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有感800字_不该丢失的瓦尔登湖作文800字

1、读瓦尔登湖有感800字

我们所处的世界经济发达,财富累积,人们获得了物质上的、富有的生活。而在19世纪上半叶,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工业”转型阶段,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物质上的欲望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财富、地位、名誉这些东西充斥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当时无限制地向自然索取,结果环境破坏,人们也遭受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此时,梭罗就像个隐士,回归自然的他,关注着自然。与动物“居民”为邻,过着他想要的生活。当我了解了这本书的创作背景时,才明白他对疯狂追逐金钱的社会现象的担忧与对自然的热爱。

其实不仅仅是19世纪,21世纪的今天,人们依然还在为获得金钱而忙碌奔波,不管他们是为了获得更大数目的金钱还是仅仅为了活着,可是我们精神上的追求在哪里?从书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热爱自然。而他自己在湖边的小木屋里当起了农民,与自然交朋友,轻松而快活。白天在林中、在湖边欣赏着自然,晚上记下自己的思考。人不应该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园进行无情的破坏,因为我们至少要在自然的家园里生存。

《瓦尔登湖》或许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个自然之子住在自然里的故事,更是一种爱自然、亲近自然的作文生活方式。宁静的瓦尔登湖湖畔还留着梭罗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思考。人从自然中走了出来,却又不得不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那颗浮躁的心啊!若是它想要回到本真,抛开无谓的纠纷与困扰、功利与世俗,也只有回到自然中去,才能把心房里的灰尘打扫干净。

梭罗是智者,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孤独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唯有离开喧嚣的城市,才能寻得自己内心深处的宁静。只有在那瓦尔登湖湖畔,才能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与其说《瓦尔登湖》反映了作者梭罗两年内的生活,不如说这是他向我们展示的一种生活态度。回归自然,是自然养育了我们,是自然让我们得以生存。平静的湖面犹如平和的心境,平和的心境让人远离尘嚣,回到那个本真的自我和无忧无虑轻松快乐的生活。不能不说是心的洗礼。将所有的杂念,所有悲伤的旧事全都忘掉,我们是最初天真活泼的自己。

最真的自然只有最最接近本真的心灵才能体会得到。梭罗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悲剧就是人们不约而同地以财富、名誉的获得为荣,对金钱的过分追逐表示认同。所以提倡回归自然的智者是孤独的。自然的本真是美、是和谐,它对应着人类的善良和人们本真的心。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王西麟 作者年龄11岁零4个月
在读学校云林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1班
性格特点害羞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旅游 平均成绩120分
指导老师李立威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2、不该丢失的瓦尔登湖作文800字

“国画?国画有什么用呢?你的成绩还没有差到要参加艺考的地步。”妈妈不厌其烦地唠叨着,“有这个闲工夫,不如把英语再背背。下次月考,英语没有130,看我不找你算账!”

我不敢说妈妈说错了什么。但我觉得现在人们心中的那片瓦尔登好,正在渐渐隐退,消失。

难道画国画就是为了有用吗?我不觉得。我画国画也许仅仅只是为了快乐,和有用基本不沾边。说句实话,人这一辈子到底有什么有用呢?到最后不都是要归于尘土吗?在你离开时,你能带走什么吗?恐怕连自己的心脏都带不走吧!

现在的不少人未免太功利,太浮躁了,眼中只有最好的经济效益。比如那些地沟油,毒大米、毒奶粉的生产者,他们仅仅看见了最直观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信誉。看似最有用的就真的会最有用吗?背叛了心中那纯净的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就会给你最赤裸裸的、毁灭性的报复。

上次见某一仁兄,此人作文对闻言颇为不满,说:“学汉语和中国人说话,学英语和英国人说话,说文言和谁说话呢?死人吗?

我当面没有说什么。但我实在是不很赞同。不知听谁说过,年轻时所学的每一项看似无用的技能都能在生命的某一时刻发挥作用,听了之后很受触动。也许,现在看似无用的只是一项摆设,好看的摆设,但是,它们是你喜欢的,能带给你快乐、享受,存放你的心灵,给你活力、宁静,是你的精神家园,你能说它没用?

瓦尔登湖不是运河,也没有带动旅游业,但它从梭罗的笔下流出,给人以心灵的慰藉,美的享受。“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而现在,大多数人的瓦尔登湖只剩下了铜臭,被挖成了运河,甚至干脆消失不见了。那些人,无懈可击的外表下一定藏着千疮百孔的心灵,找到那片瓦尔登湖,如果它还在,那就保护好它。

不该丢失的瓦尔登湖!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梅宁华 作者年龄15岁零10个月
在读学校怒江民族中学 在读班级初三1班
性格特点乏味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游泳 平均成绩100分
指导老师李妍憬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3、读《瓦尔登湖》有感

读《瓦尔登湖》有感

当夜幕笼罩大地,远处灯光依稀,闪烁在建筑工地,我的心灵也随之渐渐超凡脱俗于喧嚣的世俗,回归于一片沉寂。无论白天的事物多么纷繁难解,它们都会沉积,铺在瓦尔登湖之底。每个人心底都可以拥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瓦尔登湖》带给我的是这种心境,一种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思考方式,以及将实物升入精神的思想境界。《瓦尔登湖》不是小说,没有故事情节,有的是自然的事实和深沉的思考,但它值得细细思读,理解出自己的哲学体系。这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凝结了作者的感悟与思想,描摹出生活的本味模样。

《瓦尔登湖》记述了梭罗在他两年中的湖边隐居生活。他描绘了大自然的新奇与美好,延伸了无限的感慨与思考。他将两年的观察与思考合成一年来写。自然的规律是恒久不变的。梭罗是一个自由的人,他拥有非凡的生活技能,能摆脱世俗的羁绊。最重要的是,他乐于探索未知世界——这个世界还包括他的内心。他鼓励人们纯洁与简单,勇于按照人们更高的天性行事。

瓦尔登湖的寂静给了作者思考的空间,使作者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无聊的应酬和社交活动等。他在湖边似乎孤身一人,但他其实并未断绝与外界的联系。准确地说,梭罗所厌恶的是毫无真诚与热情的社交活动,而且它们常常与豪奢联系在一起。相反地,自然往往更接近真理。

立在清澈的碧蓝色湖水旁,那幢他亲手建造的木屋是他思考的居所。他凭直觉和自己的意愿,来到这里进行他的生活实验。整整三百页的纸张,都透露出对“我”这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固定的习惯。作者在湖边隐居的确——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生活的实验。并且带领读者同他一道,在情节的发展之中,获得无法言喻的启迪。

限于人生阅历和学识的浅薄,我不敢说这十几万字我都能读透,更何况它囊括了太多的内容。然而无论如何,每个人结论都会是相同的,只不过理解的程度深浅不一而已。的确,这本书很难读,凡是浮躁的心情都不得不抛弃这本书。另一方面,唯有沉静的人在沉静的时空中方可与这高尚的思想共鸣。一旦沉静的心读进来了这本书,必获益匪浅。

我们所阅读的,并非是褒贬“仁义道德”之流,而是真理。书中描写的全部是真实的大自然,与城市中灯红酒绿的嘈杂迥异,湖边的鸟兽虫鱼鸣叫的喧嚣更接近于自然的真理。更广义地来讲,作者竭力强调的心灵和精神上的宁静和探索,并非简单的远离世俗退居山林。有人渴望像他一样,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林。这显然不符合他的思想境界。真正的瓦尔登湖是一种生活方式,存在于作者以及每个人的心中,不是一成不变仅存在山林中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瓦尔登湖边始终是一位占住者。即使作者生活在一座大都市中,他同样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到内心的海洋中探索。

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可惜地感觉到,城市离真理太远了。城市在人们的意识中建造起来,早已被人类狭隘的观念充满了。作者逃离都市,隐居湖畔;同样他也逃离固定的思维模式,隐居到自由、孤独的思想中去。作者因为贞洁,以至于他都感到自己永远不能拥有绝对纯洁了;来不及为自己的兽性哀悼,他又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人类更高的天性去生活。他不去追名逐利,又困惑于我们顽固的思维方式。有时你感到他在颠倒是非,其实每次都有一个思维敏捷的人紧跟他的思想,跃过腐朽思想的栅栏,体悟到其中真正的含义。因此,贫穷可以是富有,劳动可以是苦役,虚度光阴、野蛮可以是高尚,聪明可以是愚蠢,购买可以不花费任何钱财,最终复杂也可以是简单。要想做到这一切,就得回归到最基本的精神实质。

水的简单赋予了它最丰富的内涵。就好像科学家合成出的物质,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可能超越水的简单一样,《瓦尔登湖》也是一座不能逾越的巅峰。【星火作文网 www.easyzw.com】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马泡 作者年龄12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苏州石湖实验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9班
性格特点办事认真细心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看小说 平均成绩116分
指导老师谭悦 老师职务班主任

4、瓦尔登湖畔的春作文800字

冬日携着寒假渐渐地走远了,春的气息充斥在周围。信手一抓,放在鼻下,似有春的味道。此地春如此,不知他处春何如。蓦然想起,我曾领略过那里的春。

深邃的琥珀,松橡环拥,“四周的山峰突然地从水上升起。”岸边,一个木屋,一个人。他闲来垂钓,他忽复乘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为我们演绎的是一种西式的高蹈情怀。

初春,在书中与他对坐,沏一壶香茗,听冰裂开的声响,看冰花飞溅的景象。终于,太阳的光线形成了直角,暖风吹散了雾和雨,更融化了湖岸上的积雪。雾散后的太阳向着一个褐色和白色相间隔的格子型的风景微笑,而且熏香似的微雾缭绕着呢。旅行家从一个小岛屿寻路到另一个小岛屿,被条条淙淙的小溪和小涧的乐声迷住了。在它们的血管里,是冬天的血液流淌,并从中渐渐失去。湖畔春景图的主体,在梭罗的笔下仿佛注入了生命,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帧帧连续动画。举杯欲啜时,依稀听到一些声音,似曾相识却又久而未闻。最初听到很微作文弱的啾啾之声穿过了一部分还是光秃秃的、湿润的田野,那是发自鸟雀的,如冬天最后的雪在淅淅地飘下,触地。在这样的一个时候,历史、传说等一切启示的文字都敌不上那溪流向春天唱的赞美诗。叮咚的溪流,雪花的消融,润湿了那一抹抹绿。

小草像春火一样在山腰上燃烧起来了,好像大地送上了一个内部的热源来迎候春天的到来,而火焰的颜色不是黄的,是绿的——永远的青春的象征。那草叶像一条长长的绿缎带,从地上流出,流向下一个季节。山谷里,回响着冰消融的声音,如一座钟,无声却有声的地敲着,欲昭示着春日已至。

渐渐地,春日在他的笔下流过。次年九月,他继而也结束了这段生活。

我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在这个时间,恰在这个地点,透过时空,与他对坐,共赏着这湖畔的春,缄默沉思。

只言片语难诉读后思绪,唯有亲自浸入其中,涤灵魂之尘土,褪心灵之冗杂,方可获自身升华。

“破晓的,不仅是黎明”也有思想的春。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潘志勇 作者年龄17岁零6个月
在读学校双牌中学 在读班级高二4班
性格特点风趣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滑板 平均成绩102分
指导老师赵承熙 老师职务班主任

5、读《瓦尔登湖》有感800字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杯香茶,在冥冥之中给你带来心里的喜悦,以及精神的解忧!一本好书也如同一架天桥将丽和成功之路联系在一起,更好更便捷的通向你理想的目的地,一本好书更如同一位尊师一位益友,带你在人生的路上心走得更顺畅,在带你在人生的路上为你指明缺点,照亮未来,照亮那通往成功的路!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便是梭罗写的瓦尔登湖了,这本书虽然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太新奇特的地方,不像中国的那些科幻小说,比如三体一般名字就恢弘大气,其实这段代表了一种梭罗的人生观,在平凡之中也可以用聚美,在平凡之中也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未来。

端详书的封面,便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自然的田园之美,那书中,描写的不正是这样一种意境吗?错了!书中描写不纯粹是作者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写照,更是他的一种思想境界,一种对理想人生的追求,以及对混过社会的不满,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夜孤舟,孤舟上坐着一位老翁,在四周,鲜美的桃花源里,他正品尝着这一棵棵桃子,也看着这一朵朵绚丽的作文桃花,仿若在天地之间,只剩孤舟蓑笠翁一般,独钓寒江雪错了,应该是独钓着桂花一般美好的景致吧!

瓦尔登湖这本书中也孕育了许多人生的哲理,比如作者说,真正的美并不是索取,而是付出,因为付出的美更是你感受到了这美是来之不易的,美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美并不是丑儿丑也有可能转化成美,因为丑的物体它执行的是外表丑,而他的心灵,这些人是看不到的,只有慢慢的品味,慢慢的体味,才能真正感受到她那一颗纯洁而高傲的心灵。

细细的品读瓦尔登湖,也会感觉世界变静了,周围变静了,一切一切都变得安静了起来,仿佛是夜里你在沉思,人生在短暂品尝,乡民一再端详那一颗星星,微火在,点点的草原上,迸发出!虽然为不起眼,但足以引起人,对于来深思考和启迪的,一点点,火光。

慢慢的合上书,闭眼,满满是哪娃儿?灯湖,的景色以及梭罗头脑中,那深邃的却又富有哲理的语句,这就像一盏明灯,虽然,他没有多么高贵,多么豪华,却能成为,你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指明灯!

本文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刘春良 作者年龄11岁零2个月
在读学校中山路小学 在读班级六年级5班
性格特点守旧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
平时爱好写小说 平均成绩94分
指导老师毛鹃 老师职务任课老师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