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_为什么你不断努力积累,最后却一步步走向平庸?

1、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

文/顾一宸

1

我的高中同学曹哥,是个悲情英雄。

说他英雄,是因为他是我们班最努力的人,没有之一。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进教室看书做题。校园沉寂着,黑暗着,只有一间教室亮着执着的光。柔和的日光灯下,曹哥奋笔疾书的身影孤独得像个侠客。

课间休息时,曹哥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座位上,沉浸在题海里的他,绝不会像我们一样谈笑打闹。

放学时,他飞快的去食堂打了饭菜,回到教室,边吃饭边看书,好几次险些把饭喂到鼻孔里。下晚自习熄灯后,他也常常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到深夜。

他在学习上表现出的意志力之坚定和自制力之强大,无不让我等佩服,恨不得分分钟献上膝盖,赞他一声“牛逼!”。可这话我们实在说不出口,谈到他,我们只会替他惋惜长叹。因为,他真的很悲情。

曹哥的悲情就在于他的付出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不是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吗?

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为什么曹哥的成绩始终徘徊在班级的中下游?

我们细致的观察过他,试图帮他找出原因。

我们发现,他好读书,不求甚解,课本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记得烂熟,可一些关键的公式和定理,他并不理解其内在含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合理运用。

他做题很快,平时刷题也很多。一套理综试卷,我们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两小时左右才能做完,他这个变态只需要一小时,但正确率实在是惨不忍睹。

我们好奇,曹哥,你就不能慢点做,仔细想想,认真演算吗?

他自信一笑,这种题型,我做过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我们更纳闷了,那你为什么又做错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这题和我做过的大致相同,但有点变化,我没注意。

我们好心劝过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题是不行的,要做一道会一道,弄明白题型,举一反三。

曹哥含混应答,知道了,知道了,转身又投入了茫茫题海之中。

高考后,当我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学时,我没有意外,但我又有点难过,为他的努力,也为他的瞎忙。

2

工作后,我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这样的人,整天犹如打了鸡血一样咋咋呼呼的忙里忙外,你想不注意到他都难。

勇哥早我两年参加工作,我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点才能尽快入行,我对他自是感激。

没多久,我就发现,他是公司最勤奋的员工,没有之一。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时间远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时。

看到他一头扎在格子间里努力工作的样子,我这个后生既佩服又惭愧,同时,我也很纳闷,和他同时工作的刘姐已经升任部门经理了,为什么他这么努力,升职加薪的机会却没有落到他头上呢?

后来,我就开始留意勇哥和刘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我就发现了他俩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来上班,第一时间就打开电脑,开始处理当天的事务;

一会儿做汇报ppt,隔一阵又收发下邮件,处理下外联事宜;

ppt还没做好,又最小化窗口,去做其他琐事。

刘姐来上班,会先在便签上记录并规划下今天需要处理的工作,然后收发邮件,做好上传下达的事宜;

工作任务分派下去后,她会分时段集中处理几件重要的事情,中间不受其他干扰;

临下班前,她会跟进下属职员的工作进度,向上级交付已经完成的事项。

对比两人工作方式的不同,我终于理解了那句话:加班是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准备的。

3

你能说曹哥和勇哥不认真不努力吗?

他们在学习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远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他们所愿,他们的努力并没有成为他们的救赎,他们终于还是沦为了平庸的大多数。

努力是没有用的吗?

当然不是!我们生而平凡,不用一生来抗争,不拼尽全力去努力,我们靠什么改变命运?靠什么改写人生?靠什么实现逆袭?

那他们的努力错了吗?努力也会错吗?

当然会!我们总是用战术上的努力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用努力来标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象来为自己的平庸脱罪。

曹哥填鸭式的填充知识、求量不求质的刷题,违背了理科学习重在理解运用的基本规律,选择了效率低下的学习方法,又怎么能在学业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呢?

勇哥工作时缺乏规划,重心不明确,容易被琐事干扰,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弱于时间管理,再用加班来弥补,反倒牺牲了休闲时间,打乱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进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当我们努力的方向错了,方法也不对时,我们自欺欺人的努力,不过是在瞎忙而已。

4

当努力了却没有成效成为一种现象,当浮躁和浅薄成为时下人们的共性,除了给一句“方向错了,方法也不对”的诊断,我们还应该深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

曾有心理学家将我们的学习提升划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我们业已习得的知识技能,学习区是我们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高挂枝头的苹果,恐慌区是我们目前遥远的仰望和未来美好的愿景。

长期待在舒适区,不过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过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适区,涉足学习区,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难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题更重要吗?勇哥难道不知道合理规划工作、管理好时间能够让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吗?

他们知道,但他们不愿意改。因为他们习惯了,习惯了如此低效的学习和工作。

习惯具备惯性的推动力,你毫不费力的就可以被习惯驱使着行进。曹哥习惯了飞快的刷题,勇哥习惯了多线程混杂着处理工作,这种种习惯就是他们的舒适区。

待在舒适区里努力,可以营造一种我很努力了的假象,也能给予自己关于平庸现状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于舒适区,自我提升就成为了一种奢望。

所以,刷了那么多题,曹哥会做的题目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几年,会做的事也没有多出我这个新手许多。

毕竟,重复性的努力,只能让你更加熟练;创造性的努力,才能使你变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他们为什么没有试图改变呢?因为在学习区努力,实在是太难,太别扭了,一点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着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叶,去芜存菁,臻于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彻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样抓住。你的努力近乎挣扎,你的成就才对得起付出。

作者简介:顾一宸,简书作者。写走心又走肾、有温度又有态度的文字。新浪微博:@顾一宸。微信公众号:顾一宸(id:guyichen6)。

2、为什么你不断努力积累,最后却一步步走向平庸?

为什么你不断努力积累,最后却一步步走向平庸?

文/船长

有一个词叫做“生活成本”,说的就是生活本身是有成本的。

我挺喜欢下厨房的,忙的时候煮碗面,闲的时候煲碗汤。既有趣、健康,味道也好。所以也总是乐得其所,自己动手是蛮开心的,但是最头疼的就是厨房卫生。

家面积不小,平时咨询和课蛮多的,清理卫生就是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家里有很多各式各样的盘子和碗,当时看着好看就买回来了,个头非常的大,装的又比较少。每次做完饭之后,碗筷锅瓢都得收拾,这是让我最头疼的事情。

我是偏好整洁一些的,为了让多种多样的调料可以更齐整一些,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调料架子。把它们从袋子里倒出来,倒在了干干净净的玻璃瓶里,刚刚开始的时候,厨房看起来干净整洁多了。日子一久,那些本来通透的瓶子,就变得浑浊、油腻看起来没有那么好看了,调料架子的缝隙中也有些黑色的污垢。清理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洗刷完了之后,很快又会重新变脏,需要经常维护。

我有一天在等汤的时候,看了一眼调料架子,心想:其实远不如用原来一次性的袋子装,用完了就扔了,也挺整洁的,不用花这么多时间维护它们。这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话: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其实都会有维护成本。而我们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增加成本的过程。我们慢慢得负担自己的生活,有家庭,孩子,房子,车子。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负担也越来越重,事务随着职务升高不断的的增加。最终我们就会到达一个阶段:我们所有精力和时间,只能维持这么大的摊子,再也没有能力向外拓展了。

这可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一种方式吧!

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有,最终这些东西成为我们的私有物,围绕在我们身边。同时也消耗着我们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承担不起变化。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交际能力非常强,朋友遍天下。

他在任何一个地方生活超过1年,我们出去吃个饭,一路上必然全是点头微笑,招呼不断

有什么事情让他帮忙,几个电话,朋友们就可以帮他搞定了。他不论干什么,都是呼朋引伴,前呼后拥,生活看起来热热闹闹,蛮不错的样子。但是,每天晚上给他打电话,他不是在陪朋友吃饭,就是在陪朋友吃饭的路上,自己的时间特别少。有时候也能从他的嘴里,听到一些关于疲劳的字眼。

或许真的会感到累吧:圈子越大,能量越大,维护成本也便越高。最后回头一望,圈子本身就变成了负担。或许,拒绝平庸的方式就是轻装简从吧!占有的越少,负担就越小,包袱就越轻,牵挂就越少,同样羁绊就越少,顾虑也就越少。

生活简单、轻便一些,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能性多了,或许平庸就少了。

3、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

文/唤醒沉睡的猪

刚刚到现在的部门任职没几天,我就突然接到要组织调研组到外地做一个专题调研的任务。

由于对新单位的工作还不熟悉,加上随行的人中有德高望重的博士生导师,有比我职位高的领导,有在现在单位任职比我时间久的同事,所以我要求自己务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整个调研活动万无一失。

那些天,制定方案、与有关部门接洽、与随行人员联络、预订酒店……无论是哪一项工作,我都力求做到事无巨细。

经过紧张的筹备,出发的那一天,我觉得整件事应该已经准备得八九不离十了。可是,当我一上车,听到博士生导师说的第一句话时,我就惊呆了。我所谓的充分准备,在他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击。

我们的调研行程仅仅是短暂的三天时间,按照往常我积累的经验,除了回来有汇报任务的同志,其他人基本上都是轻装上阵,大部分人都是当走过路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而博士生导师这一次随行,按照惯例,也只不过是让他指导指导我们开展工作,无需他做太多的准备或后续帮助。可是,这位随行的导师,行李箱里不仅带有笔记本电脑、有录音笔、有记录本,还有各种可能要延迟调研的相关物品。

一边是身兼数职、身居高位还这么严谨认真的博士生导师,一边是身居低位却还相当松散懈怠的我们,相比之下,我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一切其实微乎其微,根本谈不上努力。

如果说这是开始的触动,那么,随着调研活动的推进和深入,博士生导师的一举一动,就更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自惭形秽了。

在调研期间,我们大多数人,无非就是听一听,记一记,每天回到宾馆就万事大吉,可是,导师却不是这样的。他不仅每到一地调研,都要做好提问、挖掘,记录调研笔记,甚至他还拍照录音等等。更重要的是,每天晚上,回到宾馆的第一件事,他不是像别人那样洗洗睡了,而是打开电脑,详细记录和整理当天调研得到的所有资料。第二天,当他和我们驱车前往下一站的时候,他就已经很清晰的提出了这次调研的收获,以及返回单位之后,撰写调研报告的思路和框架了。

如果他光是做到这点,我觉得他仅仅是比我们更专业更敬业罢了,可是,他告诉我们在整理完一天调研材料的同时,他每天晚上都抽空看几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而且尽量争取给每位学生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听完导师的话,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我简直不敢相信,拥有如此非凡成就的一位博士生导师,他还无时无刻这么的努力和用功。和他相比,我们这些平庸之辈的那些点滴努力,怎么好意思挂在嘴边呢。

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大概就是因为我们总是不够努力的原因吧。有时候,我们自以为的很努力,只不过是没有比较罢了。

在百分之八十碌碌无为的人员队伍里,也许,我们真的看似比较努力,可是,如果拿我们自己和那百分之二十的金字塔顶尖的优秀人士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我们那点努力,根本就谈不上努力,所以,我们也只能留在那金字塔的底层,永远也到不了顶端的位置。

这就是为什么平庸的人越来越平庸,而优秀的人却越来越优秀的原因。平庸的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凡事只求过得去;而优秀的人,勤奋刻苦,精益求精,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努力对他们而言,已经是一种生活的常态,所以优秀对于他们来说,也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罢了。

告别平庸,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努力,而是一直努力。

作者简介:唤醒沉睡的猪(偶用笔名苗苗),80后奋斗女青年,人民勤务员,爱生活爱记录,曾发表散文随笔几十篇,撰写的征文、论文获得过全市一等奖;曾为国内某知名演讲口才网深受欢迎的写手,撰写来自各行各业各类主题演讲稿多达500多篇。个人博客、公众号:唤醒沉睡的猪,豆瓣“做自己的女王”小组创建人。在都市丛林中一路跌跌撞撞,依然坚信可以用真诚的文字唤醒人们心中沉睡的正能量。

4、彻底造句

彻底造句

1、这一切彻底没希望了,我觉得眼前一片黑暗。

2、他将自己的概念,推向最彻底的结论。

3、他的演讲太精彩了,彻底征服了现场的所有听众。

4、我们只能爱我们理解的东西,却永远也不能彻底理解我们不爱的东西。

5、当你彻底的完成了商业计划书的所有部分时,开始写摘要。

6、有道题不会做,问了老师后,这下真的彻底懂了。

7、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8、非常彻底地清洗,消除肥皂的所有痕迹。

9、他被他的对手彻底打败了。

10、他们决定彻底调查这件事。

11、我需要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把事情彻底地想清楚。

12、那以前闪烁着生命之光的水,现在彻底的没有了。

13、我们希望这能得到彻底调查。

14、我的车在这次车祸中彻底毁了。

15、想要一个好的考试成绩,平时学习绝对不能不求甚解的学习,要彻底的理解所有知识才可以。

16、菜单服务于其教学目的,但如果你已经实现了一个更好的面向对象格式性质方案,就可以考虑彻底省略它。

17、打扫卫生时一定要彻底,不能留一个死角。

18、这样使得没有一行文本具有可读性,文本的连续性彻底破坏了。

19、我和小明比赛,3局2胜,3局他都赢了,他彻底赢了。

20、我完全是为了班里地同学而做的,我是彻底地为了学校的荣誉而着想的!

5、猜你喜欢: