日刚刚结婚的新郎官,被告是同村的小泼皮。告状不为别的,是因为小泼皮在新郎新娘结婚那天闹洞房闹过了头,惹得新郎火起,和小泼皮动了手,却因拳脚功夫稍差,反被小泼皮打得鼻青脸肿。于是乎,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洞房花烛夜”成了“治病疗伤夜”,新郎官儿哪咽得下这口恶气?便告上衙门。

县令大人听完新郎官儿的陈述,觉得小泼皮实在有些过分,便准备关押他几天替新郎消气;可是,小泼皮振振有词地说:“新婚三日无大小!”这话由来已久,县令一听也觉得有理,一时犯了难。

《点石斋画报》并未明说此案的最终结果,依据当时的风俗,小泼皮应该不会受到什么惩戒,而新郎官儿,只好吃个哑巴亏。

闹洞房闹出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吴有如画宝·风俗志图说》中记载了宁波的一场洞房悲剧——宁波某男子潜伏洞房之中,闻新郎解衣声,新娘脱履声,禁不住暗笑,被新人发现,新郎一气之下用剪刀将听房者扎了个血肉模糊。【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燕地风俗:“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闹洞房至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洞房,新人初夜之所,为何要闹呢?民间自有说法,如“不打不闹不热闹”、“人不闹鬼闹”、“闹得越欢过得越久长”,于是乎,谁不图个吉利,闹就闹呗。

闹房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加上各地风俗不同,形式也就随之变化无穷。不论如何变化,都与性启蒙有关,以至于“启蒙”不“启蒙”并不重要,毋宁说与性有关。

明朝某地有此婚俗:洞房床上反铺一条花席,需要新娘把它正过来,边翻边有人问:“翻过来了没有?”新娘自然羞于回答,但闹房者一定会穷追不舍,直到新娘红着脸说:“翻过来了!”这大概是闹洞房者有关荤话的最文明的版本了。在这样的场合,黄色笑话自然是可以大行其道了,色情灯谜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很多羞涩少女在一夜之间成长为凶悍少妇,大概要归功于闹房者的性启蒙。李渔在其色情名着《肉蒲团》中将“看春意(春宫图)、读淫书、听骚声”称为闺房三乐而大肆宣扬。有关“骚声”的说法实在有点过于开放。但毕竟还仅仅是“听”,生怕当事人发现,有些地区闹房居然闹到了“调戏”的程度:明朝四川某地流行的《新房曲》,实在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一看新娘手,二看新娘脚,三看新娘腰,新娘要不亲手送,我们就要伸手掏……”遗憾的是,此曲并未完全流传下来,不过,可以想像,后面的话一定更加不堪入耳。更有甚者,便是发展到了动手摸的程度,被摸者自然是新娘,而新郎官儿纵有千般不悦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叶铮 作者年龄12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朔州市第二中学 在读班级初一8班
性格特点罗嗦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下棋 平均成绩91分
指导老师马戎戎 老师职务副班主任

2、我的喜剧之路作文700字

人的一生绚丽多彩,有着五味瓶的丰富,万花筒的缤纷,而我就是在这些有趣的经历中渐渐长大!

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打篮球、踢足球、骑车、郊游……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综艺节目——《笑傲江湖》,那是我第一次看喜剧。当时我并不了解喜剧,只知道看了他们的表演,能让人捧腹大笑。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关注这个节目,并与喜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喜剧吗?那是因为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让人忘却烦恼。人们在看喜剧时,所有烦心事都会抛之脑后!这使我越发的热爱喜剧了,慢慢地我就开始尝试着自己创编喜剧。一开始我觉得创编作品很难,写出来的作品也有许多瑕疵,但当我想到这能给他人带来欢声笑语时,就浑身充满了斗志和信心。每天我会从同学们的口中听到各种各样的笑话和故事,还有一些喜剧演员的段子,我将它们融合在一起,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想法,写下了所要表演的剧本。我觉得好剧本不仅作文要搞笑还要有意义,于是,我一改再改,最后终于让自己满意了。再加上我和自己的搭档进行了多次排练,最后我们才登上了班级的舞台,真正踏上了喜剧之路。

第一次上台时,我的心里没有底,十分忐忑、紧张,额头上满是冷汗,生怕因为我的失误辜负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期盼。但没有想到,演出结束后,我们的表演得到了老师以及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于是,我每天在睡前总要听一些相声、小品,平时我也会专挑一些有关喜剧的综艺节目来看。日积月累,我的写作量慢慢增大,和同学在班级里演相声、小品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就在2017年元旦班会上,我还拿到了“最佳表演奖”。那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快乐,更感到了自豪!喜剧,给了我快乐,给了我自信,更给了我满满的能量!

乐观的生活是快乐的,我正是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在人生的大海上乘风破浪。喜剧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只有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你,才会快乐!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周云杰 作者年龄12岁零8个月
在读学校永兴镇中心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2班
性格特点畏缩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旱冰 平均成绩90分
指导老师何正东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悲喜之极作文1000字

悲之极,有"哀莫大于心死";喜之极,有喜极而泣,甚至喜极而疯。纯粹的悲观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组成这两极,并在中央,留出一段苦乐相融的空隙。

悲观之极,即如塞内加所言:“君不见,所有人生都催人泣下。”即如萧伯纳所言,是否得到心爱的事物,人生都是悲剧。这似乎是一种心理上的偏执,将所有情绪引向同一个终点——焦虑。正如相声《脱靴子》中的老人,在深夜听到房客扔下一只靴子后,坚信还会有一只靴子掉下来。于是苦等一夜而无眠。这便是:苦于追求一事物,不得;追得更急,仍不得……心态却越发焦虑,直至无法达成目的后,心如死灰。这样的思维定势让人过度放大“我没有快乐”,却永远忽略了“我可以无视悲伤”。于是当内心出现悲观的反复暗示时,萧伯纳口中“是否得到”的事实,只不过是悲观的借口而已。

而极端乐观者则恰与之相反。过度的快乐往往会让人忘记理性的重要性。如李白参李璘军后,只沉浸在可以为国效力,名垂青史的喜悦之中,甚至在没有没有仔细剖析军队形势优劣的情况下就大唱赞歌,一篇篇激情澎湃的诗文显出诗人无比的乐观,却不幸为他此后入狱埋了伏笔。诚然,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值得赞誉,可尘世中的普通人面对的却多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问题。如何“来”,凭什么“来”?仅凭一腔喜悦还够吗?这是极作文端乐观主义者需要思量的。而今更有甚者,对事前期不加准备,临事则转发“锦鲤”以博好运?网络乐观层出不穷时,“极端的乐观”更像是一种自我欺骗。

于是遇事时智者更趋向于悲喜两极之间的“宽裕地段”寻找合宜的处世态度。或许是该以“防御性悲观”分析问题,同时以“理性式乐观”解决问题。“防御性”即指依靠悲观来增加自身的理性。如在中美贸易问题中,“悲观主义者”更易认清自己的劣势,从而增强在贸易战中的防御和对自身的理性分析,所以“过分自信”的爱国人士需要一盆“悲观”的冷水,将其领回现实。可亦不能让悲观成了主导,“快乐的态度”依旧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若不相信前途光明而一味沉沦,自怨自艾,问题便永远成了问题。

对此,周国平之言仿佛就是一个极好之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得到了偶尔也担心失去,不得也念着追寻,只是不牵肠挂肚,也不“汲汲”。追求创造也好,品味体验也罢,在思考如何合理获得的同时,我会相信光明。

快乐而非狂喜,愁绪中无“戚戚”,于是避开“喜乐之极”。

又会不会记起,范仲淹笔下的不以己悲,不以物喜;庄周所言,虚无恬淡之天德?

"至人无己"者,是也。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白奴 作者年龄17岁零9个月
在读学校淮安第一山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8班
性格特点自尊心强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旱冰 平均成绩118分
指导老师潘梦婷 老师职务班主任

4、我的喜剧细胞来自父亲

2012年岁末,在众多贺岁电影中,《泰囧》如一匹黑马,一路刷新票房,成了国产影片的票房冠军。而在荧屏上,有一部电视连续剧也成了收视冠军,它土得掉渣,却能让人笑破肚皮,这部电视连续剧便是《民兵葛二蛋》。也许没人想到,这两部分别雄霸银幕和荧屏的影视剧的编剧都是同一人,他便是束焕。

从小就有幽默细胞

作文时常被当范文

束焕生于1973年元月20日,父亲束一德是国家一级导演,曾任重庆电视台电视剧部副主任,所执导的《傻儿师长》《山城棒棒军》等川味喜剧电视连续剧,影响甚广;母亲薛兰君是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编导。受这样一个书香之家的艺术熏陶,束焕从小就表现得很善谈,且说话风趣幽默。

在束焕刚两岁时,一首流行歌里有一句歌词叫“毛主席,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经常专心地看大人们动情地唱着,束焕不仅学会了跟着调子哼哼,还记住了歌词。有一天吃饭时,他问父母:“爸爸,大人们经常唱,毛主席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那哪个像月亮呢?”束焕的问题把束一德夫妇既问住了,也笑坏了。他们没想到,刚刚两岁的孩子却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所问的话还这么滑稽。

刚上二年级时,班主任好几次发现成绩很好的束焕喜欢上课时偷偷在课桌下搞小动作,便批评他,要他改正缺点。于是那之后的一天,束一德看到束焕的语文书上用红笔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我要上课再搞小动作,就剁你的手!”便问束焕:“儿子,你上课搞小动作,怎么要剁别人的手呢?”

束焕一本正经地大声说:“老师告诉我说,人生如大海航行,每个人从小就要有理想,有了理想才有方向。他经常说‘大海航行靠剁手’。我也想有人生理想,靠‘剁手’才有方向。但是剁自己的手好痛哦,不如剁别人的手。”束一德明明知道束焕在装怪,有意逗乐子,却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夸他幽默。当然也不忘提醒束焕将这句话给涂掉,免得班主任看到会生气得真会“剁手”。

束焕小时不仅说话幽默风趣,作文还写得很好。束焕在小学读书时,曾写过的最有名的一篇作文,名叫《蜘蛛与蚕》,虽然老师出此题前便已主题先行:蜘蛛与蚕都是吐丝的小动物,那么作文就该写出蜘蛛的不好,写出蚕的好。

束焕的作文交上去了,老师批改时惊喜得直拍桌子。因为老师发现他所写作文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构思奇特,妙趣横生:蜘蛛想称霸武林,弱肉强食众多的小生灵,很多昆虫都吓得哀嚎,因为有勇敢者曾与之挑战,无不死于其密不可破的蛛网阵中。就在众多小生灵,特别是众多昆虫们以为自己的末日将至时,一条肥嘟嘟的蚕爬了过来,向蜘蛛挑战。蜘蛛见状,嘲笑说:“你又肥又丑又蠢又慢,能打败我?”蚕慢吞吞地说:“能不能打败,试试再说!”蜘蛛不屑一顾地对蚕说,蚕要能穿得过它布下的天罗地网,且成功逃脱,它就甘拜下风。如果蚕逃不过它的天罗地网,蚕便是它的美味大餐!对蜘蛛的稳操胜券,蚕不以为然。它先在树上挂了一缕丝后,很快在丝的下端织了一个茧,自己坐在茧中发力,驾着这个茧朝着结实的蛛网撞去,几乎是一瞬间,带着树叶上滴落的露水的沉重的茧将蛛网撞破了……束焕的这篇作文不仅被自己的语文老师当成范文读了,还被其他班的老师拿去当成范文读。

在读初中时,束焕写过一篇名叫《春游》的作文,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夸赞。别的同学所写的春游无非都是在春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但束焕所写则是同学们抢食的内容:春游时,每个同学都必须从家里带吃的,于是野炊时,好吃的东西很快便被抢食了,自己的美食被抢,被夸,这当然很开心。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同学却很落寞,因为他从家里所带食品为泡菜。都是四川人,家家都有泡菜坛,谁稀罕泡菜呢?怕伤了这个同学的自尊,束焕便偷偷告诉几个好友,大家一起去抢吃这泡菜,而且要边吃边夸太好吃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果然,别的同学见状,也都争先恐后地抢食起来。由于泡菜很咸,吃了泡菜后,大家为解渴便喝了大量的水,这下可好,在回校的途中,同学们便被尿憋得不一会儿便要求司机停车,以下车“方便”……束焕这篇《春游》自然又成了范文,因为他所写内容不仅独辟蹊径,还充满了同学问朴素的关爱,这比空洞地抒情要震撼得多。

这两篇作文同样也得到了束焕的父亲束一德的夸奖:“写东西就是要有特点,要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有独特视角的事情,不然无法打动人。”束一德还夸束焕的作文文字很幽默,“讲述相同的故事,幽默的文字总是更打动人,也更能给人留下记忆。”父亲的话让束焕觉得很有道理。

那之后,如果班上或者学校有文娱活动,有学生节目表演,老师便会首先想到束焕,让他整两个小品出来。于是束焕来者不拒,像模像样弄的小品,被喜欢表演的同学们表演出来,往往会把观看演出的师生们笑得肚子痛。

耳濡目染报考中戏

近水楼台学会编剧

在束焕小的时候,束一德还是话剧编剧,家里时常有话剧剧本,也总能看到父亲文静的字经过演员的表演后变得鲜活起来的过程,他觉得很神奇,时间久了便跃跃欲试。

在束焕读小学二年级时,他也尝试着写起了剧本,他原以为剧本就是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他至今还记得这样的开头:

小明:现在几点了?

小红:现在11点了。

小明:你猜我问你现在几点了是啥意思?

小红:我咋晓得你问我现在几点了是啥意思?我又不是你。

小明:你为啥不想想我为啥要这样问呢?

小红:我为啥要想你为啥要这样问我呢?

写呀写呀,写了两页纸了,“小明”和“小红”还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话。可是再多的话也有说完的时候呀,尽管束焕挖空心思地琢磨着两个小朋友接下来该说点啥,但终究还是把他心中觉得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了。写了这么两页纸的“剧本”后,束焕有一种成就感。由于他苦恼接下来该继续写什么,便拿着自己的“剧本”去请教父亲。

束一德一看之后,笑得直不起腰来:“儿啊,你这哪是剧本啊,你这是无话找话说啊……”束一德对束焕说,剧本表面上看是几个人在那里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话,但却是有故事主线的,而非穷唠叨。父亲的话对束焕犹如醍醐灌项,从那一刻起,他便将自己长大后要当科学家的理想,改成了要当一个成功的编剧。于是高中毕业后,束焕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束焕大四那年,按学校的要求,学生们毕业前需找剧组实习,当时束一德正巧在拍《川东游击军》,便让束焕当他的副导演。虽然束焕只在剧组呆了一个多月,却学到了很多东西。

那段时间,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拍摄正酣,到处找能写喜剧的编剧,束焕在学兄的推荐下,为《我爱我家》编了三集剧本。

1995年的一天,导演李少红看了束焕所编的《我爱我家》的戏之后,觉得他才华横溢、很有锐气,却又没有其他编剧那种固有的框框,便找上门来,请他和他的同学史航将她已买下版权的著名话剧《雷雨》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该剧播出之后,反响很不错,观众压根儿没想到,这部电视剧的编辑竟然当时还是年龄仅22岁的在校学生。

有一天,当束一德发现束焕又在欣赏他所拍的《傻儿师长》时,便建议他也应该尝试喜剧编剧:“幽默是人生之路上的阳光。优秀的编剧即便是在讲述一个悲情故事,也能融入喜剧特色。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是这样的天才。”束焕觉得父亲所言极是。

1995年,大学毕业的束焕被留在了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当老师。这一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束焕便尝试着写起喜剧来。因为父亲是一个很严厉的人,毕业前后,束焕陆陆续续与人合作写了好几部戏,名头已开始响亮,但他却怕与父亲束一德探讨他的戏,因为父亲几乎从来都是挑他所编剧本的毛病。“我的父亲是属于在家里特和气,但在片场却特‘狰狞’的那种人。”当然,也正是父亲的不留情面,他才能不断进步。

经过父亲手把手地教诲之后,束焕进步很大,但如饥似渴的他还嫌不够。有一天,他对父亲说:“爸爸,我感觉自己编剧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要不这样吧,我给您写一部喜剧,写好后您来导演,剧本的每个细节都有您的点拨,我的进步会快许多的。”对儿子的这个提议,束一德觉得挺好,并取了有人生隐喻的词“爬坡上坎”来作为这部剧的名字。

《爬坡上坎》这部剧,让不少导演知道了束焕的喜剧编剧天赋,于是纷纷找到他,请其打造剧本。2005年,著名笑星蔡明请他为其量身定做三集贺岁情景剧《蔡明音乐贺岁剧》。这一年,中央戏剧学院影视中心还特地成立了“束焕剧本工作室”。

一部又一部署名束焕的喜剧亮相荧屏,束焕的才气又吸引了另一位主持节目幽默风趣的四川人,使他们成了好朋友,这个人便是刘仪伟。2005年的一天,两人在聊天时突然碰出了火花,决定做一部喜剧电影,并写出了剧本,这就是著名电影《爱情呼叫转移》。

这部喜剧电影上映以后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好评。于是导演张建亚又邀请束焕写了续集《爱情呼叫转移2》,该片一反《爱情呼叫转移》中1男搭配12女的风格,改为1女应对12男的剧情结构。这次,又是一片叫好声。

《泰囧》创下票房天价

被誉编剧界“卓别林”

束焕除了写电影、电视剧外,他还写小品。2009年,蔡明请束焕为她和搭档郭达写一个能上春晚的小品,于是束焕便写了小品《北京欢迎你》,该小品不仅成功冲上央视春晚舞台,还获得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欢小品二等奖。初写小品就能冲上春晚,而且所写小品还能获奖,这让蔡明惊叹束焕的喜剧才气。2011年,蔡明又请束焕为她写一个小品冲春晚,于是束焕便写了小品《新房》,该小品同样冲上春晚舞台,且获得最受观众喜欢的小品三等奖。

虽然连写两个小品都顺利登上了春晚舞台,但束焕却一直没告诉父亲。直到2012年春晚,一个朋友在欣赏蔡明表演的小品《天网恢恢》时,无意问看到编剧是束焕,并打电话告诉束一德时,束一德才知道儿子创作的小品上了春晚舞台。

其实在为蔡明写小品之前,束焕写喜剧小品已轻车熟路,因为在2000年-2001年,束焕曾担任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小品编剧及节目撰稿;2003年,他又担任北京电视台春节晚会《北京喜洋洋》策划及小品作者……2005年,蔡明请束焕为其创作了情景音乐系列剧《心灵俱乐部》,该剧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后,很快便登上了收视率榜首;2008年,束焕又为蔡明创作了电视连续剧《超人马大姐》……有了这些合作,所以在面对央视春晚对喜剧小品越来越挑剔、喜剧小品越来越难过终审关的情况下,蔡明便想到了才气四溢的束焕。

年末岁首,喜剧电影《泰囧》,喜剧电视剧《民兵葛二蛋》,可谓人气爆棚。《泰囧》以3000万元的制作成本,一路沿着4亿、7亿、10亿、12亿的票房之路飞奔。《民兵葛二蛋》播出后,很快成为收视冠军。最巧的是,这两部戏均是2012年12月12日登场,一个上映一个上星,都令人开怀捧腹。

其实,每部戏的成功,都绝非偶然,正如人的成功一样,非经历苦寒,难有腊梅飘香。《泰囧》能开创国产电影票房之最,并非撞大运所致。该片仅剧本便改了五遍。在束焕自己手上改了三遍,剧本到导演徐峥手上,又改了两遍。如果没有这种反复打磨,便不可能有三分钟一大笑,一分钟一小笑的“笑果”。

束焕与徐峥不仅合作了《爱情呼叫转移》等影视剧,他俩还是朋友,又住在同一小区,没事便串门说电影电视。有天徐峥突然很兴奋地对束焕说:“你说我们拍个关于泰国的电影怎么样?”束焕觉得此创意不错,遂一拍即合,继而,便开始了剧本创作。《泰囧》实际上是三位编剧共同完成的。徐峥提供故事,束焕初稿执笔,然后交回给徐峥和另一位编剧丁丁修改。

观众不知,对这部票房黑马电影的剧本,束焕的父亲束一德同样付出了心血。当初,当束焕写好《泰囧》剧本第一稿时,束一德便是第一个读者。老爷子觉得整体故事不错,但剧本前面内容太拖沓。束焕觉得父亲的批评很正确,便将前面内容进行了精简,即便有必须要交代的内容也往后挪,穿插在后面的对白之中。

同样,束焕在完成《民兵葛二蛋》剧本后,也请父亲指正。认真看完剧本,老爷子没了批评,而是给出这样的评价:“剧本情节处理得很大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剧中人物很有个性,对白风趣幽默;虽是抗战题材,但风格新颖,令人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好本子!”果如老爷子所言,该剧播出之后,很快便成为收视冠军,观众更是给予了如潮好评。

虽然束焕现在已经成了著名编剧,更是被誉为编剧界的“卓别林”,所写故事也都天南海北,但束焕却一直对四川方言喜剧念念不忘,渴望跟父亲再度合作。为了进一步弘扬四川方言喜剧,束焕打算与父亲一起翻拍《傻儿师长》,或是写一部山城特色极浓的电影,让川味喜剧在全国再刮旋风。

5、喜剧天后的喜剧人生

马年的央视春晚已进入倒计时。春晚是多少演员梦想中的舞台,春晚节目审核是出了名的严格,没有点真本事,甭想上春晚,想想多少明星为了这个拥有亿万观众的舞台挤破了头,但偏偏有一个人却说,“除非把我抓起来或判刑才上”的狠话,这个人就是以饰演老太太形象深受观众喜爱的小品天后宋丹丹。

起步在话剧的舞台

宋丹丹在上电视之前,是北京人艺的话剧演员。父母早年到解放区参加革命,解放后来到北京,父亲退休前是北京市文联的书记,母亲退休前一直在北京市一家中学当老师。宋家有4个孩子,宋丹丹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她唯一的亲哥哥现在是山西省的副省长。

1961年8月25日,宋丹丹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的宋丹丹是个小胖丫,见天在北京的胡同里跟小朋友玩耍。家里孩子多,父母上班由奶奶照顾的他们,分外懂事。

时间到了1981年初,刚刚恢复高考不久,很多知青、社会青年回到学校,和应届生一起挤独木桥。宋丹丹也不是应届生。她1979年考过一次大学,因为被初恋搞得五迷三道,差20多分没考上。第二年再考,爸爸每天中午都从单位往家跑,给她冰上一瓶北冰洋汽水,做一顿饭。后来她受不了,临阵脱逃,跑到青岛姑姑家去了,没几天又被爸爸接回来。那时宋丹丹感受最多的就是茫然和无助。

宋丹丹的压力让发小看在了心里。“28年前的一个下午,张旗(她的发小)拿着一份《北京日报》来找我,她说丹丹,北京人艺在招生呢,我觉得你应该当演员。我问她,北京人艺是干吗的?她告诉我是演话剧的。我又问她,演话剧用唱吗?她说不用唱,你去报名吧,你学老师、学同学学得太像了……如果她不来,就没有今天的我。”从没想过当演员的宋丹丹就这样偶然间走上了演艺路,也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了出来。

考试的房间已经是人满为患,在水灵灵的大姑娘们中,这个穿衣服以显瘦为标准的小胖妞显得那么的不起眼。出人意料的是,她闯过了初试,躲过了复试,最后成功跨过了三试,成为了20名招生名额中的一位。

在人艺这个中国最好的话剧团体中,宋丹丹也慢慢地开始显露出喜剧天分,特别是演“老太太”的天分。同学的小品里要是缺奶奶准找她去帮演,班里有人来观摩教学时,排演的小品也多是她自己编的。

在人艺,宋丹丹非常幸运地与老一代演员同台演出过,包括《茶馆》、《红白喜事》。看于是之老师表演,她渐渐悟到,戏演得好,倚仗的是“术”和“道”。“术”是技术,唱歌、跳舞、节奏感、幽默感;“道”则是认知,你对世界的认知,对人和事物的认知。这在做人的方面给了她莫大的影响。

1984年宋丹丹在话剧《红白喜事》中饰“灵芝”荣获文化部观摩演出一等奖。荣获北京市政府表彰优秀演员奖。1986年宋丹丹在话剧《上帝的宠儿》饰莫扎特的妻子“康斯坦兹”而广获好评,演出100场。1991年萧伯纳戏剧作品《芭巴拉少校》首次搬上中国舞台。宋丹丹饰“芭巴拉少校”。演员的表演十分干净利落。精彩的表演,令观众十分赞赏。1993年宋丹丹在话剧《回归》中饰“罗扎”,风韵典雅,留恋往昔,芭蕾舞演员出身的外国老妪而荣获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后在2004年宋丹丹荣获第五届中国话剧奖——金狮奖。

璀璨在影视剧的荧屏

从人艺毕业以后,有一天,同剧院的梁月军找到她,告诉她一个和工读学校有关的电视剧正在挑演员。宋丹丹顺利通过了面试。但事情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容易,经历剧组反悔,自己争取等波折桥段。宋丹丹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她迈出的一小步,换取了一片蓝天。

当天她签下了合同,并拿到了剧本。初演电视剧的宋丹丹自己改剧本,自己加戏,卖力地演出,付出最终得到了丰收。《寻找回来的世界》使她成为“飞天奖最佳女配角”,并在此后的表演生涯中一路顺风顺水。

早在人艺时,宋丹丹就接拍了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月牙儿》,描写一位叫韩月容的女孩儿的凄凉一生。宋丹丹演出了角色最初对婚姻的幻想,到多次被骗后的从忍耐到抗争,再到麻木,并内心涌起报复的心路历程。宋丹丹对人物有很深的理解,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眼神,语调与动作展现。宋丹丹饰演成年后的韩月容,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走向学校领奖台。

1994年,她和当时丈夫英达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开始热播。宋丹丹饰演和平,演绎得真是活灵活现,只要她一出场,那手势,那眼神,那步履,举手投足就带戏,就是活跃的,她成了不可缺少的元素。当时我国情景喜剧还未普及,《我爱我家》获得空前成功,但两人的婚姻随后破灭。

高亚麟的电视剧《家有儿女》受到观众的风靡。宋丹丹饰演继母刘梅,纵横捭阖,传神幽默,给观众感觉,她是在带着戏走。或者说,她在决定着戏往哪里走。打个比方,戏是溪流,她就是溪流的两岸。她是个为剧中人物指方向的人物,她是灵魂,是戏的精神领袖。

《家有儿女》的爆红为青黄不接的情景剧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高亚麟坦言,《家有儿女》刚开拍时,每天进棚一听见三个小孩活蹦乱跳,叽叽喳喳,头就大了,演起戏来也找不到感觉。还是宋丹丹的一番话开了窍。“你几十岁才明白的道理要求几岁的孩子就能明白,他要真明白了那还不成精了。”高亚麟顿时恍然大悟。开始以孩子的角度去跟小演员接触,很快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喜爱,5个人成为越来越黏糊的一家人。“《家有儿女》让我感受到家的美好,让我对建立自己的一个小家庭有了期待”。

宋丹丹是老戏骨,能和儿子一起表演一直是她的愿望。《老牛家的战争》是儿子巴图第一次亮相。有意思的是,这次母子俩变成祖孙关系。对于首次“触电”的儿子,宋丹丹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觉得他很完美,在这方面他很有天赋,尤其是做喜剧演员。”演上瘾的巴图随后和母亲宋丹丹一起合作了几部经典影视剧。《李春天的春天》讲述宋丹丹扮演的报社主编、“三高”剩女李春天的相亲故事。巴图则在剧中扮演宋丹丹的同事。在新剧《妈妈的花样年华》当中,他们俩终于恢复了在生活当中的真实身份,出演的是一对母子。巴图不仅外貌活脱一个小英达,骨子里也继承了宋丹丹和英达的幽默。在多剧中母子俩的合作让观众眼前一亮。

最近上映的电影《私人定制》中,宋丹丹又过了把贵妇瘾。塑造人物形象超强、戏路超广的宋丹丹现在的片约不少,她到了挑角色的年龄,但她在演绎上没有半点卖老的意思,奋力地饰演着每一小角色。宋丹丹一直活跃在影视剧的荧屏上。

是小品让她夺目

说起宋丹丹演小品,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就是——黄宏。

1989年的春节晚会,因为晚会节目时间不够长,节前十几天临时加了一个小品《懒汉相亲》。总之,她是在犹犹豫豫、扭扭捏捏、半推半就的状态下走上了“春晚”舞台。宋丹丹万没想到当她操着不知是山东哪个地方的口音、捏着小嗓儿说:“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的时候,全国已有上亿观众认识了她。她也不知道台底下坐着一个叫黄宏的男孩儿,他已打定了主意要跟宋丹丹合作。当时他们都还不满29岁,他改变了她的命运。

《超生游击队》是黄宏自己创作的,他邀宋丹丹一起上1990年的新年晚会。那时候宋丹丹正怀着近7个月的身孕。她说:“打死我也没想到《超生游击队》能那么轰动。中央台的新年晚会从没出现过那么‘火’的节目。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地体会到什么叫‘一夜成名’。”

和黄宏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有时候他们一天演两场,最多演过三场。为了赶场儿,他们乘火车转汽车,成天在公路上飞奔。

长时间的奔波,让宋丹丹有点想停下来。她一停就是4年,这期间黄宏像个单身汉一样“飘零”。直到1998年底,有意再度出山的宋丹丹,给黄宏打了个电话。在那年的春晚上,观众们在小品《回家》中见到了久违的宋丹丹。轰动自然不减当年,1999年的春晚,他们再次排演小品,但因为小品立意产生争议,“宏丹丹”组合就此画上了句号。

在宋丹丹的小品路上,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赵本山。

和黄宏分开后,宋丹丹放弃了上1999年春晚的念头。但是,她在离春节还有十几天的时候,赵本山打电话给她,希望跟她合作。赵本山出了一个好点子,不拘泥于故事,特定的规定情境,有什么包袱就问什么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展现人物性格。

很快,《昨天,今天,明天》诞生了。一经亮相,戏惊四座,谁看了都说好。但宋丹丹就是笑不起来,因为她发现黄宏不理她了。

随后的几年宋丹丹和赵本山合作又给观众带来了几部精彩的小品。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钟点工》。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说事儿》。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策划》。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火炬手》。部部都在大年三十的新年夜给观众们送去欢声笑语。每年的春晚,大家都在盼望着宋丹丹的登台。

对,是小品把她彻彻底底的推到了亿万观众的面前。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